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人文修养读本
5188100000023

第23章 忠贞爱国(2)

【简评】

这首诗热烈地颂扬了浴血奋战的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使苦与乐、庄严与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善于描摹边塞的自然环境和渲染战地生活的气氛,真实地再现了士卒们丰富的内心感情。全诗气氛雄迈高亢,苍凉深沉。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为历来传诵的警句。诗人只是陈述事实,并未下评语加以褒贬,但旨意显露,对比鲜明,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幼年亲历金人南渡,北宋灭亡的历史惨景。高宗时,应礼部试,因论恢复北方,触怒秦桧,被黜免。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后曾参加王炎、范成大幕府。光宗时为礼部郎中,后被劾罢官,归家闲居二十年之久。一生主张抗金,至死不忘。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为南宋四大家。

陆诗题材广泛,流露出浓烈的战斗激情和悲愤情绪,风格慷慨悲壮。语言不尚粉饰、奇险,追求明白如话,自然而精炼。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存世。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简评】

这是一首抒发壮志未酬,满腔悲愤之作。往年泛舟海上,豪情似浪冲天,有捕鲸脍肉的英勇气势。去岁从,跃马射猛虎,雪满征人衣。如今早生华发,在破旧的驿舍中,只能借酒浇愁愁更愁。金人未灭,中原未复,诗人壮志难平;床头宝剑也像懂得人意。铿然有声。

本诗充满战斗的激情,跃马射虎,宝剑铿锵,一位胸怀远长,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形象呼之欲出,尤其是最后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画龙点睛。

菩萨蛮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山东历城县)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民众,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今存词六百余首,题材广泛,悲壮激烈,意境深远,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世。山。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简评】

这首词的上阕回忆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南侵时,宋隆裕太后南逃的史实。慨叹金兵烧杀抢掠,人民遭难,今天故土未复,汴京仍沦敌手。下阕写江水冲破重山阻碍奔流向前,象征诗人恢复的壮志。

这首诗运用比喻、衬托、象征和夸张等手法,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感,最后两句借鹧鸪富有独特意味的叫声,表达了对主和派、投降派的深刻忧郁,也给读者留下了思索的空间。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南宋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被扣押,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宋端宗赵星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囚禁三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有《文山先生全集》存世。

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日“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竞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修;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样自序其诗,名日《指南录》。

【简评】

这是作者为其诗集《指南录》写的后序。《指南录》诗四卷,编次了文天祥出使元营,被扣押北行和中途逃脱,颠沛流离,到达福建这一历程的作品。卷首有自序二卷,此为后序。作者以饱满的深情,追述了他慷慨陈词,激言犯敌,九死一生的历险经过,表明了作者坚持正义、艰苦奋斗的爱国情感,始终不渝的报国之志。

文章以叙述为主,结合抒情、议论,语言生动,表达了作者坚贞的民族气节和昂扬的斗争意志,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洗衣歌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闻家骅。出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秋,考取了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5年回国,曾先后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国立政治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名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青岛大学等校任教。1932年秋后,闻一多回到了离别十年的母校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洗衣是美国华侨最普遍的职业,因此留学生常常被人问道:“你爸爸是洗衣裳的吗?”

(一件,两件,三件,)

洗衣要洗干净!

(四件,五件,六件,)

熨衣要熨得平!

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

我洗得白罪恶的黑汗衣,

贪心的油腻和欲火的灰,……

你们家里一切的脏东西,

交给我洗,交给我洗。

铜是那样臭,血是那样腥,

脏了的东西你不能不洗,

洗过了的东西还是得脏,

你忍耐的人们理它不理?

替他们洗!替他们洗!

你说洗衣的买卖太下贱,

肯下贱的只有唐人不成!

你们的牧师他告诉我说:

耶稣的爸爸做木匠出身,

你信不信?你信不信?

胰子白水耍不出花头来,

洗衣裳原比不上造兵舰。

我也说这有什么大出息——

流一身血汗洗别人的汗?

你们肯干?你们肯干?

年去年来一滴思乡的泪,

半夜三更一盏洗衣的灯……

下贱不下贱你们不要管,

看那里不干净那里不平, 问支那人,问支那人。

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

我洗得白罪恶的黑汗衣,

贪心的油腻和欲火的灰,

你们家里一切的脏东西,

交给我——洗,交给我——洗。

(一件,两件,三件,)

洗衣要洗干净!

(四件,五件,六件,)

熨衣要熨得平!

【简介】

本诗作于1925年作者即将返国前夕。诗人激愤地揭露了散发着铜臭味的美国资产阶级的肮脏灵魂,表现了华侨工人对他们的鄙视,赞扬华工的勤劳勇敢,抒发了华工们想念祖国的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尊感,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思想。

本诗采用对答的形式,自然平易,富有民歌风味,但在诗歌结构上又有建筑美。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笔名戴梦鸥、江恩等。生于浙江杭州。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并开始诗歌创作。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粱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和《星岛日报》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日军侵略军被捕入狱。在狱中写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出版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一九四二年七月三日

【简介】

这是一首悲壮的爱国之歌。诗人因在香港从事抗日文化活动,被日军逮捕入狱,倍受折磨,手也致残,但国土的沦丧和个人的灾难却使他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加炽烈。在这首诗里,诗人借助想像,表达了对解放区的由衷向往。那里:“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永恒的中国!”

本诗巧妙地运用了暗示、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创造出深沉完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