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宇宙万物间的关系,《淮南子》主张平等对待,认为万物都是物之一种,无贵贱之别。“夫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譬吾处于天下也,亦为一物矣。不识天下之以我备其物与?且惟无我而物无不备者乎?然则我亦物也,物亦物也。物之与物也,又何以相物也?虽然,其生我也,将以何益?其杀我也,将以何损?夫造化者既以我为坯矣,将无所违之矣”,《淮南子》认为“我”与他物同为物,即双方具有平等性,物非因人的存在而存在,物具有独立性。造化者产生了“我”,“我”就有存在的理由,造化者是全的,“我”之存在与否无损益于造化者本身。这是对《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天地万物运动相通的角度看待万物,认为万物都是一体的,都统一于道。由此提出“物无贵贱”的平等观念。《庄子》从道的角度分析,从总体上提出了物物关系是平等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淮南子》继承这一观念,认为每一事物都有其适用的范围,要依据事物的性质和功能才能尽物之用,并以“宜”作为齐物的基础。“铁不可以为舟,木不可以为釜。各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齐,而无由相过。夫明镜便于照形,其于以函食,不如箪;牺牛粹毛,宜于庙牲,其于以致雨,不若黑?。由此观之,物无贵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因其所贱而贱之,物无不贱也。夫玉璞不厌厚,角?不厌薄,漆不厌黑,粉不厌白。此四者相反也,所急则均,其用一也”,《淮南子》的“物无贵贱”思想实际是主张万物各有其所能,也各有其所不能,若用其所适宜,则万物齐一,齐的原因即各尽其能、用其所适。事物的贵与贱是相对而言的,贵贱不是用金钱衡量的,而是依循人对物的用途。价格极为悬殊的物品,若是急需的或者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它们在价值上是相等的,即同为贵。由此可见,物本身无高低贵贱之分,物的贵与贱的地位都是人赋予的。《淮南子》通过实际的事例,从万物的功能方面说明了“物无贵贱”的道理,表现出《淮南子》面向现实,注重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中观察万物间的关系,评判万物存在的价值,验证了老庄的观点。将早期道家的理论进行了改造和运用,显示出道家思想的某些转向。
《淮南子》认为自然界万物是同等无分别的,沿袭庄子的思想仍提出了“物无贵贱”和“万物玄同”的命题,这是道家从最高本体的视角提出的最彻底的平等观念,是道家不同于其他各家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物我一体的宇宙观认为自然与社会是一体的,因此,社会领域在原则上也应无等差之别,这是道家主张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观念的理论基础。事物间的差异是由其自性或者说是由其本性决定的,但最终是由道决定的,因此,万物的存在各有其合理的本根性,各有其用,就这点来说,万物间是平等的,又是公正的。道家主张宇宙万物的平等性,那么万物的运动变化也应是平等的,没有主宰者,也无主次先后之别,从而将观察与思辨结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