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兴东汉光武、明、章帝统治时期(公元25—28年),是东汉的建立和发展时期。此时的统治者认为,西汉诸侯王的叛乱、王莽篡权和农民起义等社会政治事件均不能重演了,于是采取措施,限制诸侯王、外戚、功臣豪强势力的发展,以加强中央集权;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兴修水利,以发展生产;提倡谶纬神学,将其揉进儒家思想中,以实行思想禁锢等系列的政策措施。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进步完备,社会经济也有定程度的发展,并出现了明、章时期短暂的所谓兴盛的局面。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并剿灭农民起义军之后,天下并未统,各地还存在不少的割据势力。其中较大的有睢阳(今河南商丘南)的刘永,琅琊(今山东诸城)的张步,东海(今山东郯城北)的董宪,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的李宪,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的卢芳,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河西(今甘肃西部)的窦融,巴蜀(今川)的公孙述等。
他们虽自立名号,但在刘秀的对抗中又有定的联系,东部以刘永为盟主,西部以公孙述为首领。刘永为西汉梁孝王世孙,血统比刘秀还要“正统”,更始帝败后自称天子,据有十城之地,又号令张步、董宪等,专制东方,对东汉的威胁最大。因此,自建武年(公元26年)夏至建武年月,经过年半的艰苦战争,刘秀才取得征讨刘永及其党羽的胜利,平定山东。同时,刘秀又派兵南征黎丘(今湖北宣城西北)的秦丰,西征南阳武当(今湖北均县西南)的延岑、南郡(今湖北江陵)的田戎,秦丰被灭,延岑、田戎逃奔公孙述。此前,盘踞今河北的彭宠也被人刺杀而死。这样,北自幽燕,东至齐越,南到荆襄,都统起来。
对待西南和西北的割据势力,刘秀开始企图以诱降的办法解决,但公孙述与隗嚣均不答应。继之又想割断他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各个击破之,结果也未能如愿。在平定了东方以后,刘秀决定以武力统西北和西南。建武年春,隗嚣死,其子纯继任为王。
刘秀于是联络河西的窦融,双方发兵夹攻隗纯。次年冬,隗纯降,西北平定。得陇望蜀,刘秀乘势大举发兵征讨公孙述。建武十年冬,汉军攻破成都,公孙述被创而死,巴蜀平。至此,纷乱平定,全国基本统起来了。
东汉建立伊始,刘秀标榜要“中兴”刘氏家天下的统治。为此,他方面要设法尽快恢复经战乱破坏而凋敝的社会经济,另方面要废除王莽托古改制的些做法,恢复和完善西汉时期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刘秀说:“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具体的做法,就是所谓“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正是在这近似无为的政治思想的指导下,光武帝刘秀实行了诸多恢复经济和加强集权的措施。
在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方面,刘秀主要实施了释放奴婢、精兵简政、减轻赋税的“度田”等法令政策。
东汉初,跟随刘秀打过天下的功臣很多,其中因功劳较大得以在明帝时图像于南宫云台阁的被称为“云台十将”,而被封为列侯的有百多人。为协调皇帝与功臣的关系,以加强皇权,刘秀采取了给功臣以优厚封赏而不给职权的办法。
在“退功臣”的同时,刘秀采取“进文吏”的措施,即选任熟悉儒家经典和封建典章制度的儒学之士为官。他方面重视隐居山林、不仕王莽的士人,曾多方访求,重礼征聘。
如不仕王莽的汉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令卓茂被征为太傅,名儒伏湛江征为尚书。另方面,他又特别提倡儒学,以培养统治人才。早在未完成统的建武年,刘秀就下诏设太学,置经学博士,为诸生传授经学。
在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方面,刘秀为加强皇权,采取了集权于尚书台的措施。东汉初年,号称公的司徒、司空、太尉虽在名义上是宰辅,但以他们为首的外朝只是执行机构而已,实际权力掌握在中朝的尚书台。
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刘秀在恢复西汉制度的基础上,主要实行了两项改革措施:是扩大刺史权力。刺史不仅有固定的治所,而且举劾官吏不再经过公派吏案验即可直接退免。刺史不再亲自到京师奏事,只是在年终时奏报州政绩。随着权力的加强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刺史逐渐由检察官变成郡的上级地方官;州也由监察区域转变为比郡高级的地方行政区域。这变化虽到东汉后期才算完成,但却是初期扩大刺史权力的结果。是集军权于中央。建国不久,刘秀就撤内郡都尉之官,将兵权并于太守。建武年,因中央军力强大和山东已平定,即下令废除地方兵,让军人归民就农。
地方每年度的按期征兵操练的都试制也随之被取消。大的战争必须依靠庞大的中央正规军,如南军、北军、黎阳营、雍营或边防军等。这样,全国军队的指挥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明章之治明帝、章帝继续奉行刘秀时期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并根据新形势采取些积极的做法,使东汉王朝的统得到进步加强,政治、经济等也较前有所发展,出现了较为兴盛的局面。
建武末年,严重威胁东汉王朝的匈奴分裂为南北部。南部匈奴请求内附,入居云中(今内蒙古托克的托东北)、西河(今内蒙古东胜)等地。从此,南匈奴助汉屯戍边境,汉以大量的财物馈赠之,关系和睦,边境安宁。但居于漠北的北匈奴不仅控制了西域等广大地区,而且经常侵扰汉的西北部边地,掳掠财物和人口。永平十年(公元73年),明帝利用北匈奴遭外部打击而部众离散的时机,派兵路大举进攻北匈奴。后来,汉又再打败北匈奴。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北匈奴十部降汉。由于明、章时期对北匈奴的积极用兵,因此在和帝继位的次年(公元89年),汉能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十余万人降汉。汉军出塞千余里,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此后,北匈奴或降或西迁,故地也被鲜卑族占据了。
明帝进攻北匈奴的目的既是要解决边境的安宁,也是想恢复与西域的交通。于是汉在取得伊吾卢地的次年,即恢复西域都护的建制,并进军车师,置戊、己校尉,分别领兵屯田于车师前、后部,以防卫匈奴并监护西域诸国。同时,又派班超率十人使西域南道诸国。班超在西域经营十年(公元73—102年),重新恢复了内地与西域的关系和中西交通,为巩固西部疆域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政治上,明帝、章帝继续采取光武帝的压抑外戚和宗室诸王的措施。为了不让外戚干乱政治,明帝令阴、邓等外戚家相互纠察,发现问题即严加惩处。
经济方面,明、章帝在继承刘秀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兴修水利、赋民公田的有力措施。西汉末年,黄河决口,河道南移,河水灌入汴渠,淹没数十县,泛滥近十年。永平十年(公元69年),明帝用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等人,率士卒数十万人修治黄河、汴渠,堵塞了黄河决口,疏通河道,立水门控制水流量,使黄河、汴渠分流。从此,数十县荒废的土地得到耕种。此后,800余年,黄河未再改道,没出现过大的水患。工程竣工后,明帝还下令将滨渠下田赋与贫民,不许豪强独占其利。章帝时,王景为庐江(治今安徽庐江西南)太守,率吏民修复芍陂(今安徽寿县境内),垦田倍增,境内由是丰给。又张禹在徐县(今江苏泗洪南)开蒲阳旧陂,垦田千余顷,亩收两斛,年获谷物百万斛以上。在遇水旱、蝗虫、牛疫等自然灾害或其他情况时,明、章帝还常下令把荒土、公田分赐贫民,或贷给粮种、器具,或免收租税,以鼓励救灾和发展生产。这些政策的实行都对发展社会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明、章帝还大力提倡儒学,以培养统治人才和加强思想统治。明帝不仅广召名儒,有时还亲自给儒生们讲授经学。永平年(公元66年),明帝还为外戚樊、郭、阴、马姓子弟立学校,置《经》师授业,号“姓小侯”之学。又大兴郡国之学,广开侍宦之途。章帝更是仿效西汉宣帝,召集群儒,在白虎观开会,讨论经义,将阴阳行和谶纬神学揉进今文经学,更进步使儒学神秘化。
党锢之祸和帝以后,东汉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的局面。桓帝即位后,借用宦官之力,将长期把持朝政的外戚梁翼诛灭。此后宦官集团又起来操纵朝廷大权达30年之久。这些宦官,广树党羽,到处安插亲信,“兄弟姻戚,皆贵州临郡”,而且放肆地搜刮百姓,虐害士民,被形容为“与盗贼无异”。这不仅加深了人民的痛苦,激起了人民强烈的反抗,而且引起大地主出身的官僚以及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官僚们痛恨宦官垄断政权,影响到他们的禄位;般士人也怨恨宦官广植亲私,而妨碍了他们的仕途。尤其使他们恐惧的是,宦官的残暴黑暗统治,加深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封建秩序,造成整个政权的覆亡。为了自身的利禄,也为了拯救阶级统治的危机,他们要求改变宦官专权的局面。
当时,在首都洛阳的太学,有太学生3万人,是反对宦官集团的重要阵地。太学生们以郭泰、贾彪为首,利用太学,“品核,裁量执政”,讨论政治,抨击宦官,造出强大的舆论声势。这种风气,被称为“清议”。太学生的活动,得到朝野上下的官僚、士人的支持,官僚们也借重太学生的力量,以反对宦官。宦官们对此恨之入骨,诬称这些官僚与太学生结为朋党,图谋不轨,准备严厉打击压制。于是,造成了前后两次“党锢之祸”。
第次发生在公元166年(即桓帝延熹年)。当时司隶校尉李膺,敢于不避权贵,裁治不法,很受“清议”的推重。以前,曾因大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当县令时,贪残无道,甚至虐杀孕妇,后来逃藏于张让家的活动柱子里,李膺便亲率部下,“破柱取朔”,按法杀掉了。因此,李膺与宦官结了仇,但他的声名却更高了。太学生标榜他为“天下楷模李无礼”。读书人能被他容接的,都引以为荣,名为“登龙门”。时李膺成了反对宦官乱政的核心人物。到公元166年,宦官党羽张成教唆儿子杀人,被李膺逮捕归案杀掉。宦官集团借端反扑,指使人上书诬告李膺等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讽刺朝廷,疑乱风俗。”在宦官蛊惑之下,桓帝大为震怒,通告各郡国,逮捕“党人”,罗列罪名,布告天下。李膺被捕后,牵连陈实等200多人,包括些太学生,都被下狱严讯。有在逃的,也要悬赏搜捕。时之间,逮人的“使者出,相望于道”,搞得人人自危,惶惶不安。过了年,经过尚书霍讠胥和外戚窦武的力争,桓帝意有所解,这批人才被赦归乡里,但是还要禁锢本地,终身不许做官。
第次党锢之祸,开始于公元169年(灵帝建宁年),直延续了10余年,株连之广,也超过了前次。大宦官侯览依仗权势,残害百姓,强抢民女,侵夺大量田宅。当时的山阳督邮张俭上书,告发侯览家族的罪恶,请杀侯览,同时将其强取的资产就地没收。
侯览后来便唆使个张俭同乡人,上告张俭与同郡24人连结为党,图危社稷。朝廷借此大捕党人,连同过去的著名党人李膺、杜密、池滂等,也并构陷在内,共“百余人,皆死狱中”。张俭则被迫逃往塞北避祸。后来在各地被诬为“党人”而“死、徒、废、禁”的,达百人。
公元172年,窦太后死,有人在皇宫门口贴反宦官标语:“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候览多杀党人,大卿皆尸禄,无有忠言者”,揭露宦官专政的黑暗。被触痛的宦官集团,又滥施淫威,出搜捕太学生1000多人。公元176年,宦官集团为了彻底镇压党人,怂恿汉灵帝下诏: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以至服之内的亲属,律免官禁锢。
宦官集团罪恶黑手的打击面,扩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使第2次党锢之祸,达到了最高潮。
羌、汉人民的反抗斗争汉代的羌族分布地区非常广阔,大体以西海郡(今青海)为中心,南到蜀郡、广汉郡(今川西北部),东边到扶风(今陕西西部),北边到陕西、天水(今甘肃带),西北则邻接西域。汉代时期的羌族,大部分过着游牧生活,与汉族杂居地区,有部分从事农耕。
羌族不但没有统的政权,而且族类种属非常杂乱,各支之间互不统属,分合无定。他们是汉政权统治下的个重要兄弟民族。
东汉初,汉朝把羌人徙置在天水、陇西、扶风3郡(今陕西、甘肃带)。内迁的羌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杂居在起,从事农业生产,两族相互交往与融合,对于汉羌两族的民族团结和羌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东汉的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却肆无忌惮地虐待羌人,残酷地搜刮、侵凌和奴役羌人。东汉统治者的压迫,激起了羌族人民不断地举行武装反抗。其中大规模斗争,共有3次。
公元107年(安帝永初元年)的夏天,汉安帝派遣骑都尉王弘强迫征发金城、陇西、汉阳3郡的羌人随征西域。羌人害怕远征无还期,走到酒泉时变相率逃散。汉政府命令各郡县发兵邀击逃散的羌人,捣毁沿途羌人的房屋村落。羌族人民忍无可忍,被迫起而反抗。他们没有武器,“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盾”,多次打败汉朝的地方部队。这年的冬天,东汉王朝派遣车骑将军邓騭,征西校尉任尚率兵5万前往镇压,也被羌人击败。羌族人民在斗争中,逐步联合起来,组成了强大的武装力量,“众遂大盛”。于是开始向汉朝反攻,东指赵、魏(今山西、河南境),南入益州(今川大部分、贵州小部分),攻杀汉中太守,打得“朝廷不能制”,东汉政权时十分被动。
在羌族人民斗争高潮中,东汉的地方官吏强迫当地汉族人民内迁,以避羌人锋芒,防止汉、羌人民联合斗争。汉族人民与羌人长期和平相处,因此,“百姓恋土,不乐去旧”,不肯迁动。东汉政府下令,“刈其不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强制人民迁往内地,造成了流离失散,大量死亡。汉族人民在杜琦、杜季贡等人领导下,发动起义,与羌族人民互相响应,并肩而战,共同打击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直到公元118年,东汉政府才把羌汉人民的联合斗争,完全镇压下去。但是,已经糜耗军费达240余亿,致使“府帑空竭”,严重削弱了东汉政权。
公元140年,羌族人民第次大规模斗争爆发。前年,东汉王朝委派马贤为弘农太守,来机为并州刺史,刘秉为凉州刺史。这3个人“天性虐刻”,到任之后,“多所扰发”,引起羌族人民的反抗。公元140年(永和年)夏,且冻、付难两部羌人首先发难,鼓作气攻下金城。接着与西塞、湟中诸部羌人联合,大规模地进攻辅,攻杀郡县长吏。汉朝派遣马贤率领千骑兵前去镇压,在射姑山被打得溃不成军,马贤和他的两个儿子全都战死了。同时,羌族人民各部,分头攻打陇西、关中、北地等各地,烧园陵,杀官吏,此伏彼起,声势很大。东汉王朝每次都企图用武力镇压起义,但在羌族人民的强大攻势面前,汉军屡战屡败。当时内地又连年发生农民起义,东汉统治者内外交困,不得已只好对羌人采取剿抚并行的办法。羌人起义斗争直到永嘉元年(公元145年),直持续多年,才被镇压下去。东汉政府又耗费了80余亿的战费。
羌族人民在公元159年,又掀起了第次反抗斗争高潮。烧当等部羌人联合进攻陇右,后来,其他各部羌人先后起来响应,到处“覆没营坞”,打击东汉统治。东汉政府派遣段熲、胡闳等人,进行残酷镇压。羌族人民坚持斗争10多年,才最后失败。
