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华池县政协成立伊始,封芝琴从稳定农村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出发,与其他委员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大承包力度健全和完善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提案,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采纳。在政协的例会和换届会上,她认真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其他有关专题报告,在大会和小组会上积极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封芝琴生活了大半生的悦乐镇土地肥沃,宜农宜牧,农业发展潜力很大,但水资源缺乏。人们摆脱不了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为此,封芝琴等人提出“关于扩建悦乐镇灌区案”,县上在1986年决定投资120万元扩修悦乐灌区,西水东调,解决五里坪、辛家台用水困难。封芝琴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她动员大家积极支持县上为民造福的好事儿。工程动工后,个别人对工程占地等牵扯自己小利益的事提了许多不合理要求,封芝琴得知后,主动说服劝导,及时帮助化解矛盾,为悦乐灌区的顺利竣工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在担任华池县政协第四届委员期间,封芝琴会同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和教育界、卫生界、体育界的委员共同对柔远小学、县幼儿园教学设施和危房进行了实地视察和调查,和其他委员们联名提出了“关于尽快修建柔远小学和县城幼儿园教学楼的提案”,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县委、县政府采取社会集资、财政补贴的办法,使他们的提案得到了落实,柔远小学和县城幼儿园教学楼拔地而起,从根本上改变了柔远小学的办学条件,缓解了县城幼儿入园难的局面。
随着长庆油田华池油区开发面积的扩大,县内三条河流污染加重,给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造成严重影响。1997年,封芝琴等人提出了“关于加强河流污染治理提案”,引起县上高度重视,根据国家水污染防治法,共查出水污染事故45起,收缴罚款32万元,其中给群众补偿赔款17万多元,督促长庆油田采油二二厂投资230多万元,对悦乐站的污水回注设施进行扩建,城壕和华池作业区分别投资12万、20多万元,对地处县城饮水源保护区的78井区井场实行围墙加固。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石油污染治理,改善了全县主干河流严重污染的状况。
作为一名女强人、一位母亲,封芝琴这位女委员对妇女工作和青少年工作尤为关心,当一些青少年参与吸毒、斗殴、卖淫之类的案件传到她的耳朵时,忧心如焚,非常痛心。她经常为净化青少年们成长的环境而奔波,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与这些母亲们交流和谈心,探讨孩子健康成长的途径。在有关例会和年会上,她多次呼吁妇女们要自尊自爱,呼吁全社会都要尊重妇女、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如今的封芝琴已八十多岁高龄了。可是,她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心还是那么年轻,那么生机勃勃。
1996年3月,已经72岁的封芝琴参加了华池县“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讨论会,她找到当时的县委书记王憨群、县政协主席葛登超同志,讲了许多种植地膜玉米的好处。她去年就让儿子、儿媳试种了一亩地膜玉米。恰好那年大旱,其他按常规种植的玉米不是减产就是绝收,而那亩地膜玉米出乎意料地收获了435公斤!加上她从别的群众那里了解到的情况,都说“这种方法好着哩!”她家今年还准备多种几亩,所以才给领导们建议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两位领导一听乐了,心里也有了底!
那一年,封芝琴家投资500余元,买了地膜、化肥,及时请教有关技术人员,她带领儿子、儿媳果真种了5亩地膜玉米。秋天,地里结满了又长又大、沉甸甸的玉米棒,一共打了7800斤玉米,封芝琴逢人便说:“科学技术就是好,老办法种地不行了,要科学种田哩!”
