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人文修养读本
5188100000022

第22章 忠贞爱国(1)

哀郢

屈原

屈原(约前340一前2787),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楚王同姓贵族,他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生活于楚国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保守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群小的诬陷诽谤,先后两次遭到流放,终因痛心国事危殆,理想无法实现,自沉汩罗江而死。

屈原在当时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创造出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浪漫风格的诗歌体裁——“骚体”,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屈原的作品现存23篇:《离骚》1篇,《九歌》11篇,《天问》1篇,《九章》9篇,《招魂》1篇。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量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间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嫒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跖。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沟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嘹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伦之修美兮,好夫人之伉慨。

众跬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简评】

《哀郢》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诗篇真实地记叙了诗人离别郢都当时和流亡途中的沉痛心情,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思念故乡和同情人民的深厚感情,深刻地描写了不得不出走逃亡而又满怀依恋,不忍离开祖国的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

在诗中,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脉络分明,情感激越,堪称绝唱。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战国策》是辑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谋划或辞说的著作。相传是西汉刘向整理,是先秦重要的历史散文集。《战国策》是以国分类,各自成策。计分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每策若干篇,每篇若干章,共486章。记载了春秋末至秦灭六国245年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情况,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战国策》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叙事完整,铺张扬厉,曲折动人,富有鼓动性。它也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来说明道理,对后世散文有极大影响。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召而见之于先生。”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辛垣衍许诺。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辛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快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烹醢梁王?”

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之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人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之死。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于莞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途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赌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简评】

本文选自《战国策·赵策》。本文所记的是齐国人鲁仲连游历到赵国,适逢秦国围赵之邯郸,鲁仲连坚持正义,力主抗秦,反对投降,并和秦国派到赵国的“亲秦派”辛垣衍展开一场激烈的论争。他引喻设比,层层铺垫,直陈要害,最终使辛垣衍心服口服,恰逢魏无忌援军到,从而解了邯郸之围。

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有力,反复剖析,层层深入,曲折生动,引人人胜。

哀江南赋序

庾信

庾信(513—581),南朝诗人。字予山,小字兰成,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出生于儒家士族,少有文采,且勤奋好学,青年时是梁武帝重用的全才。承圣三年(554年),庾信出使西魏,后仕北周,在北朝渡过了他的后半生,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庾信的晚年是萧瑟的,南朝故国之思和违心的耻惭纠缠着他,成为他沉重的精神负担。在白首之年,家庭又遭不幸。晚年贫病交加,景况凄凉。他融合南北诗风,在诗歌形式格律上有一定贡献。有《庾子山集》存世。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士,杜元凯之平生□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人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简评】

本文是为其赋《哀江南赋》写的序。叙述了在梁朝侯景之乱中,自己出使西魏和拘留仕周的过程,以及自己悲苦惭愧的心情,流露出对江南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

本文具有骈体文讲究对偶、用词艳丽、声律和谐的特点,并大量用典,写得深沉、隽永。

燕歌行

高适

高适(约702—765),盛唐边塞诗人,字迭夫,渤海□(今河北景县)人。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开元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高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边塞诗成就最高。以诗体而论,高诗古体胜过近体,尤以七言古体诗最为擅长。歌行长篇,波澜浩瀚,声情顿挫,最是沉雄激壮。有《高常侍集》存世。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