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低于正常值,其实是一种病。这种病,有的表现明显,比如,多动症;而有的则表现不明显,比如,一般的注意力缺失,举例来说,发呆,走神等。
注意障碍一共有六种,分别是注意增强,注意减弱,随境转移,注意迟钝,注意狭窄,注意固定。
其中,注意减弱和注意狭窄最为常见。这也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最大。也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这里要讲述的内容。
会产生注意障碍的病症有:功能性精神病,主要分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等;反应性朦胧状态;麻痹性痴呆;脑炎;儿童多动症;婴儿孤独症;脑震荡后综合征;脑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alzgeimer病;与艾滋病有关的精神障碍等。
在这本书里,多动症是我们注意的焦点。ADHD,又被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在儿童期很常见的精神失调。一般把有这种症状的儿童称为“过动儿”。由于对这种病症的认识增加,最近大家才发现这种病症同样在成年人身上出现。这种病,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学习,并且会给孩子的人际交往、社会关系、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这些年环境的日新月异,生活物质的极大丰富,对孩子注意力影响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注意力出问题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ADD,注意力缺陷障碍,这个名词首先于1980年出现。这个病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称谓。在台湾被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在香港被称为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而在日本则被称为注意欠陷多动性障害。目前在我国国内被称为注意力缺陷免疫综合征。无论是什么样的名字,都改不了一个本质,那就是注意力的缺失。
形形色色的注意力病症,虽然表现不同,而且各有各的原因,但是都跟注意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近几年,医学家和心理学家们试图用多种途径来解析这种病症,他们发现,这些病症,跟我们大脑的问题关系密切,有些甚至就是大脑出现病变引起的。还有一些跟我们的环境关系密切,比如铅中毒,除了在传统的理解中,会给我们带来生命危险之外,最常见的危害竟然是注意力的缺失或者障碍。
因此,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要从方方面面去考虑,给孩子正确的诊断,还孩子良好的注意力。
第一节 注意力与性格
人的性格和注意力有着很大关系。实际上,人的性格一旦形成,我们的注意力就有了倾向。我们的性格的主要特征控制了我们能够看到的世界。有的孩子喜欢观察天上的星星,那么他引发的肯定是关于天体运转、天体分布等方面的思考,他的注意力也会相应地集中在所观察的天体的位置等一些方面。而热爱艺术的孩子在观察的时候注意的可能就是天体周围的云层所形成的晕圈、天上星云密布所形成的美丽画面。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变得有所选择,会用自己脑子里已经形成的观念和偏好来影响自己的观察和思维,从而形成了属于自身性格的世界观,久而久之,我们就只会对那些支持这种世界观的信息感到敏感。
我们先来举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爱因斯坦小时候很少说话,同学和老师都不喜欢他;一次美工课,大家把作品交给了老师,老师拿出一个小板凳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爱因斯坦小声说:“有的。”然后写爱因斯坦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是比这两个好点。”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做得一塌糊涂,而且爱因斯坦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老师一度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然而就是性格内向的爱因斯坦却在科学领域无比专注,最终成为了无人可以代替的科学巨人。
可见,孩子性格不同,他所关注的事情肯定也不同。所以,家长要让孩子的注意力达到更好的程度,首先应考虑孩子的性格。所以家长要注意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培养孩子好奇的习性,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敏锐度,培养孩子毫无偏见地观察事物的态度。
当然,注意力与性格有着很多必然联系,但是家长万万不可有这样的想法:注意力不集中是性格上的缺陷。
孩子上学,家长最头疼的可能就是老师反映:孩子写作业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家长应当明白,孩子并不是一个成心要破坏课堂纪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也想考100分,但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爱心,需要家长更多地关注他们的行为。家长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态度,即,把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当做一种心理问题来看待,而不是当做性格上和意志上的缺陷。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如,孩子的屋内应少布置一些图画或照片,这样孩子很容易为无关的刺激所吸引。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也不要看电视或听收音机,以免打扰孩子。也不要在孩子身边聊天,因为他们对大人的话会记在心里,而对面前的作业则一点也记不住。
父母要多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励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跟说知心话,这样你的话孩子才会听。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上进心和自尊心,父母就能掌握教育他们的金钥匙。
第二节 注意力缺失症
有的母亲回忆,孩子在胎儿时期胎动就很厉害,出生以后更显得活泼,不安宁,手脚乱动甚至在吃奶时候也不安静,喂养困难,老哭,难以入睡。学走路时也是慌张跌倒。老是翻弄可得到的东西,不是拆坏玩具就是打翻碗盆。大人一不留神他就已做出了一些让人想不到的事情。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停留在一个事物的时间很短,很容易被外界的声响等刺激所分散,而这种注意力分散是不自觉的,不能控制的。这些孩子做游戏时不能全神贯注,常常半途而废;往往不经思考就行动,非常冲动。没有耐心,在做集体游戏时,常常会突然跑上前去进行破坏。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会突然大哭,又会在几分钟以后像没事人一样有说有笑。
这类孩子被称为多动症或者注意力缺失症。在美国,3%~5%的儿童患注意力缺失/过动症。在我国,随着人们对这一方面的注意,多动症孩子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这类患者一个最明显的表现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
此症与其他一般疾病或心理疾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患有此症的儿童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心理疾病。例如忧郁症、焦虑症或学习障碍。
研究表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可分为三种亚类型,它们是:注意力缺损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
1.注意力缺损为主型:这种类型的儿童并没有明显的多动和冲动行为,因此他们上课从不捣乱,从不违反纪律,但这并不表明他们的注意力就很好。他们上课的时候也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做作业的时候也会经常走神,他们总是控制不住地做白日梦,胡思乱想,这表现在女孩身上比较明显,女孩的几率要大过男孩子。对这类孩子,他们会经常表现得有些傻愣愣,一句话说完了,他会反应不过来似地问:你说完了吗?老师刚布置完作业,他可能也会做出各种动作,好像他不但听得很认真,而且都听进去了,但实际上,老师话音刚落,他就会问同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啥?
