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阴阳寒热养生智慧
6029400000031

第31章 秋季养生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风、寒露、霜降6个节气。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

《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光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内经))里所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1.要多吃些能滋阴润燥的饮食

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发生燥邪为患。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皱裂等病症。为防止燥邪伤人,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饮食,具体地说,下列饮食及药膳可供选择。

银耳:又称白木耳,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健脑、益气等功效,秋天常吃,可防燥邪伤肺。

甘蔗:味甘、涩,性平,有滋阴润燥、和胃止呕、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口干便秘、咳嗽痰少及胃津不足之干呕、热邪伤津所致的口渴心烦。

燕窝:属珍贵补品,其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有养阴润燥、益气补中、延年益寿之功效。秋季常吃,可防燥邪伤肺。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效,适用于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以及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

芝麻: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止咳平喘之功效,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此外,对产后血虚乳汁不足亦有效。

乌骨鸡:此种鸡被视为妇科圣药。用作秋冬之际药膳很有功效。其功能为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对于阴虚之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咽干、咳嗽效果很好。

猪肺:味甘,性微寒。其功能为补肺。中医认为肺与秋令相应,故猪肺在秋季多食之,“以脏补脏”。

豆浆:性味甘平。功能:补虚润燥、清肺化痰,常用于身体虚弱及产后血气不足、久病肺虚咳嗽及痰火哮喘。

问:请问什么是和胃?

答:又称为和中,为治疗胃气不和的方法。胃气不和症状有胃脘胀问。嗳气吐酸。脉涩等症状。可用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等。

饴糖:味甘。有补虚、润肺、止咳、止痛的作用。可作为体虚者及小儿、产妇的滋养品。对于肺虚、肺燥痰多、乏力咳嗽亦有疗效。

蜂蜜:既是滋补佳品,又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蜂蜜含果糖39%、葡萄糖34%,这两种单糖均能直接供给热量,补充体液,营养全身,对于津液不足诸症、脾胃阴亏或气虚所致的胃脘疼痛等均有一定疗效。

以上所举食物和药膳,只是对正常人及血虚、阴虚体质的人而言。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者,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属偏凉,应该首先调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少吃一点滋阴食品和药膳。

2.要“少辛增酸”

所谓少辛,就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其气通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

根据上述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葱、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苹果: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效。同时,有机酸也有刺激肠道作用。纤维素可促进肠道蠕动,通大便、治疗便秘。

石榴:性味甘、酸、涩,温。甜者如蜜,含糖量很高;酸者,入口齿根生水,酸中泌甜。若是声嘶、咽干者,用鲜果1~2个,去皮、慢慢嚼服(吐核),每日2~30.

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

杨桃: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据古代医书记载:“止渴解烦、除热、利小便,治蛇咬伤症。”秋天若患风热咳嗽,用杨桃洗净鲜食;若患咽喉肿痛,将鲜杨桃洗净生食,每日2~3次。

柚子:性味酸、寒、无毒。其功能理中除胀、健胃消食,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

柠檬:味极酸、甜,具有生津、止渴、安胎等功效。它是各种水果中所含枸橼酸最多的一种。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营养极丰富,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居第三位。山楂有解毒、化痰、散瘀、增进食欲等功效。

以上仅是以水果为例来说明,秋天常吃酸味的食品大为有益。当然,还有不少蔬菜常吃也大有好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在秋天要适当多食些酸的,这样就能增加肺的功能,以防肺气太过而伤肝。

3.提倡早晨喝粥

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天每天早晨喝粥,如明代李梃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那么,秋天究竟该喝什么粥较好呢?

甘蔗粥(《养老奉亲书》):用新鲜甘蔗,榨取汁100~150毫升,兑水适量,同粳米煮粥。本药粥功能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用于热病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

黄精粥(《饮食辨录》):选用干净的黄精10~50克,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新鲜黄精30~60克,洗净后切成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适量即可。

本药膳功能为补脾胃、润心肺,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肺虚咳嗽或干咳无痰等。

玉竹粥(《粥谱》):先将新鲜肥玉竹80克洗净,去掉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干玉竹20克煎汤去渣,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为稀粥,粥成后放入冰糖,稍煮一二沸即可。

本药膳功能为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或无痰、或高热病后、烦渴、口干舌燥、阴虚低热不退。

沙参粥(《粥谱))):先取沙参15~30克,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入冰糖同煮为稀薄粥,或用新鲜沙参30~60克,洗净后切片,煎取浓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服食。

珠玉二宝粥(《(医学衷中参西录》):先把生薏苡仁60克煮至烂熟,而后将生山药60克捣碎,柿霜30克切成小块,同煮成糊粥。

本药粥功能为补肺、健脾、养胃,适用二阴虚内热、劳嗽干咳、大便泄泻。

生地粥(((饮膳正要》):将生地黄25克(鲜品)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熬沸约半小时后,滗去汁,再复熬1次,合并药液浓缩至约100毫升备用;将75克粳米淘洗后,煮成白粥,趁热时掺入生地黄汁搅匀。食时可加白糖少许调味。

本药膳具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之功,可用于阴虚潮热、盗汗、久咳、咯血、食少、消瘦、热证心烦、1:1渴以及睡起目赤。

以上所述诸粥的确有益于健康。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热药膳粥对身体很有好处。其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和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

4.秋冬养阴好比傍晚浇花

一般来说四季均可补,但秋冬最佳。这是因为秋冬是阴长阳消的阶段,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就会比其他时候要好,这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问:请问什么是养阴?

