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5247200000060

第60章 隋唐五代(9)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河北范阳(今北京附近)人。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出家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贾岛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他的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寒苦之词。所撰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的典故即由其“僧敲月下门”诗句而流传,有《长江集》。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被视为唐代古吟诗人的典型。

杜牧

杜牧(803—853),字牧之,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杜牧是名相杜佑的孙子,少年多才,26岁就考中了进士。不久,辗转各地,担任过许多地方的文职官员。青年时期的杜牧觉得自己有经邦济世的学问,谈论起国事来常常慷慨激昂,指陈时弊,是一位有识见、有胆量的进步人士,但一生仕途并不顺利,始终未能施展政治抱负。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他的诗、赋,兵法和古文都极负盛名,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意思就是说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杜牧的文才已经可以和杜甫齐名了。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追求“高绝之境”,力图区别晚唐时期的浮浅轻靡诗风。其中,《阿房宫赋》更是读起来朗朗上口,传为杰作。公元853年,杜牧在郁郁不得志中去世。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847)进士及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梦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李商隐诗作文学价值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所著有《李义山诗集》,现存;文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李龟年

李龟年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音乐家,他擅长唱歌,又会演奏咸篥、羯鼓、琵琶等多种乐器。李龟年生活在艺术气氛最为浓厚的盛唐。他的鼎鼎大名与绚丽辉煌的宫廷艺术紧密相联。唐太宗时,李龟年因能歌善奏、技艺全面、受命教习而出类拔萃。李龟年是一位很有灵气的音乐天才。他曾妙制《渭川曲》而深受玄宗赏识。李龟年不仅是声名赫赫、倾靡一时的梨园曲手,而且是一位富有深心理智的幽默家。渔阳兵变后,李龟年也因此改变了人生旅程的航向。他浪迹天涯,流落江南,后郁郁而终。

公孙大娘

公孙大娘是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初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后应邀到宫廷表演,据说无人能比。公孙大娘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舞,如《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公孙大娘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高度赞扬了她的舞蹈技艺。此外郑嵎的《津阳门诗》及后世《明皇杂录》都有关于公孙大娘高超剑舞的叙述。除杜甫诗序中提及的“西河剑器”、“剑器浑脱”外,还有“裴将军满堂势”、“邻里曲”等也是公孙大娘的著名舞蹈代表。

阎立本

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画家、工程学家。唐高宗显庆元年(656)为工部尚书。在高宗总章元年(668)作了宰相。阎立本擅长书画,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所画宫女,曲眉丰颊,神采如生。用墨而有骨;设色奇特而有法。描法富于变化,有粗有细,有松有紧,用笔也较顾恺之细密精致,富有表现力。阎立本的作品保留到现在的有《历代帝王图卷》,是古代画家企图表现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

薛涛

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长安人,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薛涛正式集子叫《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惜未流传下来。后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涛诗》一卷,是从《万首唐人绝句》等选本拼凑起来的。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的妇女,特别是在像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

茶圣陆羽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是个弃儿,自幼被笼盖寺高僧积公大师所收养。尚积公喜欢品茶,所以陆羽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茶道。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760),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陆羽在茶乡生活,所交又多诗人,艺术的薰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地把茶与艺术结为一体,构成他后来《茶经》中幽深清丽的思想与格调。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人,博闻强记,被称“圣童”。朝廷三次征召授官,都被他以专心采药治病,潜心医学研究为由拒绝。他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山区,深感疾病对人的危害之重,反对医生利用治病之机索取私利。为了向群众普及医学知识,孙思邈遍检历代医学典籍,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参照民间配方,于公元625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30年后,又写成《千金翼方》三十卷。这两本著作成为中医学史上极有实用价值的医学实用手册。孙思邈被后世尊称为“药王”,他隐居过的五台山被称为药王山,还在山上建立了药王庙。