这类儿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注意力缺损。也是最不引家长注意而影响很大的一种类型。
2.多动冲动为主型:这类注意力障碍儿童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他们与前一类不同的是,仿佛精力十分旺盛,总是不分场合不停地动,做事缺乏耐心,不能够等待与忍耐,而且常常伴有情绪上的不稳定,容易生气、发脾气。这类孩子常常被溺爱孩子的家长认为是孩子调皮,而普遍意义上来说,中国人还喜欢把调皮当成是聪明的表现。因而甚至有家长饶有兴味地看着孩子到处破坏,并不时地大加赞扬。
这类儿童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做小动作、捣乱,打扰周围的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遇到自己会的就抢着回答,霸道地不给别人机会,遇到自己不会的则会丧失兴趣。他们不能在团体游戏中遵守规则,因此这类儿童的同伴关系可能会很差,还极为容易被不了解ADHD的老师看做品行障碍、缺乏教养。
3.混合型:顾名思义,这类儿童同时具有多动冲动和注意力缺损两种症状。他们可能有时看起来非常安静,有时又会显得特别兴奋,总是动个不停。他们在特殊的场合特定的时间可能并不显得十分多动和冲动。比如,有位母亲带着他的儿子去找心理医师咨询,一开始,那个孩子可能有点认生,呆呆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问他问题要问好几遍他才能够听清楚,而且也爱理不理的。然而二十几分钟过后,他开始变得兴奋,并一发不可收拾,在咨询室里来回走动,一会儿抓起水杯嘭地砸到桌子上,一会儿把窗帘拽得哗啦哗啦响。他的母亲说他在家经常这样,做作业的时候要么不停乱动,要么安安静静却不见他动笔。
一系列的实验表明,此症的关键不在于注意力的缺损,而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和自我管理的缺陷。正如美国研究注意力障碍的著名学者巴克利所言:注意力障碍的背后是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游戏与学习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前者能够带来即时的快乐满足,而学习带来的满足是将来的;游戏只需要人们按照现有快乐去做,争取更多的快乐,而学习则需要计划,要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游戏不需要自我控制,而学习需要自我控制。
熙熙是一个只有两岁的男孩子。据他的父母说,自从他学会走路之后,家里所有的东西都重新换了一遍,全部被他摔碎了。他甚至会搬起椅子凳子一个个地摞起来往空调顶部够东西,抓到手里立刻用力往地上摔。一天到晚,这个孩子就没有消停的时候,不停地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妈妈抱着他的时候他会突发性地抓妈妈的脸,妈妈的脸被他抓得一道一道。训斥一顿之后他会有所收敛,并呵呵笑着点头表示自己错了。但是不一会儿又故态复萌。
每个儿童虽然他们的行为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却都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他们在学习的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还同时具有多动和冲动症状,所以我们把他们都称作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而有些并不伴随多动和冲动症状的儿童也患有注意力障碍。
第三节 注意力障碍与学习障碍
我们应当重视伴随着注意力障碍同时出现的学习能力落后,学习障碍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是一对孪生姊妹,经常是形影不离、相互重合。
学习障碍主要表现为智力与学习成绩的不匹配,而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智力与学校的适应功能的不匹配。通常学习障碍儿童的一个特点是其学习成绩与根据其智力水平所预测的成绩水平不相匹配。如果发现智力与成绩不匹配,可以断定是学习障碍;如果智力与适应能力不匹配,则可以断定是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
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取决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有多少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也同时具有学习障碍呢?这方面的研究一直不太准确。最近美国的心理学家综合了近15年来的17个调查研究,发现研究结果变异极大。重合率从最低的18%到最高的60%。这可能与人们对学习障碍的诊断标准理解有差异有关。平均来说,可断定约有1/3的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是学习障碍者。而注意力障碍同时兼有品行障碍的儿童,比同时患有学习障碍的比率更高。
研究表明,许多学习障碍儿童同时表现出注意力缺损多动的行为,他们患有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比率是普通儿童的7倍。学习障碍儿童中同时具有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人数要比注意力障碍中患有学习障碍的人数要多得多。
那么,学习障碍和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有无因果关系呢?谁对谁的影响更多一些?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长期追踪研究,但最近有几项研究表明,注意力缺损影响学习成绩。
学习障碍儿童可能是一个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学习障碍是由于学习能力落后而造成在某科目上的困难。
研究表明,近80%的注意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成绩落后于同年龄儿童,可这些儿童中有一些并没有学习能力障碍。
