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高丽史史籍概要
5189300000021

第21章 杂史类(2)

东儒师友录

《东儒师友录》,朝鲜朴世采撰,共三十三卷,记载了新罗至李氏朝鲜历代著名贤儒事迹。撰称,此书是仿《伊洛渊录》及李退溪《理学通录》两书的体例。撰者有感于韩国古代先儒自禹倬、郑梦周以下,或主于文章,或因于隐遁,或记载不详,又因门户分散,故撰此书以正其渊源,按照师承关系以次著录,如某人受学于多人,则注名其亦系某人门人。

该书在内容详于“本朝”即李氏朝鲜,收录高丽贤儒亦不少。其资料主要取自《东史纂要》、《丽史提纲》、《舆地胜览》等韩国古代史籍。卷之一记载了高丽朝崔冲、安裕及其门人辛藏、白颐正及其门人李齐贤(亦为权溥门人)和朴耻庵、权溥及其私淑李谷、李仁复和白文宝、禹倬等高丽名贤。

卷之二记载了恭愍王时成均掌教六人:李穑、郑梦周(亦系李穑门人)、朴尚衷(亦系李穑门人)、金九容(亦系李穑门人)、李崇仁(亦系李穑门人)、朴宜中(亦系李穑门人)等的事迹。

卷之三记载了郑梦周从游李存吾,李穑门人河崙、郑可宗、尹绍宗、郑道传,郑梦周门人吉再、权艰难(亦系李穑门人)、权遇、河演、李阳明、咸传霖、卞季良、赵庸等。该书将权近以下皆归如李氏朝鲜。

儒贤渊源

《儒贤渊源》,记载新罗至朝鲜历代儒贤事迹,不分卷。前一部分,按师承渊源分门录名,叙述其学术源流。高丽朝收录金良鉴、崔冲、安裕事迹。

安晦轩(裕)门人四人:辛藏、白颐正、权溥、禹倬;白上党(颐正)门人二人:李齐贤、朴忠佐;权菊轩(溥)门人三人:李谷、李仁复、白文宝(以上皆为晦轩渊源)。

恭愍王时成均馆掌令人:李穑、郑梦周、朴尚衷、金九容、李崇仁、朴宜中;李牧隐(穑)门人六人:河岑、郑可宗、尹绍宗、郑道传、崔彪、李行。

郑圃隐(梦周)从游十人:李存吾、吉再、权近、权遇、河演、咸傅霖、卞季良、李阳明、赵庸;吉冶隐(再)门人六人:金淑滋、金峙、朴瑞生、吉允、崔云龙、吉师舜;权阳村(近)门人十一人:金从理、许稠、孟思诚、姜准白、李原、崔直之、崔得之、崔德之、崔澄、崔廷达、金怀慎;权梅轩(遇)门人四人:权采、安止、郑麟趾、金连枝(以上为圃隐渊源)。

叙述李氏朝鲜儒林事迹时亦详述其与高丽诸贤的学术渊源,注明“圃隐渊源”、“冶隐渊源”等。

后一部分,记载祠庙、书院配享。自三国、高丽至李氏朝鲜以及中国名臣名将入祀配享一一列名,对研究韩国古代学术史及思想文化史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道东渊源编

《道东渊源编》,编者未详,收录了许穆、权近、咸傅霖、朴瑞生等人所撰,或选自《高丽史》等史籍的新罗和高丽名贤事迹,全书不分卷。

该书收录了许穆所撰“箕子世家”、“薛弘儒侯(聪)传”、“崔文昌侯(致远)传”,《高丽史》之“安文成公(珦)传”、《高丽史》之“禹祭酒(倬)传”、《高丽史》之“崔文宪公(冲)传”,权近所撰“李牧隐先生行状”,咸傅霖所撰“圃隐先生行状”,以及朴瑞生所撰“吉冶隐(再)先生行状”。以上述名贤的师门渊源,叙述了新罗、高丽时期学术的传承源流。

东儒录抄

《东儒录抄》,编者未详,记载三国、高丽和李氏朝鲜儒贤事迹,全书不分卷。

该书所记新罗儒贤有薛聪和崔致远,高丽朝儒贤包括崔冲、郑梦周、崔瀁、金九容、李崇仁、李存吾、禹倬、李齐贤、安裕、李谷等。所载李朝儒贤此略。书中叙述了所记儒贤的生平事迹和学行等。

儒林考

《儒林考》,编者未详,记载新罗和高丽朝儒林事迹,不分卷。

该书收录高丽朝儒贤四十七人,包括崔冲、朴瑞生、安珦、吉久、辛藏、白颐正、赵庸、权溥、尹祥、禹倬、黄玹、李穑、郑梦周、金钩、李存吾、金末、朴尚衷、郑自英、金九容、柳崇祖、李崇仁、尹倬、朴宜中、张崙、河崙、俞任、郑道传、朴泂、吉再、权近、金从理、许禂、孟思诚、姜淮伯、李原、崔直之、崔得之、崔德之、权遇、权□、安止、郑捧趾、金连枝、李先齐、李阳明、金汶等。该书将诸贤按师承门派排列,指出其学术渊源关系,如辛藏以下为安珦门人,金末、朴尚衷、郑自英、金九容、柳崇祖、李崇仁、尹倬、朴宜中、张崙、河崙、俞任、郑道传、朴泂等为牧隐门人,吉再、权近、金从理、许禂、孟思诚、姜淮伯、李原、崔直之、崔得之、崔德之、权遇、李阳明为圃隐门人,而权□、安止、郑捧趾、金连枝、李先齐等又为权近门人,金汶为李阳明门人。在叙述每人事迹时,则先录“列传”,后收“遗事”。

