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史的读解(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5982000000029

第29章 最近的一天

〔哥伦比亚〕加·马尔克斯

星期一清早,天气暖和、无雨。堂奥雷利奥·埃斯科瓦尔六点钟就敞开了诊所的大门。他是一位没有营业执照的牙科医生,每天总起得很早。他从玻璃橱里取出一只还在石膏模子上装着的假牙,又把一束工具放在桌上,象展览似地由大到小摆好。他穿着一件无领茶花衬衫,颈部扣着一只金扣儿;

下穿一条长裤,裤腰扎一根松紧带儿。他腰板儿硬实,身材细瘦,目光轻易不东张西望,象个聋子似的。

把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后,他把磨床拉向弹簧椅,坐下来磨假牙。他好象段有考虑他在做的事情,但是手脚一直在不停地忙碌着,即使不他用磨床也不停地蹬着踏板。

八点过后,他停了一会儿,从窗口望了望天空,看见两只兀鹰在邻居家的屋顶上沉静地晒太阳。他一面想着午饭前可能又要下雨,一面又继续干他的活计。他的十一岁的儿子的反常的叫声把他从专心致志的神态中惊醒:

“爸爸!”

“干吗?”

“镇长说你能不能给他拨个牙。”

“告诉他,我不在。”

他正在磨一只金牙,把牙拿到眼前,眯着眼睛察看着。他儿子的声音又从小小的接待室传来。

“他说你在家,他听见你说话了。”

牙科医生继续察看着那颗金牙,直到把活儿做完,把牙放在桌上后才说。

“好多了。”

他又踏动了磨床。接着从一个小纸盒里取出一个安着几颗牙齿的牙桥,开始磨金套。那纸盒里盛着等着他做的活儿。

“爸爸!”

“什么事?”

他的神情依然如故。

“他说你要是不给他拔牙,他就让你吃子弹。”

他不慌不忙、心平气和地停下蹬踏板的脚。把磨床从椅子前推开,把桌子下面的抽屉拉出来。驳壳枪就放在抽屉里。

“哼!”他说,“让他进来对我开枪好了。”

他转了一下椅子,让自己面对房门,一只手按着抽屉沿儿。镇长出现在门口。他已经把左脸刮光,右脸却有五天未刮了,看去又肿又痛。牙科医生从他那双暗淡无光的眼睛里看出,他准有许多个夜晚痛得不曾合眼了,他用手指尖把抽屉关上,温和地说:

“请坐吧!”

“早晨好!”镇长说。

“早晨好!”牙科医生说。

当用具在沸水里消毒的时候,镇长把脑袋靠在了椅枕垫上,觉得好多了。他闻到一股冰冷的气息。这是一间简陋的诊室:一把旧木椅,一台脚踏磨床和一个装着圆形的瓷把手的玻璃橱。椅子对面的窗上挂着一幅一人高的布窗帘。当听到牙科医生走到他身边来的时候,镇长脚后跟蹬地,张开了嘴。

堂奥雷利奥·埃斯科瓦尔把他的脸扳向亮处。察看过损坏的臼齿后,用手谨慎地按了按下颌。

“你不能打麻药了。”

“为什么?”

“因为牙床化脓了。”

镇长望了望他的眼睛。

“好吧。”他说,露出一丝苦笑。牙科医生没有说话。他把煮用具的浅口锅端到手术台上,用凉了的镊子把用具夹出来,动作还是不慌不忙。然后用脚尖把痰盂挪过来,又在脸盆里洗了手。做这一切时,他一眼也不看坐在椅上的镇长。但是镇长却紧紧地用眼睛盯着他。

那是一颗下牙床上的智齿。牙科医生叉开双腿,用热乎乎的拔牙钳夹住臼齿。镇长双手抓着椅子的扶手,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脚上,觉得腰部一透凉,但是他没有叹气。牙科医生只是扭动着手腕。他没有怨恨,更确地说,他是怀着一种酸楚的心情说:

“中尉,你在这儿杀了二十个人了。”

镇长感觉到下牙骨上发出一阵吱咯声,他的双眼顿时涌满了泪水。但是直到知道牙齿拔下来后他才舒了一口气。这时,他透过朦胧泪眼看见了拨下来的牙。在痛苦之中,他觉得那颗牙齿是那么古怪,他怎么也不理解那五个夜晚会使他受到那般折磨。他的身子俯向痰盂,嘴里喘着粗气,身上渗出了汗水,他解开了军衣扣,又伸手到裤兜里摸手帕。牙科医生递给他一块干净布。

“擦擦眼泪吧!”他说。

镇长擦了擦眼。他的痛苦减轻了。牙科医生洗手的时候,他看见了残破的天花板和一个落满灰尘、挂着蜘蛛卵和死昆虫的蜘蛛网。牙科医生一面擦手一面走回来。

“你要记住,”他说,“回去要用盐水漱口。”

镇长站起来,没精打采地行了个军礼,大步向门口走去,军服的扣子也没扣。

“给我记上帐吧。”他说。

“给你还是给镇公所?”

镇长没有看他,关上门,在铁栅栏外面说:

“都一样!”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加勒比海滨城市阿拉卡塔卡,自幼酷爱文学,曾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当过记者和编辑。1961年发表成名作《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7年出版代表作《百年孤独》,奠定了他在拉美和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他的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恶时辰》(1961)、《家长的没落》(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迷宫中的将军》(1989)等和中篇小说《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短篇小说集《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埃伦蒂拉》(197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