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古至秦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杰出的作家、作品、理论著作很多,文学遗产极其丰富。
早在文字发明以前,原始的文学、艺术就产生了。在原始人的集体劳动中,产生了原始的音乐、舞蹈和诗歌;在他们同自然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又产生了神话。我国古代神话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周、秦、汉或再后一些的古代诗文典籍中。著名的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它们富于想像力,优美动人,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对后世的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周代的文学,主要是诗歌和散文。
西周时期,诗歌获得了很高成就,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里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属于地方民歌,包括“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属于贵族作品。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乐歌,有诗四十篇。
《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极深远的影响。《诗经》的出现及其思想、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是殷、周历史文告的汇编。它以散体文章形式反映历史,代表了当时散文发展的水平。春秋之末,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史书加工创作的《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私人撰写的编年史书。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的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斗争异常尖锐复杂,新旧统治阶级迫切需要借鉴历史,总结经验,于是促进了历史散文的发展。著名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应运而生。它们代表先秦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尤其是《左传》、《战国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上述著作对后世历史学家和古文学家的写作,影响极为深远。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剧烈,兼并战争频繁,“士”这个阶层最为活跃。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诸子百家的散文蓬勃发展起来。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其中《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是儒、墨、道、法诸家的代表著作。它们是春秋战国时代不同阶段议论文的代表作品。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以屈原为代表的楚人创作的新体诗歌——楚辞。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祖国危亡之际,反对屈服投降,在尖锐的斗争中和被放逐的境遇里,写下了《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等光辉灿烂的诗篇。
《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作者在作品中,反复倾诉对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腐朽贵族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国的陈述,反映出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像,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他用心血写成的爱国诗篇,滋育了后世许多进步文人作家。我国古代诗文向来以“风”、“骚”并称:《诗经》的民歌风格和现实主义的手法;楚辞的文采和浪漫主义手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优秀作家所继承和发展。
秦王朝,文学上没有多大成就。
由秦丞相吕不韦的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时代意义。它取材很广,包括春秋战国以来的各派思想,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故事传说和寓言。秦王朝值得一提的作家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不但表现了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而且比物连类,辞采斐然,是一篇有文学色彩的议论文。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汉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散文和辞赋,著名作家有贾谊、晁错等。
贾谊是政论家和文学家,主要作品是政论文,如《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贾谊又是著名的辞赋家,作品有《鹏鸟赋》、《吊屈原赋》等。晁错的《论贵粟疏》也是一篇著名的政论文。
西汉初期汉赋最发达,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颇负盛名。这些赋满篇奇字怪语,铺排堆砌,反映了封建王朝在极盛时期的气魄。此后,相继出现了一批辞赋,如扬雄的《甘泉赋》、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大都是歌功颂德,为上层统治阶级服务的作品。
汉武帝时,出现了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他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历史学,其中许多人物传记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把我国的史学和文学推向一个新阶段。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东汉的叙事性散文以班固《汉书》中某些人物传记为代表作品。班固有史才而史识不足,又是奉旨修书,独创和战斗精神均逊于《史记》。
东汉的诗歌以乐府民歌和五言诗为代表:乐府民歌多是五言诗的形式,其中大部分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个时期在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产生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如《古诗十九首》等。
建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曹植是“三曹”中最受推崇者)都是杰出的诗人和诗歌的热情倡导者,在他们周围聚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如被誉为“建安七子”的孔融、王粲、徐干、刘桢、陈琳、阮璃、应场等人。他们运用五言诗形式,以慷慨悲凉韵调子,描写动乱的现实,抒发了向往安定统一,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使五言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曹操的《短歌行》,王粲的《七哀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吁嗟篇》等,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魏晋之间的阮籍和嵇康在文学创作上也很有特色。阮籍的《咏怀诗》、嵇康的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内容大都表达了对当时政治不满,自己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和不愿同统治者合作的坚定意志。
西晋比较重要的作家是左思。他的《咏史诗》反映了因才能受到压抑、抱负不能施展而产生的不满情绪。
东晋末年,陶渊明用通俗自然的语言来写五言诗,赞美劳动生活,歌咏农村景物,独树一帜,被称为“田园诗人”。他的一些辞赋和散文,如抒写弃官归隐的《归去来兮辞》,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等,都是著名的作品。
南朝期间,谢灵运所开创、谢眺等人所继承的山水诗,写得比较清新自然。鲍照继承发展汉乐府的精神,写了许多反对门阀统治、反映社会不平现象的乐府诗,是南北朝杰出的诗人。南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是青年男女的恋歌,如《西洲曲》;北朝乐府民歌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质朴。《敕勒歌》和《木兰辞》是北朝乐府民歌的杰作。
南朝的齐、梁、陈三个朝代,诗歌在形式上大都讲求声律,讲求句子的整齐对偶,内容比较空虚贫乏,但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散文写作也由散人偶,讲求对偶工整、音韵优美,注重使用典故。雕琢词藻的骈文,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高潮。齐孔稚王圭的《北山移文》,梁江淹的《恨赋》、《别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都是名篇。
魏晋南北朝在反对形式主义文风中,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著相继出现。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探讨文学“创作问题”的专著;陆机的《文赋》,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复杂过程;刘勰的《文心雕龙》对文学的创作方法、文体的流变以及作家作品的评价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钟嵘的《诗品》在评价作家与作品方面,也有许多精当独到之处。
魏晋南北朝还出现了记佛、道等宗教迷信的志怪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记贵族清谈的小说,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中也有一些佳作。是中国小说的雏形阶段,对后代的笔记小说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三、隋唐、五代、宋文学
隋、唐、五代、宋时期,中国文学进入全面繁荣的阶段。隋代五言诗,特别是七言诗在形式、格律上有新发展。唐代诗歌高度成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宋代的词最繁荣兴盛。文学史上素有“唐诗”、“宋词”之称。
诗是唐代文学的代表,诗以外,如古文运动的兴起,传奇的盛行,变文的出现,词的形成,都是唐代文学的新发展。
唐诗体裁完备,古体有五、七言诗等,近体有五、七言的律诗、绝句。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来的诗篇总数多两倍以上。有成就的诗人灿若群星,人数大大超过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唐代的诗歌从风格流派来看,既有浪漫主义的大师,又有现实主义的巨匠。初唐时期的“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已在作品内容上有所开拓,是扭转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锋。稍后的陈子昂,提倡建安风骨,痛斥齐梁诗风,是一代诗风的倡导者。沈俭期、宋之问等诗人,使律诗定型化,形成流传千古的格律诗。
盛唐诗歌在初唐诗歌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及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和崔颢等著名诗人;伟大浪漫诗人李白的著名作品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等;与李白齐名的是被尊为“诗圣”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经历开元盛世经安史之乱而转入分裂衰微的整个时期。他饱经忧患,比较接近人民。他的不朽诗篇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成为这个苦难时代的镜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北征》和“三吏”、“三别”等,皆为人传诵,是不朽的名篇。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杜甫诗给后世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诗人自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有力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创作的讽喻诗约一百七十多篇,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佳作,也有所讽喻与寄托。这时在诗坛上还有不少诗人,如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以及韩愈、孟郊、李贺等,他们在艺术上也有各自的风格和成就。
晚唐时期,诗风倾向纤巧。能另辟蹊径,艺术上有所创新者当推杜牧和李商隐。杜牧擅长七绝,诗风清丽俊逸;李商隐工于七律,格调绮丽绵密。
唐代散文,在中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从复兴儒道出发,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学古文应“师其意不师其辞”,“辞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等;柳宗元同样提倡文以明道。他们完成了文体革新任务,建立了新的散文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