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谁在改变我
5237400000042

第42章 记

其实,写不写后记都可以的,因为要说的话在书中已经表达。可有人说还是写个好,且强调后记是一部书的看点。于是,我就写下这段文字,乃后记也。

自然界的春天,可以守候,可以等待,今年去了明年又来;人生的春天,是不可以守候和等待的,去了将永不再来。可能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才有了要写这部书稿的愿望和坚持写下去的韧劲和毅力。

我姑且把这部书稿称之为传记。

写传记不同与其他体裁,你得忠于基本事实,你不能胡编滥造。于是,我索性把自己裸了一次。当然,裸的不是身体,是内心,是身世,是灵魂。

说实话,写作是个快乐和痛苦的矛盾体,有时候心情舒畅,情绪高涨,不吐不快,写作便有了快感,自然就成了快乐之事;有时候,甚至是更多的时候,写起来没有兴趣,没有激情,若硬要苦撑下去,或抓耳挠腮,或挖空心思,憋半天憋出来的字句味同嚼蜡,这便是痛苦。

二十余万字的书稿,是在繁杂的公务之余,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断断续续完成的。我没有别的爱好,不打牌,不打麻将,也不下棋。我不抽烟,不馋酒,也不太喜欢推杯换盏之类的应酬。于是,我可能有了比别人稍富裕的业余时间。五年时间,漫不经心,边写边改,边改边写,其间,有过好几次,感觉书稿读起来没什么味道,便停下来,甚至想放弃,但终又不忍,待心态好时,又翻出来侍弄。这个过程,有快乐也有痛苦。

这部书稿的写作,没有提纲,没有腹稿,甚至没有目标,就好比一个人骑着马行走在广袤的草原上,心目中大体上有个方位,就信马由僵朝前走。思绪断了不要紧,好在都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喝杯清茶,定定神,静静气,还能够接上。

我写的很认真,也很辛苦,字数是由最初的九万多字到中间的十五万字,再到后来的二十余万字。但是直到快要付印的时候,我仍然感觉不够理想,总觉得拿不出手,总怕朋友读了失望。尤其是由于我个人的经历没有任何传奇色彩,因而过于忠于客观事实的书稿也就显得平淡无奇。但是这部书稿里我有自己的思考,我写我自己,决不仅仅抖落一下自己的过去,而是把自己放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写,通过“我”而反映那个时代,我想,就这一点而言,可能还是有一点积极意义的。

这部书稿我是用心、用情写成的,不少章节的写作,我的心情都是异常沉重的,尤其是写母亲那章,泪水始终模糊着我的双眼。

该书与读者见面的时候,我首先由衷感谢金敬迈先生,这位经历坎坷、极富传奇、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年龄已过八十有二,虽然身板硬朗,思维敏捷,精神状态也不错,但毕竟年事已高,眼睛看字都很吃力了,还是坚持为我这部书稿写下了难得的序言,让我又是敬佩又是感动。

节延华先生是广州军区一级作家,比我年长,比我军龄长,比我有本事,是河南同乡,我一直称之为节兄,我们情同手足,这部书稿,节兄给予了热心鼓励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我发自内心感谢他。

我还要真诚感谢宜昌的一帮作家朋友,符利民、李华章、周德聪、张泽勇、张永久、杜鸿、韩永强、冯汉斌等给予我热情的鼓励,吴强、闫刚、王玲儿、余娅琴、青苹、藤儿等,他们是这部书稿的最初读者,都直言不讳的提出了忠恳的修改意见,让我更深的感受到朋友的真诚与厚道。

我还要感谢一群年轻朋友的无私帮助。因为我在电脑输入方面的愚笨使我不得坚持手写书稿,是这些年轻的朋友付出了辛勤劳动,把我潦草而杂乱的文字变成了规规矩矩的方块字,创造了与读者见面的机会。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亲爱的读者朋友,我想,如果大家愿意把这本没有悬念、没有动人故事、没有离奇情节的书稿读下去,无疑都是热爱或关注我的人。一个人活着,能受人热爱和关注,这本身就是一件幸事,因此,说声谢谢那是当然的。

赵红继

二〇一二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