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5247200000044

第44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4)

梁武帝萧衍晚年崇信佛教,不但借佛教之名愚弄人民,还搜刮民脂民膏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同泰寺,专为自己诵经拜佛之用。527年,梁武帝亲自到了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529年,他再次出家,大臣们劝不回,只好用钱将他赎出来。后来又闹了几次这样花钱赎身的事。梁武帝信佛教后,不近女色,不吃荤,和尚吃素的习惯就是从梁武帝这里来的。他还要求全国人效仿自己戒荤。即使祭祀,梁武帝也规定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后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梁朝就这样被梁武帝折腾得日趋衰弱,灭亡也便成了必然。

天花乱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南朝梁武帝带头求神拜佛,还聘请印度僧人波罗末到中国讲经。波罗末翻译了不少印度佛经,培养了许多中国弟子,讲经的风气非常兴盛。为了扩大佛教的影响力,佛教徒编了许多讲经的传说。其中一则是: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佛祖,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后来人们就以“天花乱坠”来形容说话极动听,却过分夸张,不切实际。

和尚为什么要烧戒

宋朝有个皇帝非常崇尚佛教,他对佛教中的密宗(喇嘛教)尤其优待,所馈赠他们的衣、食、钱等物品要优于其他佛教派,这样就引起佛教中的另一大派显教派和尚们的嫉妒和羡慕,于是他们也学起密宗派的各种仪式活动,还穿上喇嘛教的衣服。结果全国的喇嘛由几十万增加到一百多万。皇帝很吃惊,问大臣:“喇嘛怎么这么多?”大臣回答:“不是多,是很多其他教的和尚穿着喇嘛的衣服。”于是皇帝下令除喇嘛以外的和尚都要在光头上烧疤,这样慢慢形成入佛教前烧戒的制度。还有种说法,在南朝梁代时期,梁武帝对佛教信仰狂热,曾三次出家当和尚,但此被大臣用重金赎回。他当政期间,大赦天下死囚,希望这些人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他又怕他们继续犯罪,所以在光头上烧疤以示区别。这种做法逐渐传入寺院,即成为和尚烧戒的由来。

侯景之乱

梁武帝晚期,朝政黑暗。太清元年(547),河南王侯景作乱,攻入建康。武帝子孙虽带兵来救援,但因各怀争夺皇位的野心,不肯以实力进击。侯景攻破建康后,围城百余天,梁武帝被饿死。侯景纵兵烧劫,建康化为废墟,史称“侯景之乱”。

梁武帝之死

梁武帝晚年崇佛,不理朝政,朝廷黑暗,争权夺利不断。河南王侯景见皇族内部矛盾不断,便勾结萧正德发动叛乱。叛军攻入建康,包围宫城,引玄武湖水灌宫城。梁武帝被困,大发脾气,左右不敢过问,连他的饮食也没人去送。梁武帝忧愤成疾,据说因口中发苦,想吃蜜糖,侯景拒绝供应,梁武帝口喊“荷荷”而死。

陈霸先平叛

陈霸先是萧梁的振远将军,是侯景之乱中萧梁王朝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侯景之乱后,侯景立萧纲为帝,自己为丞相。551年,侯景干脆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之后,侯景派兵进攻巴陵,被荆州刺史萧绎的大将王僧辩击败。552年,陈霸先与王僧辩军队联手打败了侯景。侯景在东逃的路上也被部下刺杀。持续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乱终于结束。

陈朝

陈建立后,陈武帝陈霸先亲自领兵三下广陵,以图收复失地。他的继承者文帝、宣帝先后消灭了王僧辩、王僧智等反对势力,又在建康附近打败北齐军,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陈的统治。由于中国南方长期遭受战乱,经济严重破坏,即使统治者有心改变这一局面,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陈朝毕竟国力衰微。583年,陈宣帝死,后主陈叔宝即位,他迷恋女色,陈朝更加衰弱。而此时,隋朝已经统一北方,统一全国也指日可待。589年,隋文帝杨坚率军渡江灭陈。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结束。

陈后主亡国

陈后主是南朝最后一个皇帝,迷恋贵妃张丽华,整天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他还收刮民膏大兴土木,为嫔妃们建立临春阁、望仙阁等,每日与她们在此宴饮,还为每人们作诗兴文。陈后主曾作一首《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后两句悲凉哀怨,他却非常喜欢,被后世当作亡国之音、不祥之兆。杨坚渡江南下时,陈后主仍沉湎声色。隋兵攻破建康时,陈后主与两个妃子躲避进了一口枯井,后又被捞上来,那口井也被后世称为“胭脂井”。陈后主后来成为隋朝的俘虏,不久病死,被隋文帝追封为长城县公。

北魏建立

随着历史的发展,活动于大兴安岭一带的拓拔族逐渐兴起并强大起来。十六国时期,拓拔氏曾建立代国,于376年被符坚所灭。淝水之战后,中国北方再次陷入分裂。386年,拓跋珪重新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450年,北魏大举南伐。为了推动鲜卑人与汉人融合,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王。北魏进入全盛时期。后来北魏政府歧视北方军镇居民,引起了六镇之乱。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北魏灭亡。北魏统一北方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它的建立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

