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目标型家庭
5949300000003

第3章 家长里短烦心事(1)

夫妻之间的教育背景,成长历程的不一样夫妻之间的教育背景,成长历程的差异造成很大的家庭矛盾。工人和农民会有冲突,就是农民,种麦子的与种菜的人也有冲突,种麦子的人认为麦子是根本,种菜的人认为麦子再好也离不开菜。更何况是夫妻。除了背景就是男女本身固有的思想模式不一样,造成家庭中的目标有冲突。许多男人的目标就想成就一番事业,天下是男人的,而生活中有时女人会要求男人温柔一点,没事多亲俩下。但男人要去拥有世界,女人的柔情会让男人无法识破,这就会产生冲突。《新结婚时代》中的家事纠纷,根本不存在孰是孰非,就像片中顾小西的妈妈说的“你嫁给他,就是嫁给了他全部社会关系”。其根源就是家庭社会背景的差异而导致的观念分歧。爱情不是婚姻,无论何等真挚浓郁的爱情,一旦置身于婚姻,就容易被纷杂的生活琐事所骚扰,此刻,再和睦的家庭也会响起不协调的杂音。婚姻根本不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生活中总是萦绕着双方家庭的观念和文化的交锋。观察生活中不少存在纠纷的婚姻,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再美妙的爱情往往难以战胜出生背景、文化等方面的观念冲突,一旦缺乏忍让和谅解,婚姻就会像玻璃那样脆弱得经不起磕碰。

听听家庭背景文化差异下的声音:“我们许多时候一整天都不说话,有时我想和他做一些沟通,可是他却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我的话根本就说不出来。如果再这样下去,我的精神真的要崩溃了。”和丈夫共同生活了15年的岳女士说,这样的情况在她的家庭生活中已经持续有好几年了。究根其源,原来岳女士的丈夫一直在缺少语言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的父母及其弟妹都是少言寡语,在这样一种纳言沉闷的环境下养成的性格自然是内向寡言。而岳女士的家庭却热闹、活泼,从小养成开朗、爱说话的性格。家庭背景、成长历程不同产生的性格差异便成为家庭的矛盾根源。

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不包容、不成熟的态度,往往是造成家庭沟通不良的主因。当一件事发生后,夫妻双方都想拥有主导权,但却因为个人中心价值不同,再加上双方对事情对与错的坚持度过高,且没有一方愿意放弃心中的想法,做善意的沟通时,就容易爆发尖锐的冲突。其实多一些沟通就会很大程度上避免家庭背景在生活中的造成的这些差异。

张勇是一个来自贫困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凭着自己的努力谋得了一份来之不易的职业。他与从小在大都市长大的妻子小云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张勇发现妻子交际广泛,对女友甚至比对自己还好,为此张勇常常抱怨。小云说张勇心眼小,于是俩人开始了婚姻的磨合期。现在夫妻俩很少争吵,但张勇感到两人的情感在恶性循环,因为他们过早地进入了婚姻的冷战期。小云开始怀疑丈夫有婚外情,经常背地里钉梢,但表面上却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由于张勇工作压力大,结婚5年后,张勇的性欲明显下降。为此,小云怀疑是婚外恋所致。无论张勇怎样解释,小云就是不相信,并拒绝与丈夫性接触。这一点张勇很痛苦,他也想过离婚的问题,但是他不想让儿子过没有父亲或母亲的生活。时间能证明一切,随着时间的流转,张勇发现妻子的态度有明显的好转。张勇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沟通及时化解了家庭危机,更稳固了夫妻之间的感情。张勇夫妇家庭矛盾不在于感情是否出现了危机,危机是两人不同家庭背景、文化在生活细节中的折射。

一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夫妻去办理协议离婚,颇令婚姻登记员诧异:丈夫稳重、耐心、满腹经纶;妻子温和、细致、通情达理,两人的外貌、个头、年龄、学历,样样都是难得的“般配”,为什么过不到一起呢?双方陈述的离婚理由都很简单:家庭背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成长历程完全不同,而且互不相容,谁也改变不了谁。妻子流露出这样的委屈:自从怀孕以来,婆家没做过一顿可口的饭菜,不是罐头加方便面,就是到馆子买点熟食凑合一顿,更谈不上伺候月子。直到“亲家母”上门责骂,身为教授和医生的公公婆婆,这才仿佛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是公婆也委屈啊!老两口自己也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顿正经饭,还得照顾儿媳!面对妻子委屈的诉说,丈夫何尝没有一番“对等”的苦衷:每次去见丈母娘都得遵从妻子的要求提上大包小包,还得当众报出礼盒的价钱,难堪地听丈母娘评头论足。用他的话说,这种“小市民习气”令他无法忍受。小两口经常为这类本不属于双方感情世界的区区小事争吵,怄气,你能说出其中的谁是谁非吗?

