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之路:当代女性求职择业
5987900000014

第14章 择业行为类型

为什么有些人本该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然而却事与愿违。这并不是因为她们不具备干好工作的能力,而是由于她们把自己的才干用错了地方。而那些成就大事业者,也并不一定比别人更聪明,关键在于她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女性要同男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就业竞争,就必须能够自己把握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社会,掌握科学的择业方法,遵从正确的择业原则。

个体差异和职业差异是我们求职择业的两个基本依据。我国古代兵家曾概括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长期以来人们不仅把它作为作战的规律,也把它当成处世的格言。当然,它也是我们求职择业的重要原则。科学的择业求职是以认识自己和认识职业为前提的,如果我们把认识自己和认识职业作为两个维度的话,可以把择业求职的行为分成四类。

第一类,对自己不了解,对职业环境也很茫然,选择职业时,就像雾里看花,举棋不定,可称之为“犹豫型”。

第二类,对自己有所了解,对职业环境和职业特点却一无所知,面对众多职业,往往凭主观感觉下注,称之为“主观型”。

第三类,对某些职业环境及特点有所了解,但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及能否适应这类职业却懵懵懂懂。这种类型的人面对职业选择极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缺乏主见,盲目随大流,称之为“盲从型”。

第四类,对自己、对职业都一清二楚,面对职业选择能权衡利弊得失,最后能作出符合实际的抉择。这是一种理想的择业行为类型,我们称之为“理智型”。

由此可见,只有理智型的择业行为才是科学的,现实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却难于做到这一点。据我们1994年对女大学生的调查,有26%的人不清楚自己有何能力特长,有30%的人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甚至有10%的人对毕业后事业上如何发展从未做过考虑。所以,择业的行为大都属于犹豫型、盲从型或主观型,属理智型的只占少数。这固然与传统的就业制度造成的依赖习惯有关,也与缺乏正确的择业、求职指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