黄巾大起义顺帝时,道人于吉以《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在今江苏、山东带传教,信徒众多,其中不少是贫苦农民。这宗教即太平道。后来巨鹿人张角做了太平道的首领,他自称大贤良师,手执带杖,巡回各地传教,让病人叩头思过,的符水以治病。他和他的弟弟张宝、张梁在群众中宣传黄老道(太平道),医治疾病,招收门徒,方民众扶老携幼前往投奔,信从的人非常多。张角于是派遣他的8名大弟子出传道,辗转发展信徒,10多年间,徒众达到数10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8州(今长江中下游以北直到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声势浩大,官府也有所风闻。
与此同时,张角在积极部署准备组织起义。他把数十万信徒编组为36方,“方”等于是支独立的部队,大方有万多人,小方千人,各有其首领。他们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宣传汉王朝天命已终,太平盛世即将建立,甲子年(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天下就太平了。他们计划由大方马元义先调集荆州、扬州的信徒到邺县(今河北磁县南)集中,并联络首都洛阳的信徒,约定中平元年月日同时发动起义。正当起义按计划部署执行过程中,叛徒唐周向汉王朝上书告发,马元义被捕,在洛阳惨遭车裂。官府根据告密清查宫廷警卫以及洛阳民众,屠杀了太平道信徒千多人,并且通令冀州追捕张角等首领。在计划泄漏的紧急关头,张角当机立断,派人日夜兼程通知各方,在中平元年月,7州28郡36万多人同时提前起义,这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其组织性纪律性是无与伦比的。起义军头戴黄巾作为标志,所以被称为“黄巾军”。
当时,张角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率众兴起于巨鹿。
在农民起义威胁到东汉政权的生存时,整个地主阶级暂时统起来了,宦官、外戚、官僚士大夫立即捐弃前嫌,共同对付革命农民。中平元年月,何皇后的哥哥何进被任命为大将军,统率近卫军官兵镇守洛阳,在洛阳周围函谷、伊阙等关设置都尉,加强防卫。灵帝听从宦官吕强的建议,大赦天下党人,解除禁锢,通令全国各地修治城防,选择制造兵器,准备战守。灵帝还拿出宫中些私财和马匹分赐将士,并号召公卿大臣捐献马匹弓弩。同时选派卢植北攻巨鹿张角,皇甫嵩、朱南征颍川波才。月,波才击败朱,进围皇甫嵩于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官军人少,在强大的黄巾军包围下惊恐万分。
皇甫嵩看出波才缺乏作战经验,营房扎在草木丛中,于是乘夜晚风大纵火烧营,波才失利。接着,曹操率领官军援兵赶到。月,皇甫嵩、朱、曹操联合进兵,大破波才军,屠杀数万人。月,官军追击波才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又乘胜攻击汝南彭脱于西华(今河南商水西),都取得胜利。这就使黄巾军丧失了进捣汉王朝心脏首都洛阳的有利地位。接着皇甫嵩被派去进攻东郡卜己。月,仓亭(今山东阳谷北)大战,黄巾军牺牲7000多人,卜己被俘。然后皇甫嵩又奉调北上进攻巨鹿张角亲率的黄巾主力。
原来卢植在月领兵北进,张角初战失利,于是退保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卢植围攻数月不克,被撤职查办。灵帝改派董卓率精锐边兵进攻,却又在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被张宝打得大败。约在此时,不幸张角病故,张梁领导这部分黄巾军继续战斗。
十月,皇甫嵩同张梁在广宗大战,黄巾军兵精将勇,官军无法取胜,皇甫嵩宣布闭营休战,等待时机。他看出黄巾军有些懈怠,便连夜部署军队,鸡鸣时发动突袭,激战整天,到黄昏时打败黄巾军,张梁牺牲,义军士兵被屠杀3万多,投河自杀的也有5万多人,焚毁辎重车辆3万多辆,妇女儿童全被掳掠,缴获不计其数。皇甫嵩还挖开张角的坟墓,剖棺戮尸,传送其头到洛阳。十月,官军又在下曲阳围攻张宝,屠杀俘虏黄巾军10多万人,张宝也牺牲了。
南阳黄巾军在张曼成领导下,月就击杀太守褚贡,围攻郡治宛县百余天。月,张曼成战死。赵弘继起领导,队伍发展到10多万人,攻占了宛县。灵帝急忙派朱前来镇压,朱同荆州刺史、南阳太守等合兵反攻宛县3个多月,赵弘战死。韩忠继任统帅,他思想动摇,战败投降被杀。黄巾军余部推孙夏为统帅继续抵抗,十月,朱攻占宛县,杀死孙夏。统起义的大股黄巾军就这样各自困守隅,坐等官军逐个击破。东汉政权随即疯狂反扑,在各地大肆屠杀太平道徒党,郡多至数千人。
在黄巾大起义的鼓舞下,各地人民前仆后继纷纷奋起反抗。黄巾起义至少延续了20多年,给了东汉王朝致命的打击。
曹操初露锋芒在汉末割据的地主武装集团中,势力较大的是黄河中下游以北的袁绍和黄河中下游以南的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国相当于郡)谯县(今安徽亳县)人,155年(永寿元年)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他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曾任中常侍,桓帝时封费亭侯,地位很显要。
曹操为了登上仕途,实现自己治世的抱负,很注意和名士交往,经过番周折,总算得到了梁国桥玄和南阳何禺页等大名士的赏识。桥玄赞扬曹操说:“看来天下将要大乱,不是治世之才是不能使天下安定的;能安定天下的就是你了。”他还鼓励曹操说:“你要好好努力。我已经老了,愿意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你。”为了让曹操取得名声,桥玄还劝他去结交许劭(即许子将)。
经过名士桥玄的介绍,曹操见到了许劭。许劭有些看不起曹操,但又感到他与众不同,是个很想有所作为的人物,便给他下了这样条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虽然带有侮辱性成分,但曹操听后却很得意。
174年(熹平年),曹操20岁的时候,以孝廉的身份被推举为郎,做了洛阳北部尉,踏上了仕途。洛阳有东西南北部,每部设尉人。尉的官职不算高,比县令还要低些。洛阳北部尉负责洛阳北部的治安。洛阳是首都,在皇帝脚下,权责又多,很不容易治理。曹操官职虽小,执法却很认真。他上任,便在衙门左右各悬色大棒10余根,申明禁令,凡有违犯者不避豪强权贵,律用色棒打死。宦官蹇硕的叔父依仗侄子的权势,根本不把曹操这个芝麻大的官放在眼里,违禁夜行,被曹操棒杀。于是“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治安情况大为好转。曹操虽然出身于宦官家庭,但对宦官专权、胡作非为、横行不法的现象,是不满的,所以对宦官集团中犯法的人,也毫不客气。
177年,曹操出任顿丘县令,不久征入朝廷为议郎。后来曹操的堂妹夫宋奇被宦官杀掉,曹操沾点亲戚关系,也被免职。180年2月,他再次被征为议郎。曹操不顾自己安危,给灵帝上书,为10多年前在“党锢”事件中被宦官集团杀害的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等申冤鸣不平。灵帝置之不理。
184年,黄巾起义,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随皇甫嵩、朱镇压颍川的黄巾军,后迁任济南(今山东历城东)相。济南是王国,按东汉制度,被分封的王只能享受封区内的赋税收入,无行政权力。国相就是中央派到王国处理政事的官吏,如同郡守。济南所属十几个县,县官多数上通宦官权贵,下结地方豪强,依仗权势,狼狈为奸,鱼肉百姓,弄得地方上塌糊涂。曹操上任后,下子将县官奏免了8个。这样来,大小官吏无不震恐,有的还逃入外郡,于是济南地区“政教大行,郡清平”。另外,济南这个地方,官僚地主立祠庙祭祀祖先的风气很盛。他们以此标榜祖宗功德,抬高自己的地位。官吏、商人利用祭祀,欺诈人民,骗取钱财,“奢侈日甚”,而“民坐贫穷”。对这种情况,历任的国相,没有一个敢去禁止。曹操到任后,把这些祠庙都毁掉了,并禁止再搞这种祠祀。187年(中平年),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在“权臣专朝,贵戚横恣”的情况下,他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志向,去迎合权贵,又因过去已经多次触犯了他们,再继续干下去,担心会连累全家,便托病不就,归还乡里。他在谯县城东50里的地方,盖了所幽雅的住宅,读书行猎,自得其乐,想游离于东汉腐朽政局之外,等天下太平时,再出来大显身手。第年,灵帝为了加强京城禁军的力量,成立了西园新军,设置校尉统领。曹操被任为典军校尉,成为京师禁军首领之。曹操的政治热情又重新燃烧起来,他感到掌握部分军权,是发展自己势力的好机会,于是又到洛阳上任去了。
灵帝死,少帝继位后,曹操和袁绍都参与了外戚何进集团诛杀宦官的密谋。袁绍建议何进召董卓入京,尽诛宦官,曹操不同意。他说:“宦官是历来都有的,问题是君主把大权交给了他们,以致闹成现在这个样子。现在要治他们的罪,应当诛杀首恶,只需个执行的狱吏就够了,何必纷纷把外将招来呢?想尽诛宦官,事情必定泄露,我看是要失败的。”何进不听,果然被宦官杀害。董卓进京后,想扩大自己的势力,拉拢曹操,任命他做骁骑校尉。曹操认为董卓是时势盛,最终难免失败,便拒绝与他合作,在个夜晚逃出洛阳。
曹操经过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借宿故友吕伯奢家,正赶上吕伯奢不在家,他儿子和几个同伴抢曹操的马匹和财物。曹操把他们杀死,继续东逃。来到中牟(今河南中牟)时,个亭长发现他形迹可疑,把他扣留起来,送往县衙门。这时县令虽然已接到董卓追捕曹操的通缉令,但不知道送来的就是曹操。县衙门的个功曹知道送来的是曹操,但不说穿。他认为“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便在县令面前说情,把曹操放了。
接着曹操去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准备起兵讨伐董卓。陈留郡太守张邈,原来是曹操的好友。陈留郡属兖州,兖州刺史刘贷是反董卓的。因此,曹操到达陈留之后,他们允许曹操在这里招募军队,积蓄力量。
曹家本来有部分财产在兖州境内,曹操就用来作为训练军队的费用。陈留人卫兹也拿出家财帮助他。曹操共招兵5000人,并凭借这部分兵力,同关东诸军起讨伐董卓。
后来曹操因孤军进攻董卓失败后,感到要成就事业,光靠别人是不行的,必须依靠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于是便下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给他4000人。
走到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这些人大部分叛逃了,余下的只有500人。这时他的堂弟曹洪带领家兵千余人到了龙亢,不久他自己又在钅至县(今安徽宿县西南)等地收兵千余人,组成了基本武装队伍,其中家兵千人是这支队伍的骨干。于是,曹操再次北上。这次他不再到酸枣去受兖州军的节制了,而是独立成军,开赴河南前线。
曹操到河南前线后,直接与屯驻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的联军盟主袁绍接触。袁绍见到曹操后,曾问曹操:“如果我们讨伐董卓得不到成功,你看什么地方可以发展势力?”曹操反问他:“你有什么具体打算呢?”袁绍回答说:“我南面占据黄河,北面占据燕、代,联络乌桓,然后向南争夺天下,这样总可以成功了吧!”曹操明确表示自己意见说:
“如果凭借山川之险,占据方去发展势力是很不够的。我要任用天下有才能的人,用合乎时宜的办法来引导他们,大业定能成功。”
袁绍想使自己的势力有机会得到发展,同韩馥谋立幽州牧宗室刘虞做皇帝。曹操反对说:“我们大家起兵,是为了消除董卓的擅权和暴乱,所以得到了远近的响应;现在你们想要再立第个皇帝,天下就要更乱,怎么收拾得了。诸君北面,我自西向。”明确表示要独立西向长安,剿灭董卓,维护汉家的统天下。袁绍还给袁术写信,希望得到他的支持。袁术阴谋自己称帝,也不同意拥立刘虞。袁绍、韩馥不顾别人的反对,派使者到刘虞处要他称帝。刘虞怒叱道:“现在天下崩乱,主上受难,我蒙受国恩,未能靖雪国耻。你们各据州郡,应该共同戮力尽心王室,怎么能制造出这种逆谋来相坑害呢!”坚决不同意称帝。袁绍等只得作罢。
这时,济北相鲍信向曹操建议说:“袁绍以盟主的资格,利用权力,发展个人势力,必将发生变乱,成为第个董卓。现在要除掉他,力量还不够,可以向黄河以南发展势力,站稳脚跟,等待形势的变化。”曹操很赞同这个意见,于是率领以曹氏子侄为骨干的精兵,在黄河南岸展开了建立根据地的斗争。
公元191年,曹操平定了青州和黑山黄巾军的起义,实力大增,时兵强马壮,谋臣云集。随后在兖州建立巩固根据地,招贤纳才,方豪杰之士蜂拥而至。195年,曹操将汉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战略性主动地位。
屯田垦荒充实军资严酷的现实使曹操深深体会到,粮食对军事行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不设法解决军粮问题,在群雄角逐中是站不住脚的,更谈不到吃掉对方,并兼天下。曹操还从历史中吸取经验,认识到强兵足食是立国的基础。因此他在196年,把献帝接到许县后,决定推行屯田制。在发布屯田令的同时,曹操任命枣只为屯田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负责经营管理屯田事宜。
实行屯田要有两个重要条件:是国家要有直接控制的土地,是要有相当的劳动力。就前者来说,连年战乱,地主和农民死亡流散,大量土地荒芜,无人经营,使曹操政权直接掌握了不少已开垦的土地。就后者来说,曹操先后镇压招抚了青州、颍川和汝南的黄巾军,他们有耕牛、农具,可以从事生产。枣祗、任峻等人便把原黄巾军的些人,用军事组织形式加以编制,组织成屯田民。此外,曹操还在许下广泛招募各地流民,采用同样办法,把他们组织起来。屯田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约有十人,由屯田司马管理。屯田组织不统属于郡县,而自成个系统,官员有典农中郎将、典农都尉和直接隶属于朝廷的大司农。
屯田农民称屯田客,是直接受国家地租剥削的佃客。屯田制开始实行时,不少人主张采用“计牛输谷”的办法,即按使用国家耕牛的多少,向国家缴纳定额租谷。这个不管收成好坏定额收租的办法,遭到了枣祗的反对。他认为按这个办法,收成好的年份,国家的收入不增加,收成坏的年份,农民的负担不减轻,是不妥当的。他提出了“分田之术”,就是根据每年的实际收成,按定的比例缴纳租谷,丰收多纳,歉收少纳。曹操认为这个主张很有道理,便采纳了。
按照“分田之术”,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60%交给国家,自得40%;如用自己的牛耕种,收成各得50%。这个剥削比例是相当高的,同汉代佃户的地租负担差不多。但是,屯田农民不负担兵役和徭役,比汉代佃户负担轻些。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屯田制能够实行下去。
随着曹操统治地区的扩大,屯田的地区也逐渐增多。除原来的民屯外,在些军事驻地又建立了军屯,由士兵担任生产,建立了战时作战、平时务农的体制。
汉武帝实行屯田,只是在西北边疆地区,因为当时军事行动主要在西北地区。曹操在中原地区实行了这制度,这是因为当时的军事行动,主要是在中原地区,实行屯田,有利于就地解决军粮供应问题。
袁绍占据河北曹操在河南地区忙于征张绣、平吕布、讨袁术的时候,也正是袁绍在河北地区镇压农民起义军,向外扩张势力得手的时候。
像袁氏这样有势力的世家大族,在当时是数数的,影响很深远。袁绍凭借这个家世,很快升至中军校尉。何进谋诛宦官要依靠他,任他为司隶校尉。袁绍反对董卓废立,董卓不敢杀他;他逃离洛阳后,还任命他为渤海太守,封乡侯,就是顾忌袁氏的势力大。关东诸军讨董卓,推袁绍为“盟主”,也是和他的资望分不开的。
虽然如此,但他当时只是个渤海太守,连1个州的地盘都没有占据。191年,关东联军散伙后,他便向冀州发展势力。这时冀州牧韩馥和屯兵幽州的奋武将军公孙瓒之间有矛盾。袁绍便利用这矛盾,从中取利。他先写信给公孙瓒,要他领兵攻打韩馥。袁绍自己也引兵东向,摆出袭取冀州的态势。当韩馥迎战公孙瓒不利时,袁绍选派外甥高干及韩馥的老相识辛评、荀谌等人去冀州,向韩馥陈说利害,劝他将冀州让给自己。韩馥为人怯懦,占地虽广,粮谷虽足,但无谋略。在两边军事威胁之下,在袁绍的劝诱之下,韩馥自思无力抵抗,并且考虑到自己是袁氏的“故吏”,袁绍不会亏待他,便不顾手下些人的反对,将冀州让出,迎请袁绍为冀州牧。此后,袁绍以韩馥为奋威将军,但不给他兵卒,也不给他属官。就这样,袁绍轻易地占据了冀州。他以沮授、审配、田丰、许攸、逢纪、荀谌等人为谋士,以冀州为基地,向周扩展势力。
