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官场钩沉
6027300000019

第19章 “五四”健将罗家伦庸碌一生

罗家伦,字杰希,笔名单字毅,原籍浙江绍兴, 1896年生于江西进贤县。父亲罗传珍在进贤县任知县。其时,江西新军内革命党人十分活跃,布政使主张兴大狱彻底肃清;传珍闻之甚为不满,他主张对革命党人宽宏为上,实传珍同情革命。罗家伦不幸九岁丧母,彼与两妹均由父亲管教。一日,父亲袖藏邹容《革命军》一书回来,令罗细读,以此影响他早怀革命之志。辛亥革命成功后,罗家伦于1914年已在复旦公学业六年,考入了北京大学文科,主修外国文学,并与傅斯年、顾颉刚、段锡朋等同学过从甚密。时新文学运动蓬勃兴起,乃与傅斯年、康自情创办《新潮》月刊,于 1919年 8月在北京出版,用新标准估量旧文化,用新文学宣扬新人生,以新态度改进新社会,故尔杂志风行一时。五月四日北京发生学潮,这个杂志称之为“五四运动”,在向政府请愿中,罗家伦被推为学生代表,到各使馆递交意见书,因而被人颂为“五四运动的时代健将”。

1920年,金融巨子穆藕初(抗战时任陪都农本局局长)捐款北大学生赴美留学,罗家伦被选入美国普林斯登大学研究历史和哲学。一年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 1922年,由美赴英入伦敦大学,次年至德国入柏林大学研究院,两年后又到法国读巴黎大学,仍主修历史与哲学,并有计划地收集中外史料,以便研究中国近代史。

1926年返国,这是罗家伦一生的最关键时刻。

此时,蒋介石当上了北伐军总司令,野心勃勃,大肆网罗从外国回来的知识分子为己用。罗家伦却热心当官,被蒋聘为总司令部参议。蒋介石在总司令部成立编辑委员会时,罗受聘为委员长,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加入国民党,入党当官的典型人物。

1927年,蒋介石开始建立他的独裁统治初期,创办了“中央党务学校”,自任筹备主任,罗被指定为副主任。学校建成,蒋为校长,罗为实际负责的教育长。罗本一书生,想当官又不会当官,又不会办学,更不会办党务学校。

1928,罗被调为战地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处长,随军北伐。八月,清华学校扩大改为国立,罗被任命为校长。9月 18日,清华大学宣布停止旧制,全部毕业生以派遣留学办法,代之以公开的考试,选拔成绩优秀者出国深造,并将清华教育基金会移交给中华文教基金会代管,直辖教育部纳入国立大学正规化。

1931年,蒋介石又要他到党校扩大改为“中央政校”去任代理教育长(老蒋为校长)。不久又调罗为南京中央大学校长,这是国民党大学体系的最高学府,1937年底迁至重庆沙坪坝。

罗家伦在重庆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新人生观》,该书搜集了不少古今中外资料,算是他的得意之作。其中一章《论中国运动家之风度》,批评中国武术界粗鲁野蛮,到处寻衅斗殴,制造流血事件,尽力鼓吹英美的体育运动。可见此人研究历史多年,满脑袋装的是欧美西洋货色,对自己祖国的历史知识贫乏得可怜,以致张口就是黄腔,无知得令人可笑,数典忘祖得可悲!

中国武术在抗战时期被国人共誉为国之瑰宝,称为“国术”。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有高知识的武术家,如万籁天、郑曼青等,对罗家伦把中国武术视为江湖卖艺,加以鄙弃非常不满,也纷纷著文批评罗在《新人生观》中的谬论。一时间,学术界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罗家伦当官的兴趣极为浓厚,除大学校长、教务长等等之外,还有国民党的中央委员。

1935年 11月 1日,国民党在南京中央党部召开六中全会。中委会合影,罗也坐上了头排,一个摄影记者突然向汪精卫连开数枪,会场当即大乱,人们东逃西窜。罗家伦被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钻进厕所,竟把他胸前佩带的红绸出席条及国民党党证,全都扔进了厕所。会场保安人员见他躲在厕所里鬼鬼祟祟的,又无任何证章疑为凶手就将之抓了起来。后弄清楚身份才放掉,这件事竟成了那次大会的一段小小插曲。

罗家伦辞去中央大学校长后,被任命为滇黔考察团团长,负安抚西南民众之责。返渝后,于 1943年又奉命任新疆监察使兼西北考察团团长,月带了一批人马由重庆出发。其时国民党还派了一批党务人员,如中委梁寒操、高惜冰、彭昭贤等进入新疆。抗战时期被称为“新疆魔王”的盛世才,本已经投靠了重庆,但他一发现有国民党的人进入了他的“王国”,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一怒之下,又制造了“有人阴谋暴动”的借口,把国民党派到各报社的人员抓了起来。夜里督办公署里传出枪毙人的声音,使得重庆派去的人也惶惶不可终日。一个由重庆派到新疆来的中央大学女学生,跑来找到罗家伦,说她的丈夫在新疆学院教书,被盛世才抓了,要求援救。罗家伦身为监察使,早已吓得浑身发抖,面无人色,一副狠狈相,哪敢过问?他躲在家中门都不敢外出,生怕哪一天厄运会落到自己头上。

此时,重庆派来了与盛世才私交较深的军方大员朱绍良,与盛世才谈判。朱返渝时,罗家伦前往机场送行,竟然强行上机,与朱一起回到重庆。罗到重庆居然毫无愧色地宣称,他在新疆三个月,对大西北的建设,将拿出规划报告 14帙。

日本投降后,罗由重庆赴伦敦参加联合国筹设的文化教育科学组织会议。复员南京后,又出任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1947年 2月奉命任驻印度大使,1949年 12月 30日,印度最早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罗只有下旗返台,定居台北。他当过一任“考试院长”,又改任“国史馆长”兼“党史主任”。1969年因病去世,享年 72岁。罗家伦其人,读书很多,庸碌一生,治学不成,当官无能,宦海沉浮,虚有其名。台湾学者后来对罗的评价是:促进中国现代学术发展不无贡献;但其自我表现太甚,又过份热衷政治,更患得患失,后期主持国史馆,极少成绩且有错误,因此社会评价不高。由此可见一个为学不治学,当官无作为的知识分子的悲哀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