其实就是夫妻双方的家庭教育背景和成长历程不一样,夫妻双方又都坚持自己家庭成长环境下养成的行为习惯,不让步也不去包容对方,仿佛两条平行的线谁也不愿意倾斜与另一条线交会。于是,岳女士的家庭仅仅是一个爱说,一个内向便引发家庭矛盾,张勇的家庭因为妻子爱交际导致“冷战”,美国的李明夫妇为了孩子的教育离婚了。

文化冲突造成了怎样的家庭矛盾

在日趋增多的家庭问题、家庭危机甚至是在家庭解体事件中,“感情不和”、“性格不合”、“缺少共同语言”、“价值观相异”等等,经常成为夫妻挂在嘴边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中潜在的“异源文化”冲突,不是被表面现象掩盖着,就是被当事者误解了。其实恋爱、结婚、建立并维系家庭,是人类文明社会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同源文化”的规律顽强地左右着婚姻的成败。

文化差异的最容易造成家庭的矛盾是在不同国域成长起来的夫妻。让我们再看看住在美国加州的李明和妻子雨珍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李明在中国农村出生长大,十一年前来美国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后留在美国。李明是个相当传统的中国男人。多年来依然保持了较完整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并且一直刻意去遵守它,并不知不觉地将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强加给他们的女儿珍瑞。雨珍却是在美国土出土长的,尽管有着遵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父母,她却对中国文化十分陌生,从骨子里透着美国文化。出于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李明希望珍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一个钢琴家,能出名、得到社会广泛承认。当珍瑞得知父亲这一决定后,她的潜意识里也开始产生了反抗抵触情绪。随后的生活中她发现即使再努力也达不到父亲的殷切期望,因此她决定不再按照父亲的吩咐去做,代之以我行我素,做她真正自由的自己。而妻子雨珍却支持女儿的决定和做法。为此夫妻二人经常争吵,最后只得走向离婚的道路。

本来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个人,结婚后要在一起过日子,各自深受自己家庭文化得熏陶,带着自幼在家庭文化中已形成的一些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特点,你能改变他的一个生活习惯,可是谁能改变刻在大脑中的文化印记呢?在夫妻的日常生活中,恰恰就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映出来的“异源文化”冲突,成为夫妻关系中最难逾越的一道心理鸿沟,妨碍着双方深层的接纳、亲近、融洽。

吴亦昔的爷爷曾经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可是到了爷爷这一辈家道衰落。父亲更是饱尝了下乡、文革、钻煤窑的人生所有痛苦,三十多才有一位涉世不深的小姑娘看上她的父亲,虽然一字不识却成为了吴亦昔的母亲。吴亦昔从小汲取的文化都是来自父亲一遍一遍讲述祖辈们的辉煌:明朝东林党的开明大地主、五世同堂的大家族、手不离书的书香门第、战争时期骑着高头大马、驮着书箱的国民党团长……等等,这一切深深侵入他的灵魂,好像他的存在是为了恢复昔日的辉煌。博士毕业后他结婚了,妻子工人家庭出身,虽然学历没有达到原来的期望值(本科),但漂亮、大方。最重要的是恋爱的时候,她对自己的父母很好,这一点是吴亦昔对初始的婚姻感到最满意的。父亲吃太多的苦,他想找一个对父母好的。可是渐渐的,他发现妻子露出了“本面目”,而且最让他忍受不了的是妻子和她父母的“小市民”,每个星期必须去拜见岳父母,还必须拿礼物,礼物轻了不是被赶出门就是不搭理他。吴亦昔认为最过分的是岳父母让他们的女儿不去上班,认为丈夫应该养着妻子。这让原本打算辞了工作创业,实现光复祖上辉煌梦想的吴亦昔十分气愤,而且本该享福的父亲也被气回了老家。妻子也是满肚子的委屈,说丈夫每次去她家都扯高气昂的一幅不把她父母看在眼里的样子。况且,父母是下岗职工,又没有儿子就指望两个女儿养老,所以才要钱要物的,他们也总是担心吴亦昔甩了他们的女儿所以女儿呆在家里能把丈夫看紧点……生活就在吵吵闹闹中进行,吴亦昔想离婚可有很同情弱势的妻子,而且有了孩子。梦想在吴亦昔家庭不断的矛盾、问题、争吵中远离而去。他不明白妻子婚前婚后为何变化如此之大?其实,妻子没有变,只是不同的文化差异,婚前没有触发,而婚后将恋爱的面纱揭去文化差异赤裸裸的摆在这个家庭所有人面前。

