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创造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②
5911000000003

第3章 原版自序

一九八八年底,我出版了《超越自己》,没想到这本以给自己孩子的信为骨干的书,居然获得热烈的反响,仅仅一年间印了三十版。我想它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主要是因为年轻人的问题都差不多,从别人的身上可以见出自己的影子;从别人父母的教训中,也能有很大的获益。

此外,现在的年轻人跟过去不一样了,他们不要听专制的教训,也不要填鸭式的宏论,要的是可以信服的说理。师长必须从孩子的近身处找到好的例子,用民主而且合乎逻辑的模式来谆谆诱导。或许,《超越自己》与《创造自己》这两本书,正暗合了这个原则。

我不认为作品的成功,是因为自己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实在是因为那些文章,都植根在生活的土壤里,有血,有泪,更有爱。它们往往是我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痛心疾首之后振笔而书的。或许也正由于它不是面红耳赤的怒骂,而是在我压平怒气,冷静下的产物,居然对我自己的孩子,都比当面训话来得有效。

这一年来,我的孩子确实又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渐能像《超越自己》书中所强调的,克服了一些惰性,也对未来产生积极的态度。他开始主动参加“大学之夜”,了解每个大学的入学条件和申请奖学金的方法,他也更积极地参与课外活动,为歌剧伴奏,到校外演讲。当然,他更遭遇了许多挫折,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我发现压力对年轻人是有好处的,所以在书中说:

“压力是无所不在的,只要你自我要求,只要别人对你期许,自然就有压力。”

“你不要认为成名的老手比较轻松,实际人的名气愈大,包袱愈重;他们是扛着半生的荣誉上台,怎能不慎重呢?”

“压力虽然不好受,但是好!它只会使我们站得更挺、走得更稳,能够在未来承担更大的压力,产生更强的斗志。且从身体的内部、心灵的深处,激发出源源不绝的力量,走向人生的凯旋门。”

也正因此,在他面对强大压力而胃痛的时候,我只是递过去一个电热袋,并给他两颗胃药;在他熬夜念书的时候,我不再像以前一样坐在旁边操心,只是送杯牛奶,便转身进房先睡了。

当年轻人发觉父母不再总是在身边呵护时,他们不得不武装起来,面对自己的未来,就能够快速地成熟。所以在《踏上征途》一文中,我说:

“一个成熟的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他关心自己的前途,也创造自己的未来,他不再什么都指望父母解决,而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的思考,也不再停留在幼年时的幻想、少年时的梦想,而指向理想的实践。”

“你可以清楚地听见家里其他人的鼾声和桌上滴答滴答的钟响。你觉得孤独了!进一步发觉,恐怕在未来的人生中,父母不可能是永远的依靠。”

父母不能帮他们面对一切问题。我们必须把下一代推到人生的舞台上,让他们自己去演!如果说这本《创造自己》在精神上与《超越自己》有什么不同,应该是:《超越自己》是在后台,为孩子做上场前的装扮,并鼓励他克服恐惧,走上舞台。《创造自己》则是开始教他不但要站上舞台,演好这场戏,而且要演出自己的风格,留下永恒的回忆,享受台下的掌声,甚至接受闭幕后的落寞。

所以,《创造自己》,不但是创造下一代自己的面貌,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更是建立他们精神的堡垒。

一个人只有表面的武装,而没有精神的武装,是无法面对未来多变的社会的!一个孩子长久被约束,而毫无体验外面生活的机会,也是不好的。

因此,读者可以发现,我居然准许孩子参加庆功舞会,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家,我也并不极力反对他交异性的朋友。但是我说:

“在西方社会,成人晚上带有少许酒味,是被人们接受的;但是如果早上带有酒气,则受到轻视。因为早上应该迎向工作,多么放肆的夜晚,也要在此刻结束。只有知道收束的人,有资格纵情;只有早晨知道迎向光明的人,可以享受一些夜的绮丽。”(《肆情的夜晚》)

我也叮嘱他在深夜归来时:

“请送你上车的同学先记下计程车的车牌号……而且最好让司机看见,很可能你会因此避过一场灾祸。”(《谁是纽约客?》)

“你看到电视上有关躲在码头仓库的年轻人的报道吗?十六七岁的孩子,逃家、吸毒、滥交。有些未婚的稚龄妈妈,把婴儿放在一旁哭,然后跑去接客;她们伤害了自己、伤害了孩子,断送了前途,甚至染上艾滋病而死。想想,如果在起初,他们有个防微杜渐的家长,会有这一天吗?”(《食色性也》)

是的!防微杜渐,在家长偶尔的放松之中,我仍然主张“暗地的监督”,随时纠正年轻人可能犯的大错;我也赞成“比”,虽然那是年轻人最不喜欢的──

“不要认为不去跟别人比,就能减少面对敌人的机会,也就能比较快乐。因为你不去比,别人却要来跟你比,这个世界也总是把大家放在一起比!”

“比,确实不是很愉快的经验。那不愉快,是因为打破了自己编织的‘满足的梦’,也可以说是使自己面对了现实。有什么事情比你面对敌人,当面交手,来得更真实呢?”(《比,才有进步!》)

在这本书里,我教年轻人面对真实的世界,不自欺、不欺人。父母也不必哄骗年轻人,而应该展示给他们真实的世界,我甚至说:

“年轻的你呀,我们是无法赶上你的脚步了,我们也不打算拖累你的行动。毕竟你得自己面对眼前的坎坷与挑战啊!”(《踏上征途》)

而在同一时间,我提出一个重要的理念:

“古人曾感怀地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其实若不是父母早逝,孩子怎可能没有侍养双亲的机会?对父母的侍养,何必非等自己成家立业之后?幼年时代的孝顺,何尝不是侍养?可惜子女往往只有自己当上父母,辛苦地付出之后,才感觉做父母的不易,想回头报答,却因为自己的子女还需要照顾,而行无余力。等到孩子长大,自己有了力量,父母却已年迈辞世了。如此说来,孝养双亲最好的机会,不是反而在少年时吗?”(《无怨无悔的爱》)

所以,这本书,不但是要年轻人站起来,而且要扛起来。由消极的受,到积极的予;由超越自己与生俱来的弱点,到创造自己最美好的人生!

二○○六年五月修订于纽约

上帝创造了我们,

我们当创造另一个自己,

创造自己的风格!

创造自己的前途!

创造自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