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小窗幽记(下)
6013600000052

第52章 丹青乃无言之诗,诗句乃有言之画

“原文”

画家之妙,皆在运笔之先;运思之际,一经点染,便减神机。长于笔者,文章即如言语;长于舌者,言语即成文章。昔人谓丹青乃无言之诗,诗句乃有言之画;余则欲丹青似诗,诗句无言,方许各臻妙境。

“译文”

画家的精妙构思,都在下笔之前;构思的时候有一丝杂念,便使灵妙之处不能充分表现。善于写文章的人,他的文章便是最美妙的言语;善于讲话的人,所讲的话便是最美好的文章。古人说画是无声的诗,诗则是有声的画;我希望最好的画如同诗一般,能尽情地倾诉;最好的诗却如画一般,能无尽地展现意境。这样诗和画才各自达到了神妙的境界。

“赏析”

画是形象艺术,诗是语言艺术,然而其意境相通,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好的画,蕴含了画家无限深情,是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它表现出一种十分鲜明、可给人启示和想像的自然意象,同时又包含浓厚的、耐人寻味的意趣,虽然用的是线条和色调,可反映的是无言诉诗情。而好的诗句通过语言艺术展示给人们的就是一幅画,其中有动静的交融,画面的起伏跌宕。如唐代诗人王维,既是山水诗大师,也是山水画高手,他的作品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先随着目力所及,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有层次、有色彩、有高度,勾勒出一幅清幽秀丽、天然绝妙的图画,再用最后两句添上动态的人物,使整个画面活跃起来了。

“故事”

李方膺画风

清代,江苏南通出了个著名画家,名叫李方膺。

有一次,他到一个朋友家作客很多人在一起高谈阔论。谈着谈着,话题就转到绘画上来了。有一个朋友说;“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好画,就是一种东西难描难画,那就是‘风’”。

大家听罢都沉吟不语,觉得他谈的很有道理。

李方膺却不紧不慢地说:“能画!完全可以画!”

在场的人听李方膺一说,好奇心大增,要求他当场为大家作一幅画。

李方膺见大家看画心切,便立即起身,准备好纸艺,咯一沉思,俯身画了起来。不到一顿饭工夫,果然把风画了出来:

一簇坚韧茂密的竹子很厉害地向一边倾斜着。

这画边使人一看就感到有二股狂风正在叮啸着吹过,还似乎能听到竹叶互相磨擦的“沙沙”声。无影无形的风在李方膺的画笔下变得那么具体、生动,在场的人看后无不连声称赞。

李方膺给这幅画起了名字,叫“风竹图”,还配上一首诗:

画史从来不画风,

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石尺幅潇湘竹,

满耳叮鸣万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