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口气读懂1000个文学常识
6057600000026

第26章 现代主义文学

903.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艾略特

托马斯·艾略特,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艺评论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06年入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后到英国上牛津大学学习,并留英教书和当职员。1908年开始创作。有诗集《普鲁弗洛克及其它观察到的事物》、《诗选》、《四个四重奏》等。代表作为长诗《荒原》,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1948年因被称作“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诺贝尔文学奖。

904.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荒原》

《荒原》是20世纪西方文学里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的厮杀和争夺,其野蛮性和破坏性彻底摧毁了西方人传统的基督教义、生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荒原》就是有感于此而写成的。艾略特将现代文化形容为荒芜贫瘠干渴的荒野,他描写了处于精神和文化危机中的现代社会以及从现代社会中寻求到的、支离破碎的经验和相对稳定的文化遗产的冲突。《荒原》是一部寻求精神家园的作品。

905.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奥尼尔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著名剧作家,他曾经在1936年凭借代表作《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奥尼尔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创作独幕剧21部,多幕剧28部。其中代表作有《东航卡迪夫》、《加勒比斯之月》、《天边外》、《安娜·克里斯蒂》、《琼斯皇帝》、《毛猿》、《榆树下的欲望》、《奇异的插曲》、《啊、荒野》、《无穷的岁月》、《送冰人来了》等。奥尼尔生前三次获普利策奖。作家自认为并得到公认的最好作品是《长夜漫漫路迢迢》。这部带有自传性的剧作,按作家生前声明,在他死后的1956年首次在瑞典上演,并又一次获得普利策奖。奥尼尔是美国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卓有成就的戏剧创作,标志着美国民族戏剧的成熟,并使之赶上世界水平。

906.“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毛猿》

《毛猿》,奥尼尔代表作品。1921年首演。剧本描写一个名叫杨克的邮船锅炉工的悲剧人生。是一部用表现主义手法创作的象征戏,剧中邮船象征现代社会,杨克则是人的代表,作为锅炉工,他象征着蒸汽时代的人,充满力量和勇气。但在“白色幽灵”般的米尔德里德小姐面前,他感到了自己那种“无名的、深不可测的、赤裸裸的、无耻的兽性”,他迷惘而愤怒,于是在大街上横冲直撞,被关进监狱。他去求助于“世界产联”,只得到一顿臭骂与毒打。他意识到别无选择,只能与毛猿为伍了,于是钻进动物园的铁笼子,在毛猿的大力拥抱中死去了。杨克的遭遇反映着人的悲剧:在创造性劳动中,人失去的同得到的一样多,甚至更多。人从猿性中挣扎出来,使自己脱离了动物界,希望成为世界的主人,人无休止地与大自然、与人本身的局限性斗争,改造着世界,并改造和完善自身,从初级智人到帆船时代、蒸汽机时代,但人却越来越成了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的奴仆,在新的意义上回到了人的出发点,变成了猿。作品要表达的正是作者的深沉思考: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

907.西方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卡夫卡

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他从小爱好文学,中学时就对自然主义戏剧和易卜生、斯宾诺莎、尼采等人的著作感兴趣。大学时期开始文学创作。有短篇小说《判决》、《变形记》和长篇小说《审判》、《城堡》、《美国》等。卡夫卡的小说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在艺术风格上都独树一帜:内容怪诞离奇,形式新颖别致,摆脱了传统小说的束缚,深刻洞察现代人隐秘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所描摹的,正直善良又无力自助的“小人物”悲剧,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民众那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卡夫卡对现代人孤独、迷茫的生存图景的描述取得了巨大成功,被尊为西方现代小说的开创者。

908.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变形记》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是卡夫卡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在西方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写人变成动物,故事神秘离奇。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后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909.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城堡》

长篇小说《城堡》是卡夫卡的未竟之作,也是他最大的一部作品。就其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社会情绪的方式而言,堪称为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小说写的是主人公K为了进入城堡谒见威斯特·威斯伯爵而徒然努力的故事。《城堡》这本书可以说是永远无法进入的城堡,就好像卡夫卡从未敞开的心灵,同时,它也是一本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

