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植物王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花卉王国。花卉是花草的统称,它分野生花卉与人工种植花卉。花卉中又分野菜、野花、野草、野果(果实)。它不仅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艺术珍品,也是自然界发展的成果。花卉是人类的朋友,它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为人类创造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它还具有食用、入药、治病、健身、养生等食疗、食补的作用。人们还可以通过赏花、闻香、食花来养生、保健、防治疾病,保持健康长寿。
中国是多种名贵花卉的起源中心,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全国范围内南北东西各省区,各地广泛栽培花卉。至于野生花卉,更是遍及全国不同的经纬度地带和高海拔地带,跨越不同的地理、气候区。从海平面附近到海拔几十米、几百米,甚至几千米,都可找到或见到不同的花卉植物种类。看其生长习性,有旱生、中生、湿生、水生等类型。有的喜光、喜湿,有的喜荫和耐凉。山坡、山麓、山顶、阳坡、阴坡、山石间、丘陵、茂林下、疏林中、林缘、草地、草丛、灌丛、草原、荒野、田边、路旁、村落、水边、湖塘、池沼、沟边、河岸、滩地、沙地、盐碱地等处,甚至古墙上、古屋顶,都有特定种类的花卉身影。
花卉的栽培、欣赏及花膳食疗在中国历史悠久。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的《本草纲目》等本草著作中,记载有大量的花卉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清代的《餐芳谱》中详细记载有20多种鲜花食品的制作方法。现代研究表明,花卉含丰富的营养素和药效成分,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对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和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具有奇妙的调节功能,几乎对机体各器官系统都有保健作用,对各器官系统的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为人类的食物,作为饮食文化,“野生植物”一词之前冠以“食用和饮食”字样,“食用花卉”步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并不生疏。把观赏和食用结合起来的读物,在人们的书架上占有一席之地。所谓“食用花卉”,其食用部分有的是植物体的花;有的是植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器官。有的作为菜肴或水果食用;有的泡水或制汤饮用。有的食用其提取物或加工成分,也有口服药用,还有其他的食用方法。其中,有人们熟知的“可吃的花”,如:诗文中载的木兰、辛夷;艳冠群芳的牡丹、芍药;映香的荷花、睡莲;美丽多刺的玫瑰、月季;独占秋色的菊花、丹桂;傲雪迎春的腊梅;入谱佳肴的萱草、百合等。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推陈出新,仙人掌、芦荟等也有了系列食用产品。
根据植物的食用方法我们可以把它们划分为饮品和食品两类。
在选择野生植物时,首先要识别,认识它的性能、口味、用途与用量,然后才是应用。只有认准识别,才不致误食。能够正确地识别,才能按其可食部位,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去食用。俗话说“清前是宝,雨后是草”,“一天是宝,三天是草”,意思是说,清明节前的植物是鲜嫩的,吃起来营养成分很高,谷雨过后的植物犹如荒草一样,一点营养成分都没有了,人吃了以后起不到一点效果,还有可能伤害人们的身体。用量上一定严格按标准要求,不可随意加大和乱放。对认不准的花卉野草,不可乱用。中药植物与有毒植物区分比较不易。现在此特列举出几种,以供识别。
树上的不宜炒食,苦味的不宜多食,尤其对识别不清的、受污染地区的、有毒的野菜千万不能采食。由于不同颜色及不同品种的花卉各含的汽化芳香油不同,所以其功能也有别。如:丁香花含有丁香油酚、齐墩果酸等,可止牙痛,使人安静:桂花含大量的芳香物质,有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玫瑰花、茉莉花含有芳香醇、芳樟醇等,对咽痛、扁桃体炎有一定治疗作用;天竺葵的花香有镇静、消除疲劳和促进睡眠功能;菊花、金银花有降低血压、消炎等功能。但是,要适量。不要认为某种花很好吃,就狂吃、暴吃;某种不好吃,就一点也不吃,也可能它的营养成分是很高的。
本书菜肴和饮品类编入的配方,以预防、保健为主,用于一般常见病、外用和辅助食疗。现代医学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病还需求医诊治。不是迫不得已,无需依赖土方、偏方,以免延误治疗。非专业工作者切勿以身试毒,乱采乱用、盲目食用,误伤身体,不利于健康。
此书是一本以大众食品为主题,通过烹调技艺的介绍,荟萃美食与烹调、食疗与健康的家庭实用常备工具书。同时,人们在制作和感受美食菜肴色、香、味的同时,又能学到一些菜肴的食疗保健常识,让生活更加温馨。愿花卉能够成为家庭菜肴烹调与食疗保健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