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
5952400000035

第35章 城郊经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桥梁(2)

3.综合服务型。主要是利用距离城市近的优势,围绕城市开展的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等配套服务活动。以秦城为例,1990年城郊乡镇企业产值中,商、饮、服三业产值已占总产值的29.5%,比1985年所占的比重高17.1个百分点,比乡村商、饮、服三业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高25.58个百分点。该区环城乡有6个大的饮食服务企业,年收入达600万元;全乡有1000多人从事商业和饮食业,人均收入均在千元以上。

4.商贸流通型。主要是利用城市商品流通活跃这一优势,通过开展商品流通和批发贸易活动,走以商促工、以商促农、农工商综合发展的路子。如秦安县兴国镇,通过发育小商品市场,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商贸流通活动。1990年,小商品市场拥有摊位1077个,从业人员2250人,其中本地摊位877个,从业人员2010人,分别占81.4%和89.3%,年营业额达2000万元,上缴税收和工商管理费140万元。在商品流通的促动下,城郊兴办了以加工小商品为主的家庭工业1900多个,年产值达6232万元。

5.文化旅游型。主要是利用城市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及其围绕旅游业开展的服务业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式。天水市郊充分利用麦积山这一旅游资源,广泛开展服务活动,带动和促进了交通、饮食、商业和服务业等农村二、三产业。

三、体制性和思想性问题:城郊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改革开放以来,天水市城郊农村在城市大工业外溢扩张的影响下和城市对大量农副产品需求的促动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汇集城乡两方面优势的特殊发展模式,在推动乡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桥梁和示范作用。但是,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受阻和资源效益原则的支配,城郊经济遇到了浅层和深层,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压力,使城乡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受到了严竣的挑战。

一是扩散联营难度大。截止1990年底,秦城区乡镇企业与国营大工业进行扩散联营的企业仅有47家,只占全区乡镇企业总数的1.17%;城郊5乡扩散联营的乡镇企业也只有38家,仅占城郊乡镇企业总数的1.4%。过去,扩散加工的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微利产品;近几年,一方面由于国营大工业自身不景气,扩散产品销不出去,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就业矛盾的日益尖锐,国营大工厂为了安排子女就业,自己开办了一些配套加工厂,使乡镇企业扩散联营的门路越来越窄。

二是乡镇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不宽松。在内部经营上,遇到了资金短缺,原材料紧张,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素质等在短期内不可能马上有所改善等困难。在外部环境上,一方面受到国营工业部门、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和乡村政权组织三环迭套的控制,企业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法人,经营自主权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对乡镇企业也越来越不利,由于国家缺乏宏观调控,同一产业重复建厂过多,产品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处于进退维谷之中。

三是集体经济薄弱,社会化服务跟不上。天水市城郊虽相对于乡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化服务好一些,但矛盾仍很突出。如据统计,1990年市区城郊9乡镇仅有集体积累852.3万元,平均每个村仅4.28万元,且大部分积累是乡村企业的固定资产。9乡镇乡村两级的乡镇企业产值仅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30.5%,大部分村没有集体企业,无力对农户开展统一服务。在社会化服务上,主要是服务组织没有经济实力和服务手段,部门争利,互相制约的问题严重。如北道区的蔬菜基地建设由商业部门主管,但却由农业部门负责蔬菜病虫害的防治,由于农业部门不掌握蔬菜基地建设经费,近几年蔬菜生产上发生的病虫害较多,有些病虫害几年得不到有效防治,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

四是城郊畜牧业呈萎缩趋势。以养猪为例,1990年与1985年相比,秦城区生猪饲养量由8.6万头下降到了7.6万头,下降了13.2%,城郊与乡生猪饲养量由1.23万头下降到了0.99万头,下降了24.2%。前几年兴起的一些规模养殖户,近几年纷纷倒闭或停业,企业化、规模化养殖的前景暗淡。经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风险大,比较效益低。

