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社交恐怖问题的中学生,首先应帮助他正确认识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常见心态。处于青春期开始想要引起异性的注意,但却又对此产生着一定的恐惧与羞怯感,这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越来越成熟了,这种羞怯感也就会渐渐消失了,与异性交往便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有些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与生人和异性说话不敢抬头,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是在此程度上恶化下去,就会走了社交恐惧症的范围。所以要树立起良好的心态,对于异性交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要注意与生人的互动性,打破害羞的顾虑。
二、树立自信心
社交恐惧是自卑心理的一种行为表现。很多社交紧张者就是因为不悦纳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变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学会客观地看自己。不否定自己,自己欣赏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信条,扬长避短,勤奋努力。同时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
三、改善自己的性格
一般害怕交往的青少年大多都是比较内向的,这种类型的青少年要注意锻炼自己的性格。多参加一些有益的公众活动,要积极主动地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慢慢地你就会改掉羞怯、恐惧的不良心理,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开朗、乐观、豁达的人。
四、学会与别人交流,进行情景练习
青少年要把握好时度,在合适的场合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快乐时与朋友一起分享,不愉快或有困难时向朋友诉说。时间久了你就会体会到友谊的价值。
要勇敢地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不妨给自己定一个计划,先和熟悉的人交谈,然后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和陌生人交谈。要多参加集体生活,培养在公众场合表达意见的勇气。如果实在难以做到这一点,可以在家里,每天拿10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到镜子前面,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大声说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与人交往”、“我不怕任何人,我要表达自己、改变自己!”如此反复多遍,要细细地体验自己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感觉一下自己是否相信这句话。
五、勇敢地去面对
要克服社交恐惧症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勇敢的面对他。就像一位心理学专家指出的那样:“我们害怕的其实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关键就是看你能不能战胜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勇敢地去面对!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和环境中的,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我们必须要与人交往。而社交恐惧症往往使你表现出逃避的心理,其实,逃避并不能消除紧张,相反,它会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责备自己,以致下一次会更加紧张。所以当你想要逃避正常的社交行为时,要在心里多想一想,为什么会造成这个样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要认识到逃避无济于事,而要振作精神,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则尽力忘掉它。
此外,还要掌握一些社交技巧。有社交恐惧心理的青少年,要与善于交往的人接触,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些有关社交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社交是每个人生存的本能需要,所以当你存在社交方面的障碍时,不要逃避,要勇敢的面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走出社交障碍的困扰。
3.多疑有碍快乐交往
你的困惑:有同学主动接近你,想与你交朋友,你却冷漠视之。其实不是你不想交他这个朋友,是因为你怀疑他的真诚;如果看见两个同学在窃窃私语,就以为在说自己的坏话;别人无意之中看自己一眼,以为别人不怀好意,别有用心……你是否也在受这种情况的侵扰,该怎么处理呢?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
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他经常和一个朋友一起喝酒聊天,但是有段时间那个朋友一直再没有来过,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这才只知道原来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上次在您家喝酒,我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再游动,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就闭着眼睛喝了下去。回到家里,我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乐广很是奇怪,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回到家中,他在客厅里踱来踱去,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朋友所在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乐广马上把朋友接到家中,让他坐在上次的位置上,给了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弓为他解释了原委,朋友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这就是“杯弓蛇影”的故事,后人常用来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的人,这往往和遇事者多疑的性格有关。
透视心灵深处
多疑是指神经过敏、心中产生疑神疑鬼的消极心态。它是在主观意识上产生的一种不信任的心理。多疑的人喜欢把对事物的认识固定在一个框架中,然后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联结起来,并用客观原因来证实自己的推断。最后把自己推入迷惑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疑是属于偏执型的性格缺陷。多疑心理形成之后,一般是比较顽固、任性的,它是导致偏执性格障碍的主谋,所以,青少年需要警惕,不要让自己染上这种心理疾病。
多疑心理可以是自我怀疑,也可以是怀疑周围的人,这种不良的心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具有多疑心态的青少年往往会固执己见,他们通过自身的“想象”把生活中无关紧要事情凑合在一起,把别人无意间的言行举止,误认为是对自己怀有敌意或迫害的心理,在没有足够的证据时就怀疑别人欺骗自己,甚至把别人的好心好意理解为阴谋诡计。于是,导致在人际交往中自筑鸿沟,最终反目成仇。
着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疑心重重的人。比如,对他说一句问候的话,他也再三品味“言下之意”;你无意中的一个玩笑,他就会认为你是笑里藏刀、不怀好意;看见两个人小声说话,他就猜想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常常令疑心较重的人左思右想。那种高度的警觉性和冲动的性格,令人不得不敬而远之。
