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国旗阿妈啦
5969400000023

第23章 国旗下宣誓的少先队员(1)

在帮村,各家各户门前都有旗杆,每逢重大节日,都会不约而同地升起五星红旗,不过,在这个村的红旗阵营中,阿妈啦家的红旗却是最令人瞩目。

我从樟木镇上的团结路向西南方拐弯,走过几块绿油油的绿地,那里点缀着许许多多五彩缤纷的小花,花瓣上还沾着露珠,在朝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娇嫩艳丽可爱,映照着一个女孩轻轻甩开辫子走过,渐行渐远的微笑。

再跨过一条土石结构的便道,展现在眼前的就是聂拉木县樟木镇中心小学。好多小朋友正在山坡上手拿扫把,一男孩右肩扛着铁锹,左手提着水桶,好似要进行义务劳动。擦肩而过的三三两两的学生,看着我们可能有些陌生,显得有些满脸通红。

事先就预约的平措校长老远就迎了过来,把我们热情地迎进了学校的德育室。

一缕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格子照在大家的脸上,不得不让人把手挡在眼上朝窗户外望一望,教室外,还有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在门口说话,玩耍。

明媚阳光在玻璃窗上光亮地倾泻而下,烟缕云雾一般浮游着,更加映衬出窗外的树木碧绿青翠,春光无限。

室内的北墙和东墙上都是阿妈啦与学校的墙报专栏,有学校师生与阿妈啦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的组图,有中国第一旗进村时,这学校举办的接旗仪式;有少先队员与阿妈啦一起升旗的情景;有少先队员在阿妈啦家举办入队宣誓仪式;有少先队员义务为阿妈啦打扫卫生与一群学生围在阿妈啦身边、正津津有味地听阿妈啦讲爱国主义故事的图片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北墙上有一块板报,上面粘贴着2009年15位夏尔巴小朋友的优秀作文。

有一篇《向阿妈啦致敬》的作文,稚嫩的笔墨,流溢出她对生活的憧憬和对阿妈啦的崇敬。她写道:向她致敬,99岁高龄老人45年坚持每天升降国旗。金珠玛米的到来,结束了她农奴的命运,蜿蜒在悬崖的盘山公路,改变了她的艰难生活。

讲述了她几十年来未曾变过的心愿。每当有人问起她需要什么帮助时,老人的回答总是那么简单而坚决:“我只想要一面更大的五星红旗。”

45年,1600多个日子,阿妈啦风雨无阻地在院子里升国旗。

阿妈啦的这种坚守,无声地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的深沉爱恋。我也要好好学习次仁曲珍老奶奶的爱国主义精神,刻苦学习,将来做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平措校长笑容可掬、激情昂扬地这样介绍道,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这所六年制小学,毕业了一茬又一茬祖国未来的花朵,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稚气未脱的新生,但每一位新同学老同学都是在阿妈啦精神激励下成长的,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国旗阿妈啦的爱国主义精神。孩子们被阿妈啦精神所感召的一幕幕到此时此刻都让我记忆犹新。

又到了新的学年。

孩子们的喧闹声不断,老师站在讲桌前,孩子们依然发出嗡嗡的说话声。直到老师摆手示意安静,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等老师把新书发到大家手中,其中有一册装订粗糙的复印本《国旗阿妈啦的故事》让同学们惊奇不已,学生央卓小声对同桌说道:

“今年为啥多了这本书呀?”

同桌煞有介事地回答:“你还不知道吗?从今年开始,《国旗阿妈啦的故事》这本书就成为我们的德育课本之一了!”

央卓吃惊而坚决地回答:“不可能!对小学教育国家是有规定的,并不是什么书都能成为我们的德育课本!”

“你说得没有错,不能什么书本都当我们的德育课本!可事事都有特殊!”

“总之,你说千道万,我不会相信,我们一个小村子阿妈啦的故事就能成教科书,这样会是很荒唐的!”

“等着瞧!”

