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匈奴
5384700000013

第13章 一封陌生老男人的来信(2)

吕皇后不急不忙,感谢了周昌,接着请了已经归隐的张良出山。张良给吕后出了个主意——让刘邦一向敬重的四个贤人出面,说太子几句好话。这四个人就是商山四皓。

刘邦征讨英布回来,自知命不久矣,重新提及换太子的事情。张良亲自去劝谏,刘邦慢慢动摇了。之后大学者叔孙通拼命用礼法规劝,刘邦最终只能放弃这个念头。之后的一次宴会上,商山四皓跟着太子一起进入宴会现场,刘邦惊呆了——老子请了十几年都请不动这四个老头,儿子这么年轻就请到了。刘盈的地位,彻底稳定了。

现在,吕皇后成了太后,帝国的统治者,能放过戚夫人么?此时,戚夫人在长安,刘如意在赵地当赵王。这个可怜的女人,被吕太后关押在一个巷子里,没有了华丽的衣服,没有了名牌化妆品和名牌包包,整天舂米,几乎断绝了与外面的一切联系。

吕太后还不满足,她还要干掉刘如意。此时赵国的相国正是当初反对改立太子的周昌。吕雉几次派使臣召刘如意入京,周昌死活不愿意让一个小孩(刘如意当年才十三四岁)去赴死。他告诉使臣:“先帝叫我保护好赵王。太后怨恨戚夫人,只要赵王进入长安,命就不保了。”

吕后很生气,直接召周昌进京,周昌没有办法,只有听命。失去了保护伞的刘如意已经几乎是碗里的食物,一道圣旨就被召到了长安。

从血缘上说,吕雉和刘如意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刘如意与皇帝刘盈倒是亲兄弟。刘盈软弱,但不是傻子,就算是傻子,母亲的想法他能不知道么?

赵王刘如意一路走来,在靠近长安的霸上,遇到了迎接他的刘盈。刘盈为了防止母亲对弟弟下毒手,每天都与他在一起,几乎一刻也不离开,饮食、起居都在一起,形影不离。

汉惠帝元年十二月的一个早晨,刘盈要去练习射箭。在古代,射箭是上至天子下至寒士甚至庶民都要学习的技能,也是孔子提倡的六艺之一。刘如意岁数小,加上在封国的日子安逸惯了,冬天大清早地去练习射艺,他可没兴趣。刘盈只好一个人去。

上午,刘盈就回到了寝宫,然而他只能见到弟弟的尸体了——刘如意被吕太后派人毒死了。刘盈另一个异母弟弟淮阳王刘友改封赵王。

一连几个月,吕太后都对刘如意的事情耿耿于怀。她不是愧疚,而是觉得自己儿子太不成器,对自己的对手动恻隐之心,太过仁慈。

这年夏天,吕太后想到了一个旷古绝今的主意——让刘盈看看他老娘是怎么对待敌人的,看他以后还手软不。于是,她找到了被软禁的戚夫人,砍断了戚夫人的手和腿,挖去了她的双眼,熏聋了她的耳朵,喂她喝了哑巴药,丢到厕所里。

面对这样一个行为艺术品,吕后很满意,命名为“人彘”,“彘”就是猪的意思。几天以后,戚夫人已经奄奄一息,血肉模糊(想象下,一个这样半死不活的人,在肮脏的环境下,还是夏天……不说了,我反胃了)。吕后让刘盈过来看,告诉他,这是他小娘戚夫人。

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少年来说,这个场景太震撼了。刘盈当场大哭不止,因为惊吓过度,大病一场。他派人转告吕太后:“这个不是人类能做的事情。我是您的孩子,没有脸面再治理国家了。”之后的一年多,刘盈都没能痊愈。

我猜测,刘盈也因为惊吓过度失去了生育能力——与宋高宗赵构一样。所以刘盈的“子嗣”最后都没得到那些功臣及功臣后代的承认。

惠帝二年十月,按照那时的历法,十月是新年的开始。刘盈的叔叔楚王刘交、哥哥齐王刘肥来朝贡,顺便一家人吃顿饭。

家宴上,因为刘肥是哥哥,所以刘盈让他坐在身边的上座,一起喝酒。吕雉什么人?眼睛里面能容得下这粒沙子?吕后悄悄命人准备了两杯毒酒,亲自端到刘肥跟前。

“肥儿啊,一家人好久没见面了,这两杯御酒就敬你了。你就拿这两杯酒,给妈妈我祝个寿吧?”

齐王很高兴,估计吕后从来没对他这么客气过,他拿起酒杯,刚要开口,刘盈也拿起了酒杯。

“母后,亲儿子也敬你一杯。”

吕后着急万分,没多想,一把夺过酒杯把酒倒了。齐王发现不对头,急忙说:“母后万寿无疆!但是我看母后一定是醉了,我也有点头晕,这酒我暂时不喝了。”说完,就收拾了下,告退回到了长安的住所。

齐王派人打听,得知那果然是毒酒。齐王明白了,吕太后虽然是自己的嫡母,但是毕竟隔着一层肚皮。前头刘如意已经被害死了,现在又轮到他,看来刘邦的子嗣即将面临一场大清洗。

刘肥心里清楚,如果不采取行动,他再也别想出长安城。此时,齐国的内史(仅次于国丞相)向刘肥建议:“太后亲生的只有一儿一女。女儿鲁元公主的采邑只有几座城。您是先帝的长子,封国有七十多座城,不如送个郡给公主,讨好太后。”

刘肥听从了他的计策,跟太后说,想把城阳郡送给鲁元公主,这才被允许回到了齐国。

这年的七月,萧何病逝。按照刘邦的遗嘱,曹参继任丞相。

曹参继任以后,一副很闲的样子。整天很早就下班,最后甚至很晚才上班。身为一国总理,这样轻松,迟到早退,连无心问政的刘盈都看不下去了。

刘盈特地召见了曹参,问:“我听说曹丞相时不时地迟到早退啊,是不是有这事?”