五是重工商轻农业的现象产生。由于受配第———拉克法则(即: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商业的收益比工业多得多)的支配,随着城郊二、三产业的发展,天水市郊的农民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工商业上,不愿对农业投入,一些增产措施更是难以推广。如廿里铺乡为子推广带状种植和复种,只得采取罚款等强制性的办法。

六是各级领导对城郊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研究不够。从省上到各地,还没有形成一个指导城郊经济发展的具体意见,对城郊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更是研究不够,指导不足。

四、城乡一体化:城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郊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实质是城郊农村如何充分利用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各自的优势,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来实现农村工业化,进而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目前,首要的是如何培养和选择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结合点的问题。从我们对天水市的调查看,必须把城郊经济发展的目标放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来。为此,城郊经济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依托城市,发展农村;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以城市工业为主体,通过扩散联营,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以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主体,通过为城市工业提供原料和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消费品,实现农副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具体战略措施上,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宏观指导。各级领导必须深化对城郊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城郊经济由于紧密依托城市,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城市工业的支援,有发达的交通和雄厚的资金、技术要素市场,有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优化组合的优势。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就能把城郊经济建设成为农业综合现代化的先导,实现农村工业化的生力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阵地,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主摇篮,城乡经济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纽带,城市社会、生态、环境的第二道屏障。为此,各级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决策时,要把城郊经济单独列出来,进行专题研究,确定专门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措施,进行分类指导。

2.调整城乡战略,制定总体发展规划。目前,我国在城乡发展上仍然实行的是向城市倾斜的战略。这一战略在工业化初期对聚集工业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很有必要,但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必须对这一战略进行渐进的调整,逐步变向城市倾斜战略为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要逐步缩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在对待乡镇企业发展上,要在调整引导的同时,适当放宽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方面的外部环境,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把城郊经济列入城乡经济的整体序列,统盘考虑和研究,制定统一的总体发展规划,对城郊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引导城郊经济健康发展。

3.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发展二、三产业。要以服务城市为宗旨,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流通、饮食服务业为主的二、三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城郊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农业内部结构上,要在稳定粮经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立体化、集约化种植和发展庭院经济,努力增加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比,实现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

4.建设好农副产品商品基地,保证对城市的有效供给。对目前已经建起的基地,要在强化功能、提高效益上作文章。对目前尚未建立的基地,要争取国家、城市和农民三方共同筹集资金、物资、技术等的办法,逐步建成为城市加工业提供原料和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消费品的规模化商品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把城市和乡村联结起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5.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功能的梯度化扩散。小城镇是大中城市的“卫星”,大中城市的辐射力首先会被这些“卫星”接受,然后再扩散到周围的农村。为此,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建设好这些“卫星”,以便提高大中城市向农村梯度化扩散的速度和距离。这样,每一个大、中城市辐射若干个小城镇,每一个大、中、小城市(镇)又辐射一片农村,最终就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在这个示意图中,大城市为轴心,各中、小城市(镇)为“卫星”,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配套产品,中、小城市再向城郊扩散。城郊经济向小、中、大城市提供生产和消费服务。城市和城郊互相发生商品流通,建立横向联系,城市之间也建立横向联系。使城乡之间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双向循环系统。在小城镇建设上,首先要搞好科学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达到的目标。其次要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建立乡财政,每年从地方税收中提取一部分小城镇建设资金;二是省地县每年从财政中适当安排一些建设资金;三是市场管理费全部用于小城镇建设。

6.建立工业小区,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今后,对城郊乡镇企业的发展要逐步引导到集中布点,规模开发上来。要在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搞好工业小区建设,以便集中解决乡镇企业在交通运输、能源、原材料供应和产品储藏等方面的问题。新建乡镇企业一定要作到高起点、高技术密集,以便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已有的乡镇企业要在继续搞好横向联合的同时,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努力提高经营素质,逐步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加快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的转变。

7.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城郊经济提供全方位服务。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农工商一体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围绕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提供系列化服务的体系。特别要加强产前和产后的服务,通过发挥政府和集体的调控能力,组织国营和集体商业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民建立稳固的购销关系,把分散的、无序的服务纳入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