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官场钩沉
6027300000009

第9章 组织部长住家骅自打耳光

自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逃(蒋为总裁),双裁制自然消失,蒋接替汪的几个职务(行政院长和国民参政会议长)后来当上国民政府主席加上军委会主席,党政军一手抓,俨然“大独裁者”。左右一些人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为了投其所好,一味吹捧拍马。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的朱家骅于1944年发起为蒋介石祝60寿辰献礼的活动,仿效中国历代皇帝祝嘏的一套仪式,其中以“献九鼎”为中心。

朱家骅开始从党内、政府机关内发起“祝嘏九鼎”活动。后逐步扩大,从城市到农村,由学校到工厂,从党内到党外,渐次形成为全国性的献金活动,一时声势浩大。

这下可苦了小民百姓,尤其是农民更痛苦不堪。据民间传说,重庆附近某县为“祝嘏”,县府勒令各保出10万元,在校的学生要出500元(等于现在的50元),不交就不准考试,弄得人心惶惶,叫苦连天。有人不满,悄悄在城门口贴了一副办丧事时用的蓝色纸张对联:

总老板做生,金也要,银也要,钞票也要,勒索百姓分什么南北;

小百姓该死,稻未熟,麦未熟,杂粮未熟,青黄不接有啥子东西。

这对联强烈地反映了百姓的心声。其实,不满“祝嘏”的不仅仅是老百姓,就连国民党内的一些元老,也在背后嘀嘀咕咕,有的说:“蒋介石想当皇帝了”。蒋经国听到许多对“献九鼎”不满的反映,加之他本人也认为这种做法太封建。一天,蒋家父子共进早餐,小蒋把外头的议论说了出来,使老蒋不得不加思索。

朱家骅之所以敢大张旗鼓地发动“祝嘏”活动,是他曾向老蒋当面报告过,老蒋当时既未点头,亦未制止。朱认为这是默许,才敢有恃无恐。

献九鼎,是全体党员和全国民众献给总裁60大寿的礼品,聘请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主持设计,另请历史学家顾颉刚、杨宝襄撰就鼎铭,交重庆民生造船厂厂长周茂柏(曾留学德国,由卢作孚聘请担任厂长)负责铸造。

马衡写铸鼎缘起,正面鼎铭为顾颉刚所撰:

於维总裁,允文允武,

亲仁善邻,罔或予侮,

我士我工,载歌载舞,

献兹九鼎,宝于万古。

重庆几家报纸同时登出献鼎仪式的消息。此时,也正是蒋经国向他老子直言进谏的一天。蒋介石权衡利害,决心取消“献鼎”一事,就在次日(10月8日)召开了一次中委扩大特别会议。十分得意的朱家骅没有想到的事突然发生了,这个会议蒋介石发言内容共三点。第一点,简述抗日形势;第二点,对10月10日国庆要隆重,但不能铺张;第三点,他说,有些同志要给我祝寿,还要献什么鼎,我是国民革命的军人,既不做寿,也不能接受什么鼎。献鼎,是封建王朝的一套,要我陷入对国民不仁不义的地步吗?

这不是帮我,而是害我……

这一记重拳落在了朱家骅的头上。

蒋介石为挽回他在国民党的声誉,不惜重伤他的组织部长。不过,他在会上表态很严重,但对朱家骅却并未严惩。数日后,报上公布,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由陈立夫回任。另一消息是,任命朱家骅为教育部长。“献鼎”风波也就不了了之。

以后听说,这个鼎就由博物院收藏了。祝嘏活动似乎并未被禁止,各地还在搞,收的钱一律作为当地“中正图书馆”和“中正医院”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