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阴阳寒热养生智慧
6029400000032

第32章 冬季养生

冬季是从立冬天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也就是说,人体的:生理活动因冬季气候特点的影响而有所收敛,并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冬季热能的更多支出,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在低温条件下,人体热量消耗有明显增加,基础代谢增强,热量消耗增高的幅度则常因实际暴寒情况而有较大出入。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增加热量,保证与其暴寒和劳动强度相适应的充足热量。

1.冬季宜多食的食物

羊肉:冬吃羊肉,是非常合适的。因为,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中医认为它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由于羊肉含丰富的钙质、铁质,高于猪肉、牛肉,所以吃羊肉对肺病、气管炎、哮喘和贫血、产后气血两虚及一切虚寒证最为有益。

狗肉:味甘、成、酸、性温,其功能为安五脏、暖腰膝、益肾壮阳,若老年体弱、腰痛足冷,可于腊月取狗肉煮食。冬天里常吃狗肉,可感周身温暖,能够有效地抗御外来寒邪的侵袭。

鹅肉:自古以来流传着“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本草纲目》上记载:“鹅肉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也正因为鹅肉能补益五脏,所以常食鹅汤、鹅肉,不会令人咳嗽。中医学认为,鹅肉性味甘平,鲜嫩松软,清香不腻,在深冬食之符合中医养生学“秋冬养阴”的原则。此外,用鹅肉炖萝卜,还可大利肺气、止咳化痰平喘。而深冬感冒较多,经常吃一点鹅肉,对治疗感冒和急慢性气管炎有良效。总之,鹅肉物美价廉,尤适用于冬季食用。

萝卜:有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上了街,药铺不用开。”上述谚语,虽有些夸张,但却很有道理,萝卜功能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凉止渴、利大便。如用白萝卜煎汤,可治伤风感冒;若煤气中毒头晕、恶心,可服白萝卜汁。

鸭肉:冬季除吃一些能补阳的食物外,还要注意养阴。因为,中医养生学认为“秋冬养阴”。鸭肉营养丰富,是滋补妙品。《日用本草》说鸭能“滋五脏之阴”。鸭肉尤适用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尤其是一些低热、虚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鸭肉最有益。但对脾胃虚寒的人,则不宜食用。

核桃:因其产热量为粮食和瘦肉的2倍,故冬令常吃核桃,非常有益于健康,凡冬季身体虚弱者,每天早、晚各吃1~2个核桃仁,可起到滋补保健及治疗作用。若冬季便秘者,可用核桃仁60克、黑芝麻30克共捣烂,每早1匙,用温开水送下,功效显著。

问:请问什么是顺气?

答:又称降逆下气,为治疗肺胃气上逆之方法。如肺气上逆而咳嗽哮喘,多痰时予以定喘汤治疗。又如胃因虚寒而气上逆。呃逆不止、脉迟时可投与丁香柿蒂汤。

栗子:栗性甘温无毒,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功效,极益于冬季食用。它兼有大豆和小麦的营养,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白薯:味美价廉,营养价值很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白薯蒸、切、晒、收,充作粮食,称为薯粮,使人长寿少病”,在严寒的冬天,适当吃些白薯,亦能对身体有较好的滋补作用。

以上所述食品只是举例,实际上适宜于冬季食用的食品还有一些。但上述食品在冬季一定不可缺少,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身体适宜于严寒的冬季。

2.少食咸而多食苦

冬季在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还认为应少食盐,多吃点儿苦味的食物。这是因为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成,心主苦。从中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正如《四时调摄笺》里说:“冬月肾水味成,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此外,冬季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但有些冷食对某些人亦可食,如脏腑热盛上火或发热时。比如,上焦蕴热上火,症状为舌尖红赤、苔黄,多见于风热型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或心火上升等情况,中焦热盛上火,症状为尿黄赤、量少、便秘燥结、喜冷饮、苔黄厚;下焦热盛化火,多见于患有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及舌根部质红、苔黄厚。在上述情况下,均可适当进食冷食,但需注意的是,每次吃冷食不宜过多、过量,以防损伤脾胃。

还有,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即是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藕、木耳、胡麻等物皆是有益的食品。

3.冬季保阴潜阳

“保阴潜阳”是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所谓“保阴潜阳”,是指所食的食物要有敛阳护阴的作用。这是因为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万物生机闭藏,阳气潜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同样,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同化大于异化。胡麻仁、鳖、龟、藕、木耳,这些食物都有滋阴潜阳的作用,可适当多吃一点。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此外,冬季切忌黏硬、生冷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利清谷等病症。还有,深冬的饭菜可适当味重浓厚一些,有一定量脂肪类。深冬由于新鲜蔬菜较少,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因此,深冬要特别注意摄取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等。

4.冬季保健宜“寒头暖足”

