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高丽史史籍概要
5189300000022

第22章 杂史类(3)

此十六人即退溪先生李滉《孔孟心学对》所列十六位名贤。隆庆元年明使魏时亮出使朝鲜,问东国知孔孟之学者,李滉以新罗薛聪、崔致远,高丽崔冲、安裕、禹倬、李穑、郑汝昌、赵光祖、金安、李彦迪、徐敬德、吉再、尹祥、金宗直、郑梦周、金宏弼等十六人为对。本书即以这十六人为东国儒道系统,阐述东国儒道渊源流派,自新罗、高丽至于李氏朝鲜初期。所据史籍有《东史》、《东史遗事》等,并补以文集等文献。卷首有李炳观、崔承宇、李胤钟、洪祐夔等人序。第一篇为“儒道系统”,第二篇为“儒道渊源”,第三篇为“节义”,第四篇为“勋功”,按门派,如“九斋籍”等,记载了诸贤从游、门人的师承源流等,并叙述了诸贤的忠义节行事迹。

“附录”又有《东国名贤事迹》一书,收录了新罗、高丽名贤事迹,高丽朝收录了崔冲、安裕、禹倬、李穑、郑梦周、吉再等人事迹。该书亦多辑自《东史》,与《东国名贤言行录》略同。

千一录

《千一录》,朝鲜禹夏永撰,记载三国至李氏朝鲜政治、经济、文化等史,全书共九册(卷),分类纪事。

第一册为“建都”、“风俗”、“置官”。“建都”叙述了三国时期新罗、百济、高句丽及高丽朝历代建都地分。“风土”记载了各地民情风习,亦有高丽朝史事。“置官”则主要是将中国和李氏朝鲜的中央官制对比记载。

第二册为“田制”和“兵制”。“田制”先叙述中国历代田制,后叙述“海东田制”,其中“丽制”专门叙述高丽朝田制。“兵制”亦有“新罗兵制”和“高丽兵制”。

第三册为“关防”和“山川”,第四册为“观水漫录”,亦论及高丽朝史事。

第五册为“科制”、“用人”、“化俗”(附“乡约”、“奢俭”、“名分”、“流丐”、“赈政”、“杂技”)等,“科制”中“丽制”叙述了高丽科举制度的有关内容。

第六册为“谷簿”、“漕仓”、“均役”、“六镇僧徒”、“井田军赋”、“平市”、“钱货”、“路旁植木”、“铸钱”、“禁盗”、“采银”、“申明旧制”、“采金”、“养育人才”等,也多论及高丽朝制度和史事。

第七册为“廉防”、“诸弊”、“乡弊”、“墓弊”、“吏弊”、“驿弊”、“军校弊”、“参弊”、“军木弊”、“学校”、“山地”、“奴隶”、“忠义”、“改嫁”。亦有论及高丽相关制度,有的篇目设有“丽制”,专门论述高丽朝制度。

第八册为“农要”,记载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第九册为“杂录”,包括“孝行”、“忠义”、“贞烈”、“守宰”等,分别论及了高丽朝崔娄白、知恩、孙顺兴、吉再、徐甄、玄德修、李宝林等人事迹。

海行总载

《海行总载》,高丽郑梦周、朝鲜申叔舟等撰,记载了高丽、朝鲜外交和航海等史事,全书共二十八册(卷)。

第一册(卷)“前后使行备考”为高丽郑梦周所撰,其中“郑圃隐奉使时作”说路郑梦周洪武年间奉使时所作诗十三首,“年谱”记载了高丽患倭寇侵扰,遣使日本,被囚禁,高丽再遣郑梦周出使日本的经过。

以下为朝鲜时代申叔舟等人所撰。

帝王韵纪

《帝王韵纪》,高丽李承休撰,共二卷。卷首有李承休至元二十四年三月上“《帝王韵纪》进呈表”,叙述撰修《帝王韵纪》的宗旨。

卷上有李承休所撰序,称《帝王韵纪》是采中国史籍善可为法,恶可为诫者编撰而成,言忠臣孝子卫于君父之大义。该卷叙述中国史事,自盘古开天始记,叙述三皇五帝事迹,夏、商、西周分封,至项羽、刘邦相争。

卷下收录了李承休上“东国君王开国年代”并序,称“辽东别有一乾坤,斗与中朝区与分”,将东国(古代韩国自称)与中国相比拟。该卷前部分叙述其本国史事始于檀君,自箕子、三韩、三国、新罗、高句丽、扶余、百济,止于新罗统一。后一部分叙述高丽朝史事,“本朝(指高丽)君王世系年代”从高丽王氏先祖圣骨将军始,至王建出生传说、立国过程,至金宣宗贞祐元年止,记载了其中的主要事件。最后为高丽帝王“世系图”,从圣骨将军至恭愍王。卷尾为郑玿跋。

