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怎样读书
6134400000008

第8章 随时记下闪过脑子的独到之见

——储蓄读书法

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

——叶圣陶(中国当代教育家)

知识的大门,对于每个人都是无私地敞开着的。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具有非凡的记忆力,用头脑储存更多的知识,这就是内储有许多人,读的书确实很多,当时凭脑子也记得一些东西,但忘的也不少,等到要用的时候,又捕捉不到了,就像竹篮打水,结果是一场空,还有一种方法是外储,就是利用笔、本、卡片、录音磁带等来储存必要的知识。

内储和外储两者要兼顾。忽视知识内储的人,不是记忆负担过重,就是知识储蓄得太少,供不应求;忽视知识外储的人,会导致头脑反映迟钝。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在读书时爱做笔记。每当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就随手抄在本子上。后来,记得多了,便渐渐发现这种方法很杂乱,抄在本子上的各种资料,眉目不清,等到想用某个资料时,在厚厚的本子里翻上半天也找不到。后来,他吸取了经验教训,改用卡片记资料。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叠卡片,在阅读书籍、报刊时,凡是遇到对他有价值的资料,就抄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件事或一段话,并且记下出处。在他的书房里,不仅有卡片柜,还摆着许多卡片盒。多年来,他亲手做读书卡片几万张,并按内容分类,把大量的资料储存起来,像使用银行中储蓄的钞票一样,随时用随时取。这样做,即方便,效果又好。记卡片,确实是读书、自学中储存知识的好方法。

当代学者萧兵在谈到自己的自学生涯时说:“查资料,做卡片,是从1954年到1966年,我做了一百多本厚厚的“卡片簿”。可惜得很,“史无前列”一开始,就整个散失了!我在1966年丢失了惨淡经营的“卡片簿”,但是就在资料被搜走的当天下午,我又开始了近于幻想和绝望的“重建”,从头开始抄写,积累我的卡片。它构成了我生存的一种证明,一种依据,一种动力,一种希望。我的微观分析、宏观概括等等,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做读书卡片便于保存、便于携带、易于整理、方便查找,比其他的读书笔记更具有优越性。而且十分简单易行,只要手勤、心细,形成一种习惯就好了。

那么,这种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就是在读书、看杂志、看报纸时就应该把卡片、笔摆在旁边,遇到有应该记的,包括自己在读书时闪现的想法、感受或有一些疑点、新的观点、动人故事等立刻写在卡片上,决不可偷懒或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能力。如果环境不允许当时写,就把卡片夹在应该记的书页里,以后有时间补记下来,这就是所说的手勤。心细就是不要忘记记下卡片内容的出处。当然也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等随时记在卡片上。

记卡片法不仅能够帮助你加强记忆,而且还能够储蓄资料,有助于增长自己的学识。为了有效地利用它,就要科学地管理。怎样才能更好地存放读书卡片呢?方法是很多的,各人的办法也不尽相同。但最好的办法是把卡片随时进行分类,就是把读书的卡片分成若干个大类,装入纸袋里,标上类别,按照一定顺序整齐的存放起来。

如果有条件,把卡片放入卡片盒中,然后再做一张导卡(也叫指引卡)。导卡有高出普通卡片的突出部分,在这个突出的部分写上类目或标记符号,然后插在该类的最前面。

有些读书卡片所涉及的内容,分属相关两个以上的类目,为了能从不同的角度都能查到同一个资料,就应该适当做一些互见卡片。提高读书卡片的利用率。

为了把读书卡片记的更好,发挥其更大的效率,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卡片的大小要差不多,用稍好一点的硬纸即可,可以自己裁制,不一定非用买的卡片不可。

第二,记卡片的格式要一致。如题目、内容、出处,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写,不能随意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否则就会杂乱无章,眉目不清,到用时查起来麻烦。

第三,资料最好都记录在卡片上。如果是自己订的报刊资料,可以剪下来贴在卡片上;如果剪报比卡片大,可以折叠一下,用曲别针夹在卡片上。

第四,字迹要清楚,不可马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说过:“一字不清,误事千载。”所以读书卡片一定要认真抄写。写完以后,还要认真校对一下,避免差错。

第五,用完卡片以后要及时放回原处,以便今后再次查找。

卡片资料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头脑。卡片盒就是储蓄知识信息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