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针对一定的问题,开展的与众不同、具有积极意义、取得不同结果的思考。
求异的目标是超出,是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事物。最终超过前人,超过同行,超越自我。
——林木
创新中的求异思维就是不盲从、善质疑、敢超出。
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创造不同。
——林木
要想进步和不退步,必须别出心裁,至少应该异地取材。
——鲁迅
应该“标新立异”,但应该是群众所欢迎的“标新立异”。
——毛泽东
求异是进步的、积极向上的,而不是低级庸俗的。
——林木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
——威·布莱克
独特实际上是对平常的突破,意味着一种求新的生命力。
——素素
与众不同,也是一种时髦,一种社会前进的积极因素。
——陈祖芬
打破成规,新世界才能出现。
——库帕法伯格
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李可染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才逼真。
——(宋)黄庭坚
不经过迷惑,你总不会聪明;要成长,你总要独创才行。
——歌德
经验贵在自己创造。
——叶圣陶
养成习惯是我们的失败,因为习惯究竟是一个定型的与世界有关的。
——(英)佩特
一个人想做点事,非得走自己的路。
——李政道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郑板桥
真正独树一帜的只是少数人,多数都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转的。
——歌德
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有发展。
——王蒙
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
——朱清时
独创性,就是发现那些横在我们面前,但却没有人命名,因而也就无人提起过的事物。不具备独创性的人们通常要等到别人给那些事物命名之后再去正视他们。
——尼采,快乐的科学
只有广泛的得到教益,自己才能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然后才能独创一格。
——苟慧
求异思维的运用:一位专家要有一面学术旗帜,一个人要有一种积极向上,与众不同的作风、风格;组织一次活动要有一次的特色。
求异思维——向上的阶梯
求异思维是一种优秀可贵的品质。美国学者特曼早在1921~1923年间,从25万名学龄儿童中选出1528名高智商者,其中男生857人,女生671人,探索他们成才的规律。这一研究一直跟踪到1972年,中途因特曼逝世,其他美国心理学家接替了特曼的工作。最后,研究者对这些儿童中150名最成功者和150名最不成功者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智力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其差别主要是非智力的品格因素,而其中的求异思维起主导作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创新。
(二)求同思维
求同思维是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坚持求同存异、综合概括,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活动。
1.技术集成。美国的阿波罗工程,设有为其制造一个专用新零件,全部是现有人员、思想、技术、材料、器械的集成。
2.信息综合。创新者可把不同的信息综合起来,形成一种新信息。如综合多种观点形成新观点,综合多种思想形成新思想,综合多种理论形成新理论。
3.功能组合。把服务于同一对象的物件组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新物件。如组合家具、组合文具、组合电工工具、组合床上用品。
4.装备技术组合。军队以汽车为基础,把微机、电台、标图桌等办公工具组合起来,创造出了作战办公车;集指挥系统、通信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导航系统和空调系统等高技术系统为一体,创造出了作战指挥车。
(三)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相辅相成
创新者在创新中,不可能只单独使用某一种思维方式,而常常是几种思维方式同时使用。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创新者在创新中,常常是先使用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当一种思维方式不能满足创新需要时,就会使用另一种思维方式。因此,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常常交叉使用,相得益彰,它们共同担负着创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