书城体育董家太极
6148600000004

第4章 序四

余出生武术世家,性好武,受家庭影响,六岁开始跟我三叔董俊彪学家传杨式太极拳。1955年三叔去了香港之后,我继续跟爷爷家乡的弟子吴宝仁练习太极拳。

任县是武术之乡,武风盛行。那时乡间人没有什么嗜好,练武是唯一消遣,青年人天天都在练武,如摔跤、掰腕子、举石锁、打砖碰瓦等,因此我也痴迷于其中。

那时候,乡间的老一辈最爱给我们年轻人讲我祖父董英杰和其他拳师们的故事,因此在冬天的晚上我们年轻人会聚在一起围着火炉,夏天的晚上我们都会拿着小板凳坐在月光下,聆听长辈们讲述我祖父的传奇故事。这使我对练武信心倍增,每天晚上听完故事之后,虽然夜已深了,但是还要练几趟拳才去睡觉。我不知道那样是否对身体有损,但我深信对长进功夫实有效果。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刻苦操练,我自觉功夫进展很快。

1958年我的三叔董俊彪从香港回乡,那时候11岁的我正式开始跟叔叔一招一式认真地学拳,几年后我学会了杨式太极长拳、“董式太极快拳”、太极剑及各种推手套路。大约20岁左右,叔叔鼓励我走出家门接触各派功夫,增长见识。我走访各地,辗转数年,遍访武术大家,并结交了不少武林朋友,其中有的是武术世家。虽说各门功夫有别,但是理归一贯,力大胜十会,以巧破千斤。自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父亲多次回乡传授指点我太极拳真功。经不断练习与研究,一日我豁然贯通,功夫倍增,乡人皆知。1983年出国后,不少高手前来切磋,均败归,自此声名远播,被邀授拳于各国,董家太极拳遍布世界各地。

我的姑姑董茉莉耗时几年走访各国家和地区,费尽了心血搜集董家太极资料,今有功保兄能文能武,他成功地将董家资料编辑成书。我看过功保兄的不少大作,论理扎实,水平极高,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发行定能使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对董家太极拳有更深的了解,使董家太极拳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发扬光大,发挥其服务广大民众的巨大价值。

董家太极拳由我祖父董英杰带到海外,姑姑在国内武术界交流联络,对宣传董家太极拳作了很多贡献。我父亲董虎岭及我辈子孙,继承董家武学精粹,为在世界各地发扬董家太极拳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我的哥哥董继英、侄子董振威、我儿董大德及董门弟子在世界各地授拳,学生多达数十万之众。董家太极传人中很多都是外国学员,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太极拳的功夫需要深入地练习,不断地研究,下苦功,用心悟。功夫要靠练,谁下苦功谁才能有功夫。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大家的太极拳水平都能得到不断提高。

董增辰

2012年5月于美国夏威夷檀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