观德斋边公遗集抄

《观德斋边公遗集抄》,朝鲜边胤宋著,主要记载高丽后期及朝鲜初期史事及人物。全书不分卷,以目系事。

该书有“松京故事”记载高丽京城史事;“十德”记载郑梦周、李穑、吉再、李崇仁、田贵生、李仁复、田祖生、崔瀣、柳珣等十人事迹;“诸隐补遗”收录了田禄生、朴谌、李守仁、郑熙、金浚宋等五人事迹;“三节”记载曹义生、林先味、高天祥等三人事迹;“八典书”收录了边晋、蔡贵河、徐辅利、李孟云、朴谋初、赵安卿、朴宁文、金沦人、朴忱密、金英庇等八人事迹;“十义”收录了金澍、元天锡、赵狷、南乙珍、徐甄利、李养中、金震阳、禹玄宝、崔瀁、金若时等十人事迹;“九贞忠”记载了金自粹、申晏、李行、李思敬、李遂生、高天祐、裴尚文、金五伦、郑熙河等九人事迹;“十烈士”收录了赵承肃、李种学、林卓、赵珙、安顺约、边龟寿、元宣、许锦、严□、张□等十人事迹。“续后贤录”收录了李牧隐、金桑村、朴典书、安从约、李典书等人的后孙及门人事迹。

三国遗事

《三国遗事》,高丽僧一然撰,记载高句丽、百济、新罗遗文佚事,以涉及高丽中叶史事,全书共五卷。一然,初名见明,字晦然,俗姓金氏,庆州章山郡人,高丽熙宗二年(1206年)生,九岁出家,二十二岁禅科及第,游学于多家寺院,成为当时高僧,1289年卒。一生经历了高丽熙宗至忠烈王五朝,及宋、金对峙和元朝代宋。

卷第一“王历第一”、“纪异第二”。“王历第一”以中国朝代和年号更替为顺序,记载韩国古代各政权沿革。始于汉宣帝五凤四年,终于后晋天福八年,即高丽前期。“纪异第二”记载“古朝鲜”、“魏满朝鲜”、“马韩”、“二府”、“七十二国”、“乐浪国”、“北带方”、“南带方”、“靺鞨”、“渤海”、“伊西国”、“五伽耶”等朝鲜远古历史和东北亚其他民族历史,以及“高句丽”、“百济”历史。重点记载了新罗历史,新罗始并历代国王,及新罗人物细乌女、金堤、金庾信、长春郎等人事迹。

卷二记载了新罗文虎王、孝昭王、圣德王至金傅、武王等历代国王时史事,以及竹旨郎、水路夫人、阎长、弓巴、甄萱等人物事迹、前百济、后百济、南扶馀、北扶馀、驾洛国等历史。

卷第三,“兴法第三”。“顺道肇丽“记载东晋僧人顺道东来开启高句丽佛法之始。“难陁闢济”记载胡僧摩罗南陁自晋朝东来百济,开启百济佛法之始。“阿道基罗”记载高丽僧人我道赴新罗传法事迹。“原宗兴法”、“法王禁杀”、“宝藏奉老”、“普德移安”、“迦叶佛宴坐石”、“辽东城育王塔”、“金官城婆娑石塔”、“高丽灵塔寺”、“皇龙寺丈六”、“芬皇寺药师”、“灵妙寺丈六”、“四佛山”、“掘佛山”、“万佛山”、“生义寺石弥勒”、“兴轮寺壁画普贤”、“三所观音”、“众生寺”、“敏藏寺”、“台山月精寺五类圣众”、“南月山”、“天龙寺”、“五台山文殊寺石塔记”等记载了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以及统一新罗时期佛教发展情况,已有记载高丽朝佛教史事者,如“伯严寺石塔舍利”记载了开运三年(946年)高丽伯严禅寺僧偘游、咸雍元年(1065年)该院住持释秀等人事迹。

卷第四“义解第五”,记载了新罗和高丽佛教事迹。如“圆光西学”引《唐续高僧传》,叙述新罗僧人释圆光在唐学法事、“元晓不羁”、“义湘传教”、“胜全骷髅”等记载了新罗高僧元晓、义湘、胜全求法和传法事迹。《“宝壤梨木”则记载了高丽朝清道郡佛教僧侣、官员及民间奉佛等事,并涉及高丽户长等基层社会官职及活动的记载。“归竺诸师”记载新罗僧人释阿离那跋摩入唐朝及天竺求法事迹。其他各目不意义枚举。

卷之五,“神咒第六”。“密本摧邪”记载佛教僧侣为人疗病的事迹。“惠通降龙”记载释惠通传法及在中国学法等事。“明郎神印”记载了新罗僧人挺生入唐学法及在本国弘扬佛法事迹。“真身受供”、“月明师兜率歌”、“善律还生”、“金现感虎”、“融天师彗星歌”、“正秀师救冰女”等皆叙述新罗时期佛教事迹。

该书引用了《周礼》、《论语正义》、《史记》、《淮南子》、《魏书》、《唐高僧传》、《法现西域传》、《开元贞元二释教录》、《珠琳传》、《古记》、《寺中记》等多种史籍,以及碑碣、帐籍、公文、乡歌、民俗说话等资料。该书本是叙述佛教源流之作,年代或有不确,记事亦多神异,但内容仍有可资参考者,朝鲜时代修《舆地胜览》、《和东国通鉴》等书对该书也多有参考。

见睫录

《见睫录》,主要记载李氏朝鲜时期历史,共七卷。内容涉及符瑞、山川、都邑、陵庙、制作、其中也记载了高丽时期的典故和人物,如卷之一记载了高丽王室始祖“圣骨将军”、姜邯赞、郑梦周母,李成桂称帝以前事迹、高丽穆宗山中涌出赤水事、高丽定都等卷之四记载了高丽末的忠节之臣,有郑梦周、吉再、赵狷三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