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人文修养读本
5188100000041

第41章 附录一中国文学史常识(2)

唐代中期,由于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发展,传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盛极一时,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其共同倾向。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等,标志着中国小说趋于成熟。

唐代城市繁荣,音乐发达。中唐时期在民间词的基础上产生了文人词。到晚唐,词的数量也有增长,但内容空虚,唯美主义之风很重。五代时,西蜀和南唐的文人词,实际是晚唐浓艳华靡的诗风和词风的继续。南唐词主要是反映贵族宫廷享乐生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煜(后主)。

唐代文学的辉煌成就,表现了我们民族的高度智慧与巨大的创造力。它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就是在国外,对日本、朝鲜、越南等许多比邻国家文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到了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继续发展。在欧阳修、王安石、苏氏父子等人的大力号召和带动下,散文创作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的成就,联系现实,进一步摆脱了汉魏以来辞赋家铺张扬厉的习气,建立起平易畅达的文风。后人将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宋代在诗歌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面貌。王禹稱、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的诗歌,上承杜甫、自居易、韩愈诸家的传统,内容多揭发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艺术上具有散文化、议论化的特征。王安石和苏轼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诗歌的题材和艺术。使五、七言诗再一次在文学史上放射光辉。

北宋后期,出现了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把诗歌创作引向脱离现实、片面追求技巧的道路。

南宋诗人首推陆游、范成大以及民族英雄文天祥,他们由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痛遭遇,创作了许多爱国主义诗篇,正气磅□,给人们以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力量。陆游是位作品极为丰富的伟大爱国诗人,共存有九千三百多首诗,始终贯注在作品中的鲜明特色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范成大曾出使过金国,不辱使命。他的许多诗作表达了爱国深情。文天祥是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他的古体诗《正气歌》、《过零丁洋》诸篇,是他光辉品格的写照。

两宋词发展到了极盛阶段。它逐渐从晚唐以来的娱宾中解脱出来,成为可以独立抒情达意的新诗体。北宋初期的词家如晏殊、欧阳修等有不少好词,但多半是个人的离愁别绪。同时的柳永开始大量写慢词,语言既通俗,又富艺术性,有较为强烈的感染力量。词到了苏轼,有了很大转变和进展。苏轼以杰出的才能,巨大的创造力,把局限于写儿女柔情的曲于词改变为可以多方面表情达意的新诃体,创立了豪放词派。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篇至今脍炙人口。南宋辛弃疾继承了苏词的革新精神和豪迈气概,用词来表现他的爱国热情。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以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为代表的爱国词派,把宋词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地位很高的女作家,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话本及讲唱文学在宋代开始出现。话本小说主要是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代表市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名篇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讲唱文学以讲史书为最有价值,如《新编五代史评话》、《大宋宣和遗事》等。它们是微具雏形的长篇小说,是以后《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作品的滥觞。

在两宋时代,与宋王朝对立的辽、金、西夏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在文学上也有成就,特别是金朝出现了杰出的诗人元好问。他的诗作深切地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金朝优秀的说唱文学作品,它与金院本和宋南戏为元杂剧和明传奇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可知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四、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时期,我国文学又有新的发展,在戏曲和小说方面有很大成就。

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其中杂剧的成就最大。关汉卿是杂剧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他博学能文,擅长歌舞,精通音律,不但写剧本,还经常参加舞台演出。一生共创作了六十三个剧本。王实甫、白朴、马致远也颇负盛名。他们的创作大都从现实汲取题材,并创造性地继承了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元前期的散曲朴素自然。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最初的作者是一些市民和无名艺人,后来出现了关汉卿、马致远等作家。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表现了对现实强烈不满,明快泼辣,景色描绘自然,给人以艺术享受。元后期的散曲成就较逊。佳作有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等。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高明的《琵琶记》向来被推为“南戏之祖”。

明代传奇兴起,汤显祖是最杰出的传奇作家。他创造性地继承了唐人小说和元杂剧的优良传统,写了“临川四梦”(《牡丹亭》、《紫萧记》、《紫钗记》、《邯郸记》)。其中《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