冀州带,农民起义军相当活跃,大的支有万人,小的有千人。他们主要活动于河南、河北交界地区。在各支起义军中,以张牛角和褚飞燕支最为有名。张牛角死后,部众推褚飞燕为首领。褚飞燕改姓张,称张燕。其他各支义军也纷纷归附张燕。张燕势盛,号称“黑山军”,在冀州攻打郡县,给袁绍造成严重威胁。
193年,黑山军的支数万人,在于毒的率领下,乘袁绍攻打公孙瓒、内部空虚之机,举攻下了冀州首府邺城,杀死郡守。袁绍率兵反扑。起义军退至朝歌(今河南淇县),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失败,于毒及义军1万多人被杀。接着袁绍又相继镇压了左髭、丈、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部起义军,摧毁起义军营寨壁垒,屠杀数万人。袁绍曾和吕布起进击黑山军首领张燕,在常山(今河北元氏西北)激战10多天,始终未能得逞。起义军死伤很多,袁绍军队也遭到重创。
在镇压追剿起义军的同时,袁绍又同公孙瓒争夺地盘。
袁绍捷足先登,占据冀州,引起公孙瓒的极大不满。191年10月,公孙瓒宣布袁绍十大罪状,领兵3万进攻袁绍。冀州不少地方响应公孙瓒。袁绍害怕,将渤海太守让给公孙瓒从弟公孙范。公孙范到渤海后,反对渤海兵攻打袁绍。公孙瓒任命所属部将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时势力相当强大。192年春,袁绍驻军广宗,同公孙瓒军队在界桥(今河北威县东清河上)以南展开激战,最后公孙瓒失败,逃奔渤海,严纲被杀。不久,公孙瓒又发兵攻打袁绍,在龙凑(今山东德州东北)被袁绍打败。两次受挫,使公孙瓒的力量大为削弱。他退回幽州,无力再发兵向袁绍进攻了。
公孙瓒退回幽州后,同幽州刺史刘虞的矛盾也激化了。193年,刘虞怕公孙瓒图己,先发兵攻打公孙瓒,结果失败,被擒杀。这样,公孙瓒便全部占据了幽州。
吞并刘虞之后,公孙瓒更加骄横,对老百姓加重榨取,对所谓高贵而有才能的士人,不加优容,有的加以谋害,有的使之穷苦。他宠爱的多为商贩、流氓,同他们称兄道弟,或结为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
195年,刘虞旧部鲜于辅等集合州兵,为刘虞报仇,并招引乌桓人,攻打公孙瓒。袁绍乘机联合鲜于辅及乌桓、鲜卑等,集中10万兵力,共同进攻公孙瓒。公孙瓒接连被打败,最后退守易京(今河北雄县)。他在城外筑起十道沟墙,在沟墙里边周建起丈高的土台,台上设瞭望楼。他自己则居于中间高达10丈的台楼上,以铁为门,与姬妾享乐其中。他说:“兵法上说,百楼不攻。现在我楼橹数十重,积谷300万斛,吃完这些谷,天下的兵革之事差不多也结束了。”他以为自己的城池楼台固若金汤,没有人能够攻下。
198年(建安年),袁绍亲率大军围攻易京。过了段时间,公孙瓒手下的将领,有的投降,有的溃散。袁绍军直抵易京城下。199年春,公孙瓒感到形势不妙,派人突围出城向黑山军求救,又派人传信,想同援军约定以起火为号,夹攻袁绍。不料信被袁绍截获。袁绍将计就计,如期举火。公孙瓒以为是救兵来到,领兵开城出击,被袁绍设伏兵打败,只好又退守城中。接着,袁绍挖地道,穿到楼下,用火烧楼台支柱的办法将楼台烧倒。当地道穿到公孙瓒楼下时,公孙瓒自知大势已去,缢死其妻子,准备引火自焚。
袁绍军队赶到,将他斩杀。
至此,袁绍占据了冀、青、幽、并州,将河北地区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他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州之后,自以为了不起,野心更大。既然控制皇帝的想法未能实现,他就自己来当皇帝。
袁术在走投无路时,曾想把皇帝的称号送给袁绍。曾写信给袁绍说明这切。袁绍见信后,便暗地要主簿耿苞为他制造当皇帝的舆论,宣扬“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
但袁绍想称帝这件事,由于遭到手下将吏的反对,只得暂时搁置起来,等打败曹操以后再说,于是他开始作进攻许都的准备。
袁绍进窥许都袁绍把矛头转向同他隔河相对的曹操后,打算用数量和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的兵力,举攻下许都、消灭曹操。他手下的谋士沮授、田丰等都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曹操在政治上处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而且法令统、士兵精练。而自己方面因为连年用兵,百姓疲劳、府库空虚。在这种情况下,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是不利的。他们主张,应当首先发展农业生产,奠定经济基础,充实军事力量,然后再去攻打曹操。但是,这个意见没有被野心勃勃、骄傲自大的袁绍所接受。他终于在郭图、审配等人的迎合、怂恿下,点选大军10万人向许都进攻。
在兴兵以前,袁绍原命沮授统率军。郭图等人为了争功邀宠,对袁绍说,沮授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再任其发展下去,将来就不好控制了。袁绍对于沮授不赞成他这次用兵,本来已经不满,又听了郭图的谗言,就决定把沮授原来统率的军队分别命令沮授、郭图、淳于琼个人各自带领军。这样,就削弱了沮授总领军的大权。
袁绍在进攻以前,曾经派人去劝说荆州牧刘表从南面进攻曹操。刘表只是在口头上答应了袁绍,实际上并没有出兵助战。袁绍的第着棋落空了。他又派使者到穰城(今河南邓县)去见张绣,动员张绣从侧面袭击曹操。但是,张绣不仅没有帮他的忙,反而接受谋士贾诩的劝告,率领所部官兵归降了曹操。这样,就相对地减少了袁绍的优势。袁绍不得不推迟大举进攻的时间。
曹操听到袁绍要来进攻,就同他的高级谋士郭嘉、荀彧等人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特别是郭嘉,很有智谋,他把曹操和袁绍双方的情况作了对比,指出曹操必胜,袁绍必败。
曹操决定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公元199年8月,曹操把部队推进到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
公元200年春,正当曹操布置对袁绍作战的时候,另个军阀刘备占据了徐州、下邳(今江苏宿县西北)等地。附近郡、县大多归附刘备。刘备的军队发展到几万人。他同袁绍有联系,打算合力对付曹操。面临这个意外的情况,为了避免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地位,曹操决定亲自领兵去攻打刘备。结果,曹军很快地把刘备打垮,接着,又攻下下邳,擒获了刘备的大将关羽并收为己用。刘备兵败,被迫退到青州去投奔袁绍的儿子袁谭,后来又转到邺城(今河南安阳北)去投靠袁绍。这样,曹操就取得了局部优势。曹操打败刘备以后,就亲自领兵出屯官渡,准备迎击袁绍。
官渡决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布“唯才是举”的诏令,实力迅速增长,在陆续消灭了袁术、吕布等势力后,与袁绍的角逐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经过白马、延津两仗以后,袁、曹双方进入了个暂时相持阶段。袁绍虽然连败两仗,但是仍旧保持着优势力量,从军队数量说,袁绍的军队将近10万人,曹操最多不过万人。从后方的经济力量说,曹操占领的兖、豫2州,是汉末以来破坏得最严重的地区之,远不如袁绍占领的河北地区那样富庶。曹操虽然在进入许都的那年,就开始屯田积谷,但是毕竟只有年的光景,还不能根本改变占领区的残破面貌。军用粮饷,也远远不及袁绍充足。
曹操虽然在物质条件方面还比不上袁绍,但是他很懂得从政治上争取人心。他方面严令各地方官加紧催收租税,以便供应前线;另方面,也采取了些笼络人心的政治措施。他采纳了朗陵(今河南确山西南)令越俨的建议,把阳安郡(治所在朗陵)界内所征收的绵绢,发还给百姓,减轻些人民的负担。又如:他下令部队行军,不许马踏麦田,违者处死。所以他能在定程度上得到人民的支持,为自己在军事上战胜敌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袁绍没有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仍旧仗着他在军队数量、装备和物资储备上的优势,盲目冒进。公元200年7月,袁绍把大军集结到官渡北面的阳武,准备继续发动进攻。沮授再次向他分析战争形势说:“我方军队虽然人数多,却比不上曹军勇敢善战;曹军的弱点是军粮少,物资储备没有我方充足。”根据这个客观情况,他建议袁绍,用持久战来消耗曹军的力量,以便最后战胜曹操。袁绍仍旧不听从沮授的意见。他命令主力部队进到官渡前线,安营下寨,军营东西长达几十里。曹操也针锋相对,摆好阵势,同袁军对峙。
公元200年9月,曹操向袁军发动了次进攻,没有获胜。他就改变方针,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等待有利时机。
曹操看到袁军粮草虽然比较充足,但是因为军队多,消耗也大,如果军粮发生问题,就会不战自败。曹操方面严令后方催办粮草,接济军需;方面,决定派人去烧毁袁军的粮草。恰巧袁绍派韩猛监押粮车几千辆,前来官渡途中。韩猛是袁绍手下的员战将,但是他有勇无谋,而且轻敌少备。荀攸了解到这个情况,就向曹操建议派兵去劫夺袁绍的粮车。曹操派部将徐晃和史涣带兵前往,打跑了韩猛,烧掉了他押送的全部粮车和军用物资。到了10月,袁绍又派人从河北运来1万多车军粮,屯积在大营以北40里的故市、乌巢(都在今河南延津县境),还特派大将淳于琼带领1万人驻扎在那里保护。由于上次粮车被烧,度造成袁军给养困难,因此沮授特别提醒袁绍,要他另派员战将率领部分部队驻防在淳于琼的外侧,以防曹军抄袭。袁绍没有采纳。
袁绍的另个谋士许攸,认为曹操兵少,而且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官渡,后方必定空虚。因此,他建议袁绍派出支轻骑部队,去偷袭许都。但是,盲目自大而又顾虑多端的袁绍,并不重视许攸的意见,反而骄傲地说:“不必,我定可以在这里擒住曹操!”许攸感到袁绍这样骄傲轻敌,最后定要失败。因此,他的思想发生动摇。正在这个当儿,许攸的家族有人犯了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拘捕起来。许攸在气愤之下,竟然背弃袁绍,去投奔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前来投靠,高兴得连鞋子都没有来得及穿,就光着脚跑出去迎接,并且拍手说:“子元(许攸的字)远道而来,我的大事定可以成功了。”许攸见了曹操,开口就问道:“袁绍军势很盛,您打算怎样对付他?目前还有多少存粮?”曹操说:“可以支持年。”许攸知道这是假话,就说:“没有这么多吧!”曹操又回答说:“可以支持半年。”许攸直截了当地说:“您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什么不说实话呢?”曹操才对许攸说:“其实军粮只够维持个月了。你看这该怎么办呢?”许攸这才把袁绍在乌巢堆积军粮的情况完全告诉了他,并劝他率轻骑前往偷袭,把袁绍的粮食和辎重全部烧掉。
许攸的情报,真使曹操喜出望外。当天夜里,曹操留下曹洪、荀攸防守官渡大营,亲自率领步骑兵5000人,打着袁军旗号,每人手里拿着把干柴,口里衔着枚似筷子的小木棍,把所有的马嘴都束起来,从小路奔向乌巢。在行军途中,曹军忽然遇到队袁军,盘问他们是何处兵马,曹操让士兵回答说:“袁将军恐怕曹操包抄我军粮屯,特地派我们前去增援。”曹操的部队骗过了袁军的耳目,顺利地通过了袁军的防线,直奔乌巢,把袁绍的粮囤团团围住,然后放起火来。在黑夜中,只见粮囤周围,浓烟起、火光冲天。袁军从梦中惊醒,慌作团,不知如何是好。天亮以后,袁军守将淳于琼发现曹操兵马并不多,就把军队调出营门,攻击曹军。结果,被曹军打得大败,淳于琼只得退守营屯。
袁绍听说曹操进攻乌巢粮囤,仍旧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反而认为这是攻下官渡、歼灭曹军主力的最好机会。他对袁谭说:“只要我们攻下曹操的大营,即使他打败了淳于琼,也没有退路了。”于是,他命令大将张合阝、高览率兵加紧攻打曹操的官渡大营。张合阝看到曹操亲领精兵围攻乌巢,恐怕淳于琼支持不住。他认为乌巢如果有失,大事也就完了。因此,他再请求袁绍先派兵去救淳于琼。但是,袁绍在郭图的迎合下,仍旧坚持以主力进攻曹操的官渡大营,只派少数骑兵去救乌巢。由于曹操在官渡的营垒很是坚固,战士死守,袁军久攻不下,主力部队反而被吸引住了。这就给曹操拿下乌巢创造了有利条件。当袁绍的增援骑兵临近乌巢的时候,曹操的部下慌忙向他报告说:“敌人援军就要到了,我们快分部分军队去抵挡吧!”当时,正是能否攻下乌巢,决定胜负大局的紧要关头。因此,曹操严令部下说:“等敌人到了我们背后,再来报告!”在曹操坚决果断的指挥下,不但击溃了袁军的增援部队,而且攻下了袁军营屯,杀死了淳于琼。袁军的1万多车粮谷也被烧得干净。
淳于琼战败被杀的消息传到官渡前线,张合阝看到大势已去,失去了斗志。他同高览把全部攻城器械烧掉,道到曹营去投降了。袁军粮屯被烧,军心已经动摇。这回又传来了主将投降的消息,更加慌乱,袁军下子全都溃散了。曹操乘势领兵出击,袁军大败。袁绍和袁谭只率领着800名亲兵逃回黄河以北。曹操缴获了袁军丢下的全部军用物资和珍宝财物,并坑杀了投降过来的许多袁军士兵。在这次战争里,袁绍的主力差不多全部被歼灭了。
袁绍经不起这样的惨败。他又气又急,得了重病。公元202年5月,袁绍病死了。
他的几个儿子争权夺位,最后竟至互相攻杀起来,结果都被曹操各个击破。公元206年,曹操彻底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力量,全部控制了过去为袁绍所占据的地盘。
孙策平定刘繇刘繇、薛礼、管融等割据曲阿带地区,孙策为占领江东,决定首先进攻刘繇军。刘繇当时与其部将彭城相薛礼,屯兵于秣陵城(今江苏江宁南),以下邳相笮融屯兵于县城的南面。汉献帝兴平年十月,孙策军开始进攻刘繇秣陵南之牛渚营,击败刘繇部将樊能、于麋、张英等军,进占了牛渚营,将刘仓库里的粮食和作战物资全部掠获,随即转攻笮融。笮融率军迎击,被孙策击败,龟缩于城内,闭门不战。孙策于是转攻秣陵城的薛礼,薛礼惊慌而逃。这时,樊能等又率兵突然袭击牛渚营,孙策立即率军回击,将樊能等击破,斩获共1万多人,取得渡江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孙策乘胜再攻笮融,孙策身中流矢,暂回牛渚营休养。但笮融却以为孙策身死,即乘机派军进击孙策军。孙策军以部兵力引诱笮融军。另设伏兵将笮融军击败,斩首1万多人。孙策军再乘胜攻击笮融营垒,城艰难破,遂转兵向梅陵(今安徽南陵)进击,攻占了梅陵,接着又攻拔了丹阳(今安徽当涂东)、湖孰(今江苏江宁东南)、江乘(今江苏南京东)等地,大军逼近曲阿。
后来笮融因于南昌(今江西南昌)袭击刘繇部将朱皓,刘繇率军将笮融击败,笮融逃入山中,被杀死。
刘繇的同乡太史慈,这时来看望他,便有人建议可命太史慈为大将,以与孙坚作战。
但刘繇不肯,只让太史慈带个侦察骑兵,刺探孙策军的军情。太史慈在神亭与孙策率领的韩当、黄盖等13人相遇,孙策与太史慈两人单独交手,难分胜负,后双方的步骑兵同时赶到,暂各自撤军而归。
孙策随后即进至曲阿城下,刘繇与其交战,结果刘繇兵败,退走丹徒(今江苏镇江)。
孙策随即进入曲阿,告谕各县邑,凡有刘繇的部下来投降者,概不咎既往,人从军,免除全家赋役,10多天之内,即招降了刘繇军2万多人,孙策集团由此势力大增,声威震撼江南。
刘繇兵败后,欲从丹徒逃往会稽,刘勋则建议说,“会稽为富饶之地,孙策必然占据它,不如占领豫章(郡治在今江西南昌),与曹操通使,遣使奉献。这样,旦孙策再来进攻,你已是天子任命的官吏,曹操、刘表必然发兵相救。”刘繇于是接受了刘勋的建议,奔往豫章郡。孙策遂率军东进,攻取吴郡和会稽郡。吴郡太守许功率军抗击,孙策部将都尉朱治于由拳(今浙江嘉兴南)将许贡军击败,许贡南逃,投奔严白虎部。
孙策进击王朗汉献帝建安元年月,孙策决定攻占王朗据守的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会稽郡方圆很大,包括今浙江和福建两省。孙策率领大军渡过浙江,直奔会稽。会稽功曹虞翻向太守王朗建议说,孙策善于用兵,不如躲避他。王朗不听,遂率兵于固陵抗击孙策军。
