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教基本常识
6130600000016

第16章 明清宗师

明清时期是古代道教最后的余辉,这一时期最出名者莫过于张三丰。

后世之中关于张三丰的传说尤为众多,而道家之中就有托名遇张三丰而创建内丹西派的李西月,也有奉命整编《正统道藏》的高道邵以正等。

●张三丰

张三丰,元明道士,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号玄子。由于他平时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辽东懿州人,又传为张天师后裔。

传说张三丰体姿丰伟,大耳圆目,龟形鹤背,须髯如戟。一年四季,都只穿一件破衣,披一领蓑衣。一餐能食升米,或数月不食。

能预知吉凶祸福,人以为神。终生浪游,行无定止。曾在宝鸡金台观死而复活,道徒称他为“阳神出游”。多次往来武当山中,结草庐居住,修炼丹道,并预言此山日后必定大兴,嘱其弟子“善守香火”。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撰《无根树丹词》,自题为“大元遗老张三丰自记于武当山天柱峰之草庐”。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使者四方寻访他,竞毫无踪影。

明成祖永乐年间大修武当山,专门为张三丰修建“遇真宫”,并数次遣使访觅,也未遇见。明英宗天顺三年,封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认为,自古道法流传,分为正、邪二教。而儒、道、佛三教皆为正教,虽然创始人不同,但“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因此“牟尼、孔、老皆名说道”。

张三丰主张修道者就是修“阴、阳、性、命”之道,他还认为,“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这是张三丰内丹思想中的卓越之处。张三丰的著作很多,清人李西月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

●刘渊然

刘渊然,明初著名高道。号体元子,江西赣县人。幼年在祥符宫出家为道士,师事胡、张二师得符法,后又礼赵原阳为师,得授金火返还大丹之诀,诸阶符箓,净明秘奥。

刘渊然不仅得全真、清微二派之传,且被尊为净明道第六代嗣师,以能呼召风雷。道法尊妙名扬四方。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六年将他召入宫中,试以道术,赫然灵验,赐号“高道”,令其在南京朝天宫西山道院居住。历访庐山、武当山。永乐年问,随明成祖朱棣入北京,升左正一,赐“真人”号,奉敕建金箓大斋七昼夜。

洪熙元年,赐“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真人”,给二品印,与龙虎山张真人同等,主营天下道教事。宣德初年,明宣宗晋其“大真人”号,赐法衣宝剑。

晚年告老离朝居南京朝天宫,荐其徒邵以正以代。及卒,宣宗命在内廷立碑,以资表彰。

刘渊然虽以道术见长,被视为正一道士,但实多师承,并对道教在称南的发展有贡献,曾命其徒阐道称南,还奏立大理、称南、金齿三府道纪司。

●张宇初

张宇初,道教第四十三代天师。字子墙,别号耆山,幼时聪颖持重,长而学识渊博。洪武十三年授“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领道教事。

明成祖朱棣即位,入贺至阙,赐以缗钱修葺大上清宫。永乐四年,敕谕编修道书,命早完进来,以通类刊板。五年曾三次建斋篆于朝,帝有器物厚赐,并给驿券还山。永乐八年羽化。张宇初认为文之正气乃三光五岳之灵,“发而为文,文所以载道也,文著而后道明”。

张宇初擅画墨竹,精于兰蕙,兼长山水。曾画《秋林平远图》为国画精品。张宇初著作遗世者有《岘泉集》12卷、《道门十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4卷,及诗文序论等文章,为方内方外之士所敬重。

●邵以正

邵以正,号承康子,别号止止道人,称南人,祖籍苏州。为明初高道刘渊然弟子,刘渊然告老时向朝廷举荐邵以正,召为道录司左玄义。

英宗正统中,升迁为左正一,领京师道教事。代宗景泰年间赐号,“悟元养素凝神冲默阐微振法通妙真人”。英宗复辟,曾敕命其督校《正统道藏》。

天顺三年,庆成晏之,令其列二品班末,逝后,敕葬京城五华山。《明史》称邵以正“廉静谦谨,礼度雍容,缙伸咸重之”。著有《长春刘真人语录》。

●邵元节

邵元节,明代著名道士,字仲康、号雪崖,江西贵溪人。居龙虎山上清宫,师事范文泰、李伯芳、黄太初。不应宁王朱宸濠之召,放浪形骸于江湖间。

嘉靖三年征之入京,召对便殿,颇得世宗赏识。使居显灵宫,专司祷祀。嘉靖五年封“秉诚致一真人”,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