在封芝琴的建议和带动下,华池县1995年在地膜玉米示范种植的基础上,199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60%的川台地都种上了地膜玉米,尽管那一年庆阳遭受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但当年种植的3.56万亩地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13公斤,全县比常规种植增产444万公斤,用二十分之一的粮田面积拿回了以往三分之一的粮食产量,全县粮食总产首次突破亿斤大关,完全实现了人们企盼了多少年受旱不减产、灾年无返贫的愿望!从此,华池县地膜玉米种植开始由川台向山塬区延伸,种植面积每年都达到7万亩,全县从整体上实现了农民人均产粮过千斤,基本实现了县内粮食购销平衡,结束了吃调进粮的历史。
每到闲暇的时候,封芝琴便会转悠着到田间地头,听乡亲们用无比喜悦的心情唱起信天游:
“白生生的行行哟满山川
绿茵茵的苗苗哟长得欢,
公家人帮咱种上地膜田,
粮囤囤年年冒尖尖。”
1997年12月,封芝琴被中共庆阳地委、庆阳政协工委评选为全区先进政协委员。
1995年9月,解放军某部参训部队经过庆阳,具有拥军光荣传统的庆阳老区人民再次掀起了拥军高潮,那些热烈的场面感动了无数人。封芝琴的心也激动得彻夜难眠,几十年前一些往事又浮现在她的眼前:
丈夫张柏当兵走了以后,封芝琴没明没黑地为解放军碾米、做军鞋,帮村干部把各家各户碾好的米、做成的军鞋收集起来交给解放军。在1946年开始的解放战争中,从华池的新堡到元城、从悦乐到柔远的两道川里,每隔30里就设下一个开水站,站上备有锅灶、牲畜草料等,那时还派有专人接待,只要解放军一到,随时都可以喝开水、喂战马,区上还备有活羊、鸡蛋、萝卜、洋芋等食物蔬菜,部队过来就派人送到驻地。杜河、庙湾等地也设有兵站,负责接待、转运伤员,妇女们轮流给伤员们洗衣做饭。在悦乐将台战斗打响前,群众抢着碾米磨面、做豆腐、生豆芽菜,千方百计地让子弟兵们吃好、吃饱。在战斗中,妇女们负责煮鸡蛋、炸油饼、烧开水等活儿。那时候,封芝琴和华池县成千上万的拥军妇女一样,整天忙着给子弟兵们换班做饭,烧水等,战斗结束后,封芝琴受到了政府的表彰奖励。
1976年,二女儿张玉萍高中毕业回到生产队里,封芝琴马上让她报名参加了生产大队的民兵组织,封芝琴看到女儿手握乌黑发亮的钢枪,上工前看,下工后擦,爱不释手。她在闲暇时便去看女儿参加民兵训练,有一次大队民兵连在张湾培训“射击”尖子班,封芝琴也去了,她见男民兵个个练得认真,几个女民兵练一会儿就起来拍打身上的土,有时又在一块儿交头接耳谈笑不止。封芝琴见了就嚷嚷道:“你们女民兵训练一点儿也不认真!”玉萍撅着嘴说:“女的就是和男的不一样嘛,男的卧倒爬起还像那么回事儿,女的背个子弹带连爬带滚在那里太难为情了!”封芝琴听后,感到要好好教育她们一下才行。她便利用休息时间,把女民兵们叫到一起,语重心长地给她们讲道理,从旧社会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讲到新社会妇女翻身所享受到的幸福,要她们明白今天能当女民兵参加训练是多么的光荣和来之不易。勉励女儿和她们要为妇女姐妹争光。她一席发自内心的诚恳话语,深深地感动了女民兵。在随后的训练中,女民兵们同男民兵一样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女儿张玉萍在射击考核中,五发子弹打了四十七环,获得了优等成绩,成为民兵连打靶的优秀射手,兰州军区《民兵建设》杂志报道了张玉萍的事迹,并配发了照片。
封芝琴想起这些心里十分激动,她早早起身煮好鸡蛋,天还没亮就坐上汽车,冒雨从百里外的华池赶到了庆阳县城,热情地把鸡蛋送到战士们的手中,她还握着被誉为“战地百灵”的解放军某部干部徐良的手亲切地说道:“部队拉练非常辛苦,祝你们参训成功!”当徐良得知给他送鸡蛋的就是“刘巧儿”的原型封芝琴时,惊喜不已,非常高兴,激动地说:“多谢老妈妈,我们决不辜负老区人民的期望,保证参训成功!”并拉着封芝琴的手合影留念。
2002年11月,封芝琴的孙女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每当人们提起孙女时,她笑得更开心了。
她家门前有一条输油管线,源源不断地往外输送着原油。一天,这条石油管线突然破裂,黑亮黑亮的原油淌了一地,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接油。封芝琴看到国家的财产遭受这么大的损失,心里很着急,她首先想到要赶快去报告油田管理人员,可是管理油田的工作点离这里要十多公里,徒步报信对她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来说谈何容易呀!她想到了打电话,可是接连走了几户有电话的人家,他们一听是反映这样的事儿,都不让打电话,封芝琴费尽周折才把电话打通了,油田上的人立即赶来修好了管道。
现在,“刘巧儿”的名字已成为庆阳市和华池县的一张名片,“巧儿新居”成为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对封芝琴本人来说,随着家庭生活和居住环境的改善,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内外联系又多,加之她年届耄耋,不像以前那样腿脚灵便,改善通信条件迫在眉睫,于是在2000年8月17日花了300元在家里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此事立即作为新闻披露报端,报道中说老人专门为管护输油管道安装了电话。此后,只要一提起这事就都那样说那样写,引起乡人的议论和误解,老人有口难辩,十分委屈。特别申明,你们这次再也不能那么写了。免得再带来不应有的麻烦。
而今,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封芝琴,在“巧儿新居”里生活得十分舒心。她常说:“这些年来,我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事,可组织没有忘记我,人民群众没有忘记我。”是啊!封芝琴就是以这样平凡、平常、平静的心态,走出了她的传奇人生。“刘巧儿”~一封芝琴,这个响亮的名字饱含着她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这是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故事,又是一首东方女性凄美而感人的不朽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