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怎样读书
6134400000014

第14章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质疑读书法

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坚持的和经常的怀疑。

——阿伯拉尔(法国哲学家)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孟子说过的一句话。这里说的书,虽然指的是《书经》,但仍有着普通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常用孟子的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要迷信书本,不要盲目读书,要善于发现问题。他每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他存世的大量读书批语中,提出许多新颖的见解。可以说,这与他采用“质疑读书法”不无关系。

在明代,有一个医生给病人诊完脉后,随手开了一个药方,其中有药引子“锡”。一个叫戴元礼的医生见了这个处方,感到怀疑,就问那个医生开处方的依据是什么。那个医生拿出一部医书,理直气壮地说:“你拿去自己看吧。”戴元礼拿过书来一看,书上确实是这样写的。但是,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翻阅了大量的医书。结果发现在另一版本上写的药引子是“饧”。那时,“饧”是糖的古体字。戴元礼终于弄清了这是翻版重印时的错误。由于戴元礼的质疑,避免了一次“医疗事故”。

这则故事使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凡事只有大胆质疑,才能取得进步。小疑有小进步,大疑有大进步。疑,是觉悟之机,觉悟才能有长进。做事是这样,读书更是这样。

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人不读书,就很难从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变得充实、聪明,但是,并不是任何一本书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在汗牛充栋的书海中,也还存在不少的坏书;在一些基本上是较好的书中,仍然夹杂着不太健康、不太正确的部分或观点。我们不能由于怕受欺骗而“因噎废食”,不去读书,更不能良莠不齐地统统接受,盲目“信书”。这就需要我们在读书时运用“质疑读书法”。

对于坏书,人们都能持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对于一般的书,因为数量占有比例较大,尤其是古代书籍,受历史的局限,常有鱼目混珠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行。以《醒世恒言》、《二刻拍案惊奇》等为例,书中既有歌颂男女青年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也有许多色情淫秽的描写。因此,对于这些书,不能以纯欣赏的态度去读,而要大胆地质疑,才能学到其中精华。

那么,对好书是否需要质疑呢?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好书也不例外,它不可能绝对完善无瑕。如《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界权威性的经典著作。可是,清朝的解剖生理学家王清任却指出了它的错误之处。针对错误之处,他写了一本《医林改错》,对《黄帝内经》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质疑。众所周知,《康熙字典》是我国古代解释文字的巨著,这是一部“体例精密,考证赅洽”的书。但也被清代学者王夫之看出问题,经过认真考证,指出该书有二千五百八十八条失误之处。

我们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的精神,又要有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这样才能保护正确的东西。我们提出“质疑读书法”,是指在读书过程中,通过思考发现疑点,进而通过探索,分析,研究,解决这些疑点。因此,开动脑筋,善于提问,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是最基本的要求。

那么,“质疑读书法”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呢?首先,它对开发思路有帮助。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从人的神经功能上看,疑点会促使大脑出现高度兴奋状态,随之产生一种“优势灶”,引起定向,也就是探研反射,从而使精神高度集中,保证最佳的读书效果。在这种状态下读书,能使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说,疑问是开启未知王国宝库大门的钥匙。

疑问是人生的老师。朱熹曾把疑问说成是读书过程,它是一个从无疑到生疑,从释疑到前进的过程。读书善于质疑,就能开发思路,与“装筐式”、“填鸭式”相比,质疑读书法的效果不知要强多少倍。

汉时有个叫郑玄的经学家,他在学习期间从不放过书中的疑难问题,遇到问题及时请教,以至于几乎找不到能帮助自己释疑解难的老师了。为了求知,他千里迢迢来到西安,拜当时最著名的学者马融为师,向他请教了许多疑难问题。因而,郑玄的学问大有长进,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我国著名的汉代经学家。由此可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郑玄正因为不断地深入质疑,才获得了好的成就。

其次,利用“质疑读书法”,能打破知识旧框框的束缚,促进新的发明和创造。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采取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显然,质疑是读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质疑,能否定旧的传统观念;质疑,能产生新的科学理论。

“血液循环论”就是通过质疑而产生的学说。最初,古希腊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动脉血管里充满着空气。而古罗马医师盖仑对这种观点产生了怀疑,他做了大量实验,证明了血管里流的不是空气而是血。因此,他创建了“心潮血流说”。但没有解决血液流向问题。后来,英国的威廉·哈维,在对前人质疑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规律。以上事实说明,只有对旧学说、旧理论质疑,才能产生新的科学理论。

质疑读书法,需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质疑。阿伯拉尔说过:“由于怀疑,我们就验证,由于验证,我们就获得真理。”质疑读书法就是读书时要提出疑问,同时还要深入实践,通过实践解决疑问,产生新观点。也就是说,把书本上的疑点带入实践中,从实践中作出正确的判断。

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行医中,通读了明代之前的药物书籍。在读书过程中,对当时被奉为标准药典的《证类本草》产生了疑问。于是他用了27年时间,对该书和其他多种“本草”书中的中草药,详细分析,认真研究,遂条订证,对其中谬误和失讹的记载,进行了修改补订。最终写出了52卷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一书共收药品1892种,附药方11096个、图1160幅,是全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宏著。而且,目前已有日、英、俄、德、法、拉丁等文本在世界各地风行,为人类的健康作着巨大的贡献。

试想,如果李时珍在披阅明代以前的各种“药物”著作时,凡书皆信,师古不变,不进行质疑,不在实践中加以考证、修订、完善,能有鸿篇巨著《本草纲目》问世并造福于子孙万代吗?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通过实践验正质疑,就可得出大家所信服的正确结论。当然,我们要掌握“质疑读书法”的原则,大胆使用“质疑读书法”,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在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如果我们没有对真理的向往、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一定的气魄胆略,要想疑人所未疑,疑人所不敢疑是绝对办不到的。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上帝只创造了整数和分数。但年轻的数学家希伯斯对此提出疑问。他在读书与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无理数的概念。由此可见,读书要提倡破除迷信,坚持真理,勇敢质疑的精神。对于质疑对象,则要反复推证,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深入分析疑点产生的原因、背景及表现形式,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还可以对别人的质疑进行反质疑。

数学家华罗庚在休息之余爱读唐诗。他不光是读,还常提出疑问。唐朝诗人卢纶有一首《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他读这首诗时,心中觉得纳闷:群雁在北方下大雪时早已南归了,即使偶有飞雁,月黑又如何看得清呢?于是就做五言诗质疑:“北方大雪时,雁群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此诗一发表,立刻被许多报刊转载。

过了不久,又有一些人提出反质疑。他们认为卢纶的诗是对的,而华罗庚的质疑是错的。理由是,唐朝时,许多边塞诗人都写过大雪天有飞雁的诗句。如高适写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李颀的“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这样的反质疑有根据,也能使人信服。不难看出,正确的质疑离不开丰富广博的知识。

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使用“质疑读书法”的时候,请记住培根的名言吧:“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

用善疑好问这把钥匙,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