910.《审判》

长篇小说《审判》是卡夫卡1918年写成的,作品讲述的是银行襄理约瑟夫·K无故受审判并被处死的故事。约瑟夫·K在30岁生日的那天早晨醒来按铃声吃早餐时,进来的不是女仆而是两个官差,宣告他被捕,并被法庭审判有罪,他虽被捕却仍能自由生活,照常工作。他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有罪,认为一定是法院搞错了,坚信自己无罪。约瑟夫·K不愿屈就命运,他同这场明知毫无希望的诉讼展开了一生的交战,公然向不公正的法庭挑战。在第一次审判时,他慷慨激昂地揭露法庭黑暗,为自己的无辜理直气壮地进行辩护。随着诉讼的发展,他日益关心起他的案子,几乎天天为案子四处奔波,找人帮忙,想搞个水落石出,亲自动手写抗辩书,从各个方面来说明自己无罪。他生怕自己在某一个最微小的地方犯过什么过错,竭力去寻找、捕捉而不可得,惶惶不可终日。然而一切努力都徒劳无益,K终于明白,要摆脱命运的安排,摆脱法律之网的束缚是不可能的。最后,他毫无反抗地被两个黑衣人架走,在碎石场的悬崖下被处死。

911.人类异化的一种反向印证——《致科学院的报告》

《致科学院的报告》,卡夫卡作品。小说描写马戏团试图寻找“人类道路”而驯化猿猴成为会说话的人的故事。被关在狭窄笼子里的非洲猿猴,在人的逼迫下学人吐唾沫、学人喝烧酒、学人语喊“哈罗”。凄厉的哀号与悲鸣,传递出失却自由、没有出路的苦闷与悲观绝望的情绪。渐失猿性获取人性的畸变过程,正是人类异化的一种反向印证。

912.现代人痛苦悲哀现状的写照——《饥饿艺术家》

《饥饿艺术家》,卡夫卡作品。小说中歌唱艺人为了生存,为了使自己的艺术达到“最高境界”,竟把绝路作为出路,以绝食表演作为谋生手段,宣称可以40天不进食而引吭高歌表演,进而发展到为绝食而绝食的“艺术”境界,仿佛饥饿真的就与人的肉体感觉离开了一样。40天过去了,他仍坚持要绝食表演下去,后被经理强迫进食。艺术家深为他的饥饿艺术未达佳境而遗憾,更为人们对他的艺术追求不理解不支持备感孤独,他把原本作为生计手段的挨饿,当成生存目的和真正“艺术”而孜孜以求,最后被送进马戏团,关在笼中与兽类一起供人参观,无异于真正的动物。骨瘦如柴的艺术家的意象有多重寓意,是人性异化、精神展品化和艺术异化的象征,是现代人痛苦悲哀现状的写照。

913.卡夫卡晚期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力作——《地洞》

《地洞》是卡夫卡晚期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力作。主人公是一只不知名的人格化的鼹鼠类动物。作品采用第一人称自叙法,描写了“我”担心外来袭击,修筑了坚固地洞,贮存了大量食物,地洞虽畅通无阻,无懈可击,防御退逃自如,但“我”还是时时处于惊恐之中,惶惶不可终日。“我”又常年不断地改建地洞,辗转不停地把粮食从地洞的这个地方搬到那个地方,做好防御工作以防外界强敌前来袭击。它说:“即使从墙上掉下来的一粒沙子,不搞清它的去向我也不能放心。”它向一种未知的危险、向它周围无穷的一切发动了一场殊死的战斗:“我离开了世界,下到我的地洞里”,“如果我能平息我心中的冲突,我就相信自己已经很幸福了”。然而它永远在挖掘新的地道,在这个没有尽头的迷宫里,面对“一种我始终应该担心的东西,一件我始终应该有所防备的事情:有个人来了”。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第一次大战前后,普通小人物失却安全感、生活与生命得不到保障的恐惧心态。