清代戏曲继承并发展了明传奇的传统,产生了洪□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优秀作品。《长生殿》以唐明皇李隆基和妃子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乱,对人民的疾苦也有所表现。《桃花扇》以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地反映了明末腐败、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桃花扇》的出现使这类戏剧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元、明、清三代的小说有空前的新的发展,产生了在我国文学史上辉煌夺目的作品。著名小说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其他,如冯梦龙所编的“三言”和凌潆初的“二拍”代表了明代话本及拟话本的成就。

清代的小说创作在继承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新的高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相继产生。

《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通过人鬼怪异、花妖狐魅等神奇变幻的故事,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寄托了作者内心的孤愤,在思想、艺术上反映了文言小说的杰出成就。

《儒林外史》是讽刺文学巨著。作者生活在清代文化统治愈来愈严厉的时代。文士们醉心举业,除八股文之外,百不经意。作者以嬉笑怒骂的巧妙文笔,刻画了各类文士虚伪无耻、丑恶可憎的面目。

《红楼梦》是代表中国小说最高成就的巨著。它和《儒林外史》出现于同一时期的所谓“康乾盛世”,实际是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作者曹雪芹敏锐地感到时代风雨的来临,创作了这部不朽的巨著,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变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及其行将总崩溃的结局。对蔑视封建礼教、力求发展个性的青年和敢于反抗的奴婢,表示很大的同情和赞美。小说展现了巨大的生活画面,刻画了几十个性格极其鲜明,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笔法细腻,语言简洁、纯净,准确传神,朴素而精彩,富有极强的表现力。

元、明、清三代的诗歌、散文,虽各有特色,但总起来看不如小说、戏剧的成就巨大。

元代诗文作家,仅有赵孟頫、王冕等写了一些较好的作品。由元入明的宋濂、刘基的散文成就较大。宋濂的代表作有《送东阳马生序》、《秦士录》、《王冕传》等;刘基的《卖柑者言》是人们传诵的名篇。

清代诗文作家较多。清初钱谦益、吴伟业的诗名颇盛。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诗作,充满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思想感情。黄宗羲的散文,多记抗敌的亡国大夫和义气节烈之士,他改写的《柳敬亭传》就是这样的作品。他的《原君》是一篇激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檄文,具有民主主义思想。诗人王土祯是当时文坛领袖,论文以“神韵”为宗。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等作家的词比诗工丽,较有成就。乾嘉间,郑燮的诗文独具一格,反对模拟古文,直达肺腑,同情人民疾苦。诗人袁牧主张“性灵”,格调清新,所作《祭妹文》,凄婉动人。

清代中叶出现一个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刘大椐、姚鼐。他们讲求“义法”,强调文道统一,尤其强调形式技巧。他们写了一些好作品。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刘大□的《论文偶记》。

五、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时期的文学

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中叶,除小说外,一般文学趋于衰落。

晚清诗人成就最大的是龚自珍,他是开创近代文学新世纪的前驱。他的诗、词、文都有自己的风格。与龚齐名的魏源,也有呼吁变革图强的爱国主义诗文。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的诗文鼓吹维新改良。梁启超、谭嗣同曾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黄遵宪是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先行者,他反对模拟古人,主张“我手写我口”。他提倡“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并竭力促进这种变革。他在文学上以散文最著名,影响也最大。他的《少年中国说》,极力歌颂少年的精神作用,反复强调,淋漓尽致;运用语言,非常自由,或奇或偶,或文或白,或中或外,力求表达得明白无碍。他的散文为当时学者竞相仿效,称之为“新文体”,是当时政治斗争的有效工具,为后来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近代小说创作有新发展。侠义公案小说价值不大,而谴责小说却有批判现实的精神,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揭开了官场的黑暗内幕,讽刺了清末政治的腐败和贪官污吏、买办洋奴的种种丑态,写得较深刻。此外,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以及林纾以古文翻译的不少外国文学名著,在当时很有影响。

辛亥革命的进步作家有邹容、章炳麟、柳亚子等。邹容所著《革命军》一书是强有力的战斗檄文。章炳麟是一个有广博渊深学问的革命家,他以严密、犀利的政论文,表达强烈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柳亚子是诗人兼革命家,是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发起人之一。

地方戏、京剧、话剧也在这时兴起,普遍受到群众的欢迎,并有所发展,特别是话剧在革命宣传中起了较大的作用。民间文学(民歌、民间故事等)形式的多方面运用,是文学趋向通俗化的表现。晚清至“五四”时期的近代文学是有一定成就的,它为“五四”以后新文学崛起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