答:又称“益阴”。“滋阴”,为治疗阴虚证的方法。有心阴虚、肝阴虚及肾阴虚之分。

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而秋冬养阴就好比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中医认为,久病伤阴,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压、慢性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阴虚表现,养阴补虚是这类慢性疾病调理的重要原则。

水为阴气之源,因此,秋冬季节应多喝水。除喝水之外,还可食用藕、鱼、萝卜、胡萝卜、黑木耳、白木耳、芝麻、土豆、莴苣、白菜、花菜、红薯、蜂蜜、梨、花生、枸杞子、麦冬、胖大海等养阴之品。

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建筑里的人们离地面(尤其是泥土)越来越远,吸取的地气(阴气)越来越不足,而这也影响到机体的阴阳平衡,使得体内的“阴”相对不足,引起阳热的偏亢,于是,人们越来越容易上火,热性疾病越来越多。所以,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山村、公园,都有助于养阴而调整机体阴阳。

再就是护阴。汗出过多就会损人体之“阴”,因此,防止汗过多是护阴之关键,在秋冬季锻炼身体,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

5.饮食清润防秋燥

秋天是发病较多的季节,尤其是因为气候干燥,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甚至出现皮肤干瘪、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于结、干咳无痰或少痰以致发生咳血、鼻血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秋燥”症。因此,秋季应特别注意饮食调理,重要的是突出“清润”两字,即养阴清燥、润肺生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针对“燥胜则干”和“燥易伤肺”的特点,秋季宜多吃一些有利于清燥润肺的食品,并注意多饮开水、淡茶、菜汤、豆浆、牛奶等,而对于辣椒、胡椒、大葱、生姜等燥烈食品则应少食,同时应禁吸烟,少喝酒,以减少引起燥症的诱因。

其次可选择一些中药。如贝母、麦冬、白菊花等配合食品制成药膳或饮料进行调理。如贝母雪梨:用雪梨一只横切两段,挖去梨心用清水泡10分钟并在空心内放上敲碎的冰糖25克,煮熟糯米25克,贝母三粒后合上梨,放入蒸杯内,掺入少许清水,蒸约,时即可食用。麦冬饮:用麦冬三至五粒打碎,沸水冲泡代茶饮,皆有润燥止咳之功。

另外还可适当进补。秋季滋补食品较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贮藏,尤其是对身患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但进补同时亦需考虑润燥,因此宜采用平补之法。首选的是亦补亦润的鸭肉、海参、甲鱼、燕窝等品。鸭肉可补虚除烦热、和脏腑利水道,甲鱼能滋阴凉血、补肾健骨,海参能补肾益精、养血润燥,其他如鸡肉、鸽肉、牛肉等平和之品亦可适当选用,而羊肉、狗肉等辛温燥烈之品,除非有阳虚体质,否则不宜食用。

6.老年人防秋燥症的方法

立秋之后,不仅天气渐凉,而且气候干燥。由于人体在夏季过多地发泄之后,各组织均感水分不足,如感受风凉,易引起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而老年人因主要脏器老化,功能减退,对秋令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变差,更易患病。所以,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预防“秋燥症”。

一是饮食调养。秋令老年人的饮食应以“清润”为宜,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萝卜、番茄、豆腐、银耳、梨、柿子、香蕉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之功效。要禁烟、酒以及辣椒等燥热之品。中秋过后及暮秋时节,人们的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藏纳,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暮秋进补更有健身、祛病、延年之裨益。这时可适当多吃些鸡、鸭、牛肉、猪肝、鱼虾以及莲子、大枣等。

二是勤习吐纳。实践证明此法对肺、肾、目、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因此,每天清晨洗漱完毕,于静室内闭目静坐片刻,先叩齿36下,然后用舌在中搅动,待口中唾液满后,漱几遍,分三咽下,并用意送至丹田,再缓缓将气从中呼出,而后两手半握拳,轻轻打击背部,左右各3次。若以上方法早晚各做一次,对预防秋燥大有功效。另外,老年人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宁静,这样可以收敛神气,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三是适应秋冻。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要穿棉。秋天气候变化较大,体质较好的老年人,衣着以轻装薄素为宜,不可顿添厚衣,以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这样有利于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故在我国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对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来说,此时易于旧病复发,或增患新病,宜逐渐增添衣服。另外,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坚持锻炼,这对增强体质、防病保健大有裨益。锻炼的项目要合理选择,如打太极拳、练气功、慢跑、散步、做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