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险评估的概念和内涵
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使用场合和语境中有不同的理解。广义的风险评估指的是对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计量,既包括风险管理专家对某项业务风险状况的判断估计,也包括使用现代风险计量方法和模型来准确计量风险水平。狭义的风险评估指的是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常用的信贷风险评估手段,包括客户评级和项目风险评价两部分内容。
客户风险评价也称客户评级,是指运用规范的、统一的评价方法,对客户一定经营期间内的偿债能力和意愿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从而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客户评级的对象是商业银行已经或可能为之提供信贷服务的企业法人和其他类型的客户。客户信用等级是反映客户偿债能力和意愿的相对尺度,主要从客户的市场竞争力、偿债能力、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等方面来进行评定。客户信用评级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项目风险评价是指在采用项目融资方式的时候,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综合评判。项目融资方式是在投资额较大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由于项目融资的风险特点较明显,项目风险评价与客户评级有较大的区别。相对于客户评级,项目风险评价更加个性化,不同的项目的风险点不尽相同,对项目风险的评价更加依赖于专家经验和专业知识,它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内容包括项目业主财务分析、市场分析、项目财务效益评价与偿债能力测算等几个方面,一般也采取定量测算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二、风险评估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意义
风险评估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着重于贷款发放前把关,可以将风险从源头处加以控制,控制成本比较低。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一)风险评估可以降低银行贷前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一是银行对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借款者的风险和质量类型做出错误的判断,即逆向选择;二是有能力履约的借款人故意毁约的风险,即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在每一种经济体制中都存在,但是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在长达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同业信息共享、信用评级机构资信评级等,而这两个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按照过去的信贷程序,客户部门要提供客户调查资料供信贷审查、贷审会审议。但是客户经理及客户部门从调查一笔信贷业务到形成调查报告,直至提交审查、贷审会办公室审议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市场、借款人自身及国家宏观政策等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调查报告里所反映的借款人财务数据、经营状况、金融机构负债情况和或有负债情况,甚至抵押物情况、借款实际用途发生变化,加之贷前调查结论可能比较片面,仅依据这些调查内容进行信贷审查和贷审会审议,产生审查审议结论失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大了,从而埋下风险隐患。而引进风险评估制度后,风险经理可以通过种种渠道,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客户及其担保人的资产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更具时效性、内容更“新鲜”。并且通过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两个角度对同一调查对象进行多角度调查,一方面可以增加贷前调查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审查环节审查内容上的静态性,降低贷前信息不对称风险。
(二)风险评估是信贷客户准入、风险限额设定以及
信贷审批和定价的参考标准
信贷客户准入是控制信贷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而客户信用评级是确定信贷准入条件的最重要依据。客户信用评级包括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其中,内部评级是信贷客户准入的主要依据。客户信用等级是反映客户偿债能力和意愿的相对尺度,因此,商业银行通常要设定准入客户的最低信用等级。例如,对于信用等级低于B级的客户不得发放贷款,而对于A 级以下的客户则不允许发放信用贷款。同样,对于项目而言,项目风险评价也是商业银行决定是否向其提供贷款的前提条件,对于风险评价较差的项目,不给予贷款等融资。风险限额是商业银行确定信贷风险总量的重要工具,风险限额的核定主要以客户信用评级或项目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基础和依据。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可以采取不同的审批流程,设定差异化的审批权限,从而提高审批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客户信用评级和项目风险评价的结果也是贷款定价的基础,银行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决定贷款的利率范围。
(三)风险评估提高了贷后管理的针对性
信贷资产质量分类是基于客户评级和项目风险评价的结果而得到的。根据不同的风险评估和贷款分类结果,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方案和方法。例如,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容易发生违约的风险,因此贷后管理应对这些客户进行重点监控,及时预警,以尽量避免贷款损失,将有限的管理资源用于需要的地方,以提高贷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