李思训

李思训(651—716),唐代杰出画家,字建睍,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李思训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画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李思训的作品,因年代久远,现已罕见。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约686—760)唐代画家。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相传曾师从张旭、贺知章等学习书法,后来改学绘画。开始时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就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吴道子活动的时代唐朝处于开元、天宝年间,正是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吴道子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以杰出的天才迅速成长起来。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祥”。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诗圣”杜甫称他为“画圣”。在历代从事油漆彩绘与塑作专业的工匠行会中均奉吴道子为祖师。由此可见,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吴道子绘画无真迹传世,《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石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也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草圣张旭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鸣,吴郡(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豪放,嗜好饮酒,与李白、贺知章等八人称为“饮中八仙”。常于醉中以头发濡墨大书,如醉如痴,称“张颠”。张旭的书法得之于“二王”,但又独创新意,书迹有《郎官石记》、《草书右诗四帖》等。其正书《郎官石记》,完全是虞欧笔法,端严规整。他的草书奔放不羁,纵笔如兔起鹘落,气势如虹,有急雨旋风之势,被称为“狂草”。黄庭坚称其为“草书之冠冕”。张旭的传世书迹有草书《肚痛帖》、《心经》、《醉墨帖》、《千字文》、《自言帖》、《古诗四帖》等。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土,封渤海县男。欧阳询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欧阳询的代表碑刻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黄甫君碑》、《房彦谦碑》等,他留下的书法墨迹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欧阳询早年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的笔意,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很有王羲之楷书的风味。欧阳询还广泛地学习北朝碑刻,同时吸取唐朝其他书家的长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独特风格,世称“欧体”。欧体的最大特点是“险劲”,同时在险劲中求其平稳。

怀素

怀素(737—799),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因他出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存世法书有《自序》、《苦笋》等帖。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老僧食鱼帖》《佛说四十二章经》等。怀素晚年在四川成都宝国寺生活,他是东塔律宗的律师,与法砺律师的“相部律宗”、道宣律师的“南山律宗”鼎立为三大律师。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世称“亚圣”。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健,充分显示出一种不为魏晋书法所拘束的大但创新精神,这在唐代书法家中是前所未有的,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大量流传。

颜真卿的书法,在魏晋之后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代表了唐代书法的第二次高峰,更加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著名碑帖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争座位》、《祭侄文摘》等。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柳公权的书法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茍;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后人对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颜筋柳骨

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颜、柳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二。“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而又有所差异。在唐代时期,凡提及楷书,必提到颜、柳二人。

李靖与红拂

李靖是三元地方文武兼通的才子,胸怀大志却无用武之地,隋朝稳定下来后,他到了长安,以图施展抱负,为国效命。当时杨素是政坛上的通天人物,国政大权基本上掌握在杨素手中。李靖准备先投到杨素门下,可拜见杨素后,才发现权高位尊的杨素只图享受,倨傲无礼。李靖非常不悦,他侃侃而谈,从天下时势谈到治国安邦之道,见解精辟,头头是道,杨素听了只是频频点头称是,并没有做任何表示,让李靖失望之至。那天侍立在杨素身旁的红佛女,目睹李靖气宇轩昂,见解出众,不同凡响,心中十分倾慕。等到李靖告辞出门的时候,她暗中嘱托小童代为询问李靖的住址。当天夜里,李靖回到客栈,心下暗叹,难以成眠。夜深时,突然听得有人叩门,拉开门一看是红拂女。李靖既惊又喜,两人相知相慕,于是结为夫妻。杨素也曾派人出来追寻红拂女的下落,但没有几天就不了了之了。风声过后,红拂女和李靖扮成商人模样,离开了隋都长安,前往太原投奔了李渊父子。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

唐朝文成公主在1300年前远嫁雪域高原的吐蕃王松赞干布,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松赞干布请求唐朝和亲成功后,亲自率军到柏海迎候。并且在扎陵湖和鄂陵湖畔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便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文成公主安抵拉萨时,人们载歌载舞欢迎她的到来。文成公主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后来,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拿出五谷种子及菜籽,教人们种植,带来了车舆、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产技术和医学著作,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了布达拉宫。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事,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雄才大略,统一西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藏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元稹与崔莺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