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匈奴
5384700000030

第30章 天注定的裙带关系(1)

刘彻死后的谥号是武帝,如果这时候他向文景二帝一样继续妥协,那么就不会有这个谥号了。

元光六年(前129年),刘彻正式对匈奴发动全面的反击战。为什么匈奴人可以派遣小股军队入侵骚扰大汉的边界,大汉的军队就不能主动越过长城去反击呢?花钱不是问题,文景两朝的积累足够刘彻打个十几年,何况这时刘彻手下还有一个顶级的财政专家桑弘羊(此人是个经济领域的绝对天才,后面会专门说到)。算下来,跟匈奴消耗个几十年,还是玩得起的。

说干就干。万事开头难,这不仅仅是汉朝第一次反击匈奴深入草原腹地,也是华夏文明第一次尝试向北方的蒙古高原开拓。夏代的中心区域只在今天的河南一带,对河北山西的控制力都很低,不用说草原了;商代在盘庚之后才慢慢稳定下来,主要精力是在对付东夷(今天的山东和苏北);周代通过大规模封疆建国,疆域扩展了很多,与草原部落有过摩擦,但是即使东周战国时期的李牧反击匈奴,也都是以诱敌深入然后围歼的打法为主,没有深入草原;秦代蒙恬反击匈奴,也只是在河套地区将领土推进七百余里,约合现在的三百公里。

经过精挑细选,刘彻一共选拔了四位将领——有着多年与匈奴作战经验的李广,任骁骑将军,带着他匈奴式的轻骑兵军团前往雁门(山西大同一带);功臣子弟、汉朝杰出人物、前任太仆青年公孙贺(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公孙昆邪之孙),因为有优良的驾驶技术,并且掌管交通多年,所以任轻车将军,率领轻车兵集结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县);曾经主持在长公主手中营救卫青行动的优秀侍卫公孙敖,任骑将军,在代郡(河北蔚县一带)集结骑兵。

此次匈奴入侵的就是上谷,上谷方向的胜败很是关键。然而,与这三个人相比,在上谷(河北张家口一带)方向的将领显得默默无闻。他就是卫青,皇帝的小舅子,任车骑将军,带着骑兵为主、轻车兵为辅的合成军队驻扎上谷。这样的安排,将领、大臣们嘴里不说,心里肯定也是嘀咕个不停。虽然说,公孙贺也是皇帝宠妃卫子夫的妹夫,但是也是官宦人家,卫青只不过是个骑奴出身。但是刘彻心里有数,这个小舅子,绝对不是凡人。

这次的反击带有明显的探路性质,每个将领手下兵种不一,而且每人只带五个营,约一万人。四路军加在一起只有四万人,任务很明确,深入匈奴腹地,能打多少打多少。

到了约定的时间,四路大军一齐出动,由集结地的各个要塞、关口和边境贸易市场出发,进入匈奴境内。

对于此次反击,匈奴人一清二楚。军臣单于对四位将领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李广是匈奴的老敌人了,一定要全歼李广部,活捉李广!

于是,匈奴骑兵主力集结在雁门方向,李广刚刚进入匈奴境内,就遇到了十几倍的敌人,没多久就被合围。与此同时,公孙敖在代郡反向遇上了匈奴包围圈的东线。几天后,李广军队被匈奴主力秒杀,李广被俘,公孙敖在损失七千余名骑兵后主动后撤。

而在代郡方向的公孙贺,带着坑爹的轻车部队在西线雁门的草原上行进了几天,一个匈奴人都没见到。加上轻车部队在草原上颠簸难行,也就撤退了。

然而东线上谷方向的卫青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大捷。卫青事先做好了侦察与情报工作,知道匈奴有个地方叫龙城。匈奴人的各个首领都要在每年的五月,集合在龙城举行大祭,说白了就是匈奴单于的祠堂、祖坟所在地。这样,仗就好打多了!

