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始皇出巡记
6031000000018

第18章 微服夜行咸阳宫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出巡队伍在通过咸阳城的街面时,不是戒备森严,深藏不露,而是允许人们夹道观看,任其瞻仰。当年,汉高祖刘邦曾经在咸阳服徭役,他就曾目睹了秦始皇出巡队伍的隆重仪仗和秦始皇本人的威严神态。观后,他不禁叹气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秦始皇“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除了大规模的公开出巡,他还采用了微服私访的办法。据《韩非子》记载,最早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微行以巡民家”。微行,就是帝王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化装成普通人而便装出行。通过微行巡访,帝王可以直接获得民情。《史记》记载,前216年“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秦始皇遇到强盗的“兰池”,是一个人工湖泊,位于今天咸阳市东北杨家湾。《三秦记》记载:“秦始皇作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筑土为蓬莱,刻石为鲸鱼,长二百丈,亦曰兰池陂。”

咸阳,位于今陕西省中部。因地处九嵕南、渭河北,山水俱阳,始名“咸阳。”也有的说是“咸亭”与“阳里”两个地名的合称。地处关中盆地至黄土高原的过渡区。秦朝都城咸阳遗址西距今天咸阳市10余公里。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在宫廷门外设置冀阙,用于宣布国家政令。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时,都对咸阳进行过扩建。在统一六国战争中,秦始皇“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房复道周阁相属”。统一六国后,先于前220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信宫叫做极庙,以象征天极,即把咸阳宫作为天下的中心。后秦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宫廷小,又于前212年扩建咸阳,终于形成“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情势。

考古挖掘表明:咸阳宫殿区集中于咸阳原上,这与史书记载吻合。咸阳遗址有宫殿区、居民区、手工业区、交易市场和墓葬区等。咸阳原下边,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由于渭河河床的北移,咸阳更多的遗迹已经再也无法找到。咸阳遗址出土了瓮、罐、盆、壶、雁足灯以及各国货币等文物。其中有秦统一度量衡诏版一块,铭文为“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足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

秦始皇经营咸阳,在建设布局上摈弃传统的城郭制度,所建皇宫建筑群,既庞大而又松散。加上原秦国的宫殿,达到“关中计宫三百”。主要宫殿有:

长安宫,《太平御览》:“文公造长安宫,南至终南山。”

大郑宫,在今凤翔雍城内。

蕲年宫,又名祈年宫。在今凤翔县长青乡孙家南头村。秦始皇举行冠礼时,曾在此处斋戒。

霸宫,在今临潼区韩峪乡油王村一带。《汉书》:“秦穆公筑为宫,因名霸城。”

频阳宫,《水经注》:“频阳宫,秦厉公置。”

橐泉宫,在今凤翔西南千河东岸。附近有一袋状水泉,即橐泉,水质甘醇,四季常涌。

阳宫,在今户县西陂头村。

章台宫,在今西安三桥镇高低堡一带。为秦王见外使之宫殿。

羽阳宫,在今宝鸡市卧龙寺的秦汉陈仓故城内。一说宫址在今凤翔县长青乡马道口村附近。遗址出土秦武公时期瓦当万片。

虢宫,在今宝鸡县虢镇。《汉书》:“虢宫,宣太后起。”

高泉宫,《陕西通志》:“在扶风县美阳县故城,秦宣太后尝居之。”

甘泉宫,在今乾县西北五凤山麓的孔头村。一说在今淳化县的甘泉山上。遗址北部中央有一个夯土台基,台基南部有两个东西对峙的阙状高台,台基之南还有东西对称的大型建筑基址。遗址内出土有龙纹空心砖、云纹瓦当等。

棫阳宫,在今凤翔县城南东社。

六英宫,《太平广记》:“主父入秦,直至昭王所居六英宫,而人不觉。”

长杨宫,在今周至县终南镇东南3公里竹园头村。《汉书》:“长杨宫,有射熊宫,秦昭王起。”

芷阳宫,在今临潼县韩峪乡油王村一带。

步高宫,在今渭南阳郭镇张胡村。《三辅黄图》:“在新丰县,亦名市丘城。”遗址有大片夯土台基,出土有云纹砖、云纹瓦当等。

步寿宫,在今渭南城南2公里蒋家村南一带。《水经注》:“首水迳步寿宫西而入渭。”蒋家村北有一土堆,相传为秦始皇焚书台。

成山宫,在今眉县城西8公里的第五村。

回中宫,在今凤翔县长寿镇附近。

曲梁宫,《国策地名考》:“秦有曲梁宫,在三原。”

梁山宫,在今乾县甘泉宫遗址以西约15公里处。《三秦记》:“梁山宫城皆文石,名织锦城。”遗址现存方形夯土台基一座,发现大型卵石坑和圆形建筑遗迹。

兴乐宫,在今渭南市北郊的龙首原北部。《三辅黄图》:“兴乐宫,秦始皇造。”宫中筑鸿台,高四十丈,秦始皇曾在台上射落大雁。此外有鱼池台、酒池台、大夏殿等。

宜春宫,在今西安市南郊雁塔区山门口乡杜城村。

望夷宫,在今泾阳县将刘乡福隆庄一带。

阿房宫,又称阿房。阿为近的意思,因距咸阳近,故称阿房。《史记》记载:秦始皇“乃营造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秦始皇在位时只修竣了前殿。秦二世即位后,又继续修建。前206年,项羽入关,焚毁殆尽。

考古挖掘表明:阿房宫地势高平,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长约3公里。主体建筑前殿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郊,为一长方形台基,面积约60万平方米。这个夯台比史书记载的前殿要大,残留的建筑基址高出地表10米以上。前殿东约1公里处,有隆起夯土台,当地称“始皇上天台”。阿房村南附近从东至西,夯土台地不断,面积约26万平方米。前殿东北200米处“北司”建筑遗址,发现一百多个大型台基,出土绳纹瓦片上有“北司”、“宫寅”等小篆文字,可知其宫殿用天干编号。阿城北阙门叫磁石门,又名却胡门。传说荆轲刺杀秦始皇后,改用磁石作成宫门,以检查进入的人们是否携带武器。阿房宫周围建有复道,从前殿向南直抵终南山,向北则横渡渭水而与咸阳宫相连。这里有上林苑,是秦始皇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曾经计划扩建上林苑,东边到函谷关,西边到雍城。优旃,“秦倡侏儒也”,是一个身材矮小的歌舞演员。他向秦始皇说:“好啊,最好多放一些禽兽在里面,那么,盗寇如果从东面侵入,让麋鹿用角去抵抗他们就足够了。”秦始皇听完优旃的这番话,放弃了这个占地相当于整个渭河平原的园林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