北魏统一北方战争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发展起来的,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北魏建国和发展时,北方有西秦、夏、北燕、北凉、蠕蠕等割据政权。拓跋焘统治北魏后,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拓跋焘闻夏主赫连勃勃已死,趁其内部不稳时,兵分二路先攻夏国,一路攻长安,一路趋统万。经过两年多的奋战,北魏终于拿下长安和统万夏国两处要地。正欲攻灭夏国,北魏北方的蠕蠕不断南下骚扰,拓跋焘转而北击蠕蠕。拓跋焘亲征,一举大败蠕蠕,虏获蠕蠕牲畜人口数以百万计,蠕蠕从此一蹶不振。在拓跋焘回头收拾夏国残余力量的同时,夏联络南方的刘宋,计划共同进攻北魏。拓跋焘一方面分军抗击打破南方刘宋的北上进军,同时对夏进攻,不久即收复长安,略取平凉,占有关中。次年,夏灭西秦,在还师的路上,首领被吐谷浑王遣军捉拿,后被送至魏京师平城被拓跋焘杀,夏亡,接着拓跋焘掉转兵锋,东指北燕。拓跋焘亲征前,先派使者与刘宋通和,以防其北上。此后军经濡水至辽西,进围和龙,燕属州郡纷纷降魏。次年,拓跋焘拒绝燕的求和,在孤立北燕的同时再攻和龙,北燕亡。北方的割据政权只剩下北凉了。北凉为匈奴人所建,在今甘肃一带,尽有酒泉、敦煌等地,长期称霸于西域诸国。北魏兵临其境下,北凉也亡。至此,北魏结束了北方100多年的十六国分裂局面,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

冯太后临朝称志

冯太后是北魏第六任皇帝拓跋濬的皇后。她出身显赫,又经历过跌宕遭际的磨练,人情练达,这些为她的政治生涯提供了条件,根据北魏风气,“后宫产子将为储,其母皆赐死”。拓跋弘立为皇储后,其生母李氏即被赐死,冯氏就被尊为皇太后。因拓跋弘年仅12岁,冯太后先杀阴谋篡位的丞相乙浑,后临朝听政,朝廷“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史载,冯太后“性俭素,不好华饰。”“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就是她当国时期颁行。她亲政时期,北魏由一个习惯掠夺的游牧民族国家汉化为一个文明的国度,间接促成了后来的隋唐盛世。由此看,冯太后不失为一个贤明君主。

孝文帝改革

为了缓和北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太和年间孝文帝和冯太后进行了一些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又称又称太和改革。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整顿吏治。推行官吏俸禄制;严禁官吏贪赃受贿;政绩不好的要受到处罚。2.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3.颁布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4.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即采用邻、里、党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5.改革租调制度。6.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胡服为汉服;朝廷改说汉话;规定鲜卑贵族改籍贯为河南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与汉通婚;依照汉人习俗改革礼乐、刑法等典章制度。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六镇起义

398年,拓跋氏建都平城。为了防御来自北方柔然汗国的侵扰,道武帝在北魏边境(今内蒙古河套地区以东,阴山山脉以南地区)设置沃野等六个军镇,自西向东依次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北魏后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523年,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的匈奴人破六韩拔陵率兵杀死镇将,发动起义,其它五镇兵士纷纷响应。530年,在北魏政府和北方柔然族人的共同镇压下,六镇起义失败。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的腐巧统治,导致了北魏的分裂。

北魏分裂

北魏后期,统治集团腐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六镇起义时,国势衰微。528年,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年仅三岁的族子元钊为帝,自己临朝称制。在镇压六镇起义中成长起来的胡族酋长尔朱荣以此为借口,率兵攻入洛阳,拥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胡太后和元钊被沉死黄河,尔朱荣掌握朝中大权。孝庄帝不甘心充当傀儡。于530年设计诛杀了尔朱荣。尔朱荣之侄尔朱兆带兵入洛阳,杀庄帝,另立元恭为帝。后来,北魏大将高欢击杀了尔朱兆及其党羽,进入洛阳,杀元恭,另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534年,为了摆脱高欢控制,孝武帝率轻骑西入潼关投靠大将宇文泰,在宇文泰的扶持下建立西魏。同时,高欢在洛阳拥立孝静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是为东魏。

