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5192300000034

第34章 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的一部白话长篇小说。

《西游记》的故事来自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历尽艰难险阻,到印度取经的真实事迹。唐僧取经的故事,600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无数人的创造、取舍、增删、修改、加工,吴承恩集大成并完成最后的写作。全书共100回,41个故事,于1592年由金陵书商世法堂唐乐刊刻出版。

玄奘西行取经,是宗教史上的创举,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而《西游记》一书已将主角唐僧换成了孙悟空。读者所关心、所惊叹的不是佛经本身的价值,“真经”已引不起读者多大的兴趣,倒是一路的艰难险阻,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为牵动人们的视线,极尽取经路上的艰难,作者设置了离奇怪诞的“八十一难”以及一路上的神奇怪异、动人心魄的神魔冲突,以反映取经过程中遭受的折磨和极致的艰辛,“真经”已成了“成功”和“目标”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灵里,一切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要想获得成功,实现崇高理想,必须付出代价,作出努力。《西游记》的主题,鼓励的就是“历尽磨难,终成正果”的信念。人们关注着“八十一难”的过程,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折磨与“历经磨难,终成正果”的中国式心灵开始了共同的脉动。

《西游记》的写作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是以具有充分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幻想情节来表现生活的。无论是大闹天宫,还是西天取经,虽都是以超现实的幻想构思而成,但它却是封建社会现实生活和在封建制度的压榨下,被压迫人民的斗争性格和理想、愿望的艺术概括。

《西游记》风行以后,对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代,福州地方的人家,户户都为孙悟空设家堂,许多地方还兴建了孙大圣庙。清代,以《西游记》人物故事而发明酒席间的游戏“寻唐僧令”风靡一时。

《西游记》成书以前,唐僧取经的故事便早已传到国外,成书以后,更是迅速走向世界,而且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和文学界的关注。英国汉学家安东尼说:“《西游记》是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精品之一。”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给予《西游记》很高的评价,他说:“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斯妥也夫斯基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这话虽欠理性,充满个人的感情色彩,但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西游记》在世界小说史上,有它一定的价值,也足见它的影响之巨、之深、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