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不妨这样想,把这个当成一个游戏,汉、匈两军是即时战略游戏的两个派别,每个派别都有很多的属性不一样。我们将属性归纳下,有机动性、防御力、战斗力。汉匈的战斗力相当,匈奴的机动力远远强于汉军,但是,匈奴的防御力几乎为零!因为匈奴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其聚居地,或者说城市的防御工事绝对是很原始的,甚至是不设防,相对于有着高大城墙的汉军来说,攻击或者突袭这样的聚居地就像屠城一样轻松。

果然,卫青没有辜负姐夫的期望,率领车骑兵深入蒙古境内,直捣龙城。虽然歼敌数量不超过一千,但是卫青破坏了匈奴人的祭天圣地,汉朝几十年内蒙受的耻辱可以说是一扫而光!汉朝的荣耀,开始让匈奴人感受到屈辱了。匈奴人不可战胜、单于是天之骄子的神话被一个奴仆出身的将军彻底打碎,碎得像粉。

可怜此时的李广已经在押往单于大帐的路上。两个匈奴骑兵,一人拿着渔网的一头,李广就在这个渔网中卧着,动弹不得。走了十几里,李广隐约听到那些士兵用匈奴语说什么要抓活的。嘿嘿,要抓活的。李广干脆开始装死,这下押送的士兵们急了,把李广放下来查看情况。李广微微睁眼,正好看到一匹好马,于是突然一下跳起,骑上这匹马,带着马上的弓箭一起往南逃去。匈奴人一共数百人追击,又不敢杀李广,只能追不能打。李广扯开了性子,一路将这些匈奴人当靶子打。一路上李广也逐渐收拢了些走失的其他汉军士兵,跑了几十里,终于回到了汉朝境内。

这场战役到此结束,匈奴人虽然连续击败了两支汉军部队,但是并未完全达成此战的战术目标。虽然全歼了李广部,但是没有生擒李广壮大士气;虽然击溃了公孙敖,让公孙贺无功而返,但是卫青破坏了圣地龙城。总体而言,双方是互有胜负。从宏观上看,形势明显开始偏向于汉军。

卫青的胜利,也让刘彻的威望进一步提升,群臣都说皇上善于识人。但是,公孙敖和李广这两个败军之将,不处理还是不行的。四个将军回朝之后,刘彻下令,将李广、公孙敖送交军事法庭审判;随后,卫青也被封为关内侯;公孙贺嘛,不胜不败,既没有处分也没有受罚。

李广、公孙敖以指挥不当,致使汉军蒙受巨大伤亡的罪名判处死刑。不过朝廷也不是那么不讲理,那时候没有缓刑,但是可以拿钱赎罪。于是这两家就凑了点钱,把他们给赎出去了,免了死罪,但是失去了官职,贬为庶民。

汉军的首次反击虽然有胜有败,甚至是败大于胜,但是就鼓舞士气而言,这一仗的意义是不同凡响的。尤其是卫青指挥的龙城大捷,让汉朝有了与匈奴叫板的资本。汉朝对匈奴,就在这时候正式宣战,刘彻颁布诏书,通告天下:

“夷狄无义,所从来久。间者匈奴数寇边境,故遣将抚师。古者治兵振旅,因遭虏之方入,将吏新会,上下未辑。代郡将军敖、雁门将军广所任不肖,校尉又背义妄行,弃军而北,少吏犯禁。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将率之过也;教令宣明,不能尽力,士卒之罪也。将军已下廷尉,使理正之,而又加法于士卒,二者并行,非仁圣之心。朕闵众庶陷害,欲刷耻改行,复奉正义,厥路亡由。其赦雁门、代郡军士不循法者。”

表面上,这道圣旨的主题是处理战争中指挥不当的军官,实际上,其开头的“夷狄无义,所从来久。间者匈奴数寇边境,故遣将抚师”才是重点。这是在告诉大汉子民,也是在告诉匈奴——大汉再也不会向不讲信义的匈奴屈服。

匈奴的报复也随之而来,这年秋天,匈奴的骚扰日益严重,尤其是在上谷郡东边的渔阳郡(北京密云县一带)。于是武帝任命韩安国为材官将军,率领步兵加强渔阳方向的防御。

此时的韩安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护军将军。田蚡发疯期间,他曾经以御史大夫的身份代理丞相职务。可惜田蚡刚死,原本有机会担任丞相的他经历了一场车祸,成了瘸子。汉朝只好选功臣后代薛泽为丞相,韩安国伤养好了仅仅担任中尉。

十月,为了纪念卫青取得龙城大捷,这年改年号元朔,朔就是北方的意思。没两个月,卫青又当上了舅舅,也就是刘彻的长子刘据出生了。这年三月,卫子夫因为皇长子被封为皇后,卫青成了皇帝嫡亲的小舅子。

这年,匈奴在渔阳方向的入侵似乎消停了。为了查清楚情况,韩安国组织了一支小部队进入匈奴境内抓捕了一个俘虏。根据这位俘虏的描述,匈奴已经向西北逃窜,韩安国于是放松了警惕。在农忙时节,韩安国上书中央,希望让百姓能够安心劳作,撤走一部分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