“我哪是时不时迟到早退!我是天天迟到早退啊。反正没事干,我坐办公室干吗?”曹参淡定答道。

刘盈被这个态度和理由哽住了,问:“呃……这样是不是影响不好?”

曹参笑了笑,问刘盈说:“你说我和你萧何叔叔比,哪个厉害啊?说实话。”

“好像是萧何叔叔更厉害。”

“陛下和先帝,哪个更厉害啊?”

“当然是我爹更牛啦!”

曹参大笑说:“对啊,我不如萧何,陛下不如先帝。先帝和萧何丞相早就为我们汉帝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制度。我们只要按照这个制度按部就班地做就行了。天下战乱了这么久,需要休息啊。”

于是刘盈哈哈大笑,不管曹参了。萧何的规矩,曹参一直遵守,这就是常说的萧规曹随。

表面的欢悦下,有着无数辛酸的无奈。连年的战争已经让汉朝不堪重负,秦末大乱的影响使得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此时的汉朝,就像一个病重的婴儿,只能静养。社会问题虽然很多,但是如果改革出现一个小小的问题,就会面临崩盘。对于当时的政府来说,休养生息是唯一出路。当时经济萧条,皇帝的御用马车都凑不齐四匹毛色一样纯的马,配给官员的公车都是牛车为主,马车极少;很多先秦时期和秦代修建的大粮仓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政府几乎没有什么储备粮;对于周边国家的挑衅,汉朝能忍就忍——实在没钱再进行战争了。

不过,曹参做丞相也有不厚道的地方。曹参担任丞相之后越来越闲,简直是盐巴蘸咸盐。他一下班就喜欢喝酒,于是有人不高兴,亲自跑过去劝谏,说您上班早退也就算了,回家还酗酒,这不厚道。结果,曹参碰上一个上门提意见的就把他灌醉,来一个灌一个。

惠帝三年,一封寄给太后的书信震撼了整个汉帝国,一场大讨论由此开始。信的作者,是匈奴的大单于——冒顿。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我是个孤独的君主,出生在荒野草原,在高原游牧部落生长。我几次到过边境,希望能去中国玩一玩。现在我单身,你守寡,两国君主都不快乐,没办法得到幸福。我愿意用我有的东西,换你没有的东西。

这篇充斥着羞辱和威胁的信,让每一个汉臣脸上都失去了光彩。吕太后龙颜大怒,召集樊哙、季布等将领议事。

将领们群情激奋,很多人都建议斩杀使者,北伐匈奴。吕布问樊哙,樊哙说:“臣愿意领兵十万,横行匈奴!”

季布很是不屑,当别人都在叫好的时候,只有他一言不发。当太后问起他时,他说:“樊哙,简直应该被斩首!当时韩王信叛乱,高祖发兵三十二万人抗击匈奴,樊哙是当时的上将军,当先帝被围困在平城白登的时候,樊哙能解围么?天下有歌谣说:‘平城被围那时候真是辛苦,七天没吃上饭,我简直都拉不开弩。’至今战争的伤痛还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些残疾的伤员还躺在病床上,樊哙想动摇天下,妄言十万人能够横扫匈奴,简直是打自己脸。而且那些蛮横的外国人与禽兽有什么区别?得到他们的好话别高兴,得到他们的坏话别生气。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吕后冷静地想了一想,是啊,中原不能再有战争了。于是命令大谒者(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张泽,带着自己的书信,前往匈奴。吕后在信中写道:

“单于原来还没有忘记我们中国这个破地方,还送了封信,我们这个破地方真是诚惶诚恐。我独自想了很久,我现在岁数大了,也不好看了,头发没了,牙齿掉了,连走路都没有什么仪态可以注重了,单于估计听说什么谣传了吧,我现在可是没脸面侍奉您了。我们中国这个破穷地方没什么罪过,您得饶人处且饶人。现在有两辆皇家马车,两套挽马一共八匹,就送给你当座驾了吧。”

冒顿接到信,扼腕叹息。他本以为可以借此吸引汉军前来攻伐,然后在草原战场,利用主场优势全歼汉军,消耗汉帝国的实力,甚至有机会还可以一举征服汉帝国。

但是,他的计划落空了。而且,汉帝国将永远铭记这次耻辱,早晚有一天,冒顿的子孙要付出代价。

冒顿没办法,只好又写了一封道歉信,信上说:“我没听说过中国的礼义廉耻,感谢陛下原谅我们。”

惠帝三年的春天,又一个宗室女远嫁匈奴,和亲的政策也被延续下来。此时的汉帝国,需要一个安定的外交环境,它只有忍。

惠帝七年八月,刘盈因为长期卧病,结束了他二十四年的生命,谥号汉孝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