孙策军数次从水路攻击王朗军,均未成功。孙策的叔父孙静便向孙策建议说:“王朗凭借险固的城池防守,我们难于很快攻下。查渎(今浙江萧山东北)在固陵的南面几十里,最好绕道那里去攻击固陵,以收攻其不备、出敌不意之效。同时,我亲率部队为前锋,定能攻破王朗。”孙策同意孙静的建议。孙策为了迷惑王朗军,便采取隐真示假的欺诈行动。孙策下令部队说:“最近淫雨连绵,河水污浊,士兵们喝多了,很多人肚子痛,赶快准备水缸数百口,以便将水澄清。”入夜之后,又点起排排的烟火,佯装部队仍在原地,以欺骗王朗。随即率领大军迂回查渎,突然袭击高迂屯(今浙江萧山西)。王朗大惊,急派原丹阳太守周昕等率军前往堵击,被孙策击败,周昕被擒斩首。王朗逃往东治(今浙江临海东南),孙策军尾追而至,大败王朗,王朗率众投降。孙策旋即占领会稽郡,自任会稽太守。
汉献帝建安年(197年)秋,曹操见孙策逐步平定了江东的广大地区,便派议郎王浦以诏书拜孙策为骑都尉,后又假以明汉将军。王浦暗中欲袭击孙策,串通吴郡太守陈瑀、祖朗、严白虎为内应,被孙策发觉。孙策派部将吕范率军攻击,将陈瑀军击破于海西,俘获陈瑀部众4000人,接着又将严白虎击败。
孙策击败刘勋庐江(今安徽潜山)太守刘勋拥兵自重,占有今安徽省南部、河南省东南部、湖北省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是江、淮之间个较强的割据势力。孙策对刘勋的强大甚为不安,为铲除其进军长江中游和江东的障碍,决定对刘勋用兵。但由于刘勋力量强大,难以硬攻,便采取了智取的策略。汉献帝建安年(199年)十月,孙策派遣使者携带大量珠宝布帛至庐江,见了刘勋低声下气地说:“上缭各地的人屡屡欺负我们,我们想发兵攻打他们,但道路难以通行,贵国乃赫赫大国,请出兵征伐他们。上缭很富庶,占领后可获取大量财富,你们出兵,我们也出兵作为外援。”刘勋听后信以为真,同时又见到大批财宝,更加高兴,遂口答应出兵。大家都来向刘勋祝贺,但只有将部刘晔不加庆贺。刘勋问他为何不贺,刘晔说:“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易守难攻,1个月之内也攻不下,那时我们大军在外,国内空虚,如果孙策趁我空虚之际,举兵袭击,那么我们的后方就难以保全,将处于欲进不能、后退又无处可归的绝境。可以肯定我大军出,大祸就要临头。”刘勋不听刘晔的劝告,便率大军出征上缭。刘勋军至海昏(今江西永修东),各地的首领早已得到消息,便留下空营,携带所有军实物资逃走。结果刘勋军点东西都没有抢到。
此时,孙权正在率军西进,军至石城(今安徽贵池西),得知了刘勋率军在海昏的消息后,即刻派其堂兄孙贲、孙辅率兵8000人急速南下,屯守彭泽(今江西湖口东彭泽乡)以截断刘勋军的归路。孙策亲率周瑜以2万人偷袭皖城(今安徽潜山),迅速攻拔了该城,俘虏袁术、刘勋等人的妻子儿女及其所部3万多人。刘勋攻击上缭无所获,大本营被孙策袭击,遂回军北上,欲先至彭泽,途中突遭孙贲、孙辅军截击,刘勋兵败,退走流沂(湖北黄石东南)。
孙策打败黄祖黄祖拥兵占据长江中游带地区,为刘表的部将。当初,孙坚奉袁术之命,进击刘表时,曾被黄祖的伏兵射死。汉献帝建安年(199年)十月,孙策率军击败刘勋后,刘勋即向黄祖求救。于是,黄祖命其子黄射率水军5000人,支援刘勋,孙策又将刘勋击败,消灭黄祖军2000人,俘获战船1000余只。黄射战败后弃军逃走,刘勋则率数百部众,逃归曹操。孙策开始进攻黄祖军。当年十月初,孙策军到达沙羡(今湖北武汉西南)。刘表派他的侄子刘虎和部将韩晞,率领长矛军5000人援救黄祖。十月十日清晨,孙策率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蒙、行荡荡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武锋校尉黄盖、行先登校尉韩当等,向沙羡的黄祖军进击。孙策亲击战鼓督战,众将校奋勇当先,迅疾若飞,千帆争渡,双方水军经过激烈交战,孙策军乘风火攻黄祖水军,将黄祖军及长矛军击败,斩了韩晞。黄祖只身而逃,刘表部将刘虎等共3万多人均被孙策军斩首或淹亡。
孙策逼降华歆华歆率军屯守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孙策为夺占豫章,率领大军东下征伐华歆。
孙策军至椒丘(在今江西南昌东北约50公里)后,便派功曹虞翻去说服华歆归降。虞翻见了华歆,详细向华歆陈述了降服与否的利害关系,华歆也自认为谋略不如孙策高明,士卒不如孙策精勇,粮食军资不如孙策充足,难以与孙策军相匹敌。最后虞翻告诫华歆说:“假如你要想防守孤城,你自己知道你的粮食已经很紧张,若不早点定下降服的决心,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孙策大军现已屯驻于椒丘,我回去之后,明天中午等待你的降服文书,如果到时你不送来,我们就要作最后的决战了。”华歆当即表示愿意降服,连夜写好文书,第天早便派人送至孙策军营。于是,孙策率军顺利进占豫章郡。孙策进占豫章郡后,势力更加强大,已经占有了今浙江、福建的全省,江西、湖北、江苏、湖南、安徽的大部或部,在江东、江南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刘备的惨淡经营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在荆州依附于刘表门下的刘备,为了扩充实力,也在注意访求人才。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祖先是西汉的宗室,以后支系疏远,家世没落,至刘备这代便以织席贩鞋为生。刘备15岁时,曾同公孙瓒起,向同郡的名士卢植学习儒家经典。但他“不甚乐读书”,而好结交“豪侠”,当地不少青年人同他要好。灵帝末年,他在中山(今河北定县)商人张士平、苏双的资助下,组织武装,并得到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人关羽(字云长)和同郡人张飞(字翼德)的支持,开始发展势力。黄巾起义爆发后,刘备因参与镇压起义军有功,被任命为安喜(今河北安国西北)县尉。当时传说朝廷将要裁减因军功任用的官员,刘备意料自己在被裁之列,因此,主动前往传舍(住处)看望督邮,探听虚实。督邮刁难不见。刘备率领吏卒冲人传舍,将督邮捆起来,吊在树上狠狠鞭打,然后将县尉印绶系在督邮项下,弃官而去。后来刘备又做过高唐(今山东高唐东)县令。关东诸军讨伐董卓时,刘备也起兵参加了。后来他被农民起义军(黄巾余众)打败,投奔师兄幽州军阀公孙瓒(时为中郎将)。公孙瓒让他协助青州刺史田楷守青州,抵挡冀州袁绍的势力,不久任平原相。
193年,占据兖州的曹操东征徐州。徐州牧陶谦大败之后,向田楷告急。田楷同刘备领兵往救陶谦。后来,曹操因部下张邈、陈宫叛变,不得不从徐州撤兵。陶谦表举刘备为豫州刺史。刘备领兵千人,屯小沛。
194年冬,陶谦病死,他手下的将吏拥护刘备为徐州牧。下邳人陈登劝刘备说:“我们可以为你集合步骑兵十万人。你有了这支兵力,进可以辅佐天子、安济百姓,退可以据州自守。这是个好时机,你应该听从我们的主张。”北海相孔融也劝刘备不要失掉这个好时机。这对于多年来直颠沛流离、没有固定地盘的刘备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因此,在推让番之后,便接受了印绶,领徐州牧。
196年,占据淮南地区直想称帝的袁术,对刘备据有徐州,自然是不满的。他多次兴兵讨伐刘备,但直没有得逞。后来,他便勾结被曹操打败投归刘备的吕布,进攻刘备。刘备被打败,到兖州依附曹操。曹操表举刘备为豫州牧,并给他些兵力,让他动还小沛,收拾散兵,进击自领徐州牧的吕布。198年,刘备又被吕布打败,曹操便亲自东征,杀死吕布。刘备随曹操还许都,曹操表举他为左将军,拜关羽为中郎将。
刘备是个有政治抱负、不甘寄人篱下的人物,来到许都后,总是郁郁不乐,时刻想着脱离曹操,另图大业。
这时(199年),朝廷内正酝酿着推翻曹操的政变。为首的是献帝的丈人、车骑将军董承,参加这秘密活动的还有将军吴子兰、王子服和长水校尉种辑等,刘备也是其中的员。
刘备参加董承的秘密活动之后,为了避免曹操对他怀疑,便闭门不接待宾客,整日在后院种菜,以伪装对政治不关心。有次,曹操请他饮酒,谈论天下英雄。当刘备提到袁绍时,曹操说:“现在天下英雄,唯有你和我,袁本初类的人是不上数的。”刘备听曹操只把自己和他说成英雄,以为曹操已发觉了自己的秘密行迹,不禁大吃惊,刚刚拿起的筷子也掉在桌上。这时正赶上滚过阵惊雷,刘备乘机说:“古人说‘迅雷风烈必变’,确实是这样。震的威力,竟如此厉害!”借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
对于刘备,曹操是存有戒心的。他常派人到刘备住处察看动静。刘备对关羽、张飞说:“我哪里真的是种菜呢?我这样做,是为了躲避曹操的耳目。曹操必然怀疑我,这里不可久留。”
不久,袁术想北上把传国玺和皇帝的称号送给袁绍。袁谭从青州出兵,前往迎接。
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商议派兵阻拦袁术北上,不让袁家势力合在起。刘备乘机请求承担这任务,曹操便派将领朱灵等同他道南下截击袁术。
当刘备离开许都之时,程昱、郭嘉忙对曹操说:“刘备是天下英豪,不可放纵;如果放了他,必然要生变乱。”这时曹操觉得已有令在先,更改不便,同时刘备已经远去,很难追回,只好作罢。
刘备到达下邳之后,袁术已病死于寿春,曹操下令要他率军回许都。刘备方面让朱灵等人返回许都,方面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将曹操所置徐州刺史车胄杀死,派关羽守下邳,自己引军屯于小沛,公开打出反对曹操的旗号。
200年春,董承等谋杀曹操的事情泄露。曹操处死董承等。在官渡决战之前,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曹操引兵东征徐州。这时刘备以为曹操正对付北面的袁绍,时会不轻易东来,放松了戒备,同时由于在徐州立足未稳,所以当曹操亲自率军进击时,便无力抵抗,连妻子也被俘虏。他只好投奔青州袁谭,后又北上投靠袁绍。曹操攻取小沛之后,乘胜围攻下邳。关羽抵挡不住,向曹操投降。
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袁绍派刘备领兵袭击曹操后方。201年,刘备在曹操逼迫下,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给他部分军队屯驻新野(今河南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以抵御曹操军队南下。
刘表字景升,东汉末年名士,是“俊”之。190年继王任荆州刺史(后改为荆州牧)。关东诸军讨伐董卓时,他也起兵参加了。此后,他时而勾结袁绍与袁术争夺,时而支持张绣与曹操为敌。官渡之战时,袁绍向他求援,他口头答应,但不发兵,也不帮助曹操,采取了中立观望的态度,等待袁、曹两败俱伤的时候,好坐收渔人之利。刘表这种态度,引起属下些人的不满。韩嵩、刘先曾向刘表建议说:“在当前豪杰并争,两军相持的时候,将军想有所作为,可乘其弊,起而夺取天下;如果觉得这样做不合迁,就应当在袁、曹之间有所选择,支持方。将军拥有十万兵力,却安坐观望,实在是不应该的。”
他们要刘表“举州以附曹操”。刘表的大将蒯越也劝他这样做。但无所作为的刘表仍然狐疑不决。他虽然派韩嵩去许都,但实际上是观望虚实。
刘表这个人“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刘备投靠他之后,他厚待刘备,但并不重用。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时,刘备劝他乘机袭击许都,结果正像曹操谋士郭嘉所预料的那样,他并未采取行动。
刘备到荆州后,在刘表坐观成败、不图进取的方针下,好几年都没有打大仗的机会。
有次,刘表请他赴宴,他去厕所时,发现自己大腿的肌肉都松软了,身体也胖了起来,席间不禁阵心酸,流下泪来。刘表很惊奇,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过去我经常南征北战,身不离鞍,腿肉消瘦;现在长期闲居,腿肉增多了不少。时光过得真快,不觉已经快衰老了,而功业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悲伤。”
刘备为了摆脱力单势孤的困境,迅速扩充势力,干出番事业来,必须首先取得荆州地主集团的支持,必须得到有智谋的人辅佐自己。于是,他注意访求有才干、有见识的人物。
当时,刘表对于荆州本地以及外来的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特别是些有才能的人,并不注意笼络。他们里边的不少人,不满意刘表的做法,希望找到个有作为的人物,作为他们的政治代表,维护他们的利益。襄阳地区的庞德公就是他们中间有影响的首领。他年纪大、威望高,品评人物也比较中肯。些有才识的人,聚集在他的周围,诸葛亮、庞统、徐庶、司马徽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备先向司马徽(字德操)请教,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司马徽说:“庸俗的儒生是不懂得时务的,真正了解天下大势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俊杰。我们这里被人们称为卧龙、凤雏的,就是这样的俊杰。”刘备问:“卧龙、凤雏是谁?”回答说:“诸葛亮和庞统”。
不久,诸葛亮的好友徐庶来新野投奔刘备,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很想见到诸葛亮,便让徐庶把他请来。徐庶说:“这样的人不能采取召见的办法,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于是,刘备便冒着严寒,亲自到隆中去敦请。头两次没有见到,第次才受到诸葛亮的热诚接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顾茅庐”。
隆中对策刘备见到诸葛亮之后,诚恳地对他说:“现在汉朝崩溃,群雄混战,权臣控制朝政。
我不度德量力,想伸大义于天下,完成统大业,恢复汉朝统治。但由于才疏德薄,智术短浅,屡遭失败,至今无所成。不过,我的壮志并未因此减退,还是想干番事业的。
希望你能为我出谋划策。”刘备的谦恭诚恳的态度,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他便将天下形势,向刘备作了番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实现统的战略策略。他分析曹操、孙权的情况说:“自从董卓之乱以来,方豪杰并起,割据方,争夺天下。曹操同袁绍相比,名望低微,兵力也少,但他最后竟能打败袁绍,由弱变强。这不仅是由于客观形势对他有利,而且由于主观努力。现在曹操已拥兵百万,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确实不可以同他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因此,可以与他联合,而不可去谋取他。”
接着,他又分析了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的情况:“荆州这个地区,北有汉水、沔水,南可直达南海郡,东南可连接吴郡、会稽郡,西则通往巴郡、蜀郡,是个用武的要地,但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对将军是个很好的机会,不知将军是否有这个想法?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号称天府之国,汉高祖刘邦就是凭借它完成了帝业。但占据益州的刘璋,昏庸无能,北面又有张鲁威胁。他虽然拥有众多的百姓和富饶的资源,却不知如何治理它,使百姓安定。那里有智谋和才能的人,都希望得到个贤明的君主。”
最后,他概括指出:“将军你是汉朝王室的后代,声誉传于海,收揽英雄,思贤如渴,如果能跨有荆、益州,据险防守;对西边和南边的戎、越人,保持和好关系,采取安抚政策;对外结好孙权,对内修明政治;局势有变化,就可命令名得力将领,带领荆州的军队向宛城(今河南南阳)和洛阳进攻,将军自己则率领益州的军队出秦川(今陕西南部)。到那时,老百姓谁能不带着好饭美酒来欢迎你呢?如果能够这样,将军统的事业就可以成功,衰颓的汉朝也就可以兴盛了。”