一位同学今年三年级,上课经常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讲,他的这毛病自从上学那一天起就开始出现。他妈妈说,自己受罪的那一天就是从他上小学开始的。为了课堂纪律问题,老师无数次地找家长,说他在学校打同学,上课乱跑乱动,说话,做小动作,家长几乎用尽了种种招数,打骂也用过了,奖励也使用了,可就是不见效。但老师也反映,他除了注意力难以集中外,几乎不存在什么学习能力问题。他的数学计算能力在全班是最好的,而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他也是一个没有困难的孩子。如果他高兴可以写一篇令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文。他具备从事种复杂的学习认知能力,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不能把自己的精力围绕着一个学习目标组织起来,缺少学习的自觉性。
一个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儿童,他虽然智力正常,但成绩也是非常差。他在适应学校集体环境方面经常出现问题,在学校中不能遵守规章制度。行为幼稚,人际关系不好,经常打架,破坏课堂纪律,不听老师指令。如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经常忘记带作业本,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久而久之,同学厌恶,老师讨厌,孩子就会厌学,从而导致成绩不好。
在两者的区分上,学习障碍由传统的阅读测验、知觉测验或学习成绩测验来确定。通过阅读测验、语言发展测验或者学习成绩测验,可以发现和诊断学习障碍儿童,发现他们在哪些能力上落后,需要什么样的补救训练。
注意力障碍的诊断通常由日常观察、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的回答来决定。传统的心理测验不能觉察因自我监控而导致的执行功能的缺陷,不能发现在课堂上或家中写作业时的精力不集中儿童。
对于注意力障碍的干预,要更多地考虑目标的建立、自我管理和行为强化,尤其是药物治疗,考虑如何有效地执行某一任务;而对于学习障碍的干预,应着重认知能力的改进,加强视知觉、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培养,补上落后的学习能力。
可以说,矫正注意力障碍要解决的根本任务是成熟,而矫正学习障碍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是成长。
第四节 多动症发病的频率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
多动症发病的频率并不好统计。由于研究的时间不同,采用的诊断标准各有差异。有的使用评定量表,有的只是根据临床经验,所以,多动症的患病率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差别较大。
从1980年开始,国际上通用访谈调查法来确诊多动症,主要的访谈对象为孩子的父母或者老师,以及同学等。有时候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用此方法,心理学家在1985得出结论,小学男生的多动症患病率为14%~19%;但是到了1991年,另一位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又得出了17%的结论;到了后来,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是19%。尽管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调查问卷越来越规范,但是由于划界化的不同,也会导致诊断的差别。
到了20世纪末,有两位心理学家应用DSM-IV的诊断标准分别在美国和德国进行调查。这次仍然是以调查问卷为主,他们根据老师报告的信息作为主要参考指标,最后认定多动症的患病率为4%~5%。而通过同样的方法,美国官方数字多动症在学龄期儿童的患病率为3%~5%。其后的调查也多多少少接近这个数字。有的认为儿童发病率为4%,再多一点的认为有5%~15%。在英国,1970年有一则报道,对在英国的怀特岛上10~11岁儿童共2199人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其中符合多动症标准的只有两名,说明发病率只有1/1000,与美国大城市的统计数值相比,相差百倍以上。
我国对多动症的研究也很多,得出的结论也相差极大。各地调查结果也不一致。据研究,广州儿童的多动症发病率在1.3%~1.9%之间,南京则在1.6%~3.3%之间,福建省的福州调查的结果是2.5%,在西安,这个数字相差很大,有人认为是1.27%,也有人认为是8%,最多的是贵州,调查数字高达12%,在北京,这个数字处于中等,是8.6%,河南比北京稍高一些,是8.8%,人们对上海的调查也显示出了差异。有的学者认为是3%,也有的学者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是10%。因此,综合各地的数据,粗略估计我国学龄儿童患病人数在500万人以上,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2006中国青少年注意力调查报告》发布会上,多名著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学者参加了这个会议。与会专家重新公布了一组数据,他们明确指出,这次调查覆盖北京、上海、南京、沈阳、西安、成都、武汉和广州8个城市共两千多名大中孩子,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形式。这次得出的结果是:仅有60%的青少年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有的还仅仅是自认为自己能够集中注意力;39.7%的人声称如果需要坚持30分钟以上,也能够做到,只是得严格控制自己,稍不注意就不行。关于自习课的调查时,即使是自习课,也只有48.6%的人能集中注意力,这些人中,超过20%的人经常走神。这个发布会令人深思,结果告诉我们,大部分孩子上课都会开小差,青少年注意力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这是2006年的结论。
