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里,企业要解决的已经不是能否国际化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赢得优势的问题。
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很复杂的战略问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问题不是一个该不该去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问题。
——许家印谈企业国际化的方向
【背景分析】
在中国市场日益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的本土企业需要做好应对外来资本的涌入的准备,作为市场单一的房地产企业更是需要加快自身转变,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海外巨鳄的冲击。许家印认为,房地产企业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仅要做到维持自身发展,更要抓住这次机遇,占据优势,借此契机再上一个台阶。
对海外市场相对熟悉的许家印,一早就已开始了恒大的转变,但是许家印认为,恒大要想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着眼点并不在于地产行业的跨国化,而是要拥有自己的特色,拥有别人难以复制的特色,才是真正的优势资本。
为了让恒大拥有其他房地产企业所不具备的特色,许家印开始了他的新一轮开疆拓土。许家印认为仅仅只有地产业还是太过单一,完全没有特色,也没有更深厚的底蕴,为此,他于2003年12月强势进入传统工业项目——钢铁行业。在广东茂名的海边成立茂名恒大钢铁集团,许多人认为这是许家印的“钢铁情结”作祟,实际上,许家印是经过了深入的讨论,和各方面专家辩论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决定进入钢铁业的。在建设恒大钢铁集团时,许家印再次发挥高效的“恒大速度”,从开工到首批200万吨项目生产线投入生产,用了仅仅9个月零18天,刷新了世界钢铁史的多项纪录。
如今的茂名恒大钢铁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年产钢量1000万吨,总产值规模200个亿的大型钢铁厂,已经成为恒大集团旗下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而且投资还在不间断地继续。除了钢铁行业以外,后来许家印还涉足能源、交通行业,以房地产为基础,一起构成了恒大集团的四大支柱。
【拓展透析】
跨国化不仅仅是使企业得以利用全球最优资源的一种简单转变,譬如楼盘建设中利用一些外国材料,即生产的某个环节在国外或需要利用国外资源。许家印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这样也算国际化企业的话,那么恒大早就达到了这一标准,其很多合作伙伴都来自国外市场。那么,恒大想要在国际化趋势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有和国际超大型企业合作互赢的资本,因为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是为了和本土企业针锋相对,决一死战,而是为了合作谋取利益。因此,吸引国外资源为自己服务,增加自身竞争力才是企业在国际化中赢得优势的关键。
在这方面,美的做出了榜样。为了获得更大规模的发展,美的加强了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作,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美的先后与日本东芝、三洋、芝浦、意大利梅洛尼等国际著名公司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使美的的产品始终走在同类产品的前列。从1991年开始,美的出口创汇连续8年位居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美的也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备受瞩目的外向型家电企业之一,同时在国内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此,美的正式提出了“做世界的美的”的口号。
2000年,美的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在中国香港公司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先后设立了美国公司、欧洲公司、日本株式会社、韩国办事处,此后的两年内又设立了加拿大办事处、俄罗斯办事处,大力推进美的海外业务的拓展,为美的国际化提供支持。
2002年6月,美的提出了“超常规发展”的海外市场计划,计划在2005年出口达到15亿美元。2004年美的出口微波炉400万台,同比增长80%,出口国家从50多个增长到120多个,其中在非洲、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奥地利、法国、德国、新加坡的增长都超过100%,“美的”牌微波炉在非洲的销售增长了100%。
而微波炉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美的集团其他产品的推广,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另外,美的微波炉与以麦德龙、沃尔玛、卡马特、家乐福为代表的世界知名零售商都有全面、广泛而良好的合作,在售货政策上与它们接轨,保证按时按质按量供货,这都为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从2004年开始,美的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空调出口企业,占据第一的位置。2004年美的空调内外销总量突破700万台,其中出口突破300万台;2005冷冻年度,美的家用空调的出口量为430万台;2006年美的空调出口535万台;2007年美的家用空调出口648万台,一直稳坐出口第一的宝座,无人能够撼动。
从美的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企业要善于运用世界眼光从全球化背景中发掘对自己有利的资源,并整合这些资源以创造利益。站起来,走出去,你会发现处处都是机遇,处处都是黄金。拥有长远的眼光和整合的思维,那么你就可以做天下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