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匈奴
5384700000014

第14章 自家人有时候也靠不住(1)

孝惠帝的葬礼上,吕雉痛哭不止,但是并没有流下眼泪。这个细节被张良的儿子张辟强发现了。这时候,张良已经登仙了,张辟强虽然才十五岁,但是已经承袭了留侯的爵位。

此时,曹参也已经过世,现任丞相是陈平。张辟强虽然名声不如他爹显赫,但是谋略也不差。他找到陈平,问他说:“太后在大行皇帝葬礼上都没流泪,发现没?知道为什么么?”

陈平想了想,直接问:“该怎么办?”

“大行皇帝没有年长的‘孩子’,太后最怕的就是你们这些老功臣啊。你去请求太后封她的亲侄子吕产、吕台为将军,指挥长安附近的南军和北郡,其他吕氏子弟也都封将,或者留在中央任职,这样,你们这些旧功臣,就能安全了。”

陈平按照张辟强的建议向吕雉提出申请。太后终于可以放心地哭了。

之后,就该忙活继承人的事情了。惠帝的后宫宫女有几个私生子,其中有个男孩子从小被寄养在皇后张嫣那儿,他的生母被杀害了(说不定生父也被杀了)。说起来,这桩婚事非常乱伦。张嫣是惠帝妹妹鲁元公主与张耳的女儿,是吕后的外孙女,刘盈的外甥女,也就是说,这个太子按辈分,既是刘盈的外甥又是刘盈的儿子,既是吕后的孙子也是重外孙,既是张嫣的儿子,又是张嫣的远房表弟……思绪有点乱……

这个男孩就是惠帝朝的太子,刘恭。刘恭才六岁,一切军国大事皆由吕雉处理,太后处理政务,史称“称制”。吕氏家族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常言道,隔层肚皮隔层山,不是亲生的,就是靠不住。刘恭继位四年,不知道哪个嘴碎的宫女太监,总之刘恭知道了自己身世。他是宫女所生,其实是不是孝惠帝的孩子很难说,因为那时候阉割制度不严格,后宫除了嫔妃住的地方外,纯爷们儿多的是。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这个消息是晴天霹雳,这个扶持他登上皇位的奶奶,杀了他亲生母后,间接害死了他的“父皇”。

毕竟年轻啊,不知深浅,这个小皇帝放出狂言:“太后怎么可以杀了我母亲再让我当太子!可惜我还小,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帮父母报仇!”

放出狂言,不要紧,但是吕太后何人?刘恭身边有多少吕太后的人?好家伙,他立即就被软禁在一个叫永巷的地方。不错,就是戚夫人被软禁那的地方。

可是,大臣总要和皇帝见面啊。于是吕太后向天下宣布:“这个,上天覆盖着大地,大地承载着苍生。做皇帝就得这样,皇帝安抚百姓,百姓拥戴皇帝,这样国家才能好好发展欣欣向荣嘛。可惜现在皇帝病得很重啊,病得这么久,精神有点不对头,不能为皇室延绵国祚延续香火,天下不能给这样的人,还是换个皇帝吧。”

大臣们有办法么?只好各自奉承:太后真是为大汉江山考虑啊,有太后这样的明主真是大汉百姓之福啊,太后英名啊之类的马屁不绝于耳。于是立孝惠帝宫女之子常山王刘义做皇帝,改名刘弘,并在这年五月,秘密处死了刘恭。这样一来,天下的矛盾被激化了,刘氏和吕氏本是一家人,现在彻底将矛盾放到台前了。好不容易在曹参手上休养了多年的汉朝,又要面临动乱。

新皇继位,当权的还是吕太后,她的几个侄儿吕台、吕产、吕禄,还有吕台的儿子吕通,都权倾朝野,飞黄腾达。吕氏已经几乎与刘氏平分天下。

但是内部不稳定,必然会滋生外来势力捞好处。汉中央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高后五年,汉廷不知道听谁的建议,禁止与南越国的铁器贸易。南越国当时地处偏僻(那时候的广东还不是现在的经济中心),生产力水平不足,铁器主要依赖进口满足本国需要。看起来,这是个很好的主意,遏制南越经济让他不敢反。但是此时的汉朝,远远没有与南越国叫板的资本。南越虽是小国,但是如果与汉廷关系紧张,吃亏的还是中央。