914.瑞典著名戏剧家——斯特林堡

斯特林堡,瑞典戏剧家、小说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在罗马》、《被放逐者》、《奥洛夫老师》、《父亲》、《借方与贷方》、三部曲《到大马士革去》、《古斯塔夫·瓦萨》、《厄里克十四》、《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斯特林堡是位具有独创性的戏剧家,对现代欧美戏剧有广泛的影响。

915.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灯塔行》、《雅各布的房间》、《海浪》等。

916.意识流小说——《戴洛维夫人》

《戴洛维夫人》,作者维吉尼亚·伍尔芙,她以清丽精巧的意识流手法,结合女性感官特有的阴柔笔触,捕捉漫游缥缈声影和内心刹那的灵动,呈现出细腻繁复的吉光片羽。小说描绘戴洛维夫人从清晨为准备一场宴会而外出买花,到宴会行将结束。在这一天之中,作者以克莱丽莎自己泉涌的思绪、其他人物思维的滑移以及全知观点的铺陈,让读者在被割裂的片段意象中,去重拾作者企图表达的概念及情节。

917.《灯塔行》

《灯塔行》,作者维吉尼亚·伍尔芙,小说承接《戴洛维夫人》探讨的主题,采用透过层层的主观认知铺陈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小说的时序为夏日,以兰赛一家人象征英国社会的上流阶级。伍尔芙以自己的父母作为创作兰赛夫妇的灵感,并藉创作此本小说的过程,沉淀净化自己对父母的回忆。画家莉莉·布里斯可是兰赛一家人的朋友,莉莉所面临的冲突影射伍尔芙创作时,在小说形式上所面临的冲突。对莉莉和兰赛夫人的讨论,皆不离女性的性征、创造力、主体性等问题,以及社会大众看待女性的态度。

918.一部历史狂想曲——《欧兰朵》

《欧兰朵》一书是伍尔芙为她的恋人薇塔·萨克维亚·维斯特所写,书中许多部分都是依据薇塔贵族家庭的历史写成。此书的子标题提名为《传记》,内容堪称为一部历史狂想曲,对一些文学作品和学术性的历史著作都有所嘲讽。此书同时也精辟地指出性别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中,可以影响个人与其财产和艺术追求之间的关系。《欧兰朵》的笔调诙谐幽默,并纳入雌雄同体的概念来作为认识性别的方法。

919.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经典——《自己的房间》

《自己的房间》被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经典。伍尔芙认为人的大脑可以超越性别而以雌雄同体的形式存在,因此无论男性或女性,都可以成为伟大的作家。《自己的房间》以演讲的形式写成,以探讨女性和写作为主。伍尔芙主张女性在写作时,必须经济独立且拥有自己的写作空间。此篇论文探及女性和经济、社会、教育结构的关系。

920.“非小说写作”——《三枚金币》

《三枚金币》被视为《自己的房间》的续集,是伍尔芙第二本颇具重要性的非小说写作。《三枚金币》奠定伍尔芙在和平主义与女权主义中的重要地位。此书检视社会边缘人所受到的强制规范,强调经济独立对女性(尤指自己父亲受过教育的女性)的重要性,并质疑女性所受教育的本质。伍尔芙认为女性向来是历史上的代罪羔羊,并主张女性和其他弱势团体必须为自己的历史和文学提出诉求。

921.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艾里森

拉尔夫·艾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隐形人》,该小说先后写了7年,1952年出版后受到评论家的高度赞扬,从而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此后艾里森只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和评论文章,同时在一些大学里教创作,再没有发表其他重要著作。

922.一部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小说——《隐形人》

《隐形人》是一部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小说。小说运用讽刺手法,通过对牧师芭比与《视觉》,托德·克利夫顿与桑博娃娃,以及公文包、退伍兵及自由漆厂的刻画,从不同角度讽刺了种族不平等的美国社会对非裔人精神指引、知识教育的盲目性,讽刺了那些尽力迎合模式化主仆形象的人。