现实生活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成功婚姻的经验和失败婚姻的教训来说明,直到今天,文化上的“同源文化”(“门当户对”)规律是怎样在影响婚姻的命运。家庭文化氛围的耳濡目染,父母生活方式及文化资源的代际传递,多半不以学历水平、政治地位或经济条件为转移。我认为选择配偶时应当重视文化上“门当户对”,而那些未曾作此权衡的已婚夫妻,或者那些不得不淡化这类条件的恋人,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增强调适能力,去克服双方因“异源文化”必然带来的调适困难,以其特别的努力去认识和缓解价值冲突或心理矛盾。他们或许不得不放弃自己当初的某些愿望或要求,努力去理解、接纳和适应对方身上无法改变的文化印记。

家庭中的目标冲突

《读者文摘》中有一篇罗伯特·凯尼的文章,叫《妈妈的裙带》:“男孩很小时,妈妈把他系在她围裙的裙带上说‘现在你不再会摔倒’。孩子一天天长大,他想离开母亲去看看窗外的阳光,树林和河流。”哦!妈妈,请解开裙带,让我出去吧“!但母亲说:“还不行,我的孩子,你还不够强壮”。孩子只好等着,看着母亲一边工作一边唱歌。慢慢的孩子又大了一些,他被窗外明媚的春光,喧闹的河水,青色的山峦吸引,不管不顾的向外走去。这时裙带断了,“啊!妈妈的裙带真脆弱”,孩子欢笑着跑出门去,一截裙带还系在身上。男孩一直跑,为自由,为新鲜的空气和清新的阳光欢欣鼓舞。他跑到一个悬崖的边缘,飞溅的瀑布迷乱了他的眼睛,他绊了一跤,摔下崖去。在他惊叫的时候,他被挂住了,是妈妈的裙带勾住了树根,“哦!妈妈的裙带是这么的坚固!”孩子藉着带子爬上了岩石,然后继续坚定地走向世界“。妈妈给孩子系上裙带是,妈妈和孩子的目标都是安全的成长,这是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当孩子提出解开裙带,走向世界的时候,母子的目标发生了冲突,妈妈的目标是成长的安全,而孩子的目标是成长中走向世界的体验,这时妈妈的权威占了上风,冲突得以平息。终于冲突占了上风,孩子挣脱了裙带走出了家庭,无论他是否掉下悬崖,他走向了世界。

其实不管对孩子多严厉的父母,内心都是被爱所使然,恨也是爱的义词。爱孩子爱得过分,把孩子纳入自我范畴,忘了彼此的边界,以为孩子的目标就是自己的目标。但实际上,常常是目标倒置,父母将自己的目标强加给孩子,还以为是孩子的目标。孩子和父母之间目标的严重不一致会使孩子受到伤害,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小孩子从沙发上掉下来,他翻了个身起来了。但父母被吓着了,认为孩子掉下来会摔坏。其实他没事,被摔了很多次,依然很健康,磕个包,没事,照样玩。这个时候父母应该会明白,哦,原来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孩子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孩子的眼里世界和你的眼里的不一样,孩子眼里看的什么都是新的,而你的理念已经形成了,你认为事情就是这样的,这样做就会有这样的结果,那样做就会有那样的结果。但是你已经开始用错误的方法催眠孩子了,不能动这个,不能动那个。为什么不能动啊,你得告诉他跟孩子说话能讲出道理来。爸爸妈妈不让动,动了就会有惩罚。孩子怕惩罚他就不动,但是孩子心理就有很多想法。这样和你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你是希望他不要受到伤害。他希望你给他更多的空间让他去体会。目标的冲突就会造成母子或父子感情的漠然,从而偏离家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