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一)
6142700000061

第61章 当海军,先练脚

从朝鲜战场回到上海,陶勇每天从巨鹿路的住所驱车赶到水电路华东海军司令部驻地,几乎穿过了半个上海。他仍是战争年代的老习惯,早晨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询问作战室有什么情况。到办公室后就是交班会,听取作战参谋和处长的汇报,对一些细节加以了解,这时候他是严格的,也是严肃的,容不得马虎和差错。

解放军指战员千千万,而现成的工程师、技术员却寥寥无几。国民党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没有什么海防建设人才。面对第一个岸炮阵地的施工,工程部部长谭继诚大伤脑筋。可陶勇仍是乐呵呵的:

“工程技术人员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还是靠老传统老办法,边干边学,自己培养吧。”

可培养也得有启蒙老师呀。谭继诚他们找遍了大半个上海,才从一个“大众砖瓦厂”聘来了一位兼职的陈工程师,在一个营造厂请来了一位姚工程师。这“哼哈”二将,可以说是华东海军及后来的东海舰队的第一批技术力量。

这两位工程师虽说“土”点,实际经验还不少。在他们的辅导下,开始对一批从抗美援朝时参军的高中生进行突击培训,让他们从测量、绘图等基础课学起,然后再放到工地去当施工员。一两年后,这些人逐步成长为一支能干的初级工程技术队伍,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后来这批人中的许多人都成为高级工程师和总工程师了。

随着工程越来越多,技术力量还是跟不上。

陶勇到工地上,问谭继诚:“这么大工程上马,有什么困难吗?”

谭继诚如实汇报了技术人员告急。

陶勇马上指挥人,把营房处的两个技术员调到工程部,将机关部队哪怕稍知一些工程常识的人都调了来,问谭继诚还需要什么人。

谭部长说:“有一个人很需要,可能不太好调。”

“有什么不好调的,只要他在上海!你说是谁?”

“康副政委的秘书夏冰同志。”

陶勇愣了一下,问:“他懂什么技术?”

“他曾学过建筑工程专业,是个难得的人才。”

陶勇下了决心:“我还不知鼻子底下还有这么个宝贝,好,我找康副政委商量去。”

在康副政委的办公室里,陶勇把情况一说,康副政委急了:“老陶,你要什么东西我都可以给你,小夏我刚熟悉,用着正顺手,不能给你!”

“老康,秘书好找,可学过建筑专业的全华东也找不出几个,老康你就慷慨一下,让小夏到工程部,我保证给你找个呱呱叫的秘书……”

康副政委是个顾大局的人,被陶勇一磨早没了脾气,虽然坚持了好一阵,最后还是笑着把小夏放走了。

陶勇还亲自出马到上海市委请求援助。市委从当时“三反”“五反”中倒闭的私人营造厂中挑选一些可用人才,派到工地。

人是调到了工地。可工地领导却皱起了眉头:这批人政治历史复杂,不是出身不好,就是个人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军事设施交给他们谁放心哪?

陶勇眼睛一瞪,说道:“在革命需要的时候,即使不完全可靠,用‘盒子炮’顶着也要让他为我们去干!”

几十年,岁月无痕,记忆犹新。说实话,不是陶勇的坚持,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无用武之地。即便如此,有些同志不了解当时的特定环境,不切实际地评头品足,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清理”了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工程技术干部,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实践表明这批技术力量不仅靠得住,而且在关键技术和学术上还有建树,有的还立了功。然而,在十年动乱中,陶勇却为此背上了“招降纳叛”、“把特务打入国防工程,盗窃情报”等黑锅,蒙受不白之冤……即便那时,陶勇并无怨言,海防的一点一滴他都看在眼里:就拿数以万计的工程兵来说吧,服役4年,打了4年坑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锤一锤,一锹一锹,流血流汗,前仆后继;有的躺下了,再也不能起来,为祖国流下了最后一滴血;有的致残了,再也不能恢复,为海防的完整自己抱残一生。可以说,几乎每个大型坑道作业,都留有烈士的鲜血……与之相比,他陶勇能有一点怨悔吗!

经过两年奋战,终于在北起长江口,南至厦门前线沿岸,构筑起一座座大大小小、不同射程、不同方位的岸炮阵地。自那以后,海上局势大大改观。如今多少年过去了,面对陶勇曾为之洒下辛勤汗水的一座座军港、码头、炮阵地,无不赞叹当年陶勇的宏伟气魄和战略眼光。

在岸炮阵地建设上,陶勇还有其独特的贡献。众所周知,50年代初期,第一批岸炮阵地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设计的,大部采取掘开式暴露炮台,要求4门火炮等距离等高度,一字形或前后W形摆开,置于前沿岛屿山巅临界线上。陶勇把这种炮台叫“脸盆”;这种阵地虽然火力集中,但易遭袭击,而且选址十分困难,往往在一个重要作战方向上,选不出一个合适的地形。陶勇根据抗美援朝的经验,认为这样的暴露阵地,远离陆地,且又缺乏空中掩护,很难保存自己。因此,他提出以坚固的全掩体代替掘开式大面积暴露炮阵地。设计人员在他的支持下,对图纸进行反复研究改进,通过试验取得科学数据之后,说服了苏联专家,终于研制出第二批炮兵阵地。这是用多层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全掩体阵地。事实证明,它比原来阵地优越得多。后来,陶勇在第一、第二批样式基础上,提出第三批炮阵地样式。即暴露炮场、掩体炮场和坑道炮场相结合的多炮场阵地。其特点是:暴露与隐蔽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结合;既能发扬火力又能经受袭击,既能保存自己又能打击敌人。而后在沿海某些要地推广,为祖国筑起了第一道坚不可摧的海上防线。

同样,战士们也记得当年陶勇司令冒着酷暑到他们基地的情景。

那年夏天,中午时分,石浦巡逻艇大队的同志们正在吃午饭,舟山基地马龙司令陪同陶勇来到这里,同行的还有华东海军后勤部蔡长风部长、工程部谭继诚部长等。

陶勇见了巡逻艇大队长陈小龙,第一句话就是:“部队的条件好不好?战士们生活怎么样?”

年轻的陈小龙实话实说:“部队住房破陋,生活比较艰苦。”

一旁的马龙司令直朝他瞪眼睛:“你怎能这样跟首长讲话!”

陈小龙也意识到虽然自己说的是实话,可首长大老远来,一见面就诉苦,让首长操心,有些冒昧,心里有些不自在。

陶勇并没批评陈小龙,只是笑笑,跟一起来的人说:“我们先下去走走、看看,了解一下情况再说,我们要实事求是嘛!”

这些话让陈小龙解脱了窘境。

这时,天正下着小雨,陶勇坚持冒雨上了艇,和战士们一起蹲在甲板上,边吃饭边聊家常,战士们见司令一点架子也没有,很有些感动,他问什么,都愿意说真话。

这天,陶勇了解到部队既无食堂,又无娱乐场所,一年四季站在甲板上吃饭,在狭小简陋的营区生活时,心里很难过,连连说:“确实艰苦,确实艰苦!”他转身指示两位部长,要求尽快解决这些实际困难。不久,舰队就为他们批拨了修建房屋、食堂和改善文体设施所需的建筑材料和经费,解决了大队面临的困难。

所以基层的同志都希望陶司令到他们那里去,可以和他说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