诸葛亮的这个《隆中对策》,注意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当时各割据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为刘备提出了个比较切实可行的发展势力、实现统的战略和策略。他在以后辅佐刘备、刘禅的20多年中,直为实现这战略决策而奋斗,而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刘备极为赞同诸葛亮提出的谋略,从中看到了斗争的广阔前景。他诚恳而热情地邀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己。诸葛亮答应了他的要求。
诸葛亮到刘备军中,便立即帮助他扩大军队。他建议刘备用清查“无籍”(没有在政府户籍上登记)游户的办法,在短期内,把军队由数千人扩大到数万人,成为以后转战各地的基本力量。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很得刘备的器重,两人“情好日密”,引起“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引起长期跟随刘备的关羽和张飞的不满。刘备劝解说:“我有了孔明,好比鱼得到水样,你们今后不要再说不满的话。”关羽、张飞“乃止”。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就像“鱼之有水”,确实是刘备的心里话。
刘备在荆州年(201——208年),在吸收人才、争取荆州地主集团的支持以及扩大军事力量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特别是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对以后势力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可以说,这是刘备政治生活中的个转折点。
赤壁之战官渡战后年(208年),曹操统了北方,掉转马头,挥师南下,意欲鲸吞荆州与江东,进而统全国。
正在这时,刘表死去,他的小儿子刘琮承其父位,听说曹操军势强大,直取荆州,就吓坏了,赶快派人暗中去投降。
刘备的驻地新野带,恰被夹在曹操和刘琮的两军之间。当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经逼近了。他来不及抵抗,急忙向江陵退却。江陵是军事重镇,又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地。曹操怕刘备捷足先登,亲率5000骑兵猛追,昼夜行程300里,没几天就在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追上了。刘备寡不敌众,被打得大败,改从小路逃往夏口(今湖北武汉市的汉口)。刘表的长子刘琦正驻军夏口,两军会合,约有2万兵马。江陵重镇却被曹操夺去了。
江东的吴侯孙策早在官渡之战那年死去,死时才26岁。他的弟弟孙权仅18岁就承继父兄的事业,担负起巩固江东的重任。曹军大举南下这年孙权才27岁,正带兵驻在柴桑(今江西江市西南)观望形势的发展。他对曹军南下感到紧张,但取何对策尚举棋不定,就派出鲁肃去观察动静。鲁肃北上之时,正值刘备南退,他们在当阳相遇。
鲁肃劝刘备退守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城),与孙权联兵,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便派出诸葛亮出使柴桑,与孙权共商大计。
诸葛亮见到孙权,知他尚在犹豫不决,就说:“曹操破了荆州,威震海。现在,他又顺江而下,直逼江东,孙将军有何打算呢?您要以江东与中原抗衡,那就该立即同他断绝关系;假若没有这份胆量,何不趁早按兵束甲,向曹操称臣投降。形势逼人,若再犹豫,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孙权听这话,立即反问道:“刘豫州(刘备做过豫州刺史)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从容回答说:“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裔,德能盖世,人才所归,眼下遇到点困难,他怎能就屈居于别人之下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说,十分激动,猛地站了起来了,说“我怎么能举吴越之地,十万大军,去受制于人呢!我的主意拿定了。”接着,诸葛亮又向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曹军不可克服的弱点,以及孙刘联军必胜的基本条件,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和信心。
这时,曹操也派人给孙权送了封信来,说:“我奉诏讨伐叛逆,大军南向,刘琮就束手投降了。现在,我带着水军十万人,准备来和将军您起在江东打猎了!”孙权把这封半恐吓、半劝诱的书信拿给文臣武将看,大家吓得张惶失措。长史张昭为首的班人,竭力渲染曹军的强大,顿时,主张出降的议论占了上风。
孙权听不下去,走了出来。鲁肃也跟着出来。孙权知鲁肃有话要说,就握着他的手问:“您想说什么?”鲁肃说:“刚才那些人的话万万听不得,会耽误大事的。您想,要出降,像我这样的人是可以的,大小总还可以有个官做。可是,您若是出降了,曹操会轻易放过您么?那些人都是替自己和妻子儿女打算的,不能听他们的主意。”孙权点点头,深以为是。
孙吴的大将周瑜当时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师,孙权接受鲁肃的建议把他召回柴桑,共议军机大事。周瑜坚决主战,并分析形势说:“曹军诈称十万,其实不过十几万,其中还有万是荆州降兵,这些人是慑于形势,并不心服。曹军长于陆战,我军习于水战,今天,他舍鞍马、仗舟楫,以其所短,对我所长,哪有不败的道理。请拨给我几万精兵,开赴夏口,这正是活捉曹操的好时机。”孙权听周瑜这么说,精神为之大振,遂拔出佩刀,“咔”的声,砍下几案的角,传令道:“今天,谁要再提出投降曹操,就和这几案样!”
孙权决计后,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做副都督,鲁肃做赞军校尉,带领3万人马,与刘备的水师会合,协同作战,共抗曹军。
这时,驻扎在赤壁江岸的曹军士兵,多是北方人,乍到南方,水土不服的很多,害起病来。没有病的,许多人也不习惯水上的风浪颠簸,晕船呕吐,失去作战能力。曹军针对这种情况,就把战船用铁索锁在起,船上铺上木板,组成连环船,同陆地样,果然平稳多了。
周瑜的部将黄盖,见曹军组成连环船,就建议采取火攻的办法破敌。
几天以后,曹操接到黄盖派人送来的封要求投降的信。曹操以为自己处在绝对优势,孙权的内部分化也是极其可能的,就信以为真,约定了受降的日期和暗号。
日期到了,对岸果然有批船只扬帆驶来。曹操高兴地说:“黄盖来,我的大功就告成了!”哪里知道,黄盖的船上满载浇上油的枯苇干荻,外边盖着帷幕。在离曹军水营只有2里左右的地方,黄盖就下令点起火来。当时东南风刮正紧,风助火势、火借风威,这批火船如同离弦之箭,向曹军直冲而来。仓促间,曹军的战船无法分开,顿时烈陷腾空,江对岸的石壁都被照红了。大火延及岸上军营,江上、陆上连成片火海。曹军纷纷惊慌奔命,孙刘联军乘势掩杀。曹军淹死、烧死的不计其数。曹操带着些残兵败将,取小道逃窜,才没丧命。
这场战争,历史上就叫赤壁鏖兵。赤壁大战后,曹操再无力南下;刘备却乘势夺取了荆、益2州,站稳了脚跟;孙权保住江东,并向东南发展。这样就奠定了曹操、刘备、孙权足鼎立的政治局面。
吴蜀夷陵之战孙权集团夺取荆州、斩杀关羽之后,引起了刘备集团的震惊,刘备更是羞愧交集,想立即出兵攻打东吴。
孙权得知刘备亲率大军来袭的消息,除了急速部署抵抗之外,在战略全局上采取了两大措施:方面是为防止曹丕乘机南下,使自己处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便于魏文帝黄初年(221年)月,派出使者向曹丕请降。
另方面孙权集团派出使者前往蜀地与刘备集团议和,议和的同时,积极沿长江两岸地区布置重点,以加强诸要点的守备。
孙权使者绥南将军诸葛瑾奉命与刘备议和,在致刘备书中说:“你与关羽的关系和先帝比起来,哪个关系最亲呢?以荆州的大小与整个中国比起来,哪个大呢?吴杀关羽,占领荆州,你就伐吴;而魏害先帝,占中国,你却不讨伐。如若你认为魏、吴都应讨伐,也应分清先后主次呀!如果你了解了我讲的这个道理,也自然就很容易明白先攻哪个了。”但刘备听不进东吴使者诸葛瑾的劝告,孙权求和的计划未能实现,只能按预定的策划,迎击刘备军的进击。
刘备亲率大军于魏文帝黄初年、蜀汉章武元年月,开始向东吴进军。刘备的大都督吴班和将军冯习,首战即在巫山打败了孙权军守将李异和刘阿,把部队推进至秭归,刘备前线兵力已增至4万多人。
孙权大都督陆逊为避蜀军锋芒,实施战略退却百里,退至夷道、猇亭(今湖北枝城西北)线,屯兵防守。
刘备为了调动武陵地区的蛮夷武装,便派侍中马良,携带金银玉帛前往诸蛮夷部族活动,蛮夷纷纷响应,起兵反吴,支援刘备军。
魏文帝黄初年、蜀汉章武年(222年)月,刘备军推进至秭归后,即将继续向前进击,汉中从事黄权劝刘备说:“吴军勇敢善战,而我们水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后退难,因此,请求命我为先锋,在前面抵抗敌人,你在后面坐镇。”刘备不但不听,反而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统领江北的军队,前出至临沮(今湖北远安西北)、当阳(今湖北当阳东)之间,以便防止曹军由北面的袭击,威胁孙权军的侧背。以将军吴班、陈式率水军自秭归顺江而下,为水军先锋,攻取夷陵。同时命令将军张南率军为陆路先锋,沿长江南岸,翻山越岭,进攻夷道(今湖北枝城)。孙权的安东将军孙桓率军迎击张南军,被张南于夷道以北击破,退入夷道城,张南挥军将夷道城包围。刘备旋即率其余将领进至猇亭。
闰月,陆逊欲向蜀军发动进攻,东吴诸将说:“要攻击刘备军,应当在他们初来之时,如今已让他深入我国国境近600里,相持了个月,所有险要关隘,都有其重兵坚守,此时再打,肯定不会有好处。”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他的阅历丰富,经验很多。当他的大军初到之时,对问题的思考必定专心精细,是不能轻易去攻击他的。现在时间久了,他无法击破我们,其士卒已很疲惫,士气也已低落,又找不到战胜我们的良策。因此施展我们的谋略,打败敌人,就在今天了。”于是,陆逊先派兵攻击蜀军1个营地,未能取胜,众将埋怨陆逊白白牺牲了些兵力。但陆逊此时却对大家说,我已想好破敌之策了。接着,陆逊命令士卒每人各持1捆茅草,以火攻刘备军营,结果举成功,迅即命令全军猛攻。虎威将军朱然,首先攻破刘备军的前锋部队,切断了蜀军后路,振威将军潘璋斩杀了蜀将冯习。朱然与偏将军韩当部又大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枝城西北),绥南将军诸葛瑾、中郎将骆统、都尉周胤等也率兵自孱陵(今湖北公安西南)向猇亭(今湖北枝城北古老背)进发,与陆逊军会合后,与蜀军大战于猇亭,连破刘备40多座营垒,斩蜀将张南、蛮王沙摩柯。将军刘宁、杜路等兵败降吴,至此,刘备军的主力已全部战败。
刘备在猇亭战败,乃率部众退保马鞍山(今湖北长阳南)沿山环列,进行固守,陆逊挥军面围攻,双方又大战1天1夜,蜀军死伤1万多人,数万人投降东吴军。刘备军遂彻底瓦解。刘备见大势已去,便于夜间突围而逃。
此时,原先被蜀军包围于夷道(今湖北枝城)的东吴中郎将孙桓,见蜀军大败,便奋力突围,也将蜀军击败,并乘胜追击刘备残部。刘备逃到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时,见追兵将至,便命人将辎重、器械烧毁,以堵塞山路隘口,才阻止了陆逊军的追击。蜀军沿途的军资、船只、器械损失殆尽,士卒的尸体遮盖了大江江面,惨不忍睹。刘备看到自己惨败的情景,非但不思招致失败的原因,反而叹息说:“使我遭受陆逊所败的耻辱,这岂不是天意吗!”当刘备退至巫县(今川巫山)时,不料孙桓已率轻骑百余人超越了刘备,赶至夔道(今川奉节境)截断了刘备的退路,刘备只得弃马翻山而逃,后来,幸遇将军赵云率兵前来救援,才得以解脱,退入白帝城(今川奉节),孙桓也退兵而走。
厉行法治,任人唯贤223年4月,刘备死后,17岁的太子刘禅即位,史称后主,改元建兴。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以丞相兼益州牧。刘禅年轻,要求政事由诸葛亮全面负责,同时刘备临终时也再嘱托,于是诸葛亮就担负了治理蜀汉的重任。
当时诸葛亮面临的局面是困难的。亭惨败后,军事力量大为削弱。同时,在蜀汉统治地区内,些豪强地主也乘刘备死去的机会,起兵反叛。在国之中,蜀汉的力量最小。这时,曹魏占据的中原地区,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军事力量较强,统治比较稳定,力量居于优势;孙吴占据江南,资源逐渐开发,又夺得荆州,内部也比较稳定;蜀汉只保有益州,在人力物力上都不如魏、吴。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负起治理西蜀的责任,担子确实不轻。
诸葛亮治理西蜀的项重要工作,就是厉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为了维护刘备集团在西蜀地区的统治,诸葛亮制定和颁布了些法令、条例,《蜀科》就是其中的种。这些法令、条例,就其本质来说,自然是维护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是针对老百姓的,是防止和镇压人民犯上作乱的。但对些豪强官僚的骄横跋扈,不利于集权统治的行为,不利于地主阶级长远利益的行为,也给予定限制。诸葛亮治蜀过程中,直注意贯彻赏罚严明的原则。他的赏罚标准是:是否有利于蜀汉政权的巩固,是否有利于他的政策的贯彻执行。他认为“赏不可以虚施,罚不可以妄加”。主张“明法”,也反对“滥刑”。他指出,如果赏罚不明,就会造成“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功”的局面,给国家带来危害。
正因为赏罚关系重大,诸葛亮很注意选择忠直廉平的官吏主管治狱的工作。他常告诫典刑官员说:“决狱行刑要慎重,不能冤枉好的,也不能放过坏的。”
由于诸葛亮赏罚严明,使蜀汉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统治秩序逐渐稳定下来。对此,蜀汉的官员张裔曾评论说:“诸葛丞相处事公正严明,赏罚不分亲疏远近,无功者不能得赏,贵势者不能免罚,这是人人奋勉的重要原因。”《国志》的作者陈寿也称赞说:
“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该赏的定赏,该罚的定罚,没有什恶事不受到惩罚,没有什善事不受到奖励。官吏不容忍有奸邪,人人都自求奋勉。社会上的风气是清明而严肃的。”这样的称赞,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对诸葛亮在赏罚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是肯定的。
在治理蜀汉的过程中,诸葛亮很注意官吏的选拔。他任人唯贤,把些有才能、忠于蜀汉政权的文臣武将安置到重要岗位上。如张嶷出身低微,而且“放荡无礼”,缺少“德行”,但他忠于蜀汉政权,很有才能,诸葛亮就提拔他为越太守。王平出身士卒,“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但他“遵履法度”,是个很有实战经验的将领。街亭之战时他立了功,诸葛亮便破格提拔他为将军。吕“治身俭约”,为政“简而不烦”,当了地居要冲的汉中太守。邓芝“不治私产”,“明于赏罚”,又能贯彻诸葛亮的“联孙抗曹”方针,当了扬武将军。蒋琬本是荆州的个缮写文书的小吏,随刘备到益州后,担任官吏“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诸葛亮外出打仗,他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确实是个很有政治头脑和能力的人。诸葛亮临死时向刘禅推荐,让他做自己的继承人。
诸葛亮不仅自己注意发现人才,大胆提拔,而且还鼓励属下和各州郡长官向上推荐。曾任广汉太守的姚亻由就这样做了。诸葛亮便向僚属们夸奖说:“当臣下的对国家最有益处的工作,就是多推荐人才。姚亻由向朝廷推荐不少有文武才能的人,希望你们也都像他那样。”
诸葛亮伐魏蜀汉政权自平定了南中地区的反叛之后,诸葛亮便专心进行北上伐魏的战争准备。
