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人教子心经
6056200000012

第12章 必须把学校留下

只要学校在,民族就不会灭亡。

约哈南·本·扎凯是《塔木德》中记载的三位大拉比之一。相传公元68年,耶路撒冷陷于罗马军团的重重围困之中,城内的犹太人危在旦夕。当时,在对待罗马人的态度上,犹太人内部分裂成两派:一派是主张非暴力解决的鸽派,另一派是主张以暴力抗争的鹰派。两派之间针锋相对,毫不退让,剑拔弩张。约哈南所属的鸽派被鹰派关押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城堡中,行动受到了极为严格的限制。

就在这时,约哈南心生妙计,想出了脱身之策:他先假装生病,许多人闻讯前来探望。不久,就传出了约哈南的死讯,而且很快传遍了整个耶路撒冷。弟子们把这位令人尊敬的拉比的遗体装进棺材,以下葬为名,逃出了鹰派的监视,来到罗马军队的阵地前。罗马守兵想要以刀刺入棺材来验尸,约哈南的弟子们纷纷跪下求情:“如果罗马的皇帝死了,你们也要以刀验尸吗?我们一点武装也没有,怎么能做出什么危害罗马的事呢?”最后他们终于闯过了罗马军队的防线,来到了罗马统帅部的所在地。

直到此时,约哈南才安然走出棺材,要求拜见罗马军队的统帅韦斯巴芗。约哈南正视着司令官韦斯巴芗的眼睛,十分认真地说:“我对将军阁下怀着和罗马皇帝一样的敬意。”约哈南的本意是想说,韦斯巴芗会成为未来的帝国皇帝。但粗暴而愚蠢的韦斯巴芗对这位长者所给的头衔感到十分震惊,并怀疑对方在有意羞辱他,因为当时他距离帝国皇帝的职位还十分遥远。约哈南看出了对方的不悦,极为冷静地解释道:“不,请相信我的话吧。阁下一定会成为罗马帝国的皇帝的。”韦斯巴芗看到他认真的样子不像是在侮辱自己,火气大消,问道:“我现在已明白了你的话。那么,你来拜见我到底想得到什么呢?”约哈南回答说:“我只有一个愿望请你帮忙实现:给我留下一个能容约10多个拉比的学院,并承诺永远不要破坏它。”韦斯巴芗同意考虑约哈南提出的要求,并说如果他的预言能够成真,就会实现他保存学校的愿望。

那一年,罗马帝国被动乱和阴谋所困扰。先是尼禄皇帝突然遇害;几个月之后,执掌大权的三员大将又相继被暗杀;韦斯巴芗作为帝位继承人中的佼佼者和帝国最能干的将军,就自称国家元首。公元69年,其帝位被元老院认可。

韦斯巴芗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为了感谢约哈南拉比的预言,当然他也许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一所学校在一个沦落的民族中所能产生的精神作用,最终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当罗马军队血洗耶路撒冷城时,他果然发出了一道命令,要求只留下一所小小的学校。这样约哈南拉比在沿海平原小镇亚布内建立的圣经学院得以幸存。

其实,约哈南拉比早就意识到罗马最终会杀进城里来,血洗犹太人。为了保留民族生存的火种,他才冒着生命的危险,力保了这所学校。当然,约哈南考虑的并不仅仅是几十位老年智者的生命,而是更要发扬他们所代表的犹太人热爱学习的精神传统。

除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外,犹太人还很重视学校环境。犹太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学校建设,是基于他们的文化传统,基于他们对学校教育的不同寻常、高于一切的认识。犹太拉比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更是维护民族共同体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才能保证其子孙后代维护其民族身份,发扬犹太民族的精神。这一观念如果用公元1世纪的这位犹太拉比约哈南·本·扎凯的话来表述,就是:只要学校在,民族就不会灭亡。

还有一则故事同样也可以说明环境的重要性。

一只母鹦鹉下了两只蛋,孵出了两只小鹦鹉。一天,当母鹦鹉出去觅食的时候,这两只小鹦鹉被一个猎人捉走了。其中有一只运气很好,趁猎人不注意时逃出了他的手掌心;另一只却被猎人关进笼子里,并开始教它说话。那一只逃出去的小鹦鹉,又被一个游方的仙人捉住,带回自己隐居的地方,同样喂它东西吃,教它讲话。就这样,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

有一天,国王和他的卫队从猎人居住的森林中经过,马带着他离开了卫队,来到猎人的住所,笼子里的那只鹦鹉看到国王来了,立刻发出一种乱七八糟的声音:“喂,喂!我的主人呀!有一个人骑着马跑来了。快把他逮住,逮住!杀掉他!杀掉他!”

国王听到鹦鹉的话,急忙把马勒住,转到另一个方向去了。

当国王骑着马又走向一个比较远的森林的时候,他看到了仙人们住的静修所。在这里,笼子里也有一只鹦鹉,它一见到国王就说道:“来吧,来吧,尊敬的国王!请休息一下吧!请吃点甜果,喝点泉水吧!仙人们呀!在这凉爽的树底下,请你向国王敬献洗脚水致敬吧!”

国王听到这只鹦鹉的话后,睁大了眼睛,心里非常吃惊。他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他问这只鹦鹉:“你的话语如此亲切有礼貌,可是我在另一个树林里的一个住所,也看到了一个同你相似的鹦鹉,它的样子却极其可怕凶恶,它看见我后就喊道:‘逮住他,逮住他!杀掉他,杀掉他!’这是为什么呢?”

鹦鹉听见国王这样问,就把它们是两兄弟,但后来被不同的人收养的历史告诉了国王。

拉比告诫世人,更包括未经世事的小孩子:近恶者沾染恶习,近善者习修美德。所以年轻的父母们请教导你们的孩子热爱自己的学校,珍惜自己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