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公司管人 小公司管事
6128200000060

第60章 群众评议和组织考察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作为领导,作为监察者,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要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和监督检查,从而保证采取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企业的效益。广纳群众评议和组织考察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但一定要综合起来运用才会有效。

许多时候,领导对于分发给员工的任务,都要有一定的信息反馈,即检查工作,这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事情的进展,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对事情进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和错误能够及时的修正。

检查下属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对政策、计划、指示等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看下属是否准确迅速、积极主动、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布置的各项任务,这是检查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检查工作不是一件单一的、孤立的事情,它也是搜集信息、考察培养下属、推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渠道。这有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

一、检查工作事先要有准备。

检查工作是一件严肃而细致的事情,如果毫无准备,心中无数,就不要进行,而应准备好了再说。所谓准备,就是对所要检查的工作,在总形势上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政策上比较熟悉,对倾向性问题也要心里有底,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不然,检查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有所不知,或说错话、出歪主意的现象。同时,对检查的重点在哪里、哪个是关键部位、何处是薄弱环节,也要基本掌握,不然就会收效甚微。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复杂的检查项目,事先要有一个较详尽的计划,人力如何配备、时间如何安排、达到什么要求、采取哪些方法步骤,都应事先讨论明确,然后按照要求进行分工,各负其责。

二、检查工作要明确标准。

检查工作没有标准会让人感到无所遵循。一般地说,要以原来制定的目标和计划为标准,但是又不能把这个标准看死了。它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谓确定的,是说必须拿目标、计划作为尺度来衡量实际工作情况,非此不成为检查工作。所谓不确定的,就是不能削足适履,硬要客观事实符合主观认识。为此,检查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以既定目标和计划为标准,衡量工作进展情况及绩效;第二步是以实践结果为标准,分析其与原定目标的差距,找出得失成败的原因,拟定纠正的措施。

三、检查工作要广纳意见。

作为领导,作为监察者,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要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和监督检查,从而保证采取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企业的效益。广纳群众评议和组织考察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但一定要综合起来运用才会有效。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及董事长艾尔弗雷德·斯隆在一次高级管理委员会的会议上说:“各位先生,据我所知,大家对这一工作的实施想法完全一致。”与会者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但是,我建议把对此项决策的进一步讨论推迟到下一次会议再进行。在这期间,我们可以充分考虑一下员工们不同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加深对此决策的理解。”

斯隆做决策从来不靠“直觉”,他总是强调必须用事实来检验看法。他懂得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各种不同意见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

四、检查工作要有一定方式。

如何开展检查工作,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跟踪检查和阶段检查相结合

跟踪检查是指伴随着计划的贯彻执行,紧跟着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偏差,随时解决;而阶段检查则是指决策实施告一段落时,对这一阶段的结果进行检查,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这两种检查皆不可偏废。如果只抓阶段检查,没有跟踪检查,那么执行计划过程中就容易放任自流,失去控制,等到过程告一段落,再来纠正偏差,往往已是亡羊补牢,损失过大。反之,只抓跟踪检查,没有阶段检查,就不能看到比较完整的面貌,也无法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因此,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由上而下检查同由下而上检查相结合

决策目标、计划方案是由主管决定的。对于它的目的、意义,以至各个环节、措施,主管知道得最清楚。执行计划的活动,则是在基层进行的。对于执行计划在什么地方发生故障,以及产生故障的原因,基层组织和广大员工了解得最深刻。因而检查总结工作,必须把由上而下同由下而上结合起来,这实际上也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在检查工作中的体现。它可以调动上下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沟通从上到下的信息输出渠道和从下到上的信息反馈渠道,达到信息的双向交流。同时,也有利于领导者集思广益。

(3)班子检查与领导者检查相结合

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没有一个领导可以洞察一切错综复杂的情况,即使是有才干的领导,也无法靠自己来检查一切工作、掌握一切信息。所以在检查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反馈系统、监督系统等职能机构的作用,或者组成临时性的专门班子,吸收这种职能机构的专家参与工作。然而,领导者亲身参加检查也是绝对必要的。因为检查总结是领导者的一项职能,不亲身参加,就难以对贯彻执行决策的情况有深切了解和亲身感受,当然也就不能充分发挥检查工作的作用,对于决策也会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