盖吴起义

盖吴起义是卢水胡人盖吴于公元445年领导的反抗北魏的起义。公元445年9月,杂居于今陕西北部、甘肃南部和山西西部的汉、氐、羌、屠各、蜀(即叟)等族人民为反抗北魏的压迫,在盖吴领导下起义。10月,盖吴义军歼灭前来镇压的魏军,杀死魏长安镇副将拓跋纥。11月,盖吴派白广平向西进军。盖吴自号天台王,署置百官。此次起义前已在河东起兵反魏的蜀人薛永宗,也与盖吴联系,接受其领导,互相呼应。盖吴起义波及地区西起陇东,东至今山西西南部。北魏调来骑兵8万多对付强大的义军,公元446年初,太武帝率领大军围攻义军,激战中,义军由于缺乏有力的作战指导,使得魏军得以各个击破。5月,盖吴重新集结义军力量,占据了杏城,自号秦地王,从5月至8月,坚持与围剿的敌军顽强战斗。最后,由于义军内部屠各反叛,盖吴死于军中。接着义军将领白广平英勇牺牲。路那罗被俘,死于平城,起义失败。

莫折大提起义

公元524年6月,秦州(今甘肃天水)人薛珍等聚众起义,擒杀刺史李彦,推羌人莫折大提为统帅,大提自称秦王。当时,南秦州(治今甘肃成县西)人张长命等杀刺史崔游,响应大提。大提派遣将领攻克高平(今宁夏固原),杀镇将赫连略和行台高元荣。不久大提亡故,他的儿子莫折念生继承父亲的遗志,自称天子,年号天建。同年7月,魏孝明帝元诩派遣吏部尚书元修义为西道行台,率领军队讨伐莫折念生,念生派遣将领率兵迎敌,双方数次交战。公元525年正月,莫折兵力强盛,北魏再一次派大军镇压,义军遭到官军的攻击,损失惨重,只好撤兵。后来,莫折念生被他的部将杀害,其他部将都散了,也有些投奔其他义军,起义失败。

杜洛周起义

公元525年8月,北魏柔玄镇人杜洛周于上谷(今河北怀来)聚众起义,改年号真王。附近的郡县被义军一一攻陷。当时,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人高欢、尉景等都响应杜洛周。杜洛周率义军围攻燕州(治今河北涿鹿)刺史崔秉。9月,魏帝元诩派遣幽州(治今北京)刺史常景为行台,与幽州都督元谭同率领官军征讨起义军。当时,官军在险要之处沿途设防,阻止义军南攻。公元526年正月,北魏驻扎安州(治今河北隆化)的官军约2万人背叛了北魏,响应杜洛周,加入起义军。杜洛周率领义军和他们会合。魏将军常景派兵于军都关拦截,被义军打败。4月,杜洛周率领义军自上谷南下,进攻蓟城(今北京大兴),遭到官军阻击,只好退回。11月,杜洛周领义军围攻范阳(今河北涿州)。12月,范阳城内居民暴动,擒获魏将军常景和幽州刺史王延年。紧接着,杜洛周等义军入城。公元528年2月,杜洛周被另一支义军首领葛荣所杀,他的部众都归入葛荣麾下。

鲜于修礼、葛荣起义

公元526年正月,原怀朔镇兵鲜于修礼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领导起义,原怀朔镇将葛荣积极参与起义。8月,鲜于修礼被叛将元洪业杀害,请降于魏。葛荣杀死元洪业继续率领起义部众。9月,葛荣率军至瀛州(今河北河间),在白牛逻(今蠡县境)杀死了魏章武王元融,葛荣自称天子,国号齐,年号广安。不久,葛荣率领义军又擒斩魏广阳王、骠骑大将军元渊。第二年正月,攻陷殷州(今隆尧东),杀死刺史崔楷,进围冀州(今属河北)。11月攻陷冀州,俘虏刺史元孚。魏派遣都督源子邕为冀州刺史,率兵讨伐葛荣。葛荣率领10万起义军大败魏军。528年2月,杀死另一支起义军首领杜洛周,杜洛周领导的义军也都归属了葛荣。3月,葛荣又率众攻克了几个城池,9月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率精骑攻义军于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葛荣恃众轻敌,兵力分散,被尔朱荣出奇兵击败。葛荣在战争中也被俘杀,起义失败。

高洋建北齐

高欢在洛阳拥立孝静帝建立东魏后,一直掌握着朝政大权。547年,高欢去世,长子高澄继承相位。两年后,高澄被人刺杀,高欢次子高洋掌握了东魏朝政。高洋不甘当傀儡皇帝的丞相,于550年就废掉孝静帝元善见,自立文宣帝,建立北齐。高洋自幼聪慧过人,建立北齐时,他才20岁。高洋在位期间,勤于朝政。他削减州郡,整顿吏治,训练军队,加强兵防,北齐在很短的时间内强盛起来,是同时代的陈朝、西魏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高洋还出兵柔然、契丹、高丽等国,皆获全胜。高洋晚年昏庸,为了维护鲜卑贵族的权利,他大肆屠杀汉族人民。此外,他还沉湎于酒色,大兴土木,致使朝政腐败,国势的衰落。559年,高洋去世,年仅31岁。

北周灭北齐

高洋死后,北齐统治阶级内部更乱,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此时,西魏已经被北周所取代,国势更强。575年,北周武帝率军讨伐北齐,次年,北周大军攻破北齐都城邺,北齐灭亡。至此,北周统一了北方。

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