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5721300000024

第24章 以爱才之心兴用才之势

之所以说人才需要爱惜,是因为人才在未被重用之前,就像刚刚破土而出的秧苗,很容易被践踏而死。相反,如果领导者以爱才之心用才,并以自己的行为感染身边的人,使他们形成爱才、护才、用才的共识,人才就不至于被轻易埋没。

如果有贤才者锋芒毕露,才华超人,则会被嫉贤妒才者所忌,不仅不肯推荐,甚至加以诽谤,惟恐其超过自己或代己之位,对方尊贵,自己则卑贱。有的虽知贤而不愿荐贤,这种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推荐的人出事累及自己。凡此种种,都是荐贤的难题。然而在贞观一朝,不但李世民求贤若渴,而且在他的奖励和带动下,手下的群臣也纷纷举荐治国贤才,使大唐人才济济。

李世民的丈叔高士廉就是一个爱才的人。十三岁的少年卢庄道被父亲带到高士廉家中拜访。这时,刚好有人进献书籍给高士廉,庄道偷偷看了这些书。之后,庄道告诉高士廉说其中一篇文章是自己所作,高士廉非常惊奇,他不相信地说:“一个年轻书生怎么可以这样轻浮!”卢庄道见状,要求自己背诵那篇文章,果然流利通畅。又请求倒着背诵,仍然流利通畅。高士廉更加惊奇,就与庄道交谈了很长时间,庄道最后感激地说:“这篇文章实际不是庄道所作,只是刚才偷着记下来罢了。”高士廉又取来其他文章检查庄道,庄道看一遍就能背,并且呈上自己写的文章。高士廉把这些都讲给李世民听。

李世民于是召见卢庄道,让他参加策试,中了第十六名,因卢庄道年纪小,李世民任命他为河地县尉。任满之后,卢庄道又参加了李世民命题的科举考试,中一等。李世民召见了卢庄道,让他当长安尉。

有一次,李世民组织官员审察记录囚犯的罪状,有关部门认为卢庄道很小,便想用其他县尉替他,卢庄道不答应。处在少年期的卢庄道虽然喜欢玩,但为了前途,他不愿错失这个机会。第二天李世民召见囚犯,只见卢庄道引领慢慢前行的囚犯进入大厅,为李世民评议每个囚犯罪行的轻重和关押时间的长短。李世民问什么,卢庄道就答什么,清楚得让人吃惊。李世民惊讶极了,当天就提升他为监察御史。

由卢庄道的任用,不难看出李世民手下诸臣忠于职责,不妒奇才为政之风,还可看出李世民本人任人惟才、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以举荐卢庄道的贞观重臣高士廉为例,就不仅有知人之明,还有荐贤之量,有为国家荐贤的至公之心。李世民对臣子所推之才不迷信,必定经过层层考试来确定他的才学,从而保证了官员人人皆贤才而非庸才的用人标准,这样的用人之法,自然能使大唐得到无数人才。

贞观时期人才济济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作为一名封建帝王,李世民任才能够真正不拘一格。他不论人外表长相,不论年老年少,皆取其才而用之。冯智戴是高州首领冯盎的儿子,贞观初年,冯智戴和父亲一同进朝拜见李世民,李世民听说这个年轻的后生善于兵法,就试探着以山间的白云来问冯智戴,说:“白云下面有贼寇,今天可以攻打吗?”冯智戴看了看白云说:“可以攻打。”李世民又问:“为什么可以攻打?”冯智戴就以阴阳五行来回答:“白云形状像树,日辰在于金,金能克制木,所以攻打敌人必定能胜利。”

李世民听了他的话,认为很有出奇之处,马上任命他为武卫将军。

李义府是高宗李治时期的宰相。当初,安抚史李大亮、侍史刘洎等联名举荐他,李世民在内殿召见,考查李义府,让他以乌鸦为题做诗,李义府很快就做了出来:“日里迎朝彩,琴中半夜啼。上林许多树,只借一枝栖。”

上林是种植花草树木、供养禽兽以让皇帝打猎娱乐的范围。李义府在这里以此为喻,说明自己想入朝为官而不能的愿望。李世民听了之后非常赞赏地说:“朕把整株树都给你用,岂止一枝。”于是破格提拔李义府为监察御史。

贞观初年,李世民听说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很有才能,便亲自召见,并询问他治理国家的方法。

张玄素不卑不亢地说:“臣看自古以来,没有像隋朝死丧祸乱那样厉害的。难道不是它的君主暴虐,它的法律无比混乱的原因吗?假使君主在上虚心接受意见,臣子在下矫正过失,何至于如此呢?况且万乘之君,要想自己独断所有国家事务,一天决断十件事,就会有五条出偏差,何况万事呢?日以继月,以至成年,错误就会很多,凭什么不灭亡呢?陛下如果借鉴隋亡,一天比一天谨慎,尧舜治世之道,就近在眼前了。”李世民对此话深感赞赏,便提拔张玄素当了侍御史。

李世民曾任温彦博为吏部侍郎,主管官员的考试,当时有个考生没有考上,他叫裴略,揭榜后,落第的裴略对温彦博说:“我愿意为你做几篇赞,算是自我解嘲吧。”

温彦博便让他嘲讽厅前的一丛竹子,裴略说:“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热,肚里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温彦博又让他以屏风为嘲,裴略说:“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

裴略所做诗的意思即是:竹子冬天不愿意凋谢,夏天也不怕热,肚量狭小,寄不下天下的贤士,外表长点枝叉又有什么用呢?屏风高八九尺,长六七步,高高地在厅室上坐着,挡着多少贤士的路啊!温彦博听完说:“这好像是在中伤我啊!”裴略却说:“我既然这样说,何止是中伤你。”温彦博在惭愧之下,又觉得裴略才思敏捷,于是上报李世民让他做了官。

在整个贞观一朝中,李世民时时关心、处处留意人才的出现。而对于天下才子来说,他们碰到李世民,也无疑碰到了一个善于识别优劣真伪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