2007年,又有学者作了新的测算。据羊城晚报2007年2月报道,中国内地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约达8.6%。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据。但是,与往常相同,还有一些相反的结论。2007年《北京你好》这个节目说卫生部、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共同组织了一次调查,多动症发病率在学龄前儿童中占到了5%。这个节目进而推算,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我国目前在学龄儿童中有3000万患有多动症,其中男孩的发病率大约是女孩的3倍。
患病率的差异可能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父母及老师对孩子症状描述及评分有主观因素。有的描绘得重评分就高,有的描绘得轻,评分就低。
(2)儿童性别、年龄、社会文化、经济水平、地理位置、社会对多动症的认识水平均影响患病率的统计。
根据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包头地区城乡32所小学147424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多动症的发病与民族、种族间无相关性,因为混居生活的少数民族,如蒙、汉、回、满等族的学龄儿童,其社会环境、接受教育的方式基本相同,民族间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相近。该调查还表明,农村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据万国斌等对湖南省城乡6911名7~16岁儿童多动症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农村多动症患病率重型者为1.3%,轻型者为1.77%;城市多动症患病率重型者为0.69%,轻型者为2.54%,农村重型多动症的比例较高,而城市轻型病例偏多。
第五节 注意力是可以改善的
注意力很重要,注意力也很容易失去。注意力可以改善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家长能够细心地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帮助孩子做一定的注意力训练,必要的时候配合以医生的治疗,那么孩子的注意力是完全可以改善的。
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但众所周知,他小时候是一个注意力障碍儿童,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所以成绩总是很差,以至于有老师认为他是弱智。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巨匠。他的注意力无人能够否认,但这只是他成年后的状况,他年少时却因为考试不及格而被迫退学。老师反映他的行为组织性差,注意力不够集中。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最伟大的音乐天才。据记载,他幼时是一个典型的注意力障碍儿童,行为跟多动症儿童一样,冲动莽撞,容易分心。后来虽说有很大改善,但是他的作品结构很好地表达了ADHD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即跳跃式的思维,飘忽不定。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世界名人。
所有这些名人都向我们表明,注意力障碍儿童不是弱智,不是无能,注意力障碍并不可怕,注意力有障碍的儿童一样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而且注意力障碍的儿童是可以改善这种状况的。注意力障碍儿童只是在自我管理和注意力集中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但通常他们在其他能力上表现超常,具有巨大的潜力。注意力是完全可以训练的,只要我们发现得及时,只要方法和措施得当。
孩子注意力问题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和持久性较差,选择性差往往会导致注意缺乏,而持久性差往往会导致分心。分心与注意缺乏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心者有注意能力,而注意缺乏者则缺乏注意能力。那么如何进行注意力训练呢?
1.给孩子提供安静的、干扰较少的环境,当孩子在看书、做游戏时,家长要尽量避免使孩子分心。
2.做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游戏。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培养注意力的游戏。如:哨兵站岗、钓鱼、穿珠子、悄悄话、图形辨别、声音辨别。
3.不要给孩子不良的暗示。有的家长从小就这样说孩子: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很多场合都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有的同学自己可能也这样认为。家长应该相信这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孩子才能够真正有所改变。
4.对感官的训练。我们可以对孩子进行视觉、听觉、感觉方面的类似训练。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盯视一个目标,而不被其他的图像转移。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去感觉在整个世界中只感觉到太阳的存在或者只感觉到月亮的存在,或者只感觉周围空气的温度。这种感觉上的专心训练是进行注意力训练的有用的技术手段。
家长一定要坚信,孩子注意力差并不是不可改变的,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会得到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