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国旗阿妈啦
5969400000025

第25章 红色报告会(1)

看望慰问阿妈啦的人络绎不绝,打破了帮村的宁静。

不管谁来到阿妈啦家中,她总是把前来探望的人引进家中,在敬献着哈达的毛主席像前说道:“如果没有毛主席,如果没有共产党,我们夏尔巴人还能过现在的好日子吗?”这就是已有三十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坚持升国旗的动机。她也会对来访者这样说:“我的所作所为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凡的事情。”可少不了有些人冷漠与质疑的目光。也有人议论,阿妈啦她不求名不求利,又有什么值得怀疑呢?这面随着朝阳升起、在微风中飘扬的红旗已逐渐成为这个小山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爱国情怀需要薪火传承。

阿妈啦珍藏的国旗

2010年,某连周伟、郑作明等战士向国旗宣誓

2009年的秋天,10月15日,日喀则在全地区组织开展了国旗阿妈啦次仁曲珍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国旗阿妈啦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流传着,从小山村、日喀则、拉萨、全国各地到世界各地。

日喀则地区领导赵卫星在会上说:“我们要在全地区大力弘扬、广泛宣传、认真实践次仁曲珍老阿妈忠于党、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追求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勉工作,创造一流业绩,为经济强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各族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建设小康日喀则、平安日喀则、和谐日喀则、生态日喀则的宏伟事业上来。

“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干部职工迅速掀起学习‘国旗老阿妈’典型事迹的高潮,把老阿妈的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把学习老阿妈的典型事迹同开展第三批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用老阿妈的精神引导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

这是一篇西藏日喀则地区国旗阿妈啦先进事迹宣讲团青年代表的演讲稿。

开始演讲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件东西。这件东西刚刚参加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等3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大物证——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物品征集活动”,荣获“十大物证”奖。

(向观众展示阿妈啦的老国旗)

接着,五名演讲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阿妈啦几十年如一日插挂国旗的故事,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用掌声、用泪水表达着对阿妈啦执著追求的感动。

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定日县、定结县、亚东县、南木林县、仁布县、江孜县、岗巴县、萨迦县、仲巴县、萨嘎县、拉孜县、康马县、白朗县、谢通门县、定结县、南木林县、吉隆县等19个县(市),报告团成员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接待,聂拉木县、吉隆县、亚东县腾出最好的宾馆,西藏各家媒体都做了及时报道。

聂拉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学成眼里饱含着感动的泪水说:

“我们要以阿妈啦的精神为动力,胸怀爱国心,常思感恩情,用沸腾的热血和火热的青春铸就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辉煌伟业!”

吉隆县中学初二学生德央感慨地说:“听了报告,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次仁曲珍阿妈啦的事迹,是对我们青少年最好的教育,我们要以次仁曲珍阿妈啦为榜样,爱党、爱国,烟台党政代表团王晓敏书记一行工作组给阿妈啦赠旗

为更好地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

定日县中学初二学生拉巴次仁在自己住的房间里张贴了许多明星,不是歌星就是球星的照片,而他最珍爱的还是那一面小国旗,把它视为珍宝。是这位老奶奶的事迹折服了一颗少年的心,是阿妈啦的行动感染了他,让他从喜欢惹是生非、吊儿郎当、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秩序,在师生眼中的坏学生,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好学生。

下面录入的是《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边陲小镇》——西藏日喀则地区国旗阿妈啦先进事迹宣讲团青年代表的演讲稿:

老阿妈,佝偻的身驱,满头的白发,透露着一种坚毅与刚强。

曾经是背夫的她,是金珠玛米让她拥有了蔚蓝色的畅想,拥有了热忱的期待。在那些闪亮的日子里,无悔的岁月里,她编织着美妙的故事。飘扬的国旗,犹如纷纷飘坠的音符,洒落在樟木发展变迁的年代,花满枝桠,绽放光华。

八一前夕聂拉木边检站官兵慰问阿妈啦

这是一面普通的五星红旗,经历了苍茫岁月的洗礼,它已经褪去原有的鲜艳,但是这面旗又寄予了不凡的内涵,它代表了一位藏族夏尔巴阿妈啦大半辈子的爱国情愫。这位阿妈啦名叫次仁曲珍,是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的村民,老人家45年如一日,无论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早挂晚收,每天如此,一做就是45年。

望着飘扬的五星红旗,老人沧桑的脸上映出了幸福的微笑,永远定格成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老人家朴素而执著的爱国主义热情感染着边陲小镇上的每一位村民。

她穿越世纪之门,经历了旧西藏的苦难,感受新西藏的温暖。

就这样,她把对共产党的恩情,化作每天升国旗的行动。她说:“50年前我就是一个挣扎在悬崖边上的背夫。”

飘扬的五星红旗彻底改变了阿妈啦的命运,她认定五星红旗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它能给自己带来幸福,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生活中永远有五星红旗飘扬,要让边陲小镇上永远有五星红旗飘扬。从那一天起,她不再是“会说话的工具”,而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西藏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孟德利看望国旗阿妈啦

我们眼前的这一面旗是阿妈啦插挂的第二面国旗,这是1975年阿妈啦入党后,组织送给她的。这面旗阿妈啦插挂了近10个年头。

老人一直特别珍爱这面旗,她说:“从这面旗感受到了党和祖国对我的关怀。”阿妈啦不但是一位慈祥的老人,还是一位爱憎分明的老人。每提及旧西藏,老人就愤慨不已,仿佛又听到了头人的斥骂、皮鞭的抽打和农奴的哀号。阿妈啦说:“旧西藏的艰难一千零一夜也诉不完,新西藏的幸福一辈子也道不尽。”

大凡去过老人家的人,都会留意到她那双变了形的手,一层厚厚的老茧,高高凸出来的指关节,腕关节和褪不掉的色斑,扁扁的指甲已失去了原有的饱满度与美观,枯枝败叶一般的十个手指头也失去了原来的弹性与灵活度,千丝万缕般的皱纹也似乎没有魅力可言了。我曾读过这样的一篇文章,描写的是一位叫陈秉正的劳动模范的手,他剖竹篾熟练到可以用手作楔子,吱吱地将竹篾分开,而手却不会受伤,速度惊人到让人眼花缭乱。这里写的是劳动之手赋予了创造性与魅力。同样的手,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空间,演绎着不一样的人间快乐与心酸悲苦。

国旗阿妈啦,每天在自家屋顶升起国旗,45度春华秋实,把习惯演绎成圣洁,她的故事通过电视已让全世界知晓。

吹面不寒杨柳风,碧波万里惹人醉。

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尽管已经远离了金戈铁马饮冰河,尽管现在我们已经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可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