923.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

叶芝,爱尔兰诗人。早期作品带有唯美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后期作品融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哲理思考为一体,以洗练的口语和含义丰富的象征手法,表现善恶、生死、美丑、灵肉的矛盾统一。主要作品有《芦苇中的风》、《责任》等。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芝诗风独特,汲取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抒情而不流于铺张,融合现代派的新颖和奇幻而不失之晦涩,其抒情作品更因为写尽与茉德·冈的终生恋情而更加具备了深刻的感染力。

924.法国象征主义代表诗人——瓦莱里

保尔·瓦莱里,法国象征主义代表诗人,1912年出版《旧诗集存》,1912年发表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1922年出版诗集《幻美集》,其中《海滨墓园》标志着其诗歌创作的顶点。主要理论著作有《尤帕利诺斯》、《灵魂与舞蹈》、《文学杂集》和三本续集。

925.里尔克

里尔克是一位重要的德语诗人,除了创作德语诗歌外还撰写小说、剧本以及一些杂文和法语诗歌,其书信集也是里尔克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19世纪末的诗歌体裁和风格以及欧洲颓废派文学都有深厚的影响。代表作有诗歌《图像集》、《祈祷书》、《旗手克里斯托弗·里尔克的爱和死之歌》、《新诗集》、《新诗续集》、《杜伊诺哀歌》、《致奥尔菲斯的十四行诗》等;小说《布拉格两故事》、《亲爱的上帝及其他》、《马尔特手记》等。

926.比利时著名剧作家——梅特林克

莫里斯·梅特林克,比利时著名剧作家。1887年移居巴黎,开始从事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皆有涉猎,但以戏剧最为著名。主要剧作有:《普莱雅和梅丽桑德》、《阿拉丁和帕洛密德》、《青鸟》等。1911年,梅特林克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具有富有哲理的思想、富丽的想象以及诗情画意的特色。他的童话不仅给人以广阔的美好的幻想,而且也让人尽情地得到美的享受。

927.美国著名诗人——庞德

庞德,美国诗人、评论家。庞德一生的著述颇多,主要作品有《面具》、《反击》、《献祭》、《休·西尔文·毛伯莱》和《诗章》等。此外,他还写了不少文学评论。他的早期诗歌遵循意象派的理论,用准确、鲜明、含蓄的意象来表达事物,文字简洁,通俗上口,并富有流畅的音乐美。他的某些诗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讽刺了西方社会中商品化倾向和市侩气息对文艺的侵蚀,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险恶境遇。不过,他的诗也有内容空泛、一味追求形式和个人色彩太浓的缺点。

928.20世纪初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勃洛克

勃洛克,俄罗斯诗人,童年时代开始写诗,1903年起在象征派杂志《新路》上发表诗歌。第一本诗集《美女人诗草》共收93首诗,歌颂永恒的纯洁美丽的女性和“世界之灵”,带有神秘色彩。1905年发表《饱汉》、《集会》、《大火》等诗篇,内容接近现实。接着问世的《陌生女郎》一诗表现污浊的世俗生活与浪漫主义幻想的冲突,组诗《白雪假面》表现对祖国和生活的爱。十月革命前的作品还有组诗《意大利诗抄》和《可怕的世界》、《竖琴和小提琴》、《夜莺花园》及剧本《玫瑰花和十字架》等。十月革命后在高尔基创办的世界文学出版社工作。1918年完成长诗《十二个》和《西徐亚人》。前者据12使徒寻找耶稣基督的故事写12个赤卫军迈着雄健的步伐夜间行进在革命暴风雪的大街上,是第一部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十月革命现实的名作;后者据国内外旅行见闻揭露资本主义文明的丑恶。1920年当选为全俄诗人联合会彼得格勒分会主席。此外还有长诗《报应》、论文《知识分子与革命》、特写《旧制度的末日》等。他是20世纪初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929.俄罗斯象征主义诗人——巴尔蒙特