该书广采《高丽史》、《东史纂要》、《舆地胜览》、《退溪集》,以及祭文、行状、碑记、年谱等各种文献,对研究高丽朝学术史、思想史及其他相关问题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国名儒录

《东国名儒录》,记载三国至李氏朝鲜的名儒事迹,著者不详,全书不分卷。

该书记载的高丽的人物有安裕、郑梦周、崔冲、李齐贤、禹倬、申崇谦、李连松、李谷、李穑、吉再、李在吾、车原頫、金九容、李崇仁、李守仁、李仁复、田祖生、朴尚衷、文天详、李养中、禹玄宝、成石璘、李种学、朴訔、沈温、金淑、黄熹、等。书后附有文庙配享图。

胜朝新书

《胜朝新书》,编者不详,记载高丽和朝鲜节义之臣事迹,全书共三卷。

卷之上为《丽末忠烈录》,收录高丽、朝鲜之交忠臣烈士数十人事迹。所收人物大都同于《丽朝忠烈录》及《丽朝忠烈录续编》,此略。

卷之中为“故实辨误”,论述李穑、金澍、金子粹、赵狷、安省、南在、元天锡等人事迹,尤重于辨析其被误或不明事迹。

卷之下,缺。

登科录前编

《登科录前编》,记载新罗和高丽朝在中国和本国登科士人名录及事迹,共两卷。

卷之一包括“中朝”和“高丽列朝榜上”。“中朝”收录了在中国登第的新罗和高丽两朝士人,其中新罗朝收录崔致远和崔承祐,高丽朝收录了崔彦撝、金行成、崔罕、王琳、金成积、权迪、赵锡、金端、安震、崔瀣、安轴、李谷、李仁复、安辅、尹安之、李穑、金涛、李承庆、辛裔等。“高丽列朝榜上”收录高丽光宗至神宗朝各榜进士名录。

卷之二为“高丽列朝榜下”,收录自高丽熙宗朝至恭让王朝各榜进士。对研究高丽科举制度史有参考意义。

海东三纲录

《海东三纲录》,朝鲜金性殷编,记载三国至李氏朝鲜忠义节行事迹,尤详于李朝,全书不分卷。

高丽和朝鲜时期分“忠臣”、“孝子”、“孝女”、“烈女”四类。新罗、高句丽、百济仅有忠臣和烈女二类。高丽“忠臣”部分记载了申崇谦、金叔兴等七十余人事迹,所叙人物大多同于《丽朝忠烈录》、《丽朝忠烈录续编》,故略。高丽“孝子”“烈女”分“畿内篇”、“湖西篇”、“湖南篇”、“岭南篇”、“关东篇”等,“孝女”仅一篇。

湖南三纲录

《湖南三纲录》,记载高丽末及李氏朝鲜忠孝节义事迹,全书共九卷。

卷之一为“忠臣蒙褒篇”;卷之二为“孝子蒙褒篇”;卷之三为“孝子蒙褒篇”和“孝子建祠篇”;卷之四为“烈女蒙褒篇”、“孝妇蒙褒篇”及“孝女蒙褒篇”;卷之五为“忠臣建祠篇”、“忠臣未蒙篇”及“孝子未蒙篇”;卷之六为“孝子未蒙篇”;卷之七为“孝子未蒙篇”;卷之八为“孝子未蒙篇”、“孝妇未蒙篇”及“孝女未蒙篇”;卷之九为“烈女未蒙篇”。

元高丽纪事

《元高丽纪事》,为仓圣明智大学学术丛编之一,该书按年编辑,始于元太祖十三年。自元《经世大典·政典·征伐类·高丽门》及《永乐大典》卷四千四百四十六等书抄出,其中也有以《元史·外夷传》补充者。特别是从《永乐大典》辑出者,在《永乐大典》散佚后,其史料价值更显珍贵。

东书

《东书》,记载韩国古代政治、刑律、用器等,全书共三卷。

第一卷为“事纪”,叙述韩国古代各种用物,如区别官品之配物、各种军器名称、乐器,以及日常使用器具。

第二卷为“丽书”,记载史事,包括“高丽赈政”、“连坐之法”、“刑法”、“李公升”、“礼数”、“恭愍墓”、“高丽书院”、“贡使航海”等。

第三卷为“国书”,记载朝鲜时代史事,此略。

野乘

《野乘》,记载高丽和李氏朝鲜史事,编年体,全书共五卷,以金、木、水、火、土分卷,一事一目。高丽朝记事起于恭愍王十七年,止于恭让王二年。

“金”卷有“丽朝纪事”,包括“大司成李穑更定学式”、“吉再”、“李存吾”、“改官制”等。“土”卷有“松都记录序”,记载高丽京城的风土、习俗、人物、制度等,并涉及高丽朝诸多史事。对研究高丽朝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余为李氏朝鲜史,此略。

东国名贤言行录

《东国名贤言行录》,记载新罗和高丽儒贤十六人事迹,全书共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