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老子
6035700000008

第8章

第五十章

“章旨”

这一章讲养生之道。老子认为,人生在世,大约有十分之三是长寿的,十分之三是短命的,这些都是属于自然的死亡。另有十分之三的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但是贪餍好得,伤残身体,而自己糟踏了生命。只有极少数(十分之一)的人,善于护养自己的性命,能做到少私寡欲,过着清静朴质,纯任自然的生活。(采陈鼓应之说)

“原文”

出生,入死①。生之徒十有三②,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③。盖闻善执生者④,陵行不避兕虎⑤,入军不被甲兵⑥,兕无所揣其角⑦,虎无所措其措蚤⑧,兵无所容其刃⑨。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⑩。

“注释”

①入死:指死而入地。

②徒:通“途”,路途。另说指同类。十有三:十分之三,大约三分之一。

③生生:是动宾关系,前“生”作动词寻求(生路),后面“生”,名词,生存。生生就是求生、养生的意思。

④执:保持。通行本作“摄”(shè),保养。

⑤陵:大土山。兕(sì):古代犀牛一类的独角兽。

⑥被:动词,遭到,受到。另说:带。

⑦揣(chuǎi):试。

⑧措:施展。蚤(zǎo):通“爪”。

⑨容:通“庸,”用。刃:刀口、刀锋。

⑩无死地: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是说在危险四伏的环境中,却没有进入死亡之地。这是因为他真正善于养生,一切顺其自然而避开了死亡之境地。

“译文”

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人生之路属于长寿的,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久长,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他们养生的过度。听说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在大山中行走不避犀牛和老虎,进入敌阵中不带铠甲和兵器。对他犀牛用不上刺人的角,对他老虎用不上伤人的爪,对他兵器用不上它的锋刃。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他顺应自然而没有进入死的境地。

第五十一章

“章旨”

本章讲“道”生万物的历程以及万物尊“道”的缘由。此章首叙道生万物的历程。万物生长形成分四个过程:一、“道生之”,此承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万物由“道”产生。二、“德畜之”,道分化于万物即为德,物靠自己内在的德性来畜养。三、“物刑(形)之”,由前两个过程形成的“种质”,这种“种质”(本性)经过物化,成为物的雏形。四、“器成之”,这种物的雏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成为具体的物。此章接着说明道尊德贵的原因。上述四个过程中,其中最主要的是道和德的因素,万物自然会成长,所以尊道贵德在于它们完全出于自然。此章一再申述道生德畜的含义,可尊可贵还在于“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这“生长、为(兴作)、长养”都是说明“道”的创造功能,这“不有、不恃、不宰”都是说明“道”的无占有欲。在整个“道”的创造过程中,完全是自然的,万物的成长也是自由的。此章最后以玄德赞誉道。这是对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的阐释。

本章说明“道”的创造性而不含占有性,以及“道”与万物的自然性而含自发性,这不仅是“道”的特有精神,也体现了老子哲学的基本精神。

“原文”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①,而器成之②。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③。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④,毒之⑤,养之,复之⑥。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⑦,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注释”

①刑:通“形”,指构成万物形态。

②器:器物。

③爵:指赐爵位,使其尊贵。

④亭:结成果实。亭,通“成”。

⑤毒:果实成熟。毒,通“熟”。

⑥复:覆盖,保护。

⑦恃:依仗。

“译文”

“道”生育万物,“德”蓄养万物,物质构成万物的形态,形象完成万物的品类。因此,万物都尊崇“道”而贵重“德”。“道”的受尊崇,“德”的受贵重,并没有谁赐给它们高贵的地位,而是它们从来就是顺任自然。“道”生育万物,蓄养万物,滋长万物,发育万物,结籽万物,成熟万物,调养万物,保护万物。生育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却不自恃己能,滋长万物却不为其主宰,这才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把它称之“玄德”。

第五十二章

“章旨”

陈鼓应说:“本章重点:一、要人从万象中去追索根源,去把握原则。二、要人不可向外奔逐。向外奔逐的结果,必将离失自我。三、在认识活动中,要去除私欲与妄见的蔽障,内视本明的智慧,而以明澈的智慧之光,览照外物,当可明察事理。”这见解很好。

卢良彦说:各本都用“见小曰明”颇费解。解者以为看到微细的东西叫做明。后面又有“复归其明”,解者译成“回到观察细微的明”,与老子旨义很不符合,老子是“不尚明察”的,而这里大谈其“回到观察细微”岂不是唱了反调。后看到马叙伦引武内义雄语,谓“见小曰明”之“小”字,为“常”字之坏体,并以五十五章“知常曰明”为证。这一改很重要,把前后贯穿起来,使中心突出。

此发现很重要,也颇有理,故从之。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②。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③。塞其兑④,闭其门⑤,终身不堇⑥。启其兑,济其事⑦,终身不棘⑧。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⑨。

“注释”

①始:开端,原始,指“道”。

②子:指天下万物。

③殆:危险。

④兑(duì):孔穴,指耳目口鼻等感官。

⑤门:指精神知欲的门。

⑥堇(qín):愁苦。

⑦济:成。

⑧棘(jí):指纪,即找出头绪,整治。

⑨袭(xí):沿用、因袭。

“译文”

天下万物都有原始,这是天下万物的根本。既得到了根本,就能认识万物,既认识了万物,又守住它的根本,就终身不会遭到危险;堵塞耳目孔窍,封闭知欲的门户,就终身不必忧愁。打开耳目诸感官,完成了世间的事业,就终身不可治理。能看见常道叫做明,坚守着柔弱叫做强。运用它含蓄着的光,返照内在的明,不给自身留下祸殃,这叫做因袭不变的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