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的智慧
6129300000060

第60章 一 文钱

日本曾经拍摄过一部电影,叫做《跃马天朝血泪史》。影片记载了唐朝年间,日本派遣留学的出家人,到中国延请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传法的故事。其中描述:有一位日本僧人,留在中国三十年,每天抄写经典,设法要把经典抄得字字正确,以便传回日本。当时交通不便,海难很多,一百人中只有十人能够生还。他们等待了很多年,才等到了回日本的航船。然而,在航海中遇到暴风雨,为了减轻重量,必须把行李都抛入海中。为了保全经典,让日本人民有幸能够得到佛法的甘露,那位抄经的法师在这危急时刻毅然说道:“我下海,代替这些经典!”

听到这句话,观众都被深深震撼了,忍不住热泪盈眶。再联想到我国的玄奘大师,当年如何孤身一人在荒无人烟的大汉中艰苦跋涉……可以说,在西行万里的漫漫荒沙之中,每一步都留下了求法僧人们的森森白骨!它们俨然成了路标,指引着后来者继续前行……我们现在很容易就能读到的经典,都是前人的生命换来的,字字句句都是圣人的血与泪。

佛教从中国传入海东千余年间,日本一直没有大藏经刻板,仅有的几部藏经,要么就像电影里记录的那样,九死一生从中国、朝鲜传入的,要么就是岛内僧人一页页手抄的。而这,无疑严重制约了佛经的学习与传播。到公元17世纪,有一个名叫“铁眼”的禅僧,发下宏大誓愿,要刻制日本的大藏经。

铁眼(1630~1682年),日本黄檗宗(日本禅宗三派之一,由中国明代禅僧隐元隆琦东渡开创)僧人。肥后(熊本县)人,俗姓佐伯。法名道光,字铁眼。他十三岁出家,二十六岁参访隐元隆琦,后来师事木庵性缌,并嗣其法。他有感于日本岛内佛教经典的匮乏,致力于大藏经的翻刻。

大藏经,是佛教所有经、论、律典籍的总称,皇皇六千余卷,洋洋数亿之言,单单刻印的板木,就有十多万块,能堆满几间房屋!正是因其工程浩瀚,费用巨硕,中国与朝鲜的大藏经刻板,大都是由朝廷主持完成的。铁眼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和尚,若想独力完成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简直像是白日做梦。

然而,铁眼面对人们嘲弄与讽刺,毫不退缩。他决心用化缘的方式,积少成多,募集刻经所需的资金。那天一大早,他来到万福寺(日本黄檗宗的本山)附近的一座桥头,开始化缘。或许是他来得太早了,平日里这个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交通要道,连一个行人还没有。他等了半晌,总算等来了第一个过桥人。铁眼赶紧上前合十施礼,说道:“贫僧发愿开刻大藏经,请檀越随喜布施善金。”

来者是一位性格倔强的铁血武士,他平时最看不起连蚂蚁都不敢伤害的和尚了,所以他对面前的铁眼禅师视而不见,挺胸昂头,扬长而去。谁知,铁眼却快步跟了上来,在他身后祈求:“请您大慈大悲,多少布施一些吧。”

“不!”武士的话干脆得像一枚铁钉,没有任何余地。铁眼不紧不慢地跟着他,不屈不挠地说道:“施主,这是全日本第一部大藏经,功德无量,请您……”

武士恼怒地转回身来,一拍腰间的利剑:“滚开!你再纠缠,我就不客气啦!”

铁眼回敬以慈眉善目与不卑不亢的微笑。就这样,铁眼跟在武士身后祈求了足足十多里路,并且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似乎武士走到天边,他也要跟随下去。那个固执的武士无可奈何了,哭丧着脸说:“你这和尚好缠人!”

说着,他掏出一文钱,丢在地上。

鉴真和尚“谢谢,谢谢!太感谢您了……”虽然仅仅一文钱,而铁眼的那份欣喜,仿佛他捡起的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宝。他诚挚地向武士鞠躬致谢。

武士惊讶万分。他上下打量着铁眼,疑惑不解地问:“和尚,你跟了我大半天,才化到了可怜的一文钱,却为何还这样欢喜?”

铁眼说:“今天是贫僧为开刻大藏经化缘的第一天,而您又是我遇到的第一位功德主。如果不能从您这里化到善金,或许我的意志就会因此而动摇。如今承蒙您的慈悲,贫僧如愿以偿,心中无限欢喜。”

从此,铁眼禅师以万福寺宝藏院为根据地,风雨无阻地站立桥头化缘。他还巡游诸国,广受布施。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他终于募集到了开板的资金。但是,正在此时,日本国内发生了大饥荒,成千上万的饥民饿死在逃荒的路上……铁眼禅师见此情形,毫不犹豫地拿出全部资金,开设粥棚,救济灾民。于是,他千辛万苦化来的钱财,没有变成他梦寐以求的经版,而是变成了粥饭,吃进了人们饥饿的肚子里……

铁眼无怨无悔,从头再来,再次踏上了漫漫乞讨路。然而,他二度募化的善款刚刚凑齐,一场特大洪水从天而降,大批受灾的民众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救人要紧!铁眼禅师再次捐献出所有资金,将许多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民众拯救过来。当铁眼禅师开始第三次募集资金的时候,他的义举感动了全日本所有的人,得到了十方善信的支持与布施,人们纷纷解囊,助他满愿。

恒志如铁,苍天不负。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铁眼禅师开刻的大藏经终于在延宝六年(1678年)完成了,世称《黄檗版大藏经》。

这部长达六千七百七十一卷的大藏经出版,是日本历史上空前的壮举,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佛教文化领域。为了纪念铁眼禅师的丰功伟绩,这部藏经又称作《铁眼藏》。天皇为他谥号“宝藏国师”。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人人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类的警句个个会背,而真正能做到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又有几人?佛教强调“愿”,更注重“行”。像铁眼禅师,有愿有行,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