邵元节受世宗宠信十五年,位极人臣,但他谨小慎微,很少干预朝政,专心祷祀。隆庆初,削去其秩谥。著作有《太和文集》。

●陶仲文

陶仲文,原名典真。湖北黄冈人,曾受符水于湖北罗田万玉山,与邵元节为友。少时为县掾,喜好神仙方术。

嘉靖中期由黄梅县吏为辽东库大使,秩满至京师,寓邵元节邸舍。由邵元节推荐入朝,得到世宗信任。嘉靖十八年,世宗南巡,陶仲文随之,授“神霄保国宣教高士”,随即又封为“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领道教事。

嘉靖二十三年,大同捕获牒者王三,认为是陶仲文祈祷之故,加授少师,仍兼少傅,少保,史评“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之世,唯仲文而己”。嘉靖二十五年,加封为“神霄紫府阐范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

《明史》说“仲文得宠二十年,位极人臣,然小心慎密,不敢恣肆”。陶仲文主要录神宵雷法之传,他曾请逮雷坛于各乡县。

●伍守阳

伍守阳,龙门派第八代宗师。字端阳,自号冲虚子,江西吉人。幼精性理,明佛三昧。及长,立志修道,不入仕籍,20岁入庐山,事曹常化、李泥丸二师。授以大丹秘诀、《东老遗书》以及五雷法,乃致于烹炼大丹。

据称,丹成而飞者57次。后经赵复阳点化,隐于王屋山。得遇王常月,授以三坛大戒,顺治甲申羽化于武陵。著作有《天仙正理》、《仙佛合宗》。

●王常月

王常月,明末清初道士。原名平,号昆阳子,山西长治人。曾在王屋山由全真教龙门派六祖赵复阳授以戒律。后又在九宫山受“天仙大戒”。

清顺治十三年,奉旨在白云观主讲道法,前后受赐紫衣3次。并在江浙和湖北武当传“三堂大戒”,分为“初真”、“中极”、“天仙”三等。

康熙十九年,传衣钵于弟子谭守试而卒。康熙四十五年,赐号“抱一高士”。著有《龙门心法》等。

●娄近垣

娄近垣,清代道士。字三臣,号郎斋,又号上清外史,松江娄县人。幼年出家学道,在龙虎山拜周大经为师。

雍正五年,娄近垣随第五十五代天师张锡麟例觐入京。雍正八年,授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雍正十一年封为“妙正真人”。乾隆时封为通议大夫。娄近垣著有《重修龙虎山志》16卷、《南华经注》、《妙正真人语录》等。

●刘一明

刘一明,清代道士。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曲沃。曾潜心修道,遇龛谷老人、仙留丈人传授秘诀,方悟丹道奥秘。

刘一明长期居住甘肃兰卅栖称山,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成为清朝乾嘉时期全真教龙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刘一明深研三教经典,尤好《易》理,兼通医术。认为“易》非卜筮炼度之书,实皆曩理尽性至命之学也”,主张“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将儒家《易》理与道教丹法相结合。

刘一明著作甚多,有《易理阐真》、《孔易阐真》、《参同契经文直指》、《敲爻歌直解》、《阴符经注》、《道德经会要》、《悟道录》、《修真九要》等20多种。民国初年汇刻成集,称《道书十二种》。

●李西月

李西月,清朝四川乐山人。本名李平权,号涵虚,又号长乙山人。少时从学于李嘉秀九峰书院。及长,自称遇张三丰,得授秘传丹法。后又称峨眉山遇吕洞宾,得钟吕金丹真髓。修炼积年,遂创内丹道西派。

李西月著述甚丰,有《三丰秘旨》、《道窍谈》、《无根树注解》、《后天串述》、《太上十三经注解》、《海山奇遇》等,另重新编辑刊行《张三丰先生全集》行世,在清代道教影响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