正当这时,老师发话道:“今天是我们新学期上课的第一天,但不上课,跟往常一样,书已经发到大家的手上,回去后,各自把书皮包好,把课本上的第一课的内容预习一下。下面我特别强调的是《国旗阿妈啦的故事》已定为我们今年的德育课程。下午,阿妈啦伤心地给少先队员讲忆苦思甜故事少先队员代表去国旗阿妈啦家向国旗敬礼,参加打扫卫生义务劳动活动。”

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们一哄而起,还正处在云里雾里的央卓被同桌推了一把,只听她嚷嚷道:“央卓,你这回相信了吧?”

“我还是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其实,这很简单,这是在我们学校提出的‘四字诀’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

当第二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走进校门口,在操场上,阳光贪婪地照过来,泛出一波一波的光泽,阳光也流泻出青草的味道,学生都集中起来排好了队,广播里响起了让大家熟悉的广播体操的声音,正要准备做,广播声音却突然停止了。大家都惊讶不已。

只见平措走上了台,大声地宣布道:“师生们,我们樟木镇中心小学从今年开始,提出念好爱国主义教育‘四字诀’的要求,就是念好‘听’字诀,让爱国主义入耳;念好‘看’字诀,让爱国主义入眼;念好‘唱’字诀,让爱国主义入口;念好‘行’字诀,让爱国主义入体。做好这项爱国主义科目的同时,也把我们自己编写的《国旗阿妈啦的故事》列入了德育教育范畴。请师生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它也将是我们年终考核的内容之一……”

平措校长看着慢慢散去的师生们,若有所思,抬眼望去,天空中竟有一尾明丽的红金鱼在游弋!再一细看,是阿妈啦家的国旗在飘扬。

这一夜,皎洁的月光从窗户照进平措校长的房间,却让他陷入了深思之中。都到了凌晨两三点的光景,他的灯还亮着。他暗自思量,今天下午安排的学校少先队员代表在国旗阿妈啦家升国旗活动,我们不仅要把这项爱国主义活动搞红火,能延伸出一些新的德育教育活动就更好了,他眼前突然出现了几个场景,小学生们开展的学雷锋做好事,有的学生悄悄打扫干净了厕所;有的小学生拾金不昧,把捡到的钱,写了纸条,不留名字地上交给了学校;有的则积极主动慷慨解囊拿出了多年存在钱罐里的积蓄为灾区的小朋友捐钱;有的小学生不仅帮助阿妈啦挑水打扫卫生,还主动帮助村里的五保户割草喂猪等,开展得有声有色。想到这,他的脸上不觉露出了一丝笑容。

听着老奶奶讲的故事,樟木中心小学二年级夏尔巴学生达娃也失眠了,她的眼前出现了同学们感人的故事。

四川汶川“5?12”地震,是一个不寻常的悲惨日子,让人们惊恐却不得不反复提起。这一天,在西藏的友邻汶川,从天降下大祸,突如其来的天坍地陷、天崩地裂,让充满魅力的川西大地,一时之间满目疮痍,人们的房屋田地成了绵延不断的废墟,无数鲜活的生命丧生在了这场惨不忍睹的悲剧之中,许许多多的家庭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更让人触目惊心、心如刀割的是数以万计天真浪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曾经拥有过的笑颜可掬中,一切掩埋在了土堆、残墙断壁之下,遗留在废墟上的学生生活用具让人们不寒而栗,痛不欲生。

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和全国人民一道,在煎熬中度过了每一分每一秒,他们回家做完作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来自灾区小朋友的消息,特别是当他们得知阿妈啦每天都要从电视上了解汶川灾区,时刻惦记着汶川,甚至拿出了自己仅有的积蓄捐款时,他们再也坐不住了。还让达娃记忆犹新的是,在清明节时看的一则新闻,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来到已成为废墟的北川中学旧址摄像时,无意之中发现,在寂静的一片废墟上竟然开放着一朵红色的花朵!显得分外地耀眼夺目,倔强地展示着生命的不息与不屈,是生命的色彩,犹如灿烂的五月花朵,绽放在阳光和轻风里,一定开得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