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女性特点和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在择业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与男性不同的一些心理状态。了解和正确认识这些择业心态,对科学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十分必要的。据研究,女性择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安全心理
所谓安全心理是指在选择职业时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选择那些风险小,工作环境稳定的职业。据我们对大学生的调查,女生有82%的人倾向于选择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如教育、科研、国家机关等,认为这些单位虽然收入不高,但较稳定。选择“成功率大,风险性也大”的职业的人只有18%,而男性对这一问题的选择却达到56%。持安全心理的人通常顺应社会的一般价值取向来选择职业,对于那些具有开拓性甚至具有前导性的职业,往往持观望态度而不敢一试身手。这种求安全、求稳定的心理,从某种程度上说限制了女性求职的范围和成功的机会。
2.求名心理
在消费者中有一种求名心理,即追求商品的名牌,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满足虚荣心。在求职择业者中也有这种求名心理,表现为对“名声好”的职业的追求,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普遍。有的是因不了解职业的内在要求或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某些工作,而盲目追求所谓“声望高,名誉好”的单位或职业岗位,有的人甚至为了求名而甘愿清苦。有一位在集体企业已做出一番成就的女大学生,为了择偶需要一心想改变自己集体企业人员的名声,结果放弃了已成就的事业和较高的收入,通过托人找门路终于进了一所国家级的研究所,但工作是收信件和报纸。广东一些个体户想当国家干部,一些富起来的私营企业主,竟然热衷于进“清水衙门”,据称也是为了图个“好名声”,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那些渴望成为“演员”、“明星”、“节目主持人”、“记者”、“作家”以至上当受骗的人,很多也是出于这种心理。
3.求闲求便心理
求闲心理是指求职者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清闲的工作。在招聘现场常有这样的怪现象,有些用人单位的招聘桌前人山人海,拥挤不堪,而有些招聘桌前却无人问津。有一个女青年曾直接了当地说:宁可在家吃闲饭,也不去当纺织工。据笔者调查,许多女性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单位,而拥向高等学校去从事待遇低的一般性工作,也是出于这种求闲心理。
求便心理是追求离家近或图生活便利的一种心态。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常有许多矛盾,因此,不管什么工作,只要照料家务、照看孩子方便就行,成为一些女性求职择业的一种心理倾向。
4.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也是女性择业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她们抱着“傻子过年看邻居”的心理,寻找“热门”职业,某种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她们对那种职业的渴求就越大。这种跟着感觉走的盲目从众行为,造成许多人错误的选择。
5.依赖心理
受传统文化及女性社会角色的影响,依赖心理在许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选择职业时希望别人为自己作主,表现出自主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也有64%的人希望长辈或朋友帮助选择职业,以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依赖心理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待职业和家庭的精力分配上,我曾参加过一个研究生的辩论赛,辩题是“女研究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竟然赢得了众多的支持者,反映了女性对家庭及他人的依赖,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作用,许多人主张“牺牲自己,保证丈夫的事业成功”,从而倾向于选择那些工作责任不大,投入时间和精力不多,任务轻松的职业,这不能不说是依赖心理的催化作用。
以上五类择业心态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它不仅给女性就业带来一定的局限和危机,也为社会所关注。要纠正这些心态,不仅要靠女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改变错误的择业观念,也需要社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