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诗人,评论家,翻译家。巴尔蒙特在20世纪初的俄国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一生执著于太阳的崇拜,自称为“太阳的歌手”,以太阳为题材的作品成为他创作的高峰。巴尔蒙特作为俄国象征派领袖人物之一,追求音乐性强、辞藻优美、意境深远的诗风。他的诗歌以鲜明的形象性和独到的艺术手法得到世人的赞誉。1890年以后出版了三本诗集:《在北方的天空下》、《在无穷之中》、《静》。它们不仅确立了巴尔蒙特的诗人地位,也是俄罗斯象征主义的奠基之作。

930.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勃留索夫

勃留索夫,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是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和杰出代表。出版的诗集有《青春集》、《第三卫队》、《瞬间》、《远方》等。受纳德松和莱蒙托夫影响,多为反映公民主题、个人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诗歌。

931.最富于传奇色彩的诗人——特拉克尔

特拉克尔,奥地利作家1904年他17岁时就开始写诗,1913年即出版了其处女作品集《诗集》,两年后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塞巴斯蒂安在梦中》,这使他后来与海姆一起成为早期表现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与19世纪末的诗人们有更多的联系,他深受格奥尔格、霍夫曼斯塔尔特别是梅特林克和兰波等人的影响,因此,特拉克尔也是完成从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向20世纪表现主义诗歌过渡的一个代言人,对表现主义诗歌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在所有现代德语作家当中,特拉克尔无疑是最富于传奇色彩的诗人。作为早期表现主义诗歌的先驱,他尽管像一颗流星英年早逝,然而却留下了不少动人的诗篇,在世界文坛上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932.奥地利著名作家——韦尔弗

韦尔弗,奥地利作家。韦尔弗在诗歌、小说和戏剧方面都有建树,他是在表现主义的影响下开始创作的。他的诗歌充满宗教色彩,如诗集《世界之友》、《我们是》、《彼此》等,表达的是普遍的人类之爱。他的剧本《特洛伊女人》是根据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剧本改写的。这部剧本表达了作者反战的立场。此外还有剧本《午间的女神》、《镜中人》。韦尔弗的长篇小说《穆萨·达的四十天》,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残酷压迫亚美尼亚人,以影射法西斯专政。晚期作品表现他的悲观与抑郁情绪,从公开反对战争逃避到宗教的神秘主义,这在长篇小说《贝纳德特之歌》的一些章节中表现得十分明显。1946年发表被称为“理想的天主教教义”的小说《未出世者的星座》,写的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悲剧。

933.捷克著名小说家——恰佩克

卡雷尔·恰佩克是著名的捷克小说家。恰佩克从查理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新闻记者并开始文学创作。他写了多部揭露资本主义不合理制度和反法西斯的作品,主要作品有剧本《机器人》、《白色病》,小说《大战鲵鱼》等。由于卡雷尔·恰佩克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他担任过捷克笔会的主席,并与人共同建立了斯洛伐克笔会。他真正为儿童写的童话虽然只有几篇,却可称为世界童话的精品。

934.法国著名诗人——阿波利奈尔

阿波利奈尔,法国诗人,他的作品相当庞杂,最重要的是诗歌。诗集有《动物小唱》(又名《奥菲的随从》)、《醇酒集》、《美好的文字》及小说集《异端派首领与公司》、《被杀害的诗人》等。

935.法国抒情诗发展历程上新的标志——《醇酒集》

《醇酒集》,阿波利奈尔作品。诗人力求从传统诗律中得到解放,重视诗歌内在的节奏与旋律,从而开辟了现代诗结构革新的方向。《醇酒集》由于采用了新的节奏,和谐地表现了纯朴、自然、清新、亲切的意境,使这部诗集成为法国抒情诗发展历程上新的标志。

