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休闲疗法概述
休闲娱乐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调适活动,也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所谓休闲疗法,就是将医疗保健的知识融于患者的业余爱好和文化娱乐活动之中,使其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使身心得到调节,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其疗法主要是通过调节情绪、宁静心境、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以及特定的生理、心理效应而发挥治疗作用,是一种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容易被患者轻松接受和执行的自我保健疗法。
休闲疗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宜冠心病患者的有花卉疗法、阅读疗法、书画疗法、舞蹈疗法、音乐疗法、弈棋疗法等。
2.花卉疗法
自然界中五彩缤纷的花卉,千姿百态、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生活中,闲来栽花赏花也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
花卉疗法,是指通过种植和观赏花草,以修身养性、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至于以花入药或以花代茶饮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属于花卉疗法的一种,在相关章节中已做介绍,此处不必赘述。
花卉疗法防治冠心病的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冠心病略相当于中医的胸痹,有相当部分患者是因情志失调所引起,比如忧思伤脾,脾虚气结,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皆可导致气滞血淤,血行失畅,心脉痹阻。而花卉疗法可以解忧排愁,舒心养性,以绝气郁之源;其次,它可以舒筋活络,畅调气血,安定心神,疏理心胸之痹阻,缓解临床症状;再次,它可以扶助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好处。
花卉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可视患者的体质和爱好而定,种植或观赏均可。但以养花为主的患者,应避免过于劳累,花草品种的选择,要符合个人心理情绪和病情的需要。
3.书画疗法
《老老恒言·消遣》中说“笔墨挥洒,最是乐事”。高雅的人善于自制,使性格保持均衡稳定,不轻易怄气,能够排出心中的忧虑和烦恼,这对防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大有益处。
书画疗法,是指通过练习或欣赏书法、绘画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冠心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是缘于情志不舒,心血淤阻,而书画疗法可舒心养性,通畅气血;对于冠心病伴有高血压病症的患者,实施书画疗法,往往能够让患者静心安详,保持血压平稳;对伴有“肝阳上亢”所致的烦躁易怒、失眠的患者,书画疗法也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冠心病患者可选择书画练习和书画欣赏两种方式,但在选择书画作品时,还应注意不同的格调有不同的医疗、休闲作用,比如楷书、隶书恬静清雅,沉重稳健;田园画幽静恬淡,适用于性情急躁、易烦易怒的冠心病患者;而草书、行书和兰竹类国画往往激情奔放、飘逸潇洒,适合于平时精神抑郁、情绪低落的患者。
此外,实施书画疗法,还应与其他休闲疗法相互配合,以取得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效果。
4.音乐疗法
音乐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旋律、节奏、音色、调式及歌词内容,对人的情绪、心理和脏腑功能状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可起到不同的治疗作用。我国古代的医学和音乐都很发达,积累了不少音乐疗法的经验,如《黄帝内经·五音五味篇》即有对症配乐的论述,但把音乐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加以应用和系统研究,则起始于20世纪初。所谓的音乐疗法,即是指让患者置身于特定的音乐环境中,通过欣赏音乐,感觉音乐的艺术意境来养心怡志、渲调气血,达到养生治病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音乐疗法的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调节情绪,稳定心境
成功的音乐治疗,可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的均衡作用使患者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而愉快的情绪可促进入体内环境的平衡,借助于各种生理反应,达到缓解症状、稳定病情的治疗目的。
(二)调节神经及内分泌功能
音乐可以通过影响情绪建立稳定的心境,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良好的调节作用。有学者认为,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思维积极的人,大脑皮质会分泌出一种类似吗啡的激素,这种激素可协调内脏器官的生理活动,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十分有利。
(三)音乐的直接生理效应
人体的神经和感觉器官都有一定的振动频率和生理节奏,因此,能够与相同节奏和频率的音响产生共鸣;音乐透入人体后,可激发潜能,增加能量,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
5.音乐疗法的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在进行音乐疗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治疗方式要得当
音乐疗法的方式又可分为主动表达式和被动感受式。主动表达式是让患者亲自从事弹奏、歌唱等音乐活动,适用于冠心病的稳定期;被动感受式是让患者倾听、欣赏音乐,借助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调节心理、生理功能,可作为冠心病临床各期的辅助治疗。
(2)曲目选择要讲究
不同的旋律具有不同的心理生理效应,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选用。如平稳、柔美的音乐,能调节心律和呼吸,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弛、镇静和催眠的作用,对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尤为适宜;抒情类音乐可减轻患者的精神紧张,防止血压升高,对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
