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程)
5186700000009

第9章 中国体育发展史(4)

中国学校体育来源于国外,大体上是在19世纪中叶从教会学校传进来的。这些教会学校开设了体育课程并建立学校体育组织。在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和教育体制一样,受到欧美和日本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原苏联的影响一度成为主流。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正在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特色。

世界各国无不把学校体育看成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不仅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本身就包含着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学校体育又是一切体育的基础。

(二)中外学校体育存在的差异

中国学校体育虽然是从国外引进的,但由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不同,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1.教学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国外体育教学已基本完成了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今后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与日本推行的所谓"生涯体育"和"快乐体育",其思路也是一致的,就是着眼于未来,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代新人。

2.方法手段。

国外上体育课比较活泼,充满了欢声笑语,几乎没有任何军事操练的痕迹。他们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45分钟内人人都在动。例如,他们利用场地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循环练习,使速度、耐力、力量和灵巧性在一堂课中都能锻炼到,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原则的。当然不是每堂课都如此。他们也有专项的游泳课和足球课。

3.师资要求。

我国体育师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和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欧洲国家和我们不同,师范学校毕业后要经过两年的实习和通过政府合格证书的考试后,才算正式体育教师。法国体育教师的考试指南,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国家的体育方针政策,体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知识,以及运动技术与体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国外对体育教师的培养提倡双学科制,这不仅有利于就业,而且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

4.体育测试。

国外体育课显得松散,但测试非常严格。如法国学校的体育测试邀请家长参加,好多国家规定体育不及格不能升级。所以家长也十分关注孩子的体育成绩。日本对体育测试也很认真,测试结果要记录在学生的体育作业本上让家长随时了解。德国把体育测试和体质普查结合起来。

5.体育教材。

日本的体育课本,分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两种,全是政府委托大学教授编写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用来预习和复习。这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6.竞赛活动。

国外学校的竞技体育是以自由参加的俱乐部制为基础的。在美国,学校竞技体育有雄厚的基础,参加奥运会的选手60%左右来自高中和大学。他们就是靠俱乐部制来培训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体育竞赛十分频繁,校际和地区比赛往往在假期举行。俱乐部的教练员,一般由体育教师兼任或聘请著名专业教练担任。

传统体育与文化

传统体育是指我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融汇一起,具有民族特征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历经不断传承,最终形成具有我国浓厚传统色彩的体育运动。

中国传统体育属于"人文主导型的运动",这是因为传统体育的发展进程中,人文领域的积淀极为丰富。具体表现为理论上偏重于文、史、哲方面,思维方式上讲究非逻辑的"由意达悟"程式,观念上强调"天人合一",理念上重精神、重武德、重气势、重搏击,而现代西方体育则属于"科学主导型的运动",隶属于生物科学,其理论体系偏重于生物、生理、生化、心理、遗传方面,思维方式上讲究竞技性、技术性、审美性,理念上重精神、重名利,观念上强调"更快、更高、更强"。通过比较,可以展示出中西体育的"科学"与"人文"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冲撞、交流、论争,从而改变千余年沿习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氛围。

中国传统体育是门实用技术,也是一门充满东方智慧,贯穿中国哲学精神并印证实践理性的思辨学科。尤其是渗透了佛、道、儒诸家学说的传统体育理论,十分重视生命的修炼,讲究顺应自然的节奏和法则,寻求最高层次的境界。但是,中国传统体育是不是科学目前尚缺论证。事实上,传统体育的理论和方法与现代西方体育理论和方法存在着许多本质的不同,甚至不可通约。因此,我们在强调传统体育是国粹的同时,也要强调它在科学与传统之间取兼容的姿态,必须对其理论进行甄别与选择,绝不能认为传统体育已有数千年历史而固步自封。不注重跨文化的沟通,不注重通协性,一味把传统体育与现代西方体育分野,似同芭蕾舞与京剧的关系,无疑也就把传统体育封闭在"黑箱"之中。因此,中国传统体育要走向世界,首先对传统体育文化特征与本质进行深入研究,运用现代西方体育智慧去阐释传统、更新传统;运用理性去冲刷传统体育固有体系,抛弃神秘色彩;融入现代科学和奥运理念去重建传统体育的框架,进一步揭示中国传统体育鲜明个性的理性坐标,使中国的传统体育在世界体坛闪耀出灵光。

一、修身养性与竞技对抗

中国传统体育是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其民族性格既有勤劳朴实的一面,也有求稳怕乱,不提倡竞争、冒险和开拓的一面。与西方思维方式相比,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较明显的整体性、收敛性、伦理性特征。其显形文化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体育内容的选择,而其隐形文化(沉淀在人们深层心理结构中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倾向等)则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强大的内在制约作用,这全面地制约着中国传统体育的目的、地位、作用、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传统体育带有明显的农业社会烙印,因此表现在体育中竞技运动并不居于主要地位,而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这使得保健术在整个体育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典型项目是导引、气功、武术、太极拳等,这些项目在强化与优化人体的生命功能方面有独特的价值,是农业民族中发展程度最高的体育文化。

奥林匹克运动则产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与中国有极大差异的社会环境中。19世纪,工业社会达到昌盛时期,这不仅引起了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也促使社会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大工业生产引起的公害和弊端相继出现,人们需要寻求能够对快节奏高紧张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起调节作用的新的体育形式,而且,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努力寻求理想的体育活动方式。于是,既能够体现竞争精神,又具有娱乐和调节生活功能的竞技运动迅速发展,使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成为必然。

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是人对自身有了科学认识后的产物.它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发达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其多元、多层的体育文化结构和以竞争性的运动项目为主导的体育形式,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世界性、竞争性、科学性和商品性等特色。

中国传统体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外来文化也有过相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并对亚洲的邻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落后的交通、通讯手段和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决定了中外古代体育文化交流只能是一股涓涓细流。传统的武术、养生、球类、棋类、舞蹈及各种民间游戏,其独特的个性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痕迹并不明显。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封建朝廷的闭关锁国政策,传统体育也由小范围的开放走向全面封闭。

而奥林匹克体育却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又促使体育的国际联系日渐加强。它逐渐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使近代西方体育由地域性文化变成了一种世界性体育文化。

二、心身共育与更快更强