936.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布勒东

安德烈·布勒东,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诗人,主要作品是诗歌,也写过一些小说。他主要的作品有《磁场》、《娜嘉》、《傅立叶颂诗等》,在欧美有一定的影响。《永远作为第一次……》是首爱情诗,作者通过自由罗列客观的具体形象表现出爱情的神奇性,首尾诗句的一致使逻辑上互不相容的现实和想象联系起来。《警觉》写的是梦幻中的荒诞景象,一切现实的事物都产生了梦幻,具有不可思议的形状和意象。

937.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座高峰——乔伊斯

詹姆斯·乔伊斯,被认为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语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在小说领域取得的成就,代表着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座高峰。确切地说,乔伊斯是个爱尔兰作家。他于1882年2月2日出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当时爱尔兰在英国统治下,是英国的殖民地。1898年乔伊斯进入都柏林大学学院学习现代语言,1902年6月大学毕业,他选择离开爱尔兰,侨居欧洲大陆,曾在意大利东北部城市的里雅斯特住了10年,以教授英语为生。从1920年起他定居巴黎。乔伊斯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和自传性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938.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布卢姆日”。《尤利西斯》是英国现代小说中最有实验性、最有争议的作品。

939.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天书”——《芬尼根的守灵》

《芬尼根的守灵》是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花了整整17年时间,精心营造的一个语言迷宫,被誉为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天书”。也正因此,它至今尚不能在中文语境中与读者见面。本书作者耗费近十年之功力,试图破解谜局,从语词、叙述、文体、美学等多方面着手,穿针引线,旁征博引,宛如一位殷勤的向导带领读者走进乔伊斯的神秘文本构造,一路上层层展现这座迷宫的非凡魅力。本书既有对《守灵》的叙述方式和艺术思想的详细分析,还附有较为详细《芬尼根的守灵》的作品缩写和其他重要研究文献,可谓迄今为止国内学界解读乔伊斯“天书”最佳学术成果。

940.20世纪的“人间喜剧”——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福克纳在空军服过役。战后入大学,其后从事过各种职业并开始写作。《士兵的报酬》(1926)发表后,福克纳被列入“迷惘的一代”,但很快与他们分道扬镳。《萨拉里斯》(1929)问世之后,福克纳的创作进入高峰期。他发现“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把19篇长篇和70多篇短篇小说纺织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里,通过南方贵族世家的兴衰,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现实,创作了20世纪的“人间喜剧”。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941.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33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书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女佣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小说大量动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942.20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普鲁斯特

马塞尔·普鲁斯特,20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巴黎,父亲是位名医,母亲出身犹太富家。早年著有《悠游卒岁录》、《若望·桑德伊》、《驳圣伯夫》等。1905年起用其毕生精力创作的六卷本小说《追忆逝水年华》是人类想象力最深刻、最完美的成就之一,其中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于1919年获龚古尔奖,普鲁斯特也一举成为闻名世界的作家。

943.人类想象力最深刻、最完美的成就之一——《追忆逝水年华》

《追忆逝水年华》是普鲁斯特的代表作。共分七卷,它们分别是:《在斯旺家那边》、《在娇美如花的少女们身边》、《盖尔芒特家那边》、《索多姆和哥莫尔》、《女囚》、《逃亡者消逝了的阿尔贝蒂娜》、《重新获得的时间》。第二卷《在娇美如花的少女们身边》曾获1919年度龚古尔文学奖。《追忆逝水年华》以细腻的笔调,通过叙述“我”的回忆、联想、感受以及似睡似醒的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的心理探索,描写了一个敏感而多思的法国青年眼中的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法国上层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小说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但人物众多,都是从作者意识的自然流动中浮现出来的,从中可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的命运和悲欢,反映了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历史变迁,并通过主人公的爱情生活表现了资产阶级青年忧郁、空虚的精神状态。作者把潜意识的作用作为描写人物的第一手法,并着重刻画人物的变态心理和细致感触,对后来的意识流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