(3)环境氛围要适合
进行音乐疗法时,宜配合安静、质朴,与乐曲的意境相和谐的环境,这样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4)注意控制音量
音量过大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治疗效果,一般以40~60分贝为宜。同时,应用音乐疗法还要注意配合其他疗法。
6.阅读疗法
阅读可以用来治病,我国自古以来就不乏这样的例子,在国外,以读书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也有悠久的历史。所谓阅读疗法,就是指患者通过独立阅读,或在治疗者指导下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来缓解或消除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阅读疗法的治病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娱乐
即自愿地、无须付出任何努力地享受性阅读,使人在悠闲、愉快、平静的心境中,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据英国一位医学家研究发现,阅读诗歌比吞服药丸能更有效地治疗焦虑和抑郁情绪。
(2)信息
患者与健康人一样希望沟通、表达愿望、被别人理解和接受,信息对他们来说如同治疗本身一样重要。以书为伴不但可以缓解其寂寞感;同时,患者对读物的选择也反映了他们寻求自我的途径,从中透露出的人格特征、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等信息可以为治疗者提供有力的帮助。
(3)益智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忘掉烦恼,也是为了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使头脑敏捷。
(4)领悟
图书用于心理治疗可以发挥暗示、投射的作用,著者和图书都是“中立”的,易于被读者真诚地接受。
冠心病患者通过阅读相关的有益书籍,有助于排解忧郁,去除内心的困扰,调节情绪,稳定心境;同时,科学地阅读也有助于患者全面认识自身的病情,这对防治患者在生活中因病情引发的焦虑、抑郁、恐慌等症十分有益;同时,阅读时脑、眼、口、手、耳等器官的运用,也有利于强心健脑。需要注意的是,每次阅读时间不宜过长,阅读疗法应与其他休闲疗法配合实施。
7.舞黑疗法
跳舞是一种主动的全身性有氧运动,古今中外都把它作为一种健身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所谓舞蹈疗法,就是指通过参加舞蹈活动或观赏舞蹈艺术来促进身心健康,达到健身防病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
舞蹈疗法的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调节心理情志,舒畅心情
通过优美而有节奏的动作、和谐的音乐,可忘却忧愁烦恼,宣泄积怨郁忿,促进心理平衡。长时间的艺术熏陶,还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2)通畅气血、舒筋活络、滑利关节
舞蹈的种类丰富,但无论跳哪种舞,都具有通畅气血、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的作用,还有去脂减肥、降压等多种功效;而观赏风采各异的舞蹈,亦可使人心旷神怡,气血通畅。
8.舞蹈疗法的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在实施舞蹈疗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形式要适宜
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时,应以观赏舞蹈为宜;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参与舞蹈运动。舞蹈种类的选择,应简单易学并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
(2)强度要适中
冠心病患者的舞蹈运动,应以柔美、和缓为主,不要过于剧烈;运动后以自感周身微热、心胸畅快为佳。
(3)时间要有节
舞蹈运动时间每次不宜过长,以1小时左右为宜;同时,舞蹈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应进食半小时后再运动;睡前1小时也不要进行舞蹈运动,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9.弈棋疗法
自古以来,弈棋之风就盛行于中华大地,经久不衰,下棋作为一种文娱休闲活动,正如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一样,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可以很好地调节身心。所谓弈棋疗法,就是指通过参与或观赏棋类活动,以愉情消烦、修身养性、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自然疗法。
弈棋疗法的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和畅气血
对弈之时,双方需安神定志,聚精会神,因此能忘却烦郁愁闷,使人神形安泰,全身气血运行和畅;同时,通过对弈,还能广交朋友,缓解精神紧张和生活压力。
(2)提升心理素质
通过对弈,可以锻炼思维、判断、演绎等各种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沉着、宽容、乐观、自信等优良心理素质的形成。
(3)益寿延年
“善弈者长寿”,这是因为对弈时,如处气功静养之态,杂念全消,气血自畅,阴阳调和,对身心健康颇有裨益。
弈棋疗法可适用于各期、各型冠心病的辅助治疗,对住院患者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住院患者体质及病情的限制,不便进行户外活动,此时,弈棋疗法,既可丰富生活,稳定情绪,又能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
10.弈棋疗法的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实施弈棋疗法时,应注意以下细节:
(1)时间不宜过长
时间太长易导致气血淤滞,因此,对弈时时间不要太长;同时,饭后不宜立即下棋。
(2)不要计较输赢
对弈时,应本着娱乐的宗旨,输赢都要保持精神愉快,做到心平气和,不因胜负而过分激动、亢奋。
(3)要注意动静结合
动不宜过度,静也不宜过分。弈棋疗法还应与其他疗法配合实施,做到动静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4)姿势、场所要讲究
下棋时,要保持自然端庄的坐位,避免低头过久或不良姿势引起的疲惫和头昏脑涨;下棋场所应选择空气新鲜的环境,便于吐故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