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对战国统治者的态度看孟子思想的阶级实质。
1.揭露战国统治者残害人民的罪行。
2.对坚持错误不改的国君应该惩治。
三、从对人民的态度看孟子思想的阶级实质。
1.为人民痛苦大声疾呼。
2.为“解民倒悬”而奔波。
3.为宣传人民的巨大作用而呐喊。
四、从“为民父母”的理论看孟子思想的阶级实质。
1.仁爱人民。
2.给人民以足够的恒产。
3.建立贤人政府。
4.以仁战统一中国。
5.以身作则。
王兴业教授最后的结论是:“孟子代表中国农民。”
孟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家,他怎么能代表中国农民呢?马克思当谈到法国的小农时曾说:“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这是孟子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的确如此,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很难找出一个像孟子这样代表农民的思想家,他第一个响亮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表面上看,孟子很讲天命,但孟子心目中的天便是民,天意便是民意。孟子将舜继尧、禹继舜、启继禹都说成是天意,而这个天意便是百姓的愿望和要求。“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的眼睛就是天的眼睛,百姓的耳朵就是天的耳朵。民便是天,他至高无上,应该享有绝对的权威。本书突出了孟子这一代表人民利益的观点。
长期以来,孟子是作为封建主义的代理人而被口诛笔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和“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是他的主要罪恶。然而孟子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这两句话不是孟子的罪恶,而是他的功劳,因为它肯定了人类历史上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必然存在的剥削与被剥削两大阶级的对立关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本书对此持肯定的观点和态度。
写历史传记小说不易,特别是有争议的名人传记小说,它不仅是个文学问题,而且是个历史问题,学术问题。因自己各方面水平所限,缺点错误定然不少,敬请文学界和史学界的前辈、专家和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曹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