单纯的多疑在成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之前,则通常在误会别人的情况下发生的。比如有些青少年自认为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因此,他总认为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处处算计自己。如果别人在和其他人说话时对他投来了不经意的目光时,他就认为别人在说有关自己的坏话;或者有人给他开善意的玩笑,就怀疑别人对自己有成见等等。具有多疑心态的青少年常常“疑心生暗鬼”,常用主观的想象来代替客观的事实,产生一种忿恨的报复心理。
有多疑心的青少年一般是在孩提时受到过严厉虐待或遭受不幸,主要就是缺乏感情交流,逐渐形成对任何人都不信任。这种类型的青少年往往自恃清高、心胸狭窄、神经过敏,遇到任何事时总喜欢往坏处想,总觉得任何人都在和自己作对,从而产生攻击性的言行,导致在家不能与亲人和睦相处,在外不能与同伴打成一片,搞得人际关系硬硬的。
多疑和猜疑是不相同的。由于多疑而不相信别人,在猜疑中局限了交往范围,因此,就会失去青少年本应享受的欢乐,同时,损伤和别人之间的感情。多疑,像一条无形中的锁链,束缚着我们的手和脚,并促使青少年们远离朋友及亲人,从而走向生命的极端。
猜疑心理只是一般的怀疑,然而这种怀疑有可能纯粹是神经过敏所导致的,也可能是符合客观事实的。青少年要想让情绪的表达合乎常情理,即要保持喜怒有常也要保持喜怒有度,最好不要随心所欲。特别是在情绪不好时,更不要随意迁怒于他人或义气用事,否则,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一般正常的情况下,猜疑心理是人皆有之的,这不属于心理问题。然而,多疑则是猜疑的极端表现,绝大多数有多疑心理的青少年都是无端生疑,这样不仅在心理上产生更多的猜疑,而且纯粹是心理失衡的极端表现。所以,青少年这远离这种不良的心理误区,快乐、自信地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为你们的友谊搭出平稳的桥梁。
青少年产生多疑的原因:
1.在过去的生活中经受过挫折。有些青少年曾经可能受过别人的欺骗或遭受过挫折,由于经不起沉重的打击,从而不相信任何人,对朋友也失去了应有的信任。
2.片面的认识。有些青少年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缺乏主观意识。由于自卑心理的原因常常认为别人对自己不满,怀疑别人背后议论自己等等。
3.与世隔绝。整天待在家里,很少和外人接触,对外面的世界感觉很陌生。因此导致害怕与别人交往,从而产生更多的不信任和戒备心理,这也是产生多疑心理的原因之一。
解开心结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愿意与一个多疑的人交往,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有一个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是消除多疑心理,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1.认识多疑的危害,加强自身修养。青少年要全面认识多疑的危害及不良后果,然后果断地克服多疑心理,用宽阔的胸怀,友善的态度与别人交往,你就会得到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友谊。
2.用信任赢得真正的友谊。青少年要用信任的态度赶走多疑的心理,慢慢地就会走出心胸狭隘的心理。然后用真诚的心与同学交往,抛掉偏见和不信任的态度,最终你会赢得真正的友谊。
3.青少年要树立自信心。首先青少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这样,你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多疑的心理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4.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多疑的青少年常常是因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青少年不要过于把注意力停留在自己的不足之处,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你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优缺共进。
总之,青少年消除多疑心理就需要理智地思考问题、积极的自我暗示。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用自信友善的态度与人交往,这样不仅有利于获得别人的尊敬,还会赢得别人的友谊,从而培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格。
4.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
你的困惑:青少年往往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不能听到任何对自己的质疑与否定的声音,即便是自己的喜好的事物,也决不允许被质疑被指责。其实,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狭隘心理,必须要克服。
我来为你疏导:
心灵故事之
有一次,爱德华·史丹顿称林肯是“一个笨蛋”。因为林肯为了讨好某个自私的政客,就签署一道命令转移某些兵团。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骂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笨蛋的行为。有人忙不迭地去报告总统,而林肯却平静地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该死的傻瓜,那么我一定是,因为史丹顿一向是对的。我得过去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究竟错在哪里。”林肯果然去见史丹顿,他知道自己签发了错误的命令,于是收回了成命。从此事可以看出林肯是一个服善之人,只要是诚意的批评,是以知识为根据而有建设性的批评,林肯都非常欢迎。可见,只要批评是出于善意的,而且言之有物,它的作用比赞美还要大。
透视心灵深处
好听赞誉之言,好闻顺耳之话,这是人之常情。和许多成年人一样,青少年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而法国家长和教师普遍认为,那些在孩提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青少年,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等消极态度,而且会逐渐因为没有批评而变得自负。人不能没有自负。尤其对青少年来说,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能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人们成就事业,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西方有句谚语: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听惯了谀辞的人常常狂妄自大,只有虚心接受批评的人,才能改正缺点,提升自己。所以,青少年必须要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批评的品质。
比尔·盖茨认为,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虚心接受批评,尤其是成长中的年轻人。但是在现实当中,能做到这一点的青少年又有几人呢?他们在接受别人批评的时候,一般都会在脸上表现出一些不自在的表情,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抵触和不服,哪怕是别人批评的对,也要在批评者的言谈话语里找出那么一丁点不恰当的语言,为自己狡辩几句的。这是青少年朋友们在面对批评时的主流态度。
解开心结
那么,怎样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呢?
大多数青少年都希望别人重视他们,只要做了什么事,就希望获得别人称赞。如果别人说他们的错处,便觉得受了委屈,或怒气冲天。于是,朋友们便往往不敢讲你的弱点说出来,他们或者是称赞,或者是默默无语。但是有时候他们提出的批评并不是针对个人本身,而是对其做事或是对人态度的不满,他们的批评是对我们做事的建议,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挑剔。聪明人会微笑着接受,因为那可让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以便能逐步弥补和改掉它们,去完善自己;而愚蠢的人则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对提出者心怀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