“寒头暖足”是古代医家泻实补虚的治疗准则,也是一条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

先说“寒头”。一般情况下人的头部总以相对地保持寒凉为好,这样才有利于健康。人们工作紧张忙碌之时,用冷水洗一洗脸,能起到清醒头脑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效果。长年坚持用冷水洗脸还能预防感冒。具体做法是先打上一盆冷水,事先吸足一气,将整个脸部浸泡在水中,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可以反复进行几次;再将双手浸泡入水中数分钟,然后再用毛巾蘸水清洗脸部。这样做既可以润肤明目,又可醒脑提神,还可驱寒,更可预防感冒。

再说“暖足”。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因而有“寒从脚起”之说。因此,足部保暖很重要。有的人常用炉火烤足,这样容易导致足部皮肤皲裂。最好的暖足方法是用热水烫足。做法是先用脸盆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准备一个热水瓶,然后双足入盆浸泡,水温宜高一些,但必须忍受得了,并以不伤足为原则。每次泡足最好在20分钟以上,水温低了就从热水瓶中倒入一些高温的水,使水温始终保持热烫。

坚持用热水洗足可以驱散寒气,温暖全身;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疲劳;早上运动之后用热水洗足可以健脑强身,夜晚就寝以前用热水泡足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用热水烫足还有利于治疗脚癣。

5.“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这话流传民间已经千百年了,已经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抚育成长的一条重要经验。它有没有科学道理呢?应该说,它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而且载入了中医学的史册。

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还得从小儿的体质和生理病理特点谈起。

中医认为,小儿如初生的幼芽,是“稚阴稚阳”之体,阴阳之气都是幼小的;但同时又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朝气蓬勃,生机旺盛,中医把这种生理的特点叫做“纯阳”之体。

人身是一个运动着的小天地,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生命的活动。这种生命活动是靠人身的阴阳之气相互协调来完成的,阴阳之气不协调,就会发生疾病。对于小儿来说,阴阳之气相互协调的特点是什么呢?这是上面所说的,一方面阴阳之气幼弱,另一方面生机旺盛,阳气偏旺。因为,阳气是生命活动的推动力,阴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对于小儿生长发育来说,阳气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维护小儿阴阳之气的协调,增长小儿的阴阳之气,保护小儿阴阳之气不受损害,这就是小儿保育的真谛所在。

然而,天下父母谁不疼爱自己的儿女?暖衣重裘,美餐饱食,生怕冻了,饿了,现在是这样,古代也是这样,千百年来爱子之心如是,殊不知“过爱小儿则反害小儿”!

过暖,必然容易出汗,或者暗耗人体的阴液,使人体阴阳协调失去平衡,必然发生疾病,更何况小儿纯阳之体,阳气偏旺,过暖过热更会助使阳气偏亢,消耗阴液。因此,过暖是小儿抚养保育中的一个大忌。再说,穿戴过多,包裹过暖,身体出了汗,又不易警觉,反而容易感冒。

过冷,就必然损伤脾胃,脏腑娇嫩,脾胃大尚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机体对水谷精微营养物质的需求十分迫切,这就构成了“供”和“求”的矛盾。这种矛盾状态使小儿的脾胃容易受病,饥饱不常,饮食不洁及其他因素,均容易造成脾胃疾病,《内经》中有一句名言:“饮食自信,肠胃易伤。”如果,小儿饮食不知节度,必然造成脾胃疾病,脾胃功能失调,更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消化吸收失职,营养物质就不能吸收,小孩的生长发育就要受到影响。

因此,古人提出的“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是有道理的,是针对世俗的流弊而提出来的,是纠偏的方法。显然,不可片面认为必须让受冻挨饿。“常带三分饥和寒”的真正含义,应该是饥饱适中,寒暖适宜,对于爱子心切的父母来说,“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是警钟。

早在元代,名医张从正在医学著作《儒门事亲》中就明确提出:“过爱小儿反害。”他在书中说当时的人抚养孩子,即使是在夏天炎热的季节,也以棉布夹袄来怀裹肚腹,整日抱在怀中,炎热的气候与人体的热气互相蒸腾,使小孩在蒸腾中生活;气候稍微转凉,就躲藏在内房密室之中,放下门帘窗帘,热炕红炉,使“微寒不入,大嫒不泄”,即使是年老体弱的人也不能这样密藏温暖,更何况是“纯阳之体”的小儿呢?温室里的花朵不耐风寒,寒冷的刺激能使人肌腠密,抵抗力强,提倡“耐三分寒”对小儿来说是有好处的。《礼记·曲礼》也说“童子不衣裘裳”,就说明这个道理。

这位著名的医学家还谈到,当时的人喂养,不去观察了解的肠胃能容纳多少食物,一听见小儿哭啼,就认为是饥饿号哭,赶忙喂奶,直到吃饱过余呕吐为止;等到小孩慢慢长大,能吃饮食东西的时候,小孩一说要吃就给,没有节度,怎么会不生病呢?

最后,这位名医指出:“富贵之家,衣食之余,生子常天;贫贱之家,衣食不足,生子常坚。”在旧社会,这类事例是很多的,在今天,人们生活富裕了,难道不要引以为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