为实现其预定的战略目的,对外不断派遣使者,巩固了与东吴的联盟;对内则加紧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充实府库、修理内政,严格训练军队,改革阵图、武器、装备。当切准备就绪之后,诸葛亮便于魏明帝太和元年、蜀汉建兴年、吴黄武年(227年)月,决定率军北驻汉中,命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留守,总理政务。
魏明帝曹睿认为刘备死后,蜀地内乱,数年未曾得到蜀汉的动静,对诸葛亮军的突然来攻,没有准备,朝野上下均很震惊,于是急令大将军曹贞督率关右诸军,以抗击蜀汉军。
魏明帝太和年、蜀汉建兴年(228年)正月,诸葛亮军首先命赵云、邓芝率其所部,兵出斜谷,进占箕山。
月,诸葛亮率兵进至西城(今甘肃礼县东北)。魏明帝得知诸葛亮果然率大军而至,便对群臣说:“诸葛亮放弃阻山为固,率军前来自投罗网,正适合我按兵法制胜于他,此次诸葛亮的失败已成定局。”曹睿遂命右将军张郃率步骑兵5万,自长安西进,阻止蜀军东向;命大将军曹贞驻守陈仓(今陕西宝鸡南),防御箕谷方向的赵云军。月日,曹睿也进至长安督战。
诸葛亮军,军威严整,声势很大,魏之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反叛曹魏,投降了蜀汉。诸葛亮军以部分兵力进击广魏(今甘肃天水东北)、陇西(今甘肃陇西东南)以便夺占整个陇右地区。
魏右将军张郃部,沿盘山间的谷道急进,直趋要地街亭。诸葛亮得知这情况,急令参军马谡、裨将军王平率将军李盛、黄袭等,进占街亭,以保障主力侧翼的安全。另以将军高详进占柳城(今甘肃清水北)。
马谡到达街亭之后,违背诸葛亮的意图,“舍水上山,举措烦扰”裨将王平见马谡在高山之上扎营,缺乏水源,便力劝马谡依山傍水扎营。马谡不听,王平遂率1000部众,另设营寨。张郃大军到街亭,便直逼马谡军山下,切断了马谡军的水源,与马谡军大战,举将马谡击败。此时,王平军鸣鼓自守,虚张声势,张郃疑有伏兵,未敢再战。王平收拾残部退回。魏将郭淮也于柳城将蜀将高详细击败。
马谡军惨败,高详也被击溃。诸葛亮前军损失殆尽,本队受到极大威胁,夺取陇右的企图难以实现,不得不暂时退回汉中。
赵云、邓芝军在箕谷地区,也被曹贞军击败。赵云收拢部众固守,未遭受重大损失,旋即也撤军而回。
诸葛亮军战败,撤回汉中后,即上书蜀汉皇帝刘禅,请求自贬等。诸葛亮为严明军法,决定将马谡和将军李盛斩首;赵云因兵败,被降为镇军将军;剥夺将军黄袭的兵权。裨将军王平表现优异,加封为参军,讨寇将军,封为亭侯,统率部兼当营事。
诸葛亮于第次攻魏之后,至第次攻魏之前,还进行了次攻魏作战,其中第次攻魏作战规模较大,这次战争发生于魏明帝太和年、蜀汉建兴年(公元231年)月,止于当年月。诸葛亮回军汉中之后,深感粮食是北攻曹魏的支柱。为此,诸葛亮认真汲取了出祁山的教训,休养生息,积累经济和军事实力。为确保将来作战中的军粮供应,他在斜谷建立了邸阁,又发明了流马。这样,诸葛亮方面在预定战场可以储备相当数量的粮食,又有了木牛、流马这些先进的运输工具,为其今后作战,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供应保障。蜀汉建兴十年(233年),蜀汉降都督张翼,由于立法严苛,引起南夷豪帅刘胄的反叛,诸葛亮便派参军马忠去接替张翼。马忠率军打败并斩杀了刘胄。
蜀汉3年之内无战事,诸葛亮经过养士训卒3年备战,北伐曹魏的条件日渐成熟,遂遣使入吴,与东吴商定共同攻魏。
诸葛亮鉴于陈仓、祁山的魏军已在该地筑成坚固城垒,如仍向上述地区进攻,魏军必将屯兵坚城,于是,便以尚未筑城的斜谷作为进军通道,企图突然兵出斜谷,直入关中,以与魏军决战。
魏明帝青龙年、蜀汉建兴十年、吴嘉禾年月,诸葛亮亲率10万大军,从汉中出发,经过斜谷,向魏境郿县地区前进。与此同时,东吴孙权也答应出兵攻魏,以便逼迫曹魏于两面作战的不利态势之中。月,蜀军顺利走出斜谷,进至丈原。
司马懿按照预定的作战策划,已先期进至渭水南岸,背水设防,阻断了诸葛亮军东进的道路。诸葛亮军便渡渭水,攻击北原,但北原也为郭淮重兵占领,正在构筑营垒,蜀军与郭淮军交战,被郭淮军击败。
诸葛亮东进不得,北攻又败于郭淮,方面在丈原筑垒防守,与司马懿大军相持;另方面则派兵西取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等地。诸葛亮深知司马懿又将沿用坚壁不战、等待自己粮尽退走的老策略,于是,也下令军队屯田,计划以持久作战击败司马懿军。
诸葛亮与司马懿大军相持100多天,直至当年月,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就是坚壁不战。于是,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些妇女的华丽服装,以求激怒司马懿出战。司马懿大怒,派出使者向魏明帝请求出兵决战。魏明帝便命卫尉辛毗持节至司马懿处,制止司马懿出兵。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到前方来,司马懿再不会出战了。”诸葛亮对姜维说:“司马懿本来就不打算出战。所以向曹睿上表请战,只是做个样子遮其部众的耳目而已。‘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真能战胜我们,何必千里迢迢去请求曹睿批准出兵呢。”诸葛亮进步对姜维分析司马懿军的作战意图说:“敌人以我千里远征,军粮补给艰难,利在速战速决。因而,持重不战,以待我师老自还,进而乘机突击我军的背后。因此,我军必须实行屯田积谷,与当时吏民相安而居,扎下根来,等待歼敌时机。同时利用木牛、流马加快运送军粮,这样我军不但不会疲惫,反而会愈战愈强,使司马懿的企图彻底败破。
当诸葛亮的使者到司马懿军中送妇人服装时,司马懿不问蜀军的情况,只问诸葛亮吃饭睡觉和每天处理军务的繁忙程度。诸葛亮的使者回答说:“诸葛公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受罚20板以上的案件,都要亲自阅览案卷,所吃的不过数升而已。”司马懿听后,对其左右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当年月,诸葛亮病重,刘禅派尚书仆射李福去探视,并请问国家大事如何安排。
李福到达,和诸葛亮谈话之后,告辞而去,过了几站又返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先生回来的意思,前次虽然说了整天,但话尚未说完,所以再回来让我作决定。先生要问的事,蒋琬比较合适。”李福接着又问,蒋琬以后,谁可担此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之。”李福再问费祎以后谁可继任,诸葛亮已无力作答了。
没过几天,这位54岁的蜀汉贤相便病故于军中。壮志未酬,遗恨于丈原。
曹魏司马氏专权魏明帝曹睿临死时,司马懿和已故大将军曹真的儿子曹爽,同受顾命,辅佐8岁的小皇帝曹芳。魏国朝廷内部至此便形成了曹氏和司马氏两派政治势力。
起初,曹爽年轻,对司马懿这位德高望重的朝廷老臣还是十分畏惧的,敬重他如同敬重自己的父亲,什么事都问问他的意见,不敢独断专行。自从起用了丁谧、何晏、邓飏、李胜、毕轨等批被明帝抑制不用的名士,情况开始有了变化。
时朝廷大小政事,全被曹爽及其心腹垄断,司马懿再没有插手余地。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眼见曹爽集团的势力日甚日,就假装把官位让了,称病在家,暗中却布置儿子司马师抓到了统领京师禁卫军的重要兵权。司马师偷偷训练了3000敢死士卒,分散京师各个部门,以备急用。
曹爽在独揽朝政、为所欲为的同时,也并没有放弃对司马懿的注意。公元248年冬天,河南尹李胜被派往荆州任刺史,曹爽等人便让他以辞别为由,去探听司马懿的动静。
司马懿听说李胜要来,便对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说:“这个李胜,是曹爽派来的密探。”于是将计就计,披头散发倒在床上,装作病重的样子。
李胜来到床前,说了些自己没有多大功劳,承蒙朝廷错爱,这次是回本州担任刺史之类的话。司马懿故意让两名婢女扶起身来,接过衣服,衣服掉落在地;会儿又指指嘴巴,说渴了要喝点稀粥,婢女端来碗粥,他边喝边让粥从嘴角流出来,弄得满胸都是。李胜见这模样,挤出几滴眼泪对司马懿说:“当今皇上年幼,天下还要靠您来支撑啊。大家都说您风痹复发,真想不到病就病成这副样子……”司马懿故作神志不清的接过李胜的话说:
“年纪大了,不中用了。你屈驾到并州任刺史,并州靠近胡地,你要好自为之啊。这相见,怕成永别了……”
他故意将李胜的“本州”听成“并州”,并州治所在今太原市西南,辖境包括陕西北部与内蒙河套地区,在魏晋时期算作边疆。
李胜更正说:“是回本州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仍旧佯装不知,说:“去了并州,你要自爱啊!”
李胜耐着性子又作更正,司马懿这才似有所悟地说:“回到本州吗?我年老病重,神情恍惚,不大听得明白你说的什么。你这去,我还能不能见到你呢?希望你能同我两个儿子结成好友,将来你立了功勋,他们也好有个依托;不然,我怎么放得下心呢?”
司马懿气喘吁吁地说完这番话,然后闭上双眼,显出危在旦夕的神情。
李胜信以为真,回去就对曹爽说:“司马公病入膏肓,形神离散,怕是不久于人世了。”曹爽也就以为没有了心腹之患,更加放肆起来。
第年正月,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去京城南边的高平陵社祭祖,司马懿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政变。司马师把训练的3000敢死士卒下子调集出来,控制了都城洛阳。司马懿亲自屯兵洛水浮桥,占领要道,并发布诏书,声讨曹爽的罪行。
不久司马懿召开公卿朝臣会议,以“大逆不道”之罪,捕杀了曹爽弟兄及其党羽。
从此以后,曹魏政权实际上已经控制在司马懿的手里。两年之后,司马懿病死,时年73岁。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相继执政。朝廷内外的重臣、将领曾接连进行反抗,但先后都被镇压下去。公元254年,22岁的皇帝曹芳也被废掉,另立的14岁的曹髦只是个傀儡。
司马昭做丞相执政时,专横跋扈,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时时流露出篡权的野心。
这时,民间到处流传着:这儿青龙困于井中,那儿黄龙在井中出现。
这时,小皇帝曹髦也年近20,不甘任人摆布,对司马昭的独断朝政极为不满。他有感于黄龙的传闻,就提笔写了首《潜龙诗》,借以抒发心中的忧愤。诗的大意是:“可怜的黄龙被困于井中,不能够去到大海中自由翻腾。泥鳅鳝鱼居然也敢来欺侮,竟在黄龙面前摇头摆尾逞能。可怜的黄龙啊,我眼前的处境与你多么相同。”
司马昭很快就知道了曹髦的诗,非常恼怒。不久,他故意逼皇帝封他做晋公,按古制给以最尊崇的礼遇。显然,这是篡夺皇位的试探。
皇帝曹髦眼见司马昭气焰日甚日,忧愤难平。他请来尚书王经,还有两位大臣王沈和王业,曹髦愤愤地说:“列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朕与其坐以待毙,何如早下手与他拼场!”尚书王经苦劝皇帝思而行。王沈、王业声不吭。
曹髦从怀中取出已用黄绸写好的诏书,说:“朕意已定,死亦不足畏!”
王沈、王业出来后就去向司马昭告密了。
曹髦亲自率宫中的几百名卫兵以及官奴、童仆,吵吵嚷嚷要去进攻司马昭。曹髦还未见到司马昭,正碰上皇家禁军的首领中护军贾充带兵而来。贾充是司马昭的部下,战不多时,曹髦就被贾充指使的凶手乘机杀死了。这位年轻的皇帝死了,他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话却流传下来,成为句成语。人们往往用这成语去比喻某些人心怀歹意而又已暴露无遗的情景。
司马昭做贼心虚,为了收买人心,事后出来假惺惺的责备自己尽职不力。他不忍拿心腹贾充开刀,就把成济作为替罪羊,灭了族。成济临刑前心怀不平,大骂不休。司马昭原本想借此平息舆论,结果是欲盖弥彰。这来,他不敢贸然自称皇帝,就又立了曹操的孙子15岁的曹奂做皇帝。
这是公元260年的事,曹魏政权名存实亡了。
魏灭蜀魏元帝景元年、蜀汉后主炎兴元年、东吴景帝永安年(263年),魏征西将军邓艾和雍州刺史诸葛绪,在受领向蜀汉进击、牵制蜀汉大将军姜维军的诏命后,即积极备战,准备向蜀地进发,进攻沓中地区的蜀军主力姜维部。邓艾和诸葛绪虽同时执行同作战任务,但互相之间并不相统属。
魏元帝景元年、蜀汉后主炎兴元年月日,邓艾所率之西路军和诸葛绪所统的中路军,共同向沓中地区的姜维部进攻。
邓艾军3万余众,自狄道(今甘肃临洮)南进。邓艾军兵分路,自率主力于中路,并以陇西太守牵弘率5000为前部,从北面进攻沓中;以天水太守王颀率军1万直攻沓中姜维营垒;以金城太守杨欣率兵5000,由洮阳以西,向甘松(今甘肃迭部东南)疾进。
姜维闻知邓艾率军攻沓中,又得知钟会大军已进入汉中,恐阳安关口有失,无心与邓艾军接战,立即率部东走,向汉中机动。途中与邓艾军大战于强川口(今甘肃宕昌西),姜维军战败,继续向汉中撤退。
此时魏雍州刺史诸葛绪军,已自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南进,攻取了武街(今甘肃成县西北),旋即率军至阴平桥头(今甘肃文县东南),以断绝姜维军之归路。姜维东退途中,得知了诸葛绪军已占领了阴平桥头,为将诸葛绪军从此处调开,便向北出孔函谷(今甘肃武都西南),迂回诸葛绪军的侧背。诸葛绪怕蜀军切断其后路,率军后撤30里回救后继部队。于是,姜维急速回军,顺利通过桥头隘路,当诸葛绪军发觉姜维又回军桥头时,再率军而返,姜维军已过桥头日了。
姜维通过桥头之后,退向白水(今川广元西北),途中与廖化、张翼、董厥军相遇,得知阳安关已经失守,遂率军退往剑阁,留廖化军部防守桥头,以阻止邓艾、诸葛绪军南进。
魏镇西将军钟会所率12万大军,顺利攻占汉中后,又夺取了入蜀门户阳安关口,钟会遂挥军南下,直指剑阁(今川剑阁东北)险关,大有灭蜀之势。
剑阁位于嘉陵江和龙斤山之间,有大小剑山相连,《读史方舆纪要》称其为“凭高据险,界山为门”是“蜀境之巨防”,系由汉中入蜀的必经关隘。由于它处于丛山环绕、千仞壁立之中,有所谓“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魏将邓艾、诸葛绪率军进攻沓中,牵制蜀军主力的企图被姜维识破后,姜维即率主力东退,巧妙地骗过了诸葛绪,顺利地通过了东退的唯通道阴平桥头。姜维正率军急走之际,得知阳安关口已为魏军占领,深恐剑阁再失,遂率领途中相遇的蜀将廖化、张翼、董厥等军,齐退向剑阁,占据了剑阁的险要地势,准备抗击钟会的主力大军。
钟会军至剑阁,随即率军向姜维守军进攻,姜维军凭险抵抗,钟会军屡攻不下,双方交战达1月之久。此时,魏军因粮道运输艰难,钟会在军事进攻受挫,粮食消耗将尽的困难局面下,转而通过威吓、劝诱欲迫使姜维投降,被姜维拒绝。钟会于是再督军向姜维军猛攻,仍然无法攻克,双方形成对峙。钟会见军粮日缺,再继续作战也难以奏效,遂欲撤军退走。
魏元帝景元年、蜀汉炎兴元年、东吴景帝年十月,邓艾向司马昭提出不要退兵、迂回剑阁、直趋成都的建议被采纳后,旋即率军到达阴平(今甘肃文县)。
阴平因地处摩天岭之北,故称阴平,阴平有条南下蜀地的唯羊肠小道,经过江油(今川江油北70公里)、涪县(今川绵阳)可达于成都。但自阴平至涪县必需翻越摩天岭,穿过岷山,山高谷深,极其艰险,通行十分困难。
邓艾军于十月中旬由阴平出发,亲率精兵万人在前面开路,以其余2万兵马运送粮食跟进。邓艾军沿白水河谷东进,然后开始翻越摩天岭,行无人之地700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运粮将匮,濒于危殆,邓艾军至马阁山(今川平武东南),道路断绝,无法通行,邓艾便用毡子裹着身体从山上滚下,士卒都抓着树枝藤条,沿着悬崖陡壁,个接个地前进。这样,越过险山之后,进至江油,蜀守将蒋舒、马邈投降。魏军获得了部分军资粮食的补给,邓艾率军立即从江油经德阳亭向涪县进发。
此时,蜀汉后主刘禅才如梦初醒,已知局势危急,派使者急至东吴求救。东吴派其大将军丁奉,率领大军进袭魏之寿春(今安徽寿县),以将军丁封、孙异等率军进击沔中(在今湖北与陕西安康交界地区)以救蜀。但吴军可能出动规模不大,且为时已晚,并未对魏在蜀地的攻势有任何影响。
江油距成都只剩400里之遥,骑兵部队不过两日的行程。江油的失守,对蜀汉更加不利,刘禅于是派军师将军诸葛瞻,率军迎击邓艾军。诸葛瞻行至涪县后,即止军不前。
部将尚书郎黄崇再建议应急速前进,占据险要地势,坚决阻止敌人进入平原地区。诸葛瞻犹豫不决,黄崇甚至痛哭流涕的苦劝,诸葛瞻就是不从。邓艾遂得以长驱而进,击破诸葛瞻的前军,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今川德阳)。邓艾致书诸葛瞻诱降说:“若降者,必表琅玡王。”诸葛瞻大怒,斩了邓艾来使,严阵以待邓艾军。
邓艾诱降诸葛瞻不成,便派其子惠唐亭侯邓忠攻击蜀军的右翼,以司马师纂率军攻击诸葛瞻军的左翼,人均被诸葛瞻军击败,退兵回营,向邓艾报告说,敌军不可战胜!