果然,这年春天,汉中央吃到了恶果。南越国国王赵佗分析:高皇帝在位时,我已经表示回归,高帝承认特区政府的地位,与我开放各项边关贸易。现在吕后断绝贸易,很可能是想通过长沙王和南海王把我干掉。于是,赵佗干脆称帝,宣布南越国独立,这样,南越王国成了南越帝国,这个意义可不一样了。赵佗还为战争做好了准备,陈兵长沙国、南海国边界。不得已,吕后只有派遣将军周灶在长沙国一带驻防。

不仅是南方,高后六年的六月,七年的十二月,匈奴两次掳掠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单单人口就劫掠两千多。

傀儡刘弘继位没两年,就有了重重外患,南北都有问题,一旦陷入两线作战,以此时汉朝的实力肯定得完蛋,至少是经济崩溃。刘姓诸侯的不满可想而知。此时的吕后为了稳定吕氏的权力,只好对刘氏诸侯王动手了。

就在高后六年十月,吕王刘嘉以骄奢淫逸的名义被废,吕后破天荒地封吕产为吕王。

高后六年的年底(也就是秋天),吕太后的侄女儿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原来,为了控制刘姓诸侯,各路诸侯的妃子几乎都是吕家人。这个侄女儿是赵王刘友的王后。刘友蛮有个性,这个王后毕竟是包办婚姻啊,所以对王后一点感情没有,跟别的王妃一起亲亲热热。

吕太后正要处置诸侯王呢,赵王撞枪口上了。赵王后不仅带来了家事的苦恼,还带来刘友的一句话:“吕氏现在也能封王?只要吕太后那老女人一死,我肯定得反上长安,诛杀吕氏!”

这可是触碰到吕后的逆鳞了。高后七年正月,她随便找了个理由召赵王刘友进京。刘友进京之后,待遇还不错,被安排在一个像模像样的住所,还有不少卫士守卫。就是……既不能出去,也没有吃的。赵王的臣子一看急了,有几个胆大的偷偷去送饭,结果都被抓了。

赵王平日里在封国,虽然不是花天酒地,锦衣玉食那是一定的啊。这饿着饿着,临死之前竟然饿出了诗兴:

“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彊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

从此包办婚姻的罪行多了一个:饿死王爷。这还不算,赵王饿死了,只按照平民的礼节,下葬在长安城百姓公墓的旁边。

可是你别说,有的事情还真邪门儿,刘友那诗最后一句“托天报仇”还真应验了。这个月就发生了日食,白天那一小会儿跟晚上一样。吕后这人迷信得很,死活觉得日食跟她有关系。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这事主要怪月亮挡着光,跟吕后没关系。但是,吕后不知道啊,闷闷不乐,身体渐渐不如以前。

越是身体不好,她越要为吕家的后路着想。

这年二月,她就迫不及待地部署。让梁王刘恢成为赵王,吕王吕产改封梁王,但是没有去封国,而是留在京城做皇帝的太傅(老师)。又立孝惠帝时期另一名宫女生的儿子刘太为吕王。改梁国为吕国,吕国为济川国。此时,汉廷中央,已经基本被吕氏把持。还有个刘邦的远房亲戚刘泽,此时任大将军(相当于军委副主席,跟丞相几乎平级),看起来是吕家的劲敌……可是,人家的老婆是吕后的外甥女。不仅如此,为了安抚这个姓刘的,吕后还封他为琅琊王。

可是,刘家的悲惨命运还没结束。刘恢不仅就任赵王,吕后还给他介绍了对象——不用说,是吕家的,吕产的女儿。万恶的包办婚姻,还是政治联姻的那种,自古被别人唾弃。

刘恢的苦闷不仅于此,前任赵王,一个刘如意,一个刘友都是惨死。他能好受?再者身边又都是吕氏的眼线,做什么事情都得小心翼翼。就算没这些,从小生活在梁国,突然到了赵国,总会不适应吧?何况梁国还比赵国富裕。

刘恢转来转去,只好在感情上找寄托。可是啊,天不遂人愿,准确说吕不遂刘愿。他找感情寄托,宠爱某妃子,吕王后能忍得了?就算吕王后能忍,吕太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