邓艾军翻山谷、千里远袭,此时已是兵少粮缺,利在速战速决。故邓艾大怒,斥责他们说:“存亡之分,在此举,何不可之有!”要将邓忠、师纂斩首。人急忙率部返回战场,与蜀军力战,终于大破蜀军,斩杀了诸葛瞻。
此时诸葛瞻之子诸葛尚怒吼道:“我父子受朝廷大恩,朝中不早把黄皓杀死,以致使国家灭亡,百姓遭殃,我等生还有何用处!”遂快马急驰阵前,冲向敌人,与尚书张遵、羽林督李球、黄崇等各杀敌众多,英勇奋战而死。魏军战胜了诸葛瞻军后,随即推进至绵竹(今川绵竹东南),距成都已不足200里。
邓艾进占绵竹,已全部进入成都平原,进军之神速,完全出乎蜀国意料。举国呈现片混乱,百姓纷纷逃入山泽,各地城池已无法防守,及邓艾兵至雒城(今川新都东北),成都更乱为团。此时后主刘禅召集群臣廷议,有的认为蜀与东吴互为盟邦,可以投奔东吴;有的主张南中地区有7郡之大,且形势险要,可以防守,应退向南中。光禄大夫谯周说:自古以来,没有寄生于其他国家的天子,如去吴国,也只能做吴国的臣民。”他认为,“吴国迟早要被魏国所灭,同样都是称臣,向小国称臣,就不如向大国称臣,也免受次羞辱。而要南逃,也应早做准备。现大敌已临近,失败在即,些奸臣之心,令人莫测,恐怕南逃的第天,就会有人发动叛乱,那里能到达南方呢!众人颇觉谯周分析有理。但刘禅仍想退向南方,谯周再次苦劝,刘禅遂决定派侍中张绍等,捧着自己的玺绶去向邓艾投降。
姜维军正于剑阁固守,与钟会的10多万大军对峙,得知绵竹失守,恐魏军迂回自己的侧背,同时也风闻蜀主欲退走南中,于是,便率军东退巴中(今川巴中)。钟会遂乘机而进,大军平安入涪。同时派出将军胡烈、田续、庞会等率部追击姜维军,姜维军再急走郪县,向成都靠拢。正在此时,刘禅命令姜维等投降的诏令已到,姜维接到诏令,便率廖化、张翼、董厥诸将至涪县向钟会投降。至此,雄踞方,立国43年的蜀汉政权,便亡于后主刘禅之手,曹魏政权又为中国的统,建立了大功业。
西晋的建立264年(咸熙元年)5月,司马昭公开称晋王。265年5月,公开宣布以晋王之名行皇帝之实。司马氏以晋代魏的条件完全成熟了。正如当时人所说:“司马懿父子自掌握曹魏政权以来,此时“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计立矣。”
但是,当司马昭戴上皇帝桂冠而没有登上皇帝宝座时,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完成以晋代魏的帝业,建立了晋王朝。
司马炎,字安世,“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265年8月,他继父为晋王,积极筹备称帝。11月,他即仿效魏文帝逼汉献帝“禅让”的故事,叫魏元帝曹奂“告禅”。曹奂只得拱手把皇帝的宝座“禅让”给他。12月的天良辰吉日,司马炎率领文武百官及少数民族首领数万人,在洛阳南郊设坛祭天,举行隆重的“受禅”典礼,礼毕,在洛阳宫的太极前殿前即帝位,史称晋武帝。与此同时,追尊他的祖父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亲司马昭为文帝,建年号为“泰始”,表示晋王朝的开始。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都城仍在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后来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市)的东晋人往往称旧都洛阳为西台或西朝,因此以洛阳为都的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太康盛世西晋的统,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90多年的国分立,消除了相互混战的“战国之苦”,出现了海平、天下康宁的局面。晋武帝司马炎在平吴战争胜利之后就把年号改为“太康”,表示晋王朝进入太康盛世。当时流行着种名为《晋世宁》的歌舞,人们手捧杯盘载歌载舞,歌唱道:“晋世宁,舞杯盘。”歌唱所谓“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的国泰民安,歌唱“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委亩”的经济繁荣。
太康之世的所谓“牛马被野,余粮委亩”景象,是司马氏集团重视农业生产、特别是劳动人民安居乐业的结果。在司马懿辅助魏明帝时期,就相当注意农业生产。当时的大司农司马芝认为“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主张“崇本抑末,务农重谷”,即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专以农桑为务。司马懿十分注意开河渠,尽地利,“广田积谷”。司马昭时期,针对曹魏皇帝的奢侈之弊,注意减除农民的徭役,“不夺农时,百姓大悦。”司马炎以晋代魏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继续坚持和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设立籍田,实行古代帝王亲耕籍田制度,亲自在洛水之北举行耕籍田的仪式。与此同时,下令郡国计吏、守相令长“务尽地利,禁游食商贩”,号令“海之内,弃了反本,的农务功”。禁止官吏贪污、烦扰百姓。对官吏实行黜赏办法,劝课农桑有显著政绩者予以奖赏。如汲郡太守王宏“勤恤百姓,导化有方,督劝开荒千余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司马炎赐给他谷物千斛,并“布告天下”予以表扬。对于缺乏耕牛的灾民,西晋政府还贷给官牛。如278年(咸宁年)7月,司、豫等7州大水,司马炎同意把官牛4.5万头分给灾民耕田。
除了对郡县农民劝农务工外,西晋政府也曾利用军士垦田,利用官奴婢屯田。269年(泰始年),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时,曾利用士卒垦田百余顷,“大获其利”,军中“有十年之积”。275年(咸宁元年),西晋政府用邺地的“奚官奴婢”代替田兵种稻,采用军屯方法,各50人为屯。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西晋政府也注意开河渠道漕运,溉田地。如开凿陕南山,决河东注洛水,便于漕运。也曾修筑新渠、富寿渠、游陂渠,溉田1500顷。特别是平吴之后,镇南大将军杜预在荆州地区引水、水溉田1万多顷,并且开凿杨口,起自夏水达巴陵千余里,内泻长江之险,外通零陵、桂阳之漕。南方人民因此盛赞杜预的功绩,称他为“杜父”、“杜翁”,歌唱“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由于西晋政府采取了重农的政策和措施,由于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所以当时的小农经济和地主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据说西晋统治初期,“民和俗静,家给人足”,太康年间还流传“天下无穷人”的谚语。这种所谓“天下无穷人”的说法,虽然不符合当时天下多穷人的实际,但也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某种改善。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西晋的金属冶铸业、陶瓷业等各种手工业也相继发展。在西晋的手工业中,陶瓷业特别是青瓷业最为发达。当时江南地区烧制青瓷的瓷窑数量和规模,远远超过东吴时期。以浙江上虞县为例。这里发现的西晋瓷窑窑址有60多处,比东吴时期的30多处增加了1倍。因此,青瓷器的产量、品种都比东吴时期大为增加,青瓷的质量也有提高。
王之乱“王之乱”的爆发,根源于晋武帝司马炎立白痴儿子司马衷为太子,宠信杨氏、贾氏后党,让司马氏诸王和后党共同辅政。
全国统以后,晋武帝以为天下平安无事,便“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他的皇后杨艳,出自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县)的杨氏世族大家。司马衷是杨艳所生之子。杨艳死后,她的从妹杨芷又嫁给晋武帝为皇后,深受宠爱。杨芷的父亲杨骏,也就受到宠幸,超升为车骑将军,封为临晋侯,其弟杨珧、杨济当然也受到重用。当时杨氏兄弟人“并在大位”,“势倾天下”,被称为“杨氏公”,有“杨”之号。杨皇后及杨骏等杨氏后党,当然不愿废去司马衷。有次,晋武帝曾私下告诉皇后杨艳说:“皇太子不堪奉大统”,杨后以“立嫡以长不以贤”为理由反对改立太子。杨后坚持以司马衷这个白痴儿子为皇太子,将来当皇帝,晋武帝就让杨氏后党来辅佐他。
晋武帝除了同意以司马衷为皇太子外,还同意为皇太子娶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充是平阳襄陵的世族大家,为司马昭杀死魏帝曹髦、篡夺魏帝位立过汗马功劳。司马炎被立为晋王太子、做了晋帝,也与贾充在司马昭面前称赞他“宽仁,且又居长,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有密切关系。西晋初年有歌谣说:“贾、裴、王,乱纪纲。王、裴、贾,济天下。”就是说贾充与裴秀、王沈等人是司马氏灭亡曹魏、建成西晋的功臣,而贾充尤其是西晋王朝的元勋。晋武帝对贾充更是“宠亻幸愈甚”,朝臣都“侧目”而视。
贾充的妻子郭槐为了把女儿贾南风嫁给司马衷为妃,曾贿赂杨皇后,杨皇后盛称贾南风“有淑德”,又叫太子太傅荀称道贾充女南风“姿德淑茂,可以参选”。晋武帝也就同意了。贾南风以后成为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氏后党以后就成为与杨氏后党争权的主要敌手。
在晋武帝病危、临死前夕,杨氏后党的杨骏就想“尽斥群公”,独掌朝政。晋武帝知道他的儿子司马衷做皇帝“弗克负荷”,既对贾妃酷虐有所顾虑,又“恐杨氏之”,于是让官僚王佑为北军中侯,掌握中央禁军,让太子母弟秦王司马柬都督关中,楚王司马玮、淮南王司马允“镇守要害,以强帝室”,并下诏以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夹辅王室”,还想以朝士中有名望的青年官僚数人予以辅助。但是,杨骏怕失去权宠,和杨皇后伪造遗诏,由杨骏独自辅政。“中朝之乱,实始于斯(此)矣。”
290年(太熙元年)4月,晋武帝死,皇太子司马衷被杨氏后党扶上了皇帝宝座,杨皇后尊为皇太后,贾妃也成为皇后。杨骏以皇帝的舅舅、太傅“握大权,辅弱主”。这个“弱主”不仅是弱,而且是痴。他做了皇帝后,有次到华林园中游乐,听到蛤蟆叫,竟然问左右的侍从:“蛤蟆鸣叫,是为官鸣,还是为私鸣?”侍从只好回答:“在官地为官鸣,在私地就为私鸣。”在他统治的后期,天下荒乱,百姓没有饭吃,饿死的很多。他却问老百姓“为什么不吃肉粥?”这样个皇帝,只得听随后党、权臣的摆布。有句童谣说“宫中大马几作驴”,把司马衷这个“大马”比作权臣驾驭的驴子。当时杨氏后党与贾氏后党,司马氏诸王与杨氏后党、贾氏后党以及诸王之间的“篡夺之祸”,便次次地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291年(永平元年)3月,即在晋武帝死去、晋惠帝即位不到1年的时间,首先发生的是贾后策动楚王司马玮等发动宫廷武装政变,杀灭了杨氏后党。
祸刚平,祸又起。同年6月,贾后又阴谋制造了第次祸乱。
杨氏后党被诛灭以后,汝南王司马亮入朝为大宰,与太保卫瓘“对掌朝政”。当时,楚王司马玮以为自己诛灭杨骏有功,因而“多立威刑”,朝廷诸臣有所畏忌。司马亮、卫瓘认为司马玮“性狠戾,不可大任”,建议让他与诸王返回藩国。司马玮因而忿恨司马亮和卫瓘。
阴险狠毒的贾后诬陷司马亮、卫瓘人有“废立之谋”,“欲危社稷”,假造诏书要司马玮带领北军夜间秘密围攻、讨伐司马亮、卫瓘。司马亮在哀叹“如何无道,枉杀无辜”之后而被害。卫瓘及其子孙9人也被杀。
司马玮年轻性险,对司马亮、卫瓘有“私怨”,对贾氏后党也不满。在杀死司马亮、卫瓘之后,他的部下曾劝他“因兵势”诛灭贾氏后党的贾模(贾后从弟)、郭彰(贾后从舅),正在他犹豫不决之时,贾后立即宣布“楚王矫诏”,给他定上伪造诏书杀害“公父子,又欲诛灭朝臣,谋图不轨”等罪名,把他处以死刑。他痛哭流涕,悲叹自己“受枉如此”,含冤而死。
贾后制造这次祸乱,杀掉司马亮、卫瓘、司马玮以后,便篡夺了朝廷全部大权,实行她“专制天下,威服内外”的“女主专政”。而她的残暴专政,又导致了300年(永康元年)4月赵王司马伦发动的第次祸乱。
在贾后专政期间,西晋王朝的政治统治腐败不堪。真是“纲纪大坏,贿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为了保持自己的“女主专政”,贾后及其党羽贾谧(贾后从侄)等采取各种阴险毒辣手段诬陷、坑害愍怀太子司马。
300年4月3日夜,司马伦与梁王司马彤、齐王司马等密谋打着“为太子报仇”的旗号,带兵入宫,先迎接惠帝,后宣布逮捕贾后。贾后见到司马,大惊失色,问道:
“你为何进宫?”司马声称:“有诏书逮捕你。”贾后说:“诏书当从我出,你有什么诏书?”
知道自己将被废掉,遥呼惠帝说:“陛下有妇,使人废之,亦行自废。”贾后又问废她的“起事者是谁”?司马说:“梁王、赵王。”贾后听了后悔莫及,无可奈何地说:“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她没有先下手杀掉赵王司马伦,所以落得今天的下场。贾后最后被司马伦废掉、处死,贾氏后党贾谧等数十人都被诛灭。
司马伦,司马懿的第个儿子,以“性贪暴”著名。当他箭双雕除掉贾氏后党和太子司马以后,便进步篡夺皇权。他胡造司马懿要他当皇帝的“神语”,于301年1月耍起“禅让”的把戏,从惠帝手中夺来了皇帝御玺,自己当了皇帝。他眼睛有点瞎,人们说是“瞎儿作天子”。
在消灭贾氏后党以后,司马伦更是篡夺皇位、屠杀忠良的罪魁祸首。
司马伦当了皇帝,更滥封爵号,连他的奴卒厮役也都“加以爵位”。按照官爵服饰规定,有些高官的冠饰是“貂蝉”,即在冠的前部加黄金珰(音当),附蝉为纹,貂尾为饰。头戴这种冠饰的官也称作“貂蝉”。由于司马伦滥封官爵,所以每次朝会,“貂蝉盈坐”。时人有谚语讽刺说:“貂不足,狗尾续。”讽刺司马伦滥封官爵,没有那么多的貂尾作冠饰,只有用狗尾代替。实际上也就是骂司马伦所封的官是狗官。
在朝臣“众心怨望”之际,曾经参与司马伦废贾后、又被司马伦排挤到许昌的齐王司马,与有关诸王密谋从南方起兵讨伐司马伦。镇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和镇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也分别从北方、西方起兵响应。司马伦见“王”带兵讨伐自己,也即派兵迎战。“王”之兵与司马伦之兵在洛阳附近激战60多天,双方死亡10万人左右。
当时洛阳的百官将士都想诛灭司马伦及其亲信孙秀“以谢天下”。司马伦的部将王舆在内外的压力下,率营兵700余人起义,杀死孙秀,废黜司马伦,拥戴惠帝复位。司马带领数10万兵士入洛,威震京都,以大司马之职入朝辅政。司马伦父子及其党羽多人,都被处死。
但在司马辅政1年多的时期内,司马氏诸王之间的争权斗争又更加激烈,结果导致了长沙王司马反对司马的战乱,即第次祸乱。
长沙王司马打败司马、掌握中央大权不久,又爆发了第次祸乱,即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联兵讨伐司马的战乱。
司马颙在出兵讨伐司马时,本来有自己的计谋,即他以为司马的兵力强、司马的兵力弱,想使司马在攻打司马时被司马擒获,他然后再以司马被擒为借口宣告方共讨司马,从而废掉晋惠帝、立司马颖为帝,“己为宰相,专制天下。”但是结果事出望外,司马却战胜司马,执掌朝政。
为了害死司马,司马颙曾派李含等秘密袭击司马,但被司马诛杀。司马颖也曾派遣刺客行刺司马,也被司马杀掉。303年8月,司马颙派部将张方为都督,率领7万精兵打向洛阳,司马颖也派出军队助战。司马自为大都督,率军迎战。方军队30余万,连战3个多月,死伤万。洛阳“战久粮乏,城中大饥”,公私穷困,米石万钱。张方打到洛阳,东海王司马越在此情况下,与部分禁军将领只好把司马拘禁起来,向司马颙、司马颖求和,结果司马被张方秘密烧死。
司马死后,司马颙在长安任王朝的太宰、大都督。司马颖在邺城立为皇太弟——皇帝接班人,都督中外诸军事,从此“僭侈日甚,有无君之心”,宠信、委任璧人,“大失众望”。这就引起了第次祸乱。304年(永兴元年)7月,洛阳的左卫将军陈等奉晋惠帝北征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为大都督,组织了10多万兵力进军安阳,司马颖派5万兵力迎战,打败了司马越,俘获了晋惠帝。8月,安北将军王浚、宁北将军东嬴公司马腾(司马越之弟)联兵南攻邺城,司马颖兵败挟晋惠帝南奔,司马颙派张方率领2万兵力援救司马颖。张方又从洛阳挟持晋惠帝西迁长安。这年12月,司马颙在长安废掉司马颖,另立豫章王司马炽(晋武帝的第25子)为皇太弟,自己都督中外诸军事,控制了皇权。
司马颙控制了皇权,又导致了第次祸乱,即东海王司马越等西伐司马颙的战乱。
司马越在北征司马颖兵败以后,逃归自己的封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县北)。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挟晋惠帝西迁长安,引起了“天下怨愤”。司马颙又挟晋惠帝发诏罢免司马越等王的朝廷官职。305年(永兴年)7月,东方的些司马氏诸王共推司马越为“倡义奉迎大驾,还复旧都”的盟主,司马越也即“东山再起”,从徐州起兵西伐。司马颙先派司马颖、张方等迎战,兵败以后,又杀死张方,向司马越求和。司马越乘胜打进长安,司马颙逃亡山中。306年(光熙元年)6月,司马越奉惠帝回洛阳。就在这年,司马颖、司马颙先后被杀,惠帝也被毒死。皇太弟司马炽被立为怀帝,司马越从此“专擅威权”。
“王之乱”结束。
长达16年之久的“王之乱”,是司马氏父子兄弟互相残灭的大混战,是西晋王朝的“国家之祸,至亲之乱”,使司马氏的西晋统治陷入“政乱朝危”的危机。它更使各族人民陷入苦难深渊,被迫举行起义,反抗和推翻司马氏的腐朽统治。汉族和些少数民族的官僚贵族,也即利用这个时机建立割据政权。后赵的统治者石虎自立为“大赵天王”,以后就公开承认说“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残灭,故使朕得至此。”
刘渊称汉反晋匈奴人是古代的少数民族之。公元前52年(西汉宣帝甘露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率领所部属各族5000余落归附汉朝,成为西汉王朝的臣民。东汉时期,这些匈奴部落又逐渐发展到塞内。公元50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匈奴乌珠留若革是单于的儿子右奥革建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入居西河郡美稷县(西晋时改为左国城,在今山西离石县东北),为东汉王朝镇守边境。当时,他们与汉族军民杂处,享受免纳赋税等优待。东汉末年,匈奴羌渠单于曾派他的儿子于扶罗率领匈奴部众助汉镇压黄巾起义。
羌渠死后,于扶罗留在汉境,自立为单于。于扶罗死后,其弟呼厨泉又自立为单于。国时期,魏王曹操因为匈奴户口繁殖,人数增多,把匈奴部众分为左、右、南、北、中部。
当时这部的匈奴贵族也改用汉姓。如于扶罗的儿子就改姓刘,叫刘豹。他们之所以改姓刘,是因为汉高祖刘邦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以后的匈奴单于就是汉朝刘氏皇室的外甥,汉朝又与匈奴结为兄弟,关系平等,所以他们冒姓刘氏。曹操就用刘氏匈奴贵族为部帅,刘的由匈奴左贤王改任为左部帅。
刘渊,就是刘豹之子。
魏晋之际,刘姓匈奴贵族与魏晋统治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魏咸熙年间(264—265年),刘渊曾以“任子”身份留居京都洛阳,司马昭对他十分优待。西晋初年,刘豹死,晋武帝司马炎以刘渊代父为匈奴左部帅。后来改部帅为部都尉时,刘渊又改任北部都尉。当时西晋统治者与刘姓匈奴贵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贵族的关系,方面是跟他们在文化上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另方面是对他们又存有戒心、歧视甚至压抑。
当时,西晋的贵人富室竞相崇尚使用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胡床貊癏”,常“为羌煮貊炙”。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贵族更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影响,采用汉语、汉字,学习汉族典籍,成了汉化的匈奴人。刘渊家就是典型。刘渊的从祖、故匈奴北部都尉刘宣,是汉族名儒孙炎的学生。刘渊本人少年时就师事上党(今山西襄垣东)儒生崔游,学习《诗》、《书》、《易》等经书,博览《史记》、《汉书》等史书,尤其好读《春秋左氏传》和《孙子兵法》等书。他曾对人说:“我每读书传,常鄙视萧何、陆贾没有武艺,绛侯周勃和灌婴没有文才。”他自己要求做到文武全能,既富有文化,又努力学习武艺,“妙绝于众”,特别是射箭方面,膂力过人。连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王济等人,也称赞他有文武才干。
刘姓匈奴贵族虽已汉化,他们的文化也不低于汉族官僚,但其政治地位却不如汉族官僚高,经济特权也受到限制。西晋王朝虽然利用他们“以夷制夷”,让他们做匈奴人民的统治者,但又认为他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给他们实权、大权。刘姓匈奴贵族对此非常不满,他们说:“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侯王,降同编户。”匈奴族的劳动人民则更受到汉族官僚地主的剥削、压迫和奴役。曹魏以来,不少匈奴人被汉族官僚地主作为“田客”,甚至掠为奴隶,视同牲畜。从西晋初期开始,些失意的匈奴贵族先后几次鼓动匈奴劳动人民起来反抗西晋的统治,都被西晋政府残酷镇压下去。如271年(泰始年),刘姓匈奴贵族右贤王刘猛兴兵反晋,进攻西晋的北方重镇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结果兵败被杀。294年(元康年),其他姓氏的匈奴人郝散又起兵进攻上党,杀长吏,入守上郡(今陕西榆林县),兵败降晋后被杀。其弟郝度元又于296年(元康年)联合马兰地方的羌人和卢水地方的胡人举兵攻破冯翊(今陕西东部、渭水下游)、北地(今陕西富平、耀县带)郡。
在这些匈奴人进行反晋斗争失败之后,刘渊统领的匈奴人也曾叛晋。晋惠帝司马衷统治初年,刘渊曾被任命为建威将军、部大都督,封为汉光乡侯。元康末年,刘渊部下的部分匈奴人曾叛晋出塞,刘渊本人因此“坐部人叛出塞免官”。这是刘渊属部的匈奴人反晋斗争的先声。刘姓匈奴贵族正在酝酿场大规模的武装反晋斗争。
刘渊被西晋王朝免官以后,司马氏诸王之间的内战日趋激烈,李特、张昌等流民起义不断兴起,西晋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当时,夺取了西晋中央权力的成都王司马颖,升为皇太弟、丞相,镇守邺城,都督中外诸军事。他为了利用刘渊的匈奴部众帮助他反对东海王司马越等,便起用刘渊为宁朔将军、监部军事和太弟屯骑校尉,在邺城领兵。
就在这个时期,刘姓匈奴贵族刘宣等积极策划复兴匈奴邦业的反晋斗争。他们密谋说:
“今司马氏骨肉相残,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共推刘渊为匈奴大单于。他们密谋后,即派其党呼延攸到邺城告诉刘渊。当时刘渊本想和呼延攸起回到匈奴部所在地举兵反晋,因为司马颖不让他走,便叫呼延攸先回去转告刘宣等招集刘姓匈奴部,并引会宣阳(今河南洛宁东北)带匈奴人,以支持司马颖之名,行反对司马氏之实。
304年(永兴元年)7月,东海王司马越等从洛阳带着晋惠帝北征司马颖。这时司马颖又给刘渊加官封爵,任命他为辅国将军,督北城守事。司马颖打败了司马越等的北征军、置晋惠帝于邺城后,又进刘渊为冠军将军,封卢奴伯。这时,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和安北将军王浚支持司马越,调动乌丸、鲜卑及汉人兵力10万余南伐司马颖。刘渊这时便以回左国城调动匈奴部兵力消灭司马腾和王浚为名,乘机反晋。司马颖信以为真,又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这年8月,刘渊回到匈奴部后,刘宣等立即尊刘渊为大单于,公开举起了反晋的旗帜。
308年7月,刘渊把都城从左国城迁到蒲子,10月,正式称为汉帝。次年7月,又认为“蒲子崎岖,难以久安”,把都城迁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刘渊认为,平阳是唐尧的旧都,“气象方昌”,定都平阳,既表示他是唐尧后裔刘汉帝室的继承者,又象征他的国力昌盛。从此以后,刘渊便以刘氏皇帝号召北方各族官民消灭司马氏晋室,用他自己的话说:“吾所欲除者司马氏耳”!
永嘉之乱当刘渊定都平阳、欲除司马氏之时,洛阳的司马氏晋室正处于天下荒乱的永嘉之世。306年,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死了。307年,司马炽继为晋怀帝,改年号为永嘉。
从永嘉元年开始,西晋政权更加衰落。晋怀帝徒具虚名,执掌晋廷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滥施淫威,诛杀异己,晋怀帝无能为力,只有“叹息流涕而已”。各地官僚对晋室离心离德,“方诸侯,多怀无君之心”。晋都洛阳孤立无援。在此情况下,洛阳的晋左积弩将军朱诞降奔刘渊,向刘渊陈说“洛阳孤弱”,劝刘渊进攻洛阳。刘渊认为消灭晋室的时机已到,当即任用朱诞为灭晋前锋都督,组织兵力向洛阳进军。
310年6月,刘渊在平阳病死,太子刘和继位。刘和“内多猜忌,驭下无恩”,同刘聪等发生了争夺帝位的内战,结果刘聪杀死了刘和,自立为帝。
这年10月,刘聪便派他的儿子河内王刘粲、从弟始安王刘曜以及王弥等率领4万大军进攻洛阳,又派石勒以骑兵2万与刘粲等会合。
当刘聪进军洛阳时,洛阳的晋廷惊恐万状。东海王司马越火急派出使臣“征天下兵入援京师”,晋怀帝亲自嘱咐使臣说:“为我告诉镇守各地的将领,今日京师尚可救援,晚了就来不及了!”但是,使臣派出以后,并没有援兵前来,征南将军山简、荆州刺史王澄虽然派兵入援京师,但都被当时在南阳起义、时“称藩于汉”的王如所阻。晋都洛阳形势孤危,晋廷的不少官僚,主张迁都避难。而身为太傅、“专执权威”的东海王司马越,既反对迁都,又“无卫国之心”,假借出讨刘聪、石勒和镇集兖州、豫州兵力的名义,出镇许昌,把晋怀帝丢在洛阳。晋怀帝对他说:“今日胡虏侵逼郊畿,人无固志。朝廷社稷依赖于公,岂可远出以孤根本?”而他却认为自己离开京都出征能“幸而破贼,则国威可振”,比在京都“坐待穷困”为好,拒不听从晋怀帝的劝止。310年(永嘉年)11月,他擅自率领洛阳之众20余万外出。身居宰辅之重的太尉王衍,也“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跟随司马越外走。洛阳城防空虚,官府无复守卫。饥荒严重,“殿内死人交横,盗贼公行”。
司马越、王衍等晋廷重臣离开洛阳出征,不仅没有能破石勒等所谓胡虏之贼,振西晋之国威,反而全军覆没,“祸难之极,振古未闻”。洛阳穷困不堪,百官纷纷流亡。晋怀帝不得不准备迁都仓垣(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但临行时又无警卫车马之备,抚手哀叹:
“如何曾无车舆!”这年6月,刘聪派刘曜、王弥、石勒等围攻洛阳,晋军节节溃败,洛阳陷落。晋怀帝被生俘,皇太子被杀死,百官士庶死者3万余人。
晋都洛阳、长安被刘聪攻陷,晋怀帝作为阶下囚被押到平阳。刘聪以西晋“王之乱”为例,奚落晋怀帝说:“你家骨肉之间为何这样相互残杀?”晋怀帝只得卑躬屈节,奉承刘聪,说:“大汉将应天受命,所以我家为陛下自相驱除。这是天意,不是人事。”也就是承认汉应替代晋,他从晋帝降为汉臣。刘聪先后封他为“平阿公”、“会稽公”。西晋王朝的“国祚”度沦亡,胡人统治了中原。史称“永嘉之乱”。这是中国古史上发生的第次大的“胡人”之乱。它使中原人纷纷逃亡江南,西晋王朝走向